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变化 ,探讨FK5 0 6滴眼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 48只 48眼建立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PK 5 0 6组、环孢霉素A组 (CsA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16眼。 1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应用免疫病理学方法检测术后 4、 8、 10周角膜缘植片CD2 5的表达和淋巴细胞浸润。结果 :术后 4、 8、 10周三组角膜缘植片CD2 5的表达和淋巴细胞浸润均有升高 ,对照组较FK5 0 6组和CsA组高 (P <0 0 5 ) ,CsA组显著高于FK5 0 6组 (P <0 0 5 )。结论 :PK 5 0 6滴眼液可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植片CD2 5的表达 ,其免疫抑制作用优于Cs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能否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药物间的效果。方法用119只(119眼)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模型;分为A、B、C、D、E、F和G7组,每组17只,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健康灰色家兔。A组为同源对照组;B组为未治疗组;C组术后空白纳米粒滴眼液每天点眼2次共28天;D组术后1%RAPA滴眼液每天点眼3次共28天;E组术中前房植入RAPA缓释膜;F组术后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每天点眼2次共28天;G组术中前房植入环孢素A(Cyclospoirne A,CsA)缓释膜。术后隔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程度。分别于术后7、14、28天应用高效液相法检查D、E、F组兔房水中RAPA药物浓度;3、14、28及35天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A组(100.0±0.0)d、E组(44.89±8.95)d、F组(45.22±5.52)d、G组(45.89±10.33)d兔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B组(11.11±1.69)d、C组(11.78±3.19)d、D组(17.78±8.41)d明显延长(P<0.01)。房水中RAPA浓度:D组始终为0ng/mL;E组7、14、28天分别为(12.01±0.83)ng/mL、(11.14±1.04)ng/mL、(10.26±0.47)ng/mL;F组7、14、28天分别为(10.41±0.08)ng/mL、(10.87±0.40)ng/mL、(10.92±0.85)ng/mL。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C组术后14d,角膜植片聚积了大量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多;E、F、G组至术后28~35d,角膜植床及植片基质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开始出现并增加。结论RAPA纳米粒滴眼液组房水中RAPA浓度与前房植入RAPA缓释膜组相近且更恒定,能显著延长兔穿透性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与CsA局部应用效果相近;RAPA纳米滴眼液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Shi WY  Liu T  Xie LX  Wang SG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4):299-304
目的探讨前房植入FK506药物缓释系统(DDS)对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和FK506房水药物浓度与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107只新西兰白兔中随机数字法选取73只兔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化模型的制作,其中68只兔作为受体成功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空白DDS前房植入组、环孢素A(CsA)DDS前房植入组(含CsA 1mg)、0.1%FK506眼液滴眼组及FK506 DDS前房植入组(含FK5060.5mg)。角膜移植术后观察各组角膜植片排斥发生的时间,移植术后1周取各组实验兔眼房水和静脉血进行FK506药物浓度检测。0.1%FKS06眼液滴眼组和FKS06 DDS前房植入组在移植术后的不同时间点抽取实验兔眼房水和静脉血,进行FK506药物浓度的检测。观察各组兔移植术后4周和观察期结束时角膜植片的病理变化,同时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各组角膜植片内白细胞介素2受体a(IL-2Bo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Fas及FasL mRNA的表达。结果FK506 DDS前房植入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超过180d,明显优于其他各组(F=926.37,P=0.0000),其房水和角膜组织中的FK506药物浓度明显高于FKS06眼液滴眼组(T=21.00,P=0.0022)。FKS06 DDS前房植入组在术后24周内均能在房水中检测出FK506。术后4周对照组和空白DDS前房植入组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有明显的IL.2Bet和MCP-1mRNA的表达,而CsADDS前房植入组、FK506眼液滴眼组及FK506 DDS植入组角膜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未见IL-2Pux和MCP-1mRNA的表达。各组均未见明显的Fas和FasL mRNA的表达。结论前房植入FK506 DDS可有效地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房水中较高的FK506药物浓度是防治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IL 1ra 1mg/mL结膜下注射组。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检测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IL 1ra 3、5mg/mL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P <0 0 5 )并减少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IL 1ra滴眼液可以用于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Xie L  Shi W  Wang Z  Liu Z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7):I007-007
