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兔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双后肢肌力和脊髓运动诱发电位D波之间的关系.方法 45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打击组(显露硬脊膜并打击,并按打击能量大小分为50gcf组、75 gcf组、100gcf组、125 gcf组、150gcf组、175 gcf组、200 gcf组、250 gcf组)和对照组(显露硬脊膜但不打击).打击后和第4周末记录兔双后肢肌力、运动诱发电位D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并在第4周末取家兔脊髓行神经微丝(NF)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形态观察,测量NF吸光度值.结果 脊髓损伤当时和第4周末脊髓硬膜外运动诱发电位D波波幅下降的幅度与兔后肢运动功能呈线性相关关系(R2=0.98,P<0.001,回归曲线Y=0.33+4.82X;R2=0.99,P<0.001,回归曲线Y=0.04+0.51X),而D波潜伏期的变化则与术后肌力的变化无相关关系(R2=-0097,P=0.573;R2=-0.165,P=0.337);NF吸光度值随着D波波幅的下降而下降,两者呈线性相关关系(R2=0.87,P<0.001,回归曲线Y=0.12+0.58X).结论 在脊髓损伤中可以通过脊髓硬膜外运动诱发电位D波波幅的下降程度作为判断脊髓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wave of thc spin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and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status (myodynamia) of rabbits with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Forty-fiv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8 injured groups (receiving Allen's injury of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and 250 gcf, respectively). The myodynamia of hindlimbs and the latency and amplitude of D-wave of the spin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were recorded right after the injury and in the 4th week of injury, respectively. Simultaneously in the 4th week of injury,the rabbits' spinal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neurofilament (N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ir pathological morphologies were observed; and optical densities of NF were measured. Statistic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myodynamia of hindlimbs and latency and amplitude of D-wave was performed.Results A statistic linear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mplitudes declination of D-wave of the spin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and modified Tarlov's scores right after the injury and in the 4th week of injury (R2=0.98, P<0.00, regression curve: Y=0.33+4.82X; R=0.99, P<0.001, regression curve: Y=0.04+0.5 1X),but no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was noted between myodynamia and the latency of D-wave of the spin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at the same time periods(R2=-0.097, P=0.573; R2=-0.165, P=0.337). And the optical density of NF decreased following the amplitude declination of D-wave of the spin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with linear correlation (R2=0.87, P<0.001, regression curve: Y= 0.12+0.58X).Conclusion Amplitude declination of D-wave of the spin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dyskinesia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相似文献   

2.
背景:体内实验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内神经组织中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元抗原,并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对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有关。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观察,于2006-07/2008-02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移植组,每组12只。氨基胍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Brdu标记细胞核。对照组:制备脊髓半切损伤模型不做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制备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后,损伤上下各 1 mm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共2 μL。联合移植组:制备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后,损伤上下各 1 mm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8 μL,同时局部给予氨基胍100 mg/kg。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采用斜板试验及改良Tarlov评分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个月,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脊髓形态结构变化及移植物存活情况。神经微丝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评价移植对脊髓再生的影响。 结果: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联合移植组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脊髓损伤区有新生束状轴突伸向断端,嗜银染色可见脊髓断端的再生轴突长入断端间组织中,部分连接两端面。损伤阶段脊髓内可见Brdu标记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灰质分布较白质多,以注射部位向周围损伤组织迁移,联合应用氨基胍组Brdu标记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多。联合移植组术后2个月神经微丝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阳性反应的面积比均高于其他各组。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氨基胍移植促进大鼠半横断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细胞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聚乳酸-乙醇酸(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支架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雌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假手术组(n=15)、脊髓半横断(hemisectedspinal cord injury,hSCI)组(n=15)和脊髓半横断移植PLGA(PLGA)组(n=15),术后进行行为学评分:BBB评分(Basso Beattie 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和斜板(inclined plane,IP)试验,并观察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tentials,MEPs)的改变。结果 第4周时PLGA组BBB评分高于hSCI组(7.9±1.2 vs 7.1±1.3,P =0.042);在第4、8周时PLGA组IP评分高于hSCI组(56.0±2.0 vs 54.7±2.3,P =0.030;64.7±2.4 vs 62.3±2.3,P=0.038);在第12周时PLGA组MEPs波幅高于hSCI组(29.9±11.0μV vs 21.4±10.4μV,P =0.039)。结论 PLGA支架移植能促进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对照组(对照组)、脊髓损伤高频磁刺激组(高频组)、脊髓损伤低频磁刺激组(低频组),每组6只.利用重物撞击法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磁刺激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给予刺激,高频组频率为10Hz,低频组频率为1 Hz,均为阈值刺激.500个脉冲,每天1次,连续4周,脊髓损伤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 d、3d、7d、11 d、14d、21 d、28 d进行BBB行为学评分,于14、28 d时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变化. 结果 高频组、低频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高频组BBB评分明显高于低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低频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较短,与对照组、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组较低频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低频组NF-20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组较低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轴突再生有关.