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因发现发现右乳肿物10年增长迅速,5月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乳房发育一般,乳头、乳晕未见糜烂、溃疡及湿疹,皮肤无橘皮样变,无酒窝征,右乳内下象限可见局部隆起肿物,表面皮肤鲜红,直径约4cm,质硬,边界欠清,无压痛,左侧乳腺未触及肿块,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进行观察,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发生于近端回肠的鳞状细胞癌,其病理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其他部位(宫颈、食道、皮肤)的鳞状细胞癌相同,并可找到鳞状细胞癌与正常小肠黏膜腺上皮之间的移行过渡区。免疫组化:肿瘤细胞34βE12、AE1/AE3、CK5/6和p63(),CK20、NSE、Syn和CgA(-)。结论原发于小肠的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需与继发性鳞癌、腺鳞癌、类癌及其他神经内分泌癌等相鉴别,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腺上皮细胞鳞化进而继发性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观察卵巢鳞状细胞癌的特征,总结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卵巢鳞状细胞癌与发生在其他部位(食管、皮肤)的鳞癌组织病理特点相同,本例卵巢完全被肿瘤取代,没有发现畸胎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绝大多数卵巢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卵巢畸胎瘤的鳞状上皮,部分源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Brenner瘤,不伴这些病变的卵巢鳞状细胞癌极其少见,形态学特点与其他部位的鳞癌相同。  相似文献   

4.
<正>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是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颈部、体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多发生于60以上女性[1-4]。胆囊鳞状细胞癌(鳞癌,gallbladder squamous carcinoma)是胆囊癌中少见的病理类型,在我国约占3.9%,在美国约占3%[5-6]。相比胆囊腺癌,鳞癌的平均肿瘤直径更大,病理分级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更高,恶性程度更高,且放化疗及免疫治疗未能在进展期胆囊鳞癌中体现出明显优势,故整体预后较腺癌差。本文报道1例胆囊低分化鳞癌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进行性加重5月余"入院,患者于入我院5月前开始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隐痛,无放射痛,休息后无缓解,伴发热、恶寒,最高体温达39℃,偶感恶心、呕吐。曾经到多家医院诊治,行B超、CT等检查,诊断为"肝脓肿","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症状时有好转,但右上腹疼痛症状呈渐进性加  相似文献   

6.
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SCCB)临床十分少见,近年文献报道有增多趋势,发病率已由每0.05/10万上升至0.14/10万,约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0.7%[1]。SCCB常与其他类型膀胱癌混合存在,形成复合癌,最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1-4],而同时复合3种其他类型的小细胞癌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SCCB,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病理、鉴别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例乳腺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报告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排除了其他部位肿瘤转移,且乳腺中的肿瘤与乳头及表皮无任何关系,病理结果只有鳞癌细胞巢的浸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本例可确诊为乳腺鳞状细胞癌。结论乳腺鳞状细胞癌确诊须靠组织学诊断,并排除乳腺器官内、身体其他脏器或组织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及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治疗及预后争议较多,应根据肿瘤TNM分期决定治疗方案,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及腺鳞癌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 ,国内外报道例数较少。现将我们遇到的 3例报告如下 ,并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特点。1 临床资料1 1 例 1男性 ,6 0岁。无明显不适 ,查体时B超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CT示 :右肝结节状实性肿块。既往有 10余年“胆囊息肉”病史。查体无阳性发现 ,AFP <2 0ng/ml。手术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1 2 例 2女性 ,5 6岁。因发热伴肝区不适 1个月入院。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 ,同时肝区轻度胀痛。B超示 :肝右叶占位 ,感染可能性大。查体无阳性体征 ,肝功能正常 ,AFP <2 0ng/ml。MRI示 :肝右后叶…  相似文献   

9.
