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9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老年组(60岁以上)57例,成年组(18岁 ̄59岁之间)34例,老年组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者占38.6%,成年且27.0%,两者具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并发症高,并发症中尤以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同时老年组的死亡率也高,泵功能衰竭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抢救泵功能衰竭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AMI住院患者75例,心电图记录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为依据。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死亡6例,病死率8.0%,对照组无一例死亡。老年组病死率13.3%,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原因,Ⅲ度A-VB引发室颤死亡2例,室性心律失常死亡2例,泵衰竭2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常不典型,并发症或夹杂病较多,病死率较高,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9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老年组(60岁以上)57例,成年组(18岁-99岁之间)34例.老年组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者占38.6%,成年组27.0%,两者具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并发症高,并发症中尤以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同时老年组的死亡率也高,泵功能衰竭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抢救泵功能衰竭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DM并AMI(DM组)和非DM的AMI(非DM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占32.6%),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溶栓治疗病死率降低。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或PTCA,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DM合并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DM合并AMI患者62例与同期非糖尿病AMI患者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2型DM合并AM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DM+AMI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P〈0.01),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AMI组(P〈0.05),发生并发症及病死率也明显高于AMI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结论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瞿运忠 《华夏医学》2007,20(2):215-217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入选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AMI组(青年组)56例,老年AMI组(老年组)68例。对比并分析其临床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冠脉病变及并发症。结果:青年组患者发作时呈典型心前区及胸骨后剧烈疼痛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比老年组高(P〈0.01),有吸烟史和家族史均比老年组高(P〈0.01);青年组患者冠脉单支病变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且以左前降支多见(66.7%),双支、三支及弥漫性病变比老年组低(P〈0.01);青年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均比老年组低(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吸烟为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黄俭 《广州医药》1998,29(4):30-3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严重并发症,在老年人AMI中心律失常尤为多见,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老年人AMI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84~1996年来共收治AMI并发心律失常54例,按年龄高低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对比,以便提高对老年人AMI并发心律失常的判断能力,降低老年人AMI的病死率,延长老年人寿命。1临床资料1.1病例:1984~1996年共收治54例AMI并发心律失常,其中老年组(≥60岁)31例,男27例,女4例,平均年龄67±2.32岁(60~81岁);非老年组(<60岁)23例,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114例,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93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既往病史、梗死部位、并发症等特点,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问总病死率36.7%。多部位、广泛前壁心梗、既往有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方式:泵衰竭(心衰、心源性休克或二者并存)死亡率52-3%,心脏骤停死亡率28.6%。心脏破裂死亡率4.8%,心外因素死亡率14-3%。结论老年AMI死亡率高,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既往有糖尿病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合燕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珮仪  李燕屏 《广东医学》2001,22(5):406-407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 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DM并AMI(DM组 )和非DM的AMI(非DM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非DM组 (P <0 .0 5 ) ,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 (占 32 .6 % ) ,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 (P <0 .0 5 ) ,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溶栓治疗病死率降低。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以无痛性多见 ,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 ,病死率高。及时治疗 ,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或PTCA ,以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预后因素与病死率的关系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总结182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死亡,病死率为21.98%。影响AMI预后,与病死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性别、高血压(P<0.05)、年龄、梗塞部位、心率快、心律失常(P<0.01)等。死亡原因有:泵衰竭、心脏骤停、心脏破裂、心外原因等四个。结论前壁梗死、高龄、女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心率快、伴发复杂型室性期前收缩的AMI患者病死率高。泵衰竭是AMI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提高AMI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和死亡原因的认识,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从而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刘忆  许文灿  林楚佳 《河北医学》2006,12(8):725-72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取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各36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P<0.05),DM组患者无痛性AM I发生率高(占44.4%),DM组发生AM 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结论:DM合并AM 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原因并分析可预测院内死亡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1 319例AMI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时检查、临床诊断、并发症、治疗情况及院内死亡、死亡原因。结果 (1)近5年AMI院内死亡率为7.4%,其中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13.2% vs 5.9%,P=0.000),未手术者死亡率高于手术者(31.4% vs 3.4%,P=0.000),急诊手术的患者死亡率高于择期手术的患者(5.0% vs 2.2%,P=0.008)。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10.6%;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达47.1%,其中未手术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的患者和择期手术的患者(80.4% vs 34.5%、17.6%,P=0.000)。(2)AMI患者院内死亡(控制性别)与年龄、尿酸、尿素、肌酐、胱抑素C、血糖、白细胞、肌钙蛋白峰值、B型钠尿肽(BNP)、并发心律失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并发Killip 3~4级、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未手术治疗呈正相关;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药物使用率呈负相关。(3)女性、年龄大、高尿素、高血糖、高肌钙蛋白峰值、高BNP、并发心律失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并发Killip 3~4级、未手术治疗、使用IABP、未使用药物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再灌注治疗是改善AMI患者尤其是并发心源性休克者早期预后的最佳治疗措施。应重视年龄、尿素、血糖、肌钙蛋白峰值、BNP对判断预后的价值并提高胱抑素C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方法:取糖尿病36例和非糖尿病38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组,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结论: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改善DM合并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差异。方法 312例初发AMI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n=124)和老年组(年龄≥60岁,n=188),比较分析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非老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84.7%),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阳性及心理压力较大者比例、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老年组,而高血压、糖尿病史在老年患者更为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冠脉病变以单支为主(56.1%vs 13.7%,P<0.05)、症状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老年组冠脉病变以三支多见(53.4%vs 15.9%,P<0.05)、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3.3%vs 4.0%,P<0.05)。结论老年与非老年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不同,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蓉 《海南医学》2011,22(9):34-3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年龄分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从而总结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低(P〈0.01),而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首发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低,以心外症状为主(P〈0.001);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5);梗死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确诊时间以大于12h以上的为主(P〈0.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误诊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女性患者比例为多;以无胸痛症状者为多,心外症状为主;心功能较差;常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支病变发生率高,误漏诊率高,及时诊断、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临床特征和院内病情转归。方法:对12年来收治的1733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S患者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年来共收治CS患者118例,占总AMI患者6.8%,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15例,存活13例,死亡2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行PCI治疗是影响CS转归的保护因子(P〈0.05),可以降低AMI后CS患者的死亡率。患者女性、陈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糖尿病、广泛前壁梗死为AMI后CS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AMI后CS患者有上述相关危险因素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增高,而早期行PCI治疗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Ⅱ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为了解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02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和98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做临床对比研究。结果;发现Ⅱ型糖尿病发生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构成比(36.27%)较非糖尿病发生的构成比(11.22%)高(P<0.01);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构成比(62.74%)比对照组的发生构成比(31.63%)明显升高(P<0.01);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构成比(65.69%)及死亡构成比(32.35%)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34.69%和11.22%)(P<0.005),主要死因均为泵衰竭和心跳骤停;入院第1周内的死亡构成比(13.73%)较非糖尿病者的(4.08%)明显升高(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第1周内及住院期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对3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与50例老年前期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部分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病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这可能与并发室颤、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心衰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老老年(≥8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近期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心肌梗死组(对照组),其中AMI组发病12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为AMI急诊组,其他AMI患者(AMI择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择期PCI,两组合称为非急诊组,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介入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MI急诊组PCI即刻成功率(72.2%)低于非急诊组(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MI急诊组并发症比非急诊组和AMI择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9),AMI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老年AMI患者中,急诊与择期PCI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虽然急诊PCI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但两者在院内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