目的 探讨前房内植入环孢素A缓释系统 (cyclosporineAdrugdeliverysystem ,CsADDS)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1)对 6 0只Wistar大鼠 (6 0只眼 )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 (2 )将发生角膜新生血管化的 4 0只Wistar大鼠 (40只眼 )随机分为4组 :对照组 ,1%CsA滴眼组 ,CsADDS结膜下植入组 ,CsADDS前房内植入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Spregue Dawley大鼠 )角膜供体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 ,并定期检测各组大鼠房水中CsA的浓度。 (3)正常Wistar大鼠 8只 (16只眼 )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在结膜下和前房内植入CsADDS ,术后 2和 4周行眼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5 1只Wistar大鼠 (5 1只眼 )经角膜基质缝线 ,成功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 (2 ) 4组共 4 0只Wistar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分别为 :对照组 (8 2 0± 1 4 8)d ,1%CsA滴眼组 (10 6 0± 1 90 )d ,CsADDS结膜下植入组 (11 4 0± 2 5 0 )d ,CsADDS前房内植入组 (17 0 0± 6 0 5 )d。房水中CsA浓度均值分别为 :对照组 0 μg/L ;1%CsA滴眼组 (47 90± 3 4 8) μg/L ;CsADDS结膜下植入组术后 1、2、4周 ,房水中CsA浓度均值分别为 (5 9 0 0± 3 6 6 ) μ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联合应用雷帕霉素(RAPA)纳米粒滴眼液与环孢素A(CsA)缓释膜治疗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协同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1)制备0.5%聚乳酸/胆固醇改性壳聚糖RAPA纳米粒滴眼液和聚乳酸/聚乙二醇CsA缓释膜.(2)设A组为同源对照组(17只兔),供受体均为新西兰白兔.建立102只(102只眼)新西兰白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C、D、E、F、G6组,每组17只,供体为青紫兰兔,各组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A组同源对照组;B组未治疗组;C组空白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D组术中前房植入空白缓释膜;E组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F组术中前房植入CsA缓释膜;G组术中前房植入CsA缓释膜并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3)术后观察100 d,隔天用显微镜观察角膜植片情况,记录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程度.(4)术后3、14、28及35 d用CD4和CD8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植片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各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结果 各组兔眼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A组(100.00±0.00)d、B组(8.44±1.24)d、C组(8.89±2.57)d、D组(8.56±2.30)d、E组(43.11±5.58)d、F组(43.67±9.54)d、G组(72.00±15.34)d.G组较E、F组,E、F组较B、C、D组,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qGE=11.42,qGF=11.24,qEB=13.64,qEC=13.38,qED=13.46,qFB=13.82,qFC=13.56,qFD=13.64;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B、C、D组术后14 d左右角膜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大量聚集,呈进行性加重;E、F组术后35 d左右角膜植床与植片中CIM+和CD8+T淋巴细胞数开始出现;G组术后60 d以后,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角膜植片RT-PCR检查显示,A组IL-2和VEGF始终未表达;F、G组IL-2表达在3 d开始被抑制;E、G组VEGF表达在14 d开始被抑制.结论 局部联合应用药物缓释剂治疗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较单独用药效果好,联合用药能减少单独用药的剂量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眼压升高且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采用眼内窥镜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术(ECP)进行治疗的疗效和对角膜植片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期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4例(34只眼)PKP术后眼压升高且药物不能控制患者,在眼内窥镜直视下,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2例)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22例)(ECP组)。选择26例(26只眼)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经巩膜面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CP)(TCP组)。术前、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植片透明度、内皮细胞密度及前房反应,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检查睫状突和房角情况,注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ECP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13例(38.2%)和23例(67.7%)眼压低于21mmHg。TCP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10例(38.5%)和8例(30.8%)眼压低于21mmHg。两组之间术后眼压控制率比较,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3,P=0.986),但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4,P=0.005)。ECP组和TCP组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013±170)个/mm^2和(847±13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9,P=0.033)。ECP组和TCP组术后分别有9例(26.5%)和21例(80.8%)出现反应性虹膜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76,P=0.001)。结论ECP对降低PKP术后青光眼患者眼压的远期疗效优于TCP。ECP对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引起术后葡萄膜炎的程度均较TCP轻,相对提高了PKP术后角膜植片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榄香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眼局部应用榄香烯对角膜碱烧伤诱发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以期为榄香烯抗新生血管发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0 .5mol·L-1氢氧化钠烧伤兔眼角膜诱发新生血管模型。