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血是临床护理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抢救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安全输血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工作中虽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但其多转运环节、多人员参与,存在着潜在的差错隐患。为加强输血安全管理,我院自行研制了血型牌在输血全过程使用,做到见血见牌,2003年1月-20  相似文献   

2.
董海伟 《临床医学》2013,33(8):112-113
目的 总结临床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差错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的46例输血差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对比分析中得出技术差错为4.3%,非技术误差为95.7%.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输血科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技术,严格按输血技术规范和护理核心制度操作,避免输血过程中的各项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3.
规范书写确保安全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输血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已成为输血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从无偿献血到临床用血需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导致临床用血的严重差错。血液采集后,要经过各项化验检查,包括各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等,这些工作都是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实施,1999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从此我国的临床用血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为进一步规范输血技术操作,分析临床输血各主要环节存在的差错,确保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我们对2004年以来从供血到用血各个环节的差错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血存在风险,主要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有传播非病毒性疾病的风险,还有所输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本身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和输血过程的人为差错可能对受血患者造成危害的风险等诸多方面。因此通过对临床输血风险分析,加强管理,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系统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低危人群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严格筛选检测血液,采取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措施,合理用血,杜绝人为差错,避免和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控制输血可能的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冠容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894-894
手术室进行输血操作的机会较多,因此杜绝输血差错的隐患很重要。近年来,我院手术室借鉴国外经验制作的输血牌在这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现介绍如下。1 方法 采用8cm×8cm大小的彩色塑料牌,在其上端穿眼套绳,塑料牌两面写上血型,如用红色塑料牌写“A”,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加强对住院患者输血制度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狠抓贯彻落实,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制定输血管理制度流程,将执行输血制度纳入到病房护理管理中.结果 2007年对修改输血管理流程前后的调查,结果 显示输血方面的问题得到明显纠正和提高.与2006年比较优质率从68.42%提高到85.96%.结论 应用输血管理流程,可以提高护士对临床输血安全的质量管理能力,进一步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输血科实验室工作量日益增大,既往使用的输血科管理软件已不能满足现阶段输血科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需求。我科新开发的输血科管理信息系统在确保操作规范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简化工作人员操作,提高输血科实验室检测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差错,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关血型和输血免疫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推进着人类医学的发展。为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卫生部2000年颁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然而在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无论从人员、设备的配置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还都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现安全输血是输血界关心的首要目标,输血作为医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代替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而医院的输血科担负着如何合理利用血液和及时全面满足临床输血中的各种要求的重任。因此,输血科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科学严格的输血管理是安全输血的前提和保证。现结合我院的经验,对如何进行临床输血的管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肾内科、消化科住院需输血的患者160例,以1~6月份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份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输血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组按输血路径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错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在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输血路径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可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减少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输血前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 ,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存活 ,而且不会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破坏。在检验医学中 ,没有几项检验能像输血前检验一样 ,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 ,在输血前检验实施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差错 ,稍有疏忽即会导致不良后果。众所周知 ,给病人输入不相容的血液会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前者多由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引起 ,人为差错是其主要原因 ,以误认受血者身份最为常见 ;后者多由ABO以外血型不相容输血所致 ,以R…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发生输血差错事故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西南医院1987~2008年共计43例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事故的比例。结果输血前标本拿错9例(20.93%),血型检测错误19例(44.19%),发错取错血10例(23.26%),输错血5例(11.62%)。结论加强岗位素质,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加强输血过程的监管,完善输血科的管理,使其具备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前检验不同于一般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成活,使生命得到挽救,在检验医学中没有几项检验能象输血前检验一样,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但输血前检验的每个环节均可发生差错,因此必须重视输血前检验。  相似文献   

15.
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样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需输血患者在输血前须由临床医护人员将其血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做血型鉴定等输血前检测.采集输血前患者血样就意味着安全输血链的启动,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我们须在源头上把关,严防血样采集中的差错.为此,我们调查了本科拒收输血前血样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静脉输血流程改造及输血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FMEA对静脉输血流程中的相关因数进行分析,计算出事件发生的RPN,并根据RPN的大小确定预防的重点,针对不安全因素不断调整流程、改进措施,使静脉输血流程安全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持续改进,并在1年后进行失效模式的RPN的比较.结果:运用FMEA对原有的静脉输血进行改进措施后,能识别输血流程中各潜在不安全因素及隐患,降低输血相关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论:使用FMEA有效地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输血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种异体输血存在着血源紧张、诸多不良输血反应以及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1]。自体输血作为一种科学安全易行的输血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规范临床输血的各种操作,减少临床输血环节的差错和临床输血事故的发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综合国内外关于临床输血方面的文献,明晰工作程序与关键环节,制订各种方案及预案,对临床输血所有过程尤其是关键因素进行质量控制,对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尽量减少人为错误,做到合理、安全的用血。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9.
输血病历文书缺陷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正确地使用输血能挽救生命,反之则危害生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近几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输血安全也引起广泛关注。临床输血病案文书是输血过程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稽查凭证属性,可为输血医疗事故或纠纷的是非认定、责任判定以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提供依据。因此,写好临床输血病历文书是杜绝因输血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本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共398例输血病案质量进行系统分析,针对查找出来的输血病历缺陷,对医护人员进行关于合理、安全输血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技能及输血病案书写培训。  相似文献   

20.
异体输血有传播疾病、引起不良输血反应和人为差错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的风险。基层医院应该通过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输血行为;加强技术培训,改善输血技术,提高输血风险及其防范意识;操作制度化、规范化,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杜绝输血差错事故等来规避输血风险。1基层医院常见输血风险1.1临床用血不科学、不合理。1.1.1滥用血液[1]。部分临床医生没掌握输血适应证,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