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硬膜外给药对降低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镇痛。地塞米松(D)组病人在手术后静注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C)组病人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7例患者因故退出此观察。在手术后48 h内D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0%,明显低于C组病人的36.6%(P<0.05)。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镇痛效果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150例行腹部及四肢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均以一次性镇痛泵(1 ml/h)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芬太尼0.3μg/(kg.h),FK1组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40μg/(kg.h),FK2组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12、24、36、48、60 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和F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而F组和FK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F组恶心、呕吐(16.0%)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三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μ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0.2μ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49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均以镇痛泵(1 ml/h)行静脉镇痛,Ⅰ组采用芬太尼0.3μg/(kg.h),Ⅱ组用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每种配方中均加入恩丹西酮(枢丹)16 mg、氟哌啶10 mg,并用生理盐水将混合药液稀释至100 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Ⅱ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而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Ⅰ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反应Ⅰ组明显高于Ⅱ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Ⅱ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休克期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糖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伤后24 h内入院的60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传统镇痛组(CAT组)、静脉注射氯胺酮组(PCIKA组)、芬太尼组(PCIFA组)和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镇痛组(PCIKFA组),每组15例。CAT组根据病人需要肌注哌替啶50mg和异丙嗪25mg,其余三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配制为:PCIKA组氯胺酮10 g/L+氟哌利多50 mg/L,PCIFA组芬太尼5 g/L+氟哌利多50 mg/L,PCIKFA组氯胺酮5 g/L+芬太尼2.5 mg/L+氟哌利多50 mg/L,负荷量均为5 ml,PCA量1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输注量2 ml/h。观察并记录镇痛开始前及开始后1,4,8,24,48 h时的HR、MAP、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状态及有无恶心、呕吐、幻觉、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检测镇痛开始前及开始后1,8,24,48 h的血糖和血浆应激激素的水平。结果另外三组病人静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AT组(P<0.01),并且有良好的镇静作用;HR、MAP和SpO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各组病人无恶心、呕吐、幻觉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三组PCIA病人镇痛开始后血糖和血浆应激激素明显降低(P<0.01),各组之间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病人PCA安全、有效,并降低此类病人的高血糖反应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妇科开腹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99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4mg/(kg.h),MK2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7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12、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28.5%)明显高于MF2和MF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07mg/(kg.h)]在妇科开腹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对小儿术后静脉镇痛中芬太尼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对芬太尼作用的影响。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病儿3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F组芬太尼0.3μg/(kg.h),FK组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两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F组恶心、呕吐(16.0%)、静脉炎的发生率较KF组高(P<0.05)。两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70μ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从而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氟哌利多或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两种方案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海南省屯昌县人民医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氟哌利多复合地塞米松组(F组)与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T组),每组各30例。F组患者于诱导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0 mg,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氟哌利多2.5 mg。T组患者除给予地塞米松外,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托烷司琼4.0 mg。盲法观察术后2、6、24 h内两组患者的PONV发生情况。结果 F组患者术后24 h PONV发生率为40.0%(12/30),显著低于T组的70.0%(21/30)。F组术后恶心呕吐总次数,以及术后2、6、24 h PONV疼痛VAS评分均低于T组(P<0.05)。结论氟哌利多复合地塞米松较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能更好的预防PONV。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吗啡配伍罗哌卡因和氟哌利多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25例。A组:吗啡1mg+0.15%罗哌卡因10ml;B组吗啡1mg+0.15%罗哌卡因10ml+氟哌利多1mg;C组吗啡2mg+0.15%罗哌卡因10ml;D组吗啡2mg+0.15%罗哌卡因10ml+氟哌利多1mg。观察术后当天和术后1d恶心、呕吐、瘙痒,皮疹、嗜睡及呼吸抑制等情况,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20min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4组注入镇痛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不良反应率最低,C组最多,B组与A,C,D三组相比差异显著。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4组间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氟哌利多三药在硬膜外镇痛中有协同作用,小剂量的吗啡和氟哌利多可降低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mg的吗啡加0.15%罗哌卡因10ml和1mg氟哌利多的混合液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是硬膜外镇痛较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氯胺酮组(FK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氯胺酮组(SK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镇痛模式均采用"负荷量 背景量 病人自控镇痛(PCA)量"(LMP)方式,各组镇痛药物配伍如下:F组芬太尼0.4μg/(kg.h);FK组芬太尼0.2μg/(kg.h) 氯胺酮120μg/(kg.h);S组舒芬太尼0.04μg/(kg.h);SK组舒芬太尼0.02μg/(kg.h) 氯胺酮120μg/(kg.h)。