目的:癌肉瘤是指同时具有癌成分和肉瘤成分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原发胃的癌肉瘤罕见。本文通过探究胃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原发性癌肉瘤4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69.8岁。3例因腹痛就诊,1例因持续黑便就诊。肿瘤位于贲门1例,胃底1例,胃窦2例。大体上,肿块呈隆起型,2例为BorrmannⅠ型,2例伴有坏死、为Borrmann II型,平均最大直径为7.1 cm。镜下肿瘤均由明确的癌及肉瘤2种成分组成:癌成分的类型主要有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肝样腺癌及鳞状细胞癌;肉瘤成分有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未分化肉瘤及多形性未分化肉瘤。2种成分所占比例的差异较大,肉瘤成分占比10%~95%不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癌成分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AE1/AE3),肉瘤成分表达波形蛋白,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表达CK7和CK18,鳞状细胞癌表达CK5/6、蛋白(protein,P)63...  相似文献   

10.
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食管主要的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约占 90 %。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 ,但原发于食管的淋巴瘤罕见。本文报告 1例食管原发性淋巴瘤合并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结合文献对病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9岁。进行性进食梗噎半年 ,一月前出现消瘦乏力症状。查体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腹部CT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发现食管占位性病变 ,横断面 2 2 6cm× 1 49cm。胃镜和X线钡餐示食管中段(30~ 55cm)隆起性病变 ,环绕管壁 2 / 3。活检病理诊断 :食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前列腺原发SCC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讨论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82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尿后滴沥伴下腹胀痛及肉眼血尿。直肠指检示前列腺Ⅱ度增大,质韧,中央沟消失。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大小约5 cm×4 cm×2.9 cm,实质回声欠均匀。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检测值正常。术中见前列腺两叶增生,双侧叶向尿道腔内突出。术后病理标本为灰白色碎片状组织一堆,总体积6 cm×5 cm×1 cm。镜下见癌细胞大部分排列成不规则片块状,未见确切角化珠及细胞间桥;小部分癌细胞粘附松散,呈条索状浸润于前列腺间质。癌细胞异型性明显,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呈多形性且深染,部分呈毛玻璃样,染色质较粗,核分裂象及红色核仁易见。免疫组化:P-CK、CK8/18、CK5/6、p63和p40呈(+); AMACR/P504S、UroplakinⅢ、PSA和GATA3呈(-)。患者出院后出现两次血尿症状,目前一般状况好。结论 SC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前列腺癌,好发于前列腺腺癌经内分泌治疗之后。SCC具有高侵袭性、易转移及预后差等特点,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治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检测血清SCC抗原和FGP摄取量对临床病理诊断和预后监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4年12月病理确诊为PMBL的病例,对其对PMBL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PMBL2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3例均侵犯邻近器官,2例伴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1例椎体受累(C7-T4)。镜下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瘤细胞呈巢状或弥漫浸润,瘤细胞胞质空亮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其中1例可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均表达CD20、CD79a、CD23、bcl2、CD23,其中2例表达CD30,均不表达CD3、CD5。随访3例均生存,化疗后1例获得CR,2例获得PR。结论:纵隔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很少见,形态变化多端,容易引起误诊。提高对PMBL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涎腺腺泡细胞癌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瘤细胞胞体宽大,胞浆嗜碱性呈细颗粒状,核圆形瘤细胞生长呈腺泡状或实性片状生长,部分区域呈乳头状改变,免疫组化显示AE1/AE3(+)、CK8/18(+)、CK7(+)、AAT(+)、S-100(+)。结论:涎腺腺泡细胞癌发病率低,但根据其常见的发病部位及特征性的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唐文飞  刘杨  姚曙光 《华西医学》2003,18(3):404-404
