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诊断高血钾急诊的临床价值,尽早诊断与治疗高血钾这一临床急症。方法对46例高血钾病人的ECG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钾浓度高低与ECG改变并不呈平行关系,排钾困难所致的ECG改变与血清钾测定一致性。不同程度的高血钾在ECG上有不同的特征表现,而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高血钾在ECG上无高血钾表现。结论ECG时高血钾改变的反应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高血钾判定其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持。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心电图对高血钾的诊断价值.对80例高血钾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病因及血清钾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排钾困难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高血钾在心电图上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因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高血钾.心电图上则无高血钾表现。认为心电图对高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5.
高血钾心电图的基本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为3.5 ̄5.5mmol/L。当血清钾浓度超过5.5mmol/L时称高钾血症,临床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疾病、挤压综合征、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静脉给予大量钾盐或大量输血等。高钾血症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而不及时处理,常危及生命,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7.
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来我院体检中心做体格检查。体检:腹部B超、胸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心电图检查见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Ⅱ、Ⅲ、aVF、V1~4导联T波倒置,V5~6导联T波平坦,见图1。考虑T波改变为功能性改变,故做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3 6岁 ,维吾尔族。临床诊断 :淋巴肉瘤白血病急性白细胞溶解。白细胞 40 4× 10 9,血钾 7 9mmol L ,心电图示 :P波低平 ,隐约可见 ,R -R间期规则 ,频率约为 10 0次 min ,各异QRS波时限增宽达 0 16s,胸导联T波高耸呈帐蓬状 ,V2 ~V41 2~ 1 5mV。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室内传导阻滞 ,符合高血钾改变讨论 本例临床诊断淋巴肉瘤白血病 ,患者血钾升高考虑为大量白细胞破坏后细胞内钾释放至血液中 ,使血清钾急剧升高。由于血钾升高导致跨膜钾离子梯度减小 ,膜静息电位负值减小 ,动作电位 0相上升速度及幅值降… 相似文献
9.
高血钾症时 ,不同的血钾浓度会出现不同的心电图改变。现报告 1例如下。患者男 ,2 8岁。患慢性肾炎尿毒症多年 ,因四肢瘫痪来医院就医。查体 :面色苍白、晦暗、消瘦、肌肉瘫痪、呼吸困难 ,时有抽搐、惊厥。所附的 3份心电图是血钾浓度不同值时所记录的。当测得的血钾浓度为 6 0mmol L时 ,图 1示PⅡ 直立 ,窦性频率 86次 min。各导联P波振幅明显减小 ,时间延长 (约0 14~ 0 16s) ,说明心房肌传导有明显障碍。P -R间期0 2 0s,QRS时间 0 12s,QRS波的图形不能归纳于某束支传导阻滞或某分支传导阻滞 ,因此为不定型室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钾心电图的时序性变化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钾浓度将其分为轻、中、重、极重4个阶段,观察各个阶段心电图特征与血清钾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和高血钾程度具备良好的相关性,大部分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随着血钾浓度的逐步升高,心电图依次表现为T波高耸、QRS波增宽、P波消失、窦室传导、多部位传导障碍、QRS波与T波形成正弦曲线、心室颤动等,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结论正确识别高血钾不同时期时序性心电图改变,可以为高血钾的早期发现、正确评估病情和及时纠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诊断高血钾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9例高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不同程度的高钾血症在心电图上有不同的特征表现,但血清钾高低与心电图改变并不呈绝对平行关系,排钾困难所致的高血钾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测定有较好的一致性,而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高血钾在心电图上无高血钾改变。结论 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升高,心电图改变程度加重,心电图鉴别诊断高钾血症较假性高血钾测定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高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32例,与血清钾测定的符合率为53.3%,主要病因为肾功能不全,其次是肝功能不全和糖尿病。②血清钾5.5~7.0mmol/L时。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为37.1%,表现为T波高尖呈帐篷状;〉7.0mmol/L时,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为76.0%,表现为T波高尖、QRS时间增宽、电压降低、P波低平或消失、房室传导阻滞和窦-室传导;两组符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8.84,P〈0.01)。〉10.0mmol/l时,出现心室扑动和颤动。结论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升高,心电图改变程度加重,心电图鉴别诊断高血钾与假性高血钾较血清钾测定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石症患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91例胆石症患,人院治疗前表现为异常心电图60例经治疗后的变化。结果胆石症患经积极治疗后心电图有改善明显。结论随胆石症的治愈,异常心电图的改善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其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仍待研究,目前上缺乏用于预测诊断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脂质代谢组学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特点及其对疾病的预测价值;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2017.1至2017.12入我科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并同期选取健康对照血清。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进行血清脂质组学检测,比较心房颤动及对照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特点。
结果:使用阴离子模式及阳离子模式在纳入血清中分别监测到63及62种脂质成分。其中,阴离子模式中16:0 Lyso PC, 18:0-20:4 PE, 24:0 SM, 20:0 ceramide, 24:0 ceramide, 24:1 ceramide,以及阳离子模式中18:0 PC (DSPC) 和24:1 ceramide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改变明显。ROC分析提示阴离子模式中24:0 ceramide, 24:1 ceramide, 20:0 ceramide, 18:0-20:4 PE,以及阳离子模式中24:0 ceramide, 24:1 ceramide, 20:0 ceramide对心房颤动具有预测价值。