研究分为 2组 :组Ⅰ ,于碱烧伤后第 2天每日结膜下注射榄香烯 2 5mg,连续 5d ,1周后重复给药 ,连续 5d。组Ⅱ ,采用 5 FU结膜下注射 12 .5mg ,给药方法与组Ⅰ同。同时 ,配以非给药造模对照组。应用裂隙灯检查、角膜照相、眼计算机立体分析系统 ,观察并分析新生血管面积 ,每周 1次 ,连续 7周。比较两种药物对新生血管作用的动态变化。另外 ,正常兔、大鼠各 10只结膜下注射榄香烯和 5 FU ,观察毒性作用及耐受情况 ,以期找到安全剂量。结果 眼局部注射榄香烯的毒副作用小 ,重复给药动物反应耐受。有 2 0 %~ 30 %出现眼部刺激、红肿、畏光及角膜浸润。组Ⅰ、组Ⅱ和非给药造模对照组在 7周时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 31 .88mm2 、4 9.84mm2 和 6 5.2 0mm2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结膜下注射榄香烯和 5 FU对角膜碱烧伤诱发的新生血管形成有抑制作用 ,榄香烯作用优于 5 FU。榄香烯对已形成的角膜新生血管也有一定的消退作用。眼局部应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是安全有效的给  相似文献   

9.
甲基纤维素诱导兔慢性高眼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甲基纤维素诱导兔慢性高眼压模型的优缺点及最适浓度。方法 将2 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 、 组 ,分别对其右眼前房内连续注入 10 g· L- 1 及 2 0 g· L- 1 甲基纤维素 ,左眼前房内连续注入平衡盐液 ,直接眼压计每周测量 1次眼压 ,并对诱发的高眼压模型进行观察 5周。结果  组右眼平均眼压 ( 2 8± 10 ) mm Hg( 1k Pa=7.5 m m Hg) , 组为 ( 32± 8) mm Hg, 组左眼平均眼压 ( 14± 6 ) mm Hg, 组为 ( 15± 5 ) mm Hg。 组 1眼术后 3d破裂 ,5眼角膜增大变形 ,4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组 3眼术后 3d破裂 ,6眼角膜增大变形 ,6眼新生血管形成。 2组实验眼光镜及电镜检查均有高眼压性眼底改变。结论 甲基纤维素诱导兔慢性高眼压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易行的优点 ,10 g· L- 1 甲基纤维素较 2 0 g· L- 1 甲基纤维素引起的并发症少 ,易于控制 ,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s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s-exo)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MSCs结膜下治疗组、PBS结膜下注射组、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术后第3天开始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植片排斥情况,并对MSCs-exo进行染色及示踪观察其结局。结果 空白对照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67±0.56)d,MSCs结膜下治疗组为(12.33±0.76)d,PBS结膜下注射组为(9.50±0.34)d,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为(16.5±1.15)d。PBS结膜下注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SCs结膜下治疗组与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PBS结膜下注射组均明显延长(均为P<0.05),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植片存活时间长于MSCs结膜下治疗组(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植片部分厚度比植床角膜厚度显著增厚,上皮层及基质层内见大量CD4+细胞聚集。而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植片中CD4+细胞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MSCs-exo结膜下注射后72 h时,仅有少量外泌体可在结膜下被观测到。进一步将观测时间前推至注射后24 h,发现大量外泌体存在于结膜下,而角膜组织和前房内也可见到外泌体的定位表达。 结论 结膜下注射MSCs-exo可以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外泌体治疗可能成为无细胞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最佳应用时间。方法:5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后随机分为两组,1组术后用大肤康滴眼液,术后2周开始加用环孢霉素A滴眼液和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2组术后只用大扶康滴眼液,出现排斥后加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结果:两组比较:1组前房反应轻、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且症状轻,真菌复发率未见增高。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移植术后,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高危角膜移植患者虽然常规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但角膜移植片的排斥率仍很高。近年来传统中药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16只正常雌性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32只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用角膜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然后行封闭群大鼠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全板层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包括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服)、CsA组[10mg/(kg·d)CsA灌服]、黑睛排斥汤组[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和联合用药组[10mg/(kg·d)CsA+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各组大鼠均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4d开始灌服相应药物,于术后第4天起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前节反应,每隔2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30d。