各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恩丹西酮8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泵参数设置为负荷量2ml,背景量2ml/h,PCA量单次2ml,时间30min。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负荷量并连接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48h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患者48h内总按压次数。结果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在4组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F组VAS评分和总按压次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S组患者S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恶心、呕吐、瘙痒、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治疗,效果满意,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芬太尼伍用氟哌利多或咪唑安定术后硬膜外镇痛 (PCE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60例ASAⅠ -Ⅱ级胸、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 ,PCEA用药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例 :A组 (为对照组 ) 0 .75 %布比卡因 15 0mg、芬太尼 0 .4mg ;B组0 .75 %布比卡因 15 0mg、芬太尼 0 .4mg、氟哌利多 5mg ;C组 0 .75 %布比卡因 15 0mg、芬太尼 0 .4mg、咪唑安定 5mg。均加 0 .9%氯化钠至 10 0ml,持续给药注速 2ml·h-1,单次PCA剂量 0 .5ml,锁定时间 15min。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和镇静评分。结果 :3组病人VAS <3 .5分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镇静评分 :B组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 ,C组也高于A组 (P>0 .0 5 )。镇痛总体满意度B组 >C组 >A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A组为高 ,B组发生尿潴留 2例。结论 :布比卡因、芬太尼、氟哌利多或咪唑安定配伍行术后PCEA ,镇痛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丁丙诺啡对乳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成年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术后静脉输注丁丙诺啡0.1μg/(kg.h);B组60例术后静脉输注丁丙诺啡0.3μg/(kg.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术后6、12、24和48 h的疼痛程度,于各时点行镇静评分及Prince-Henry评分,监测呼吸频率(RR),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年龄、体重、ASA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镇痛效果满意,VAS评分、镇静评分、Prince-Henry评分、RR及恶心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输注丁丙诺啡0.3μg/(kg.h)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求一种比较理想的、安全有效的术后静脉镇痛配方。方法240例使用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80例。全麻苏醒后行PCIA,Ⅰ组为低剂量组(芬太尼0.012mg/Kg+曲马多12.6mg/Kg+托烷司琼2mg),Ⅱ组为中剂量组(芬太尼0.016mg/Kg+曲马多12.6mg/Kg+托烷司琼2mg),Ⅲ组为高剂量组(芬太尼0.02mg/Kg+曲马多12.6mg/Kg+托烷司琼2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0ml。观察各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镇痛效果、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人数及严重程度、头晕头痛、椎体外系症状、嗜睡、骚瘁等不良反应。结果Ⅰ、Ⅱ组HR无明显变化,Ⅲ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Ⅰ组术后MAP升高(P〈0.05);Ⅲ组MAP术后明显下降(P〈0.01或P〈0.05)。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及病人自主按压次数Ⅰ组与Ⅱ、Ⅲ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恶心、呕吐病人数及严重程度评分的比较中,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骚痒、呼吸抑制及嗜睡,Ⅲ组与Ⅰ、Ⅱ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在减少各自用量的同时,不良反应也减少,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实验中的中剂量芬太尼组镇痛配方为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术后PCIA配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吗啡、芬太尼用于妇科病人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选用0.004%吗啡+0.02%甲氧氯普胺+0.01%地塞米松+0.1%罗比卡因;B组选用0.000 3%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04%吗啡。均用PCA泵(200 ml)行PCEA,以LCP模式(负荷剂量A组吗啡1.5 mg,B组芬太尼0.05 mg均稀释成5 ml首次注入,持续输注剂量4 ml/h+PCA每次0.5 ml)。结果(1)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A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结论吗啡、芬太尼PCEA用于妇科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明显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普鲁泊福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择期LC手术的患者 80例 ,随机等分成静吸复合麻醉组 (静吸组 ) 40例和全凭静脉麻醉组 (静脉组 ) 40例。两组均以咪达唑仑 0 .2 5mg/kg ,芬太尼 2 μg/kg和维库溴铵 0 .1mg/kg诱导后作气管插管。麻醉维持 :静吸组用异氟烷吸入 ,全凭静脉组将普鲁泊福 8mg/(kg·h)和芬太尼 4μg/(kg·h)混合液恒速输入。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 10min、气腹毕和术毕的SBP ,DBP ,SpO2 ,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 ,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无显著性差异。静吸组在气腹后 10min的HR ,SBP ,DBP及术毕HR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 (P <0 .0 5或P <0 .0 1) ,而全凭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 普鲁泊福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 ,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等优点 ,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和吗啡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手术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1~2级择期胃部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0)和吗啡组(M组,n=30)进行PCEA。记录术后2天患者的VAS评分,恶心呕吐、瘙痒、低血压、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 S组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1。术后第1天S组恶心呕吐、瘙痒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也低于M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胃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时,尿潴留的发生率很低,恶心呕吐、瘙痒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也低于吗啡,提示术后持续导尿并非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