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贞降糖颗粒。治疗后检测患者血糖、视力、眼底、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情况,分析中医证候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眼底积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视力水平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各项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2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贞降糖颗粒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肝肾阴虚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眼底积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积分,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芪贞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R肝肾阴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最终对照组完成28例,治疗组完成2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贞降糖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疗效积分、眼底疗效积分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1Ac)的水平变化情况,评价血糖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变化情况,评价血管状态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疗效积分、眼底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视力疗效积分、眼底疗效积分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VEGF、ICAM-1、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间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贞降糖颗粒可改善DR肝肾阴虚型患者的血糖和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视力眼底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葛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中医药延缓、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且证属肾虚毒滞型的患者60例,采用中心随机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葛芪降糖颗粒联合甲钴胺)、西药组(甲钴胺),每组30例,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西根评分,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电图、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密西根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西药组;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血清8-isoPGF2α明显低于西药组。[结论]葛芪降糖颗粒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症状与体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血清8-iso-PGF2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 DA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A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治疗组加用芪贞降糖颗粒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DAN疗效、单个中医症状疗效及足汗腺神经受损风险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DAN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自汗盗汗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足汗腺神经受损风险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贞降糖颗粒可以明显改善DAN患者泌汗运动神经功能和DAN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郁汤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解郁汤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60只眼,并设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照组30例60只眼,疗程10周,观察二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视力及眼底检查对比分析。结果二组均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对单个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均能提高视力,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郁汤可以改善非增殖期DR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眼底渗出、出血的吸收,提高视力的疗效肯定,且未发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桂枝茯苓丸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眼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65例NPDR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治疗组(n=33)与对照组(n=32),两组均给予降糖处理,基于此治疗组加服桂枝茯苓丸,疗程均为1个月,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眼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视力平均值、眼底病变改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视力提高有效率、眼底改善有效率及眼底荧光造影(FFA)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更好地提高患者视力,改善其眼底病变情况的结局,且安全,故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密蒙花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症状疗效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观察63例患者,中药密蒙花方组31例,对照羟苯磺酸钙组32例,2组患者在均接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服药3个月,治疗前后定期观察患者各项中医症状指标、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等反映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结果密蒙花方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以及稳定无加重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6.77%。服用密蒙花方患者血流变30/s切变率降低(P0.05),未见肝肾功能下降者。结论中药复方密蒙花方能降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患者全身及局部症状,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其用药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眼科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12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60眼)和对照组(60例,60眼),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期、视力、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期Ⅰ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0.3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0.8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54/6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44/6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单独西医治疗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干眼的情况,并探讨造成干眼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0月1日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72例144眼.根据视网膜造影评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分组,A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B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另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C组).对比各组间主观症状、Schirmer I test(S I T)、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break-up time,NIBUT)、脂质层分级、印迹细胞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生率为61.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干眼的发生率为50.0%,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干眼的发生率为70.0%,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与干眼发生有相关性(OR=17.00),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于眼发生呈明显正相关(OR=57.29);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得分A组为(64.32±1.00),B组为(28.45 ±1.10),C组为(13.54 ±0.90),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A组NIBUT为(5.90 ±2.28)s,B组为(7.58±2.15)s,C组为(11.55 ±2.25)s,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SIT为(7.75 ±2.03) mm,B组为(8.75±1.98)mm,C组为(10.78±2.21)mm,A、B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1);A组杯状细胞数为(59.00±5.18)个,B组为(67.50±3.93)个,C组为(80.94±8.87)个,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干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状明显,泪膜功能稳定性下降,容易造成眼部干涩异物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21例,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密蒙花方可提高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远视力,有效率13.6%,并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对眼底治疗的有效率为37.5%,荧光造影检查有效率20.6%。治疗组提高远视力,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优于对照组。结论密蒙花方可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提高患者远近视力,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延缓病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活血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活血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饮食、运动疗法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用弥可保(0.5 mg/次,3次/d)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活血降糖胶囊(3粒/次,3次/d)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氪黄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中药菩人丹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NPDR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70只眼),治疗组给予视网膜光凝联合中药菩人丹口服;对照组给予视网膜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口服。均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疗效等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对比,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1)对于视力改善,两组视力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两组治疗前后微血管瘤、出血、棉绒斑等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改善,用药前后全血黏度、血沉、全血还原黏度均降低,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F=14.1,P=0.006),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光凝联合中药菩人丹治疗重度NPDR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栗锦迁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入选的159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栗锦迁降糖方,分析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栗锦迁降糖方联合西药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化瘀明目复方配合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型)患者84例(129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64眼)给予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42例(65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化瘀明目复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视力、视网膜出血斑面积、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化瘀明目复方联合注射用血栓通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疗效比单用注射用血栓通离子导入疗法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评价中药复方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非增殖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在5家医院收集212例DR患者,试验组(芪明颗粒)107例,对照组(导升明胶囊)105例,疗程3个月,治疗结束后以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力等指标综合评价疗效,同时检测、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0.2%,总有效率81.3%;对照组显效率29.5%,总有效率71.4%,两组疾病疗效相当(P>0.05)。中医证候试验组显效率28.0%,总有效率75.7%;对照组显效率12.4%,总有效率59.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5%,对照组为7.619%。结论:中药复方芪明颗粒治疗DR非增殖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健身消导颗粒为对照,进一步验证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有效性。[方法]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将入选451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338例,脱落16例,剔除4例;对照组113例,脱落2例,剔除1例。两组分别应用小儿开胃增食颗粒和健身消导颗粒,疗程均为14 d。[结果]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28%,对照组为9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非劣于对照组。两组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8.43%,对照组为97.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开胃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点扫描矩阵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河北省眼科医院诊治的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康柏西普治疗)和联合组(38例,康柏西普联合多点扫描矩阵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字符提高数、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字符提高数及CMT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有差异(P <0.05);(2)两组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有差异(P <0.05),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BCVA字母提高数比较多,相对视力改善效果较好,CMT比较低,相对黄斑区改善效果较好;(3)两组的BCVA字符提高数、CMT变化趋势有差别(P <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组注射后一过性眼压升高及局部球结膜下出血各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药物和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选择40~7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82例,分为罗格列酮钠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1例。均强化控制血糖治疗,随访1年。研究前及6个月、12个月检测体质量指数、血压、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每月访视1次,监测血压、血糖;3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P1波振幅12个月时2组各环均明显改善,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罗格列酮钠组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观察前后及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钠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奚氏中医外科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并根据溃疡的类型分为筋疽组、脱疽组分别对照。除常规全身系统治疗外,治疗组使用奚氏中医外科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技术,换药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脱疽治疗组疮面愈合的总显效率为66.7%,脱疽对照组疮面愈合的总显效率为3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筋疽治疗组疮面愈合的总显效率为76.2%,筋疽对照组疮面愈合的总显效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奚氏中医外科技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疮面愈合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