肾盂结石并鳞状细胞癌有少量报告。我们遇到 2例 ,病理上用不同部位多取块及间断切片观察 ,可见肾盂移行上皮鳞状化生、非典型增生及癌变并存 ,有助于解释鳞癌的发生及发展。 2例术前临床上均无癌诊断。现将 2例之临床、病理作如下分析。1 病例资料例 1 男性患者 ,43岁 ,农民 ,因右腰部疼痛 6年 ,于 1 981年 5月 2 1日入院。患者在儿童期曾自发现血尿 1 0余天 ,未到医院就诊。 6年前感右腰部隐痛及胀痛 ,逐渐加剧。食欲减退、乏力。查体 :慢性病容 ,消瘦 ,右腰部有深压痛 ,未扪及肿物。Hb90g/L ,尿细胞学检查发现可疑癌细胞 ,并大量红细…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71岁,因右侧腰腹部疼痛不适半月余入院。在外院行CT示:右侧输尿管上端结石并右肾积水。本院门诊B超示:(1)右肾下极低回声团块,性质待定;(2)右肾结石并重度积水;(3)左肾结石;(4)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绒毛膜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小肠原发性绒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病例的典型症状为黑便,5例病变部位位于空肠。所有病例血清β-hCG均异常升高。主要病理特点为细胞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呈片状分布,伴出血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肿瘤细胞β-hCG为阳性。结论:小肠原发性绒毛膜癌十分罕见,但仍应纳入鉴别诊断。通过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检测血清β-hCG水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皮肤原发性黏液癌直径0.3~15 cm不等,生长缓慢,病程常为数月至数十年。组织学上,表皮完整,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层,并常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纤细的纤维将黏液湖分隔成多房性、蜂窝状。黏液湖中可见散在岛状、簇状、小腺样肿瘤上皮团。肿瘤细胞小,呈立方形,胞浆丰富,细胞核小,未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癌细胞例1:CEA、EMA、ER、PR、P53、CK7、GCDFP-15(+),TTF-1、S-100、CK20(-)。例2:CEA、EMA、P53、CK7、GCDFP-15(+),ER、PR、TTF-1、S-100、CK20(-),Ki-67低表达(1%~3%)。例3:CE A、EMA、CK7、GCDFP-15(+),P53、ER、PR、TTF-1、S-100、CK20(-),Ki67(+10%)。结论:原发于皮肤的黏液癌少见,好发于老年男性的头面部,组织学上与转移性黏液癌鉴别困难,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标记排除转移癌后方可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多表达CK7、GCDFP-15、EMA、CEA,Ki67阳性率低10%。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局部扩大切除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7例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Ⅰ期2例(11.76%),Ⅱ期4例(23.53%),Ⅲ期5例(29.41%),Ⅳ期6例(35.30%)。术后生存时间2~196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8.25±12.51)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5%、18.8%和12.5%,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性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胃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胃黏膜上皮鳞状化生且仅发生在进展期胃癌,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诊断时病理TNM分期较晚,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鼻腔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鼻腔透明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鼻腔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鼻塞并出现间断排血性鼻分泌物。镜下瘤组织主要由多边形上皮样瘤细胞组成,排列成巢状,由富含薄壁毛细血管的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小,居中或偏向一侧,核分裂罕见,胞质丰富透亮,呈空泡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显示keratin、S-100阳性,HMB-45、vimentin、actin、CGA、Syn、和α-SMA阴性;纤维组织vimentin阳性。结论:鼻腔原发透明细胞癌是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S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乳腺PSC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乳腺PSCC均为女性,年龄35~82岁,均龄54.1岁。肿物直径1~9 cm,平均3.4 cm, 9例实性(56%),7例为囊实性(44%)。组织学多为角化型和非角化型,4例可见梭形细胞形态,2例见棘层松解形态。肿瘤多为中、低分化,伴有明显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2例ER及1例PR低表达,其余均(-);Ki-67增殖指数较高。HER-2 5例阳性,阳性率5/16(31.2%)。腋窝淋巴结有6例转移,转移率6/16(37.5%)。13例获得随访,3例术后发生肺转移,其中2例死亡。结论 乳腺PSCC是罕见的乳腺癌亚型,肿瘤通常体积较大,常见囊性成分,组织学分级高,免疫组化不表达或弱表达激素受体,HER-2可呈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肿瘤侵袭性强,易发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