高频组较低频组效果明显可能与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单纯平板组(C组)、联合治疗组(D组)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C组损伤后1周开始平板训练,30min/d,每周5d,共4周,D组于损伤后24h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1周后平板训练,30min/d,每周5d,共4周。B组损伤后不作处理。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1周、2周、3周、4周和5周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1)损伤后第1周,联合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损伤对照组和单纯平板组(但P0.05)。(2)训练2周后开始,联合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平板组和损伤对照组,且单纯平板组也显著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可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减重平板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比较单纯平板训练更能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驽药针刺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以及BDNF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单纯针刺组、驽药针刺组,每组分为3天、7天、14天、21天共4个亚组,每组5只。BBB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BB评分显示驽药针刺组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驽药针刺组7、14、21d的BDNF表达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且与BBB评分呈正相关(r=0.717,P0.05)。结论驽药针刺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并可明显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证实嗅鞘细胞有利于神经元存活,并可促进轴突再生。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20只/组。另取10只SD大鼠用于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交叉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细胞移植组局部注射嗅鞘细胞2×106个,盐水对照组局部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盐水对照组(P < 0.01);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提高(P < 0.01);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区有较多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其数量明显多于盐水对照组(P < 0.01)。证实局部注射嗅鞘细胞可以较好地恢复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氨基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氨基胍 (AG)对脑缺血 再灌注 (IR)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动物缺血 2小时后给予腹腔注射AG 10 0mg·kg-1,取不同再灌注时间测定大鼠脑匀浆NOS活性、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和脑梗死体积。结果 再灌注后 12~ 72小时 ,AG显著降低了iNOS活性 ,且于再灌注后 2 4小时达最大抑制率。再灌注后 2 4~ 72小时 ,AG减少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再灌注后 2 4~ 72小时 ,AG减少梗死体积。结论 AG对脑缺血 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sought to elucidate the changes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 expression and locomotor function of hind limb after subdural injection of BMS-345541 was applied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MS-345541 treatment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NF-kB at 24 hours after injury,compared with normal saline-tre ated rats.This treatment also led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oco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at 14 days after injury.Overall,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BMS-345541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spinal cord injury-induced hind limb dysfunction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NF-kB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诱导型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NOS)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和机理。方法大鼠脊髓压迫伤后分别给予iNOS和n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7-硝基吲唑(7-NI)进行治疗,24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72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4周后用电生理和动物行为学等指标评价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AG和7-NI均可以抑制组织中的NO含量,并使NOS活性下降,同时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比率,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NOS抑制剂可以使伤后运动功能得到改善,AG的作用似乎更明显,提示iNOS活性变化可能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更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如何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始终是医学界一大难题,胚胎神经干细胞有利于神经元的存活,并能促进轴突再生。 目的:观察胚胎鼠神经干细胞局部注射移植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大鼠的可行性,以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细胞移植组,20只/组。另取孕14 d的SD大鼠5只用于制备胚胎神经干细胞。 方法:生理盐水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均建立高位脊髓损伤模型,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交叉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细胞移植组局部注射鼠胚胎神经干细胞2×106个,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结果:细胞移植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 < 0.01);细胞移植组大鼠在损伤区有较多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而生理盐水组未见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提高(P < 0.01)。 结论:胎鼠神经干细胞局部注射可以较好地恢复高位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微囊化兔许旺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脊髓再生,但具体作用途径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观察微囊化兔许旺细胞移植于损伤大鼠脊髓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方法:取家兔坐骨神经以双酶消化法制成许旺细胞悬液后,再用气体喷入法制成海藻酸钡-许旺细胞微囊。同法制备不包被许旺细胞的空囊。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细胞组、空囊组、微囊组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处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 μL许旺细胞悬液、10 μL空囊、10 μL海藻酸钡-许旺细胞微囊;正常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制作脊髓标本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即刻大鼠右后肢出现瘫痪;材料移植后7,14,28 d,微囊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BBB评分明显优于细胞组、空囊组(P < 0.05或P < 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的胞浆及胶质细胞的胞核内。材料移植后第1,3,7天,胶质细胞主要在脊髓损伤附近处表达,其中第3天表达量最大;第14天在神经元细胞的胞浆内可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微囊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细胞组、空囊组;之后各组表达程度均明显下降。提示微囊化兔许旺细胞移植于损伤大鼠脊髓后,可以抑制异种移植后免疫排斥,减轻炎症反应,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促进后肢功能恢复和脊髓再生。 关键词:脊髓损伤;移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运动功能;微囊;许旺细胞;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11  相似文献   

13.