结论:本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脂质组学进行分析,发现心房颤动患者中存在脂质成分改变,且脂质成分对于心房颤动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心磁图对常规心电图正常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检出心电图正常的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用心磁图仪MCG7(德国MAGSCAN公司 )在非屏蔽环境中进行诊断指标的筛选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心电图正常的 4 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 1支冠状动脉病变≥ 70 %的患者 (病例组 )及 4 8例健康人作对照 (对照组 )用MCG7在非屏蔽环境中进行检测。用Magwin2 1及Magwin2 5软件包重建电流密度分布图 ,分析从自J点后 6 0ms始至T波终点以每 12ms重建 1份的所有电流密度分布图中计算得到的复合心室激动指数 (CVEI)、正常图数占总图数的百分比 (NNM)、严重异常的图数占总图数的百分比 (NAM)及所有图的平均分级 (MCLA)。选取上述参数中在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者作为诊断参考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CVEI、NNM及MCLA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取 0、70 %及 1 2为CVEI、NNM及MCLA的值截断点作诊断指标 (分别 <0、<70 %及≥ 1 2为异常 ) ,灵敏度分别为 72 9%、6 0 4 %及 5 8 3% ,特异度分别为 72 9%、6 0 4 %及 6 2 5 % ,诊断准确度分别为 72 9%、6 0 4 %及 6 0 4 %。将上述三个诊断指标联合应用 ,无论如何组合 ,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如CVEI。结论 心磁图可作为检出体表心电图正常的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无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冷冻活检术对老年患者气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经胸部 CT 检查怀疑气道肿瘤老年患者,局麻下行支气管镜检,依次行钳夹活检、毛刷刷检、支气管灌洗及冷冻活检,观察冷冻活检术与其他支气管镜活检方式在出血及处置等情况方面的差异,并比较其病理结果。结果32例老年患者均成功获取了组织标本。其中冷冻活检术的病理阳性率达93.8%,高于钳夹活检(68.8%)、毛刷刷检(40.6%)、支气管灌洗(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冷冻活检的中度出血率为53.1%,略高于钳夹活检(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高于毛刷刷检(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针对老年患者气道肿瘤,冷冻活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活检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交心电图对左心房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以超声心动描记术诊断的144例左心房正常人和124例左心房增大患者的正交心电图并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结果正交心电图与左心房前后径有直线相关关系。正交心电图综合标准和简化标准诊断左房肥大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性分别为83.1%、82.1%、84.8%和79.8%、81.75%、82.6%(p>0.05),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1.6%、71.3%、67.9%(p>0.01)。结论认为正交心电图简化标准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的诊断左心房肥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Gherardo Finocchiaro Marco Merlo Nabeel Sheikh Giulia De Angelis Michael Papadakis Iacopo Olivotto Claudio Rapezzi Gerald Carr‐White Sanjay Sharma Luisa Mestroni Gianfranco Sinagra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20,22(7):1097-1107
The term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defines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cardiac disorder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left ventricular or biventricular dilatation and systolic dysfunction in the absence of abnormal loading conditions 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ufficient to cause global systolic impairment. In approximately one third of cases, DCM is familial with a genetic pathogenesis and various patterns of inheritance. Although 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has been considered traditionally non‐specific in DCM, the recently acquired knowledge of the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provides novel opportunities to identify patterns and abnormalities that may point toward specific DCM subtypes. A learned ECG interpret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ppropriate use of other ECG‐based techniques including ambulatory ECG monitoring, exercise tolerance test and imaging modalities, such as echocardiography and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may allow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genetic or acquired forms of DCM. Furthermore, ECG abnormalities may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nd provide a useful tool in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discuss the current role of the ECG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CM. We describe various clinical settings where the appropriat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CG can provide invaluable clues, contributing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is basic tool a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evolv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