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孤独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症状表现最显著、损害最广泛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与人的交往、交流沟通、兴趣行为方面的异常.目前对儿童孤独症的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行为矫正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本中心孤独症康复训练科对近年来收入本科进行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儿童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包括ABA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和听觉统合训练,训练结果表明,对孤独症儿童各功能领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孤独症儿童,讨论临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获得的康复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孤独症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对比训练前后的临床表现.对患儿进行ABC、CARS、SM评分.结果:患儿治疗前,ABC评分为76.32±14.13分,CARS评分为54.28±3.89分,SM评分为7.63±1.49分.患儿治疗后,ABC评分为67.15±11.30分,CARS评分为49.20±2.76分,SM评分为9.11±2.2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是临床上常见的患病群体,其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困难.通过选择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尽快的恢复,稳定病情的同时,不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综合康复训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家庭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早期感觉统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感觉统合功能、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评分及中国版心理教育量表(C-PEP)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感觉统合失调评定量表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EC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EP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应用于儿童孤独症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早期感觉统合功能,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某家长支援中心孤独症患儿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察与康复训练,将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作一介绍,并对社会康复法与传统孤独症康复法进行比较,提出康复机构—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治疗孤独症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7.
任兰  顾教伟  王勇  蔡晨 《海南医学》2021,32(9):1148-1150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障碍和异常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科收治的孤独症患儿10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方便抽样方式随机抽取2个男、女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共60例患者入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3个月的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后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称为AD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训练前后ADL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联合家庭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2022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首诊的62例18~48月龄A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训练,干预前和干预训练3个月后采用孤独症评估量表(CARS)和Gesell神经发育量表(GDS)评估2组儿童临床症状和神经发育水平,比较不同干预方式对2组儿童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2组儿童CARS得分、Gesell各维度DQ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儿童的神经发育水平较干预前有提升,对照组儿童在适应性、精细运动和语言维度DQ得分较干预前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5个维度DQ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儿童CARS得分、Gesell评估的社交和大运动维度DQ得分与干预前得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家庭干预训练,可帮助AS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机构结构化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心理障碍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孤独症行为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及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构结构化教育与家庭康复训练相结合,可有效促进孤独症患儿病情的恢复,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孤独症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构结构化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康复训练。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及家庭费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PEP量表评分和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家庭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优于单纯机构结构化教育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朱琼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10-141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康复组进行系统的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和康复教育。在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进行BPRS和ADL评分比较。结果: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第8周末BPRS总分,缺乏活力因子和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总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晓芳 《新疆医学》2022,(1):40-42,79
目的 分析早期丹佛干预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6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丹佛干预,对比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临床总体印象-总体改善(CG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介入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后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为临床上寻求更有效、综合的康复训练方法 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62例脑卒中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1-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采取科内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治疗时间均为4周.结果 4周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患肢运动功能综合评定,康复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不仅缩短了病程,降低致残率,减少了后遗症发生,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8至2011年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康复组每日训练1次,每次40min,每周5次,其他时间可按照训练内容自行活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正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30d分别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前康复组患者Bathe指数评分(26.06±11.55),对照组患者(27.35 ±1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Barthe指数评分(67.81 ±14.67),对照组(50.35 ±17.06),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康复组重度致残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中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康复中心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中文修订版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分与美国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C-PEP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ATEC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中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提高心理应激评分和降低孤独症治疗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康复中心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92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水中运动疗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社交行为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16周后,观察组健康/生理/行为,感知/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及表达/语言沟通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6周后,两组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经水中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改善社交行为,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普遍不足,甚至把它归类为精神障碍。在近30多年的研究中,虽然其发病机制仍然未明,发病率却在逐年递增。孤独症临床表现各异,缺乏交流与互动,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治疗多以早期教育训练为主,但一对一的强化训练,在训练机构与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今天,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寻求训练代理的想法,使研究人员发现了信息技术在孤独症训练领域的应用前景。全球在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技术应用于孤独症康复训练中的深入研宄,至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量表)为测评工具,应用儿童孤独症常规治疗加音乐疗法,对观察组孤独症患儿的行为等实施影响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TEC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结论:儿童孤独症辅以科学的音乐疗法能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