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霉素G钠(钾)小儿皮试结果判断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对500例青霉素皮试阳性患儿进行同等条件的生理盐水对照试敏,结果80%均为阳性,针对这种情况,翻阅文献资料发现在临床上使用0.2%浓度的利多卡因为青霉素、链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作溶媒,而阻滞这些药物对肌注局部疼痛传导的理论依据。自1998年5月起,对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儿采用0.2%利多卡因溶液配制青霉素皮试液试敏(单位浓度20u/0.1mL),结果原青霉素皮试阳性者仅有2%为阳性。这样大大降低了青霉素皮试的阳性率。1 青霉素试敏“阳性”原因分析1.1 皮试的疼痛可引起假阳性反应:皮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试液剂量不同不影响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使用抗生素治疗且需要做皮试的1600名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皮试。对照组在右侧腕中横纹上约4~5cm正中为宜,注射皮试液0.1ml,观察组在左侧腕中横纹上约4~5cm正中为宜,注射皮试液0.02~0.05ml,以看清毛孔为准。比较两种皮试液剂量在阳性率、假阳性率及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皮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皮试假阳性率及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0.02~0.05ml皮试液,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而对皮试结果的判断、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族抗生素可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必须做皮内过敏试验。为保证青霉素皮试液的质量,有人建议用枸椽酸钠等调节青霉素皮试液的pH以增加其热稳定性。但经临床使用反映有假阳性发生。本文作者采用双盲法,分别用枸椽酸钠缓冲液和生理盐水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进行了阳性率比较,并用相应的空白溶液进行了自身对照,经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含有枸椽酸钠的青霉素皮试液具有很高的假阳性率(P<0.001),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更易发生(P<0.001),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液对婴幼儿皮试的效果。方法:选择青霉素皮试实验的200例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青霉素进行皮试,观察组皮试试剂量为0.05ml,对照组为0.1ml,观察两组患者阳性、假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出现假阳性率分别为6.97%和17.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剂量为0.05ml的青霉素皮试液时,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寻求导致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率高的各种因素以降低观察患者皮试结果的难度,使患者能够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方法通过临床将986位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减少注射器死腔、降低皮试液配制浓度及延长皮试结果观察时间等方法与对照组按照传统皮试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皮试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传统皮试液配制方法浓度过大、皮试结果判断标准过于简单、观察时间过短是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生理盐水和蒸馏水溶媒对皮试结果的影响 ,笔者将 1994~ 1998年入院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蒸馏水组 ,发现蒸馏水组阳性率高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对 1994~ 1998年入院患者 ,需要做皮试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蒸馏水溶媒配制试验组 (A组 ) ,共 6 32例 ,男 342例 ,女 2 90例 ;年龄 6个月~ 70岁 ,平均 2 9岁。生理盐水溶媒配制试验组 (B组 ) ,共6 6 2例 ,男 389例 ,女 2 73例 ;年龄 6个月~ 78岁 ,平均31岁。两组分别做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精破抗 (TAT)试验。1.2 方法 :A组用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接注射与75%乙醇消毒皮肤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在门诊做青霉素皮试的患者1 0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直接注射法进行皮试;对照组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皮试。结果试验组皮试假阳性少,结果判断清楚,且注射部无感染发生。结论青霉素皮试直接注射安全可行,假阳性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阳性率较高,通过分析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阳性率的因素,为临床提供有效预防依据。方法:对182例急诊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同时使用3种剂量的皮试液进行观察。结果:原液组与稀释组TAT皮试液皮试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TAT皮试结果阳性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液组和稀释组TAT皮试结果患者有无注射史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免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因素有利于降低皮试结果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6年1月~1998年5月共做青霉素皮试266例,误判为阳性24例,现将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66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误判阳性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9~67岁,心血管疾病14例,血液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4例。2 方  法按常规方法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浓度为500U/mL,用1mL注射器,4号、5号针头,稀释液为生理盐水,青霉素皮试液现用现配,用75%酒精消毒皮肤,自然挥发后在前臂内侧下段皮内注射0.1mL,20min后判断结果,标准为《基础护理学》中青霉素皮肤试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方法:分别将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素组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比较对照;结果: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两组药物改进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改进后的皮试液准确率更高一些;讨论:在l}缶床中,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前,皮试操作必不可少,应不对改进其操作方法,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配制皮试液方法的效果。方法:2000例门诊输液需做头孢菌素皮试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000例。