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320侧成人的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髂内动脉的起点多平第五腰椎和腰骶椎间盘的高度(80.94%),在左、右侧之间,多数是右高于左;在男、女性之间,有男高于女的趋势。依髂内动脉发出臀上、臀下和阴部内动脉三大分支的情况,将髂内动脉的分支型式分为五大型共10个分型。各型中,以先发出臀上动脉,后发出臀下阴部干的(Ⅰ型)最多,占55.94%。髂内动脉三大分支与骶丛的主要位置关系是:臀上动脉多数穿过腰骶干与第一骶神经之间(79.06%);臀下动脉以经骶丛前方出盆的较多(51.65%);阴部内动脉绝大多数经骶丛前方出盆(94.69%)。髂腰动脉只有一支的占65.62%,有二支的占30%,有三支的占4.38%。髂腰动脉多数直接起于髂内动脉或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的支数为1—6支不等,其以有二支的为最多,占63.74%。骶外侧动脉多数起自臀上动脉。闭孔动脉起于髂内动脉系的占80%,起于髂外动脉系的占17.19%,起于髂内、外动脉系的占2.81%。直肠中动脉以起于阴部内动脉的较多。子宫动脉多数只有一支,有11例标本有两支子宫动脉,这些动脉多发自髂内动脉的脐动脉段。副阴部动脉的出现率颇高,占24.37%,该动脉经耻骨联合下方出盆,分布于阴茎或阴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丛的动脉来源、分布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3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采用明胶-氧化铅微血管显影法观察骶丛的动脉分布.(2)选择15具灌注红色乳胶的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骶丛的动脉来源和分布.结果骶丛根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骶髂腰动脉系统(sacral Iliac lumbar artery system,SILAS)、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各动脉的分支之间互相吻合.L4根部血供以第4腰动脉为主;L5根部血供以髂腰动脉为主,L5 ~S3,由骶外侧动脉分支供应,血管平均为(2.2±1.4)支(1~4支).坐骨神经臀段出骨盆处,以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以及梨状肌肌支供血为主,营养支动脉有(5.3±1.2)支(3~7支).结论骶丛的血供主要来自于SILAS,每一个动脉分支从不同方向进入骶丛后分为升支和降支,在骶丛内相互吻合.相邻血管区域的血供可以代偿,为骶丛损伤的外科救治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股深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标本 32具 (男 2 7,女 5)、6 4侧 ,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及分支 ,测量起端外径和距股深动脉的距离 ,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 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和起点距离腹股沟韧带的距离分别为 6 2± 0 2mm和 4 5 1± 1 32mm。旋股内、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分别为 33± 0 0 9mm和 4 8± 0 13mm。股动脉在股深动脉起点上、下发一降支者分别占 12 9%和 2 9%。旋股内、外侧动脉起于股深动脉者分别占 90 32 %和 85 1%。在股三角中部 ,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为隐神经和股动脉 ,股静脉 ,股深静脉和股深动脉者占 5 6 4 5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关系不恒定。结论 股深动脉通常发旋股内、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再分升支 ,横支和降支。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动脉者较多 (41 9% )。股深动脉位置最深、最靠外侧 ,与股部血管紧密相邻 ,股深动脉手术和股上部损伤时可造成多发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4.
用固定后的成年尸体27具(男18,女9)解剖显露腹壁下血管,对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位置、长度、管径、行程等作了观测;对静脉观测了在其汇合前的行程、支数和管径(将动、静脉压扁后测其外径)。结果如下。一、腹壁下动脉的起源、发出部位、长度,外径:54侧腹壁下动脉均为单支型,其中53例发自髂外动脉,发出部位: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者50侧,仅3侧在其后方。起点至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距离:右侧为14.0±8.0(0~47.5)mm,左为15.1±8.0(0~40)mm。罕见1例(左侧)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9.8mm处起自旋股内侧动脉,折向上行,穿腹股沟韧带深面达腹前壁,入脐外侧襞。腹壁下动脉长度(自起点至分出终末支处):右侧134.1±23.6(100.0~  相似文献   

5.
1 材料本文观察和测量了用红色乳胶灌注的胎儿120具,其中男性72具;女性48具.2 结果2.1 肾动脉凡经肾门入肾的动脉记入肾动脉,未经肾门入肾的动脉称肾副动脉.在240侧肾脏中,共有肾动脉283支.除一支与肾上腺中动脉共干起始外,其余均发自腹主动脉.由腹主动脉外侧壁发出的占81.82±2.29%;发自前外侧  相似文献   