参考Larkin等的标准对角膜}昆浊程度、水肿程度及新生血管程度进行评分,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I)并观察植片的存活状况,对角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受体角膜局部和全身免疫状态进行检测,对4个组大鼠的各种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10d左右发生排斥反应,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大鼠均于术后12~13d发生排斥反应,而联合用药组大鼠于术后22d发生排斥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sA组、黑睛排斥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混浊程度评分、角膜水肿评分和新生血管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上述各指标的评分均明显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sA组与黑睛排斥汤组的各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平均为(10.38±1.69)d,联合用药组平均为(22.50±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0,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15d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基质中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评分少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流式细胞学检查证实,黑睛排斥汤组、CsA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联合用药组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睛排斥汤对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大鼠术后角膜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其疗效与0.1%CsA接近,二者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郝念  张明昌  边芳 《眼科研究》2009,27(2):100-10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A771726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SD-Wistar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C、D组分别为0.5%、1.0%及2.0%A771726滴眼液组;E组为Wistar大鼠自体移植对照组。术后比较各组角膜植片排斥指数(RI)及植片存活时间,并对植片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A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38±2.26)d,B组(10.13±2.41)d,C组(17.57±1.72)d,D组(17.50±2.14)d,E组(〉28.00)d。A组、B组分别与C组、D组植片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术后10d,A组、B组角膜植片发生排斥反应,植片高表达IFN-γ及ICAM-1;术后20d,C组、D组植片发生排斥反应,植片IFN-γ及ICAM-1表达增高。结论局部应用A771726滴眼液能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角膜植片低内皮细胞密度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方法 PKP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500个/mm2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5例(15只眼),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行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裂隙灯观察角膜植片情况。结果术前内皮细胞计数为(1195±315)个/mm2,术后3个月内皮细胞计数为(1044±3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内皮损失率为12.6%。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06±0.09和0.35±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提高>5行标准视力表。白内障术后6个月之内无一例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结论 PKP术后角膜植片内皮细胞计数<1500个/mm2的患者,只要注意围手术期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注意术中保护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Xie L  Shi W  Wang Z  Bei J  Wang S 《Cornea》2001,20(7):748-752
PURPOSE: To test for prolongation of corneal transplant survival with cyclosporine in a polymer placed in the anterior chamber of corneal allograft recipients. METHODS: Wistar inbred rats with vascularized corneas were recipients of corneal allografts from Sprague-Dawley donor rats. Grafted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six groups: untreated control animals, cyclosporine-polymer anterior chamber recipients, cyclosporine-polymer subconjunctival recipients, cyclosporine-olive oil drop recipients, polymer-only anterior chamber recipients, and autografted Wistar rats. Grafts were examined by slit lamp every 3 days and the clinical condition scored. The cyclospor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aqueous humor was assayed at 1, 2, and 4 weeks. At 2 and 4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eyes were collected for histopathologic evaluation of the grafts. RESULT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untreated corneal allografts was 8.2 +/- 1.48 days for grafts treated with topical cyclosporine, 8.5 +/- 1.50 days for polymer-only anterior chamber implants, 10.6 +/- 1.90 days for 1% cyclosporine drops, 11.4 +/- 2.50 days for grafts given subconjunctival cyclosporine-polymer, 17 +/- 3.05 days for grafts given cyclosporine-polymer implants in the anterior chamber, and more than 3 months in autografted ra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 