实验组采用新方法配制,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配制,对比两组皮试结果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皮试液配制时间明显少与常规组,两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新方法配制皮试液操作程序简单,皮试液浓度准确,避免多次稀释而引起的污染,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皮试试验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戌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77-2879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以速发Ⅰ型变态反应最为严重,需要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皮试以筛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不仅能够早期发现中药注射剂在人群中的致敏情况,而且是了解过敏发生机制的途径之一,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皮试主要适用于常发生Ⅰ型变态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研究人群选择健康志愿者和药品说明书中所规定的适应症患者,皮试方法可采用皮内注射法与点刺法.皮试液浓度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皮试阳性率,中药注射剂皮试液配制主要参考青霉素皮试液制备方法,可设置不同剂量的中药注射剂皮试液、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盐酸组胺进行对照.根据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皮试观测时应密切关注30 min内的情况,观测指标应围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皮肤消毒方法的改进对皮试判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门、急诊需要行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的患者进行分组,总共3组,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教材上的方法使用75%酒精对皮试区域皮肤进行消毒后皮试。实验组1:使用75%酒精消毒皮肤后,用0.9%生理盐水再次擦拭皮肤表面后皮试。实验组2:直接用0.9%生理盐水擦拭皮肤表面后皮试。结果:对照组:皮试阳性例64例,阳性率32%,实验组1:阳性例26例,阳性率13%,实验组2:阳性例13例,阳性率6.5%,3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种方法消毒后皮肤表面细菌培养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1TAT皮试结果受酒精影响,阳性率较高,而实验组2阳性率低,且操作更简单,无一例出现感染,能降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脱敏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及麻烦,显著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两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学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68-16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创伤及交通事故屡有发生,临床上外科对于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的使用,几乎是破皮就用,因此需预防注射TAT的患者相应增多。但因皮试液配制不当、浓度不准确致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高达63%。频繁为病人做脱敏注射,增加病人的痛苦,浪费时间、金钱;且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拒绝注射。同时也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缓解病人疼痛程度。方法:采用双盲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即单日用无菌注射用水作溶媒,双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结果:两种溶媒注射致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肌内注射HCG,可减轻注射致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因其杀菌作用确切,价格低廉,故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青睐,但是该药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所以用药前做过敏试验尤为重要,现将笔者临床工作中做过敏试验几点的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例1:男,32岁,因发热、咽痛、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拟以青霉素静滴治疗,用药前用75%酒精棉球消毒前臂内侧皮肤后,按青霉素常规皮试液注射一皮丘,15分钟后观察局部皮丘已消失,但前臂皮肤消毒处出现一大片弥漫性红晕,判断为青霉素皮试反应阳性,因改用庆大霉素治疗后效果差,第2日重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准确判断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反应结果,采取新经验,最大限度的排除假阳性。方法把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即:使用加温后制剂配置皮试液进行皮试者为实验组;从0~4℃冰箱内取出之制剂直接配置做皮试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阳性率较低;对照组阳性率较高。结论实验组的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的排出了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护士在配制药敏试验液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排除影响药敏试验结果因素,提高准确性。我院自1990年1月~1996年12月对1369例做过敏试验中存在问题作一简单的分析。1标准不统一药敏试验液配制法除了全国统一教课书上青霉素等6种药物外。新的生物制剂、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钠等没有统一的皮试液配制法。有的按浓度比例如上繁锁的程序做了皮试,也有不做过敏试验直接使用药物。因此,临床应用中出现差别很大。我们认为药物过敏试验液溶媒要统一,因其内含成份不同、溶液渗透压不同会影响其…  相似文献   

19.
头孢菌素类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1],用前需做药敏试验,但药典无明确规定,药品说明书仅注明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我院规定用头孢菌素前需做皮肤敏感试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规范统一的皮试液浓度及配制方法。本实验采用简单易配的高、低2种浓度的皮试液进行皮肤试验,观察其变态反应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300例无青霉素过敏史的青年志愿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皮试液的浓度为250μg/L,B组皮试液的浓度500μg/L,2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一种可减轻病人皮下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疼痛的有效溶媒.方法 采用双盲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即单日用灭菌注射用水作溶媒,双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结果 两种溶媒注射疼痛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种溶媒局部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皮下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能有效缓解病人疼痛,是一种安全可靠溶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