6.
膝上外侧血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膝上外侧血管复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膝上外侧动脉在股骨外侧髁近侧(2.9±0.5)cm处起于动脉,起始处动脉外径(2.2±0.4)mm,主干长(2.6±0.4)cm,至外侧肌间隔处发出上、中、下3支骨膜支分布于股骨下端前外侧.前、后、远3支皮支,分别于股骨外上髁近侧(4.0±0.5)、(5.0±0.5)和(1.5±0.3)cm处进入股下端外侧皮肤,远侧皮支及下肢骨膜支发出交通支与膝关节血管吻合,并有分支分布至髂胫束.[HTH〗结论①膝上外侧动脉可构成皮瓣或骨膜、髂胫束组成的复合组织瓣;②带血管转位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③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远端或踝足部伴骨、肌腱、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吻合膝上外侧血管髂胫束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 :为带血供髂胫束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新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对膝上外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髂胫束的血供来源等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膝上外侧动脉于腓骨头上缘近侧垂直距离 5 .2± 0 .9cm处起自动脉 ,起始外径1.8± 0 .4mm ,向外上蜿蜒走行 3 .0± 0 .2cm ,分为升、降支。升支起始外径 1.2± 0 .4mm ,发出肌支和髂胫束穿支 ;降支起始外径 1.2± 0 .4mm ,发出肌支、3~ 5支股骨外侧髁骨膜支及髂胫束穿支。其中低位髂胫束穿支距腓骨头上缘距离 6.1± 1.1cm ,膝上外侧血管髂胫束瓣蒂长 4.9± 1.0cm。结论 :根据膝上外侧血管的分支、分布特点 ,设计吻合血管髂胫束游离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临床带血管蒂修复巨大型腹股沟斜疝和幼儿巨大型脐疝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 30侧经髂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察了臀上、下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的走行、分布及外径。结果 :阔筋膜张肌的血供主要由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供应 ,占 76 .75 % ,其次是升支和横支者占 81.6 5 %。结论 :阔筋膜张肌的血供丰富、来源广泛 ;旋股外侧动脉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分支营养阔筋膜张肌。臀上、下动脉深支的终未分支也参与营养该肌  相似文献   

9.
臀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臀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臀区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取下整个臀区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之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结果:臀上、臀下动脉直径≥0.5mm的穿支数量分别为平均(5±2)支和(8±4)支,所有的臀上动脉和90%的臀下动脉的分支都是肌皮穿支,这些穿支的平均内径为(0.6±0.1)mm。臀上、臀下动脉穿支在皮肤的平均分布范围分别是(69±56)cm2和(177±38)cm2。臀上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髂后上棘和大转子的连线的内侧2/3;而臀下动脉的穿支多在臀区与臀皱褶平行的水平中部1/3处。结论:臀区的皮肤穿支密集,营养皮肤面积较大,以臀上、臀下动脉穿支为蒂设计的穿支皮瓣可用于乳房重建,骶骨、髋骨及会阴区重建等。  相似文献   

10.
在78具成年尸体上详细观察了髂总动脉的分支。髂总动脉外侧支的出现率为30.76%,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43.33%),始端外径为2.38±0.06(0.90~4.20)mm.起自髂总动脉的髂腰动脉的出现率为10.26%,也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其始端外径为3.03±0.14(2.50~3.80)mm。记录了此两支动脉的走行和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的解剖及应用要点。方法 :在 2 5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的走行、分支、发出点和外径等。结果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张肌支上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 7.1± 2 .3cm ,外径 1.2± 0 .8mm ,该支又分出 2~ 3支外径在 0 .3mm~ 0 .5mm的小分支从阔筋膜张肌后份进入肌质 ,上行至肌起始处达髂骨 ;其下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 7.9± 1.8cm ,外径 1.3± 0 .8mm。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具有手术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骶外侧静脉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骶外侧静脉的解剖研究,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选用50具新鲜尸体,经乳胶灌注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骶外侧静脉多为2支型,占51.9%,其中以直接注入髂内静脉的最多见 骶外侧静脉管径左侧为(1.03±0.33)mm,右侧为(1.04±0.28)mm。骶外侧静脉脊支在第1骶前孔多为2支型,在第2~4骶前孔以1支型为多见。在第1骶前孔内脊支多位于外上象限,占52.11% 在第2~4骶前孔内多位于内上象限,各占63.33%,64.71%和80%。结论 骶前出血是多源性出血,骶外侧静脉出血时要依据其解剖学特点进行有效地止血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解剖2具标本时,发现股深动脉变异,查阅文献,该变异较少见,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变异1:40~50岁女性标本.右侧股深动脉缺如.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8.14mm,旋股内侧、外侧动脉平腹股沟韧带高度直接发自股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起始处外径为5.00mm,在缝匠肌和股直肌的深面分为升、横和降支;旋股内侧动脉起始处外径为5.36mm,经髂腰肌与耻骨肌间向后走行.右侧穿动脉直接发自于股动脉后壁.对侧同名结构无任何异常.变异2:30~45岁男性标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带血管蒂阔筋膜张肌及腱膜转位修补巨型腹股沟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阔筋膜张肌的动脉血管分布、神经支配、肌腹和肌腱的长度等。结果 阔筋膜张肌动脉来源有旋股外侧动脉和臀上动脉 ;该肌由臀上神经支配 ,肌腹长度为 (1 1 2 31± 3 1 3)mm ,髂胫束的长度为 (31 5± 6 8)mm ,髂前上棘水平至腹直肌外侧缘的距离 ,男性为 (1 68± 7 5)mm ,女性为 (1 76± 6 8)mm。结论 阔筋膜张肌血供丰富 ,肌腱膜长 ,位置邻近腹股沟区 ,可作为巨型腹股沟疝修补的供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25具(男13,女12)研究用经动脉灌注带色乳胶液的成人尸体上,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解剖和观察了50侧腋神经干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50侧腋神经中,有45侧有59支营养动脉进入,平均1.31±0.06支.营养动脉的外径和长度分别为0.35±0.01和8.74±0.47mm,多从神经干的前内侧进入(86.40%)和以升降支形式走行(76.27%).这些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是旋肱后动脉、肩胛下动脉、臂丛营养动脉、腋动脉、胸外侧动脉和旋肩胛动脉.  相似文献   