between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allografts in the animals treated with the cyclosporine-polymer in the anterior chamber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groups of graft recipient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yclosporine were found in the eyes given an anterior chamber implant of cyclosporine-polymer than in the other treatment groups or the untreated rats. The cyclosporine-polymer implants placed in the anterior chamber induced a transi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ransplanted eyes. CONCLUSIONS: Cyclosporine-polymer placed in the anterior chamber significantly prolongs corneal allograft survival in a high-risk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This intraocular delivery system may be a valuable adjunct for the suppression of immune graft rejection in high-risk recipients of corneal transpla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大鼠植片中的转染及表达情况。方法建立32只大鼠穿透角膜移植的动物模型,SD大鼠作为受体,Wistar大鼠作为供体,供体植片置于含1010μg/mL(病毒基因组数/mL)rAAV-GFP的DMEM/F121:1混合培养液中培养30min。按照不同的观察时间点用抽签法将角膜移植术后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手术后隔日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于角膜移植术后1、2、4、12周取各组眼球在共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组织中GFP的表达情况,Infinity-capt软件测量角膜植片内皮层中荧光的表达强度。结果各组中选取的受体角膜植片无水肿、混浊、新生血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GFP基因表达阳性的角膜内皮细胞呈绿色荧光。各组角膜内皮细胞绿色荧光强度与背景亮度比值,A组:91.83±10.83;B组:128.67±4.32;C组:117.33±3.01;D组:118.50±3.02,转染后1周即有明显表达,4周及12周组较1周组强(P〈0.01),2周组强度最高(P〈0.01)。结论通过共培养的方法,rAAV-GFP能够有效地转染到角膜内皮细胞中。PKP后GFP基因能够持续、高效、稳定地在移植片的角膜内皮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角膜移植大鼠角膜组织的影响。方法 取14只Wistar大鼠为供体鼠,提供双眼角膜;28只SD大鼠为受体鼠,均以左眼为术眼,右眼设为正常对照,在显微镜下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手术完成后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以生理盐水滴左眼,实验组(10只)以1 mg·mL-1 PDTC滴左眼,均为每天3次,每次1滴,空白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术后第1天起,每组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15天、第25天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并进行评分。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各组大鼠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植片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0.80±1.40)d、(23.40±2.30)d、(11.20±2.06)d,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新生血管一般术后第3~5天出现,并很快进入植片周边,沿缝线处向角膜植片中央粗大生长。实验组新生血管一般术后第5~7天出现,生长速度较慢,血管稀疏。术后不同时间实验组新生血管数、新生血管面积及排斥反应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术后,实验组大鼠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内出现较多空泡,角膜基质层内出现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并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缝线及切口周围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植片中央发生散在的炎症细胞浸润、角膜上皮部分脱落。对照组角膜植片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较实验组明显增加,且对照组角膜植片显著增厚,基质结构疏松、紊乱;实验组角膜植片相对基质板层结构排列有序,新生血管数在相同时间内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NF-κB阳性细胞数,实验组为每400倍视野(4.236±0.856)个,较对照组[(18.451±1.234)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角膜内鲜有阳性表达。VEGF阳性细胞数,实验组为每400倍视野(2.631±0.238)个,较对照组[(6.254±0.721)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角膜内鲜有阳性表达。结论 大鼠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NF-κB抑制剂PDT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1%环孢素A(CsA)滴眼液防治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40例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患者采用1%CsA滴眼液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滴用1%CsA滴眼液,对照组滴用安慰剂,2组每日滴眼4次,每次2滴,共180d。同时2组患者术后均滴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4次,2周后改为每日3次,30d后每日2次,60d后每日1次,直至试验完成。出现植片排斥反应时,按常规排斥反应标准进行治疗处理,受试者定期随访180d。进行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压测定、记录视力的变化、角膜透明度、生命体征和不良事件等。结果试验组完成试验119例,对照组111例。试验结束后,试验组发生排斥反应7例,对照组17例,发生率为试验组5.89%、对照组14.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随访期发生不良事件试验组4例,对照组5例。试验组眼压升高1例、对照组6例。结论1%CsA滴眼液对于防治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