氨基胍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nidine,AG)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G治疗组、假手术组,观察再灌流各时相点脑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电镜下顶叶皮层病理改变。结果显示:再灌流不同时相点AG治疗组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电镜下AG治疗组顶叶皮层神经元变性程度及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均明显减轻。AG可以抑制iNOS活性,降低脑内NO含量,减轻电镜下病理改变,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nidine,AG)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G治疗组、假手术组,测定再灌流各时相点脑内一氧化氮含量,观察光镜下顶叶皮层尼氏染色、HE染色改变。结果:再灌流不同时相点AG治疗组NO含量,顶叶皮层神经元变性程序及数量、微血管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AG可以抑制iNOS活性,降低脑内NO含量,减轻半暗带区神经元变性、微循环障碍和血脑屏障破坏,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2ME2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ME2干预组大鼠自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后第1天开始按24 mg/kg给予2ME2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 d,在造模成功后1 d、3 d、7 d、14 d、21 d、28 d采用BBB运动评分系统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造模成功后第7天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caspase-3表达,应用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14 d、21 d、28 d 2ME2治疗组BBB评分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及2ME2治疗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E2治疗组较脊髓损伤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ME2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进一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是两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脊髓损伤方法,关于二者联合治疗脊髓损伤的报道较少,结果也不尽相同。 目的:通过对大鼠行为学评分和诱发电位学检测了解嗅球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以及二者之间有无协同作用。 方法:以NYU脊髓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T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注射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无血清的DF12培养液、生理盐水。于术后8周进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并通过BBB评分了解各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术后8周,嗅鞘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组与损伤组、DF12组比较,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升高,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N1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嗅鞘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升高,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单独应用均可以显著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二者联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与运动神经递质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正常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大小神经元ChAT均表达阳性,脊髓损伤后ChAT阳性细胞数减少,CBS升高,二者具有相关关系。结论:脊髓受压抑制大鼠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从而影响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与运动神经递质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观察联合行为评分 (CBS) ,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在正常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大小神经元ChAT均表达阳性 ,脊髓损伤后ChAT阳性细胞数减少 ,CBS升高 ,二者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脊髓受压抑制大鼠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 ,从而影响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C5a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后早期炎症反应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C5a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这一过程。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移植联合C5a受体拮抗剂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80只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①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培养液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②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许旺细胞。③C5a受体拮抗剂组腹腔注入C5a受体拮抗剂。④联合组尾静脉注射许旺细胞,同时腹腔注入C5a受体拮抗剂。 结果与结论: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联合移植组优于细胞移植组和C5a受体拮抗剂组,细胞移植组和C5a受体拮抗剂组优于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组有SRY基因表达。HRP阳性神经纤维数:联合组>胞移植组与C5a受体拮抗剂组>空白对照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联合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其他3组(P < 0.05或P < 0.01)。提示许旺细胞移植和C5a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amoxifen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TUNEL双标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的凋亡变化。结果假手术组中神经元凋亡数目较少,脊髓损伤后损伤灶周边凋亡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1),给予Tamoxifen干预后神经元凋亡显著降低(P<0.05)。结论Tamoxifen可以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