16.
髂内、外静脉的观测及骶外侧静脉与闭孔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部静脉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实地解剖中发现,这些静脉的解剖与教科书中的记述,颇有差异.故对51具(102侧)成年尸体的內髂、外静脉、骶外侧静脉及闭孔静脉,作了系统观测,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一、髂外静脉长度4.5~15.5cm,平均9.44±0.28cm;上端宽径0.6~2.25cm;平均1.23±0.04cm。髂外静脉内静脉瓣的出现率为40.7±4.86%;其中29.6%只见于右侧,11.1%左右侧均有。均为双叶瓣、瓣的位置距髂总静脉合成点0.4~3.9cm,平均2.2cm。髂外静脉的变异:102例中有2侧左髂外静脉,在左骶髂关节前方,分成内、外两支,内支与左髂内静脉合成左髂总静脉,外支向上右,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另有一侧左髂外静脉,在左骶髂关节的前方,先分成两支,继又彼此吻合,形成环状髂外静脉。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续集》一书,髂内静脉的类型:1支型为(74.50±4.32),2支型为(24.51±4.26)%,3支型为(0.98±0.98)%,而1支型的髂内静脉均注入同侧髂总静脉。作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髂总静脉缺如、右髂内静脉注入左髂总静脉、右髂外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变异,现报道如下:该例标本右侧髂内静脉的收集范围正常,其由属支形成后伴髂内动脉和髂总动脉行向内上方,在骶骨岬的前方注入左髂总静脉,其长5.56cm,注入处压扁外径1.18cm;而右髂外静脉由股静脉延续后伴髂外动脉和髂总动脉行向内上方,在第5腰椎下缘与左髂总静脉相互汇合形成下腔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供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解剖学观测 ;2侧新鲜标本注入墨汁观察骨膜支的供血范围。结果 :8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 ,其骨膜支于降支起始 4.0± 1.1cm处发出 ,外径 1.2± 0 .5mm ,长 7.1± 1.8cm ,经股内侧肌与股中间肌之间或穿股中间肌 ,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前内侧骨膜。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骨膜瓣 ,可顺行修复股骨头颈骨折 ,逆行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带血管蒂髂骨(膜)瓣转位修复腰椎峡部不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骶外侧血管上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骶外侧动脉上支经第1骶前孔出骶后孔,终末支行向外上,沿髂后上棘走行并分出髂骨膜支。骶外侧动脉上支外径1.2±0.3mm,髂骨膜支外径0.4±0.2mm,长度1.5±0.6mm;第5腰动脉背侧支穿经第4、5腰椎横突间浅出,发出吻合支向下行经肌间隔与骶外侧动脉上支吻合,外径0.5±0.2mm,长度2.5±0.9cm。结论:以骶外侧血管上支为蒂髂骨(膜)瓣转位可用于修复腰椎峡部骨缺损、骨不连。  相似文献   

20.
1Relationshipbetweenthedescendingbranchoftheinferiorglutealarteryandthe posteriorfemoralcutaneousnerveapplicabletoflapsurgeryC .Windhofer ,E .Brenner ,B .Moriggl,C .Papp皮瓣术中臀下动脉降支和股后皮神经的关系臀下动脉及股后皮神经缺乏详细的解剖描述是臀部远端皮瓣手术所面临的问题。现有的文献主要涉及低样本量的临床观察。我们解剖观察了 118例尸体臀部 ,发现 91%的标本存在臀下动脉降支并发出皮动脉。当臀下动脉缺如时 ,由旋股外侧动脉的外侧支或中央支发支代偿 ,也可见部分皮动脉发自股深动脉的穿支。 72 %的标本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