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秀娟认为疣状胃炎的病机为正虚邪瘀、邪瘀化毒、虚瘀为本、邪毒为标,提出毒邪有外来内生之分,主张以祛解毒邪、扶助正气、散郁化瘀、修护黏膜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好发于老年人,本已肾精不足、阴阳亏虚,病至晚期,正气更伤,病位于下焦且久病及肾,故病机以肾虚为本;前列腺位于下焦,痰湿之邪易于稽留,痰湿阻滞脉络而致血瘀,瘀血与癌毒搏结,致患者多处疼痛,痛有定处,故病机以瘀毒为标。针对病机,立扶阳益阴、解毒化瘀为本病治疗大法,拟定前列腺癌1号方。经临床证实此方可明显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症状,稳定癌性病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减少骨转移和骨折等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的病理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后续治疗,目前并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该文从伏邪的角度分析,认为癌性发热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毒、痰、瘀、虚,病机为邪实而正虚,以脏腑功能失衡、气血阴阳紊乱为本,以湿、痰、瘀、毒相互胶结为标,主要治法为化痰逐瘀、滋阴清热、甘温除热等。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结直肠炎-癌转化病机以正虚邪实为主,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要。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的炎-癌转化是癌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炎-癌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对阻断癌症的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从中医“虚、瘀、毒”的角度结合现代医学对结直肠炎-癌转化的认识,以扶正、活血、解毒为治疗原则,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抗邪能力,在炎症期切断炎-癌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癌是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速疾病进展。现代医家对骨转移癌的病因病机认识主要围绕虚、痰、瘀、毒等方面。治疗多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为大法,辅以化痰散结、活血通络药物,最终达到止痛之目的。临床多采用内服、外敷、针灸等手段。但中医治疗骨转移的机制仍不明确,临床上有关中药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实验研究报道较少.有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娄多峰教授治疗痹病的学术思想。娄老将痹病的病因简要地概括为虚、邪、瘀3个方面,提出了虚邪瘀病因学说,并认为虚邪瘀又是痹病的基本病机;创立了虚邪瘀辨证理论,指出痹病治疗需正虚、外邪、瘀血3者整体对待。治痹要遵循4大原则:①扶正祛邪,标本同治;②宣散疏通,依部用药;③三因制宜,异同相治;④守方变方,杂合以治。并列举了娄老治疗痹病的基础方通痹汤及其加减化裁方法;介绍了娄老对虚热型顽痹(类痹关节炎)的辨证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7.
认为多以情志、饮食等因素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气滞、痰、瘀互结为基本病机。正虚邪侵,正不胜邪,邪气踞之不行,日久凝聚成块而为病。应从瘀、从痰、从肝、从痈、辨病等方面辨证论治。指出,目前病名尚未统一,应制订严格规范诊断,以期有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骨转移是多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一个病程阶段,发病率逐年升高,伴有的疼痛、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蒋教授长期临证观察,认为骨转移的发生以脏腑亏虚为本,尤以脾肾亏虚为主; 癌毒为基本病因; 癌毒走窜,胶结于骨,阻滞气机,则常见寒凝、瘀、痰等实邪之标。临床治疗当以扶正祛邪、辨证与辨病结合为治疗原则,多以补肾健脾、散寒通滞、祛瘀化痰为法,配合虫类药物攻除癌毒,佐以引经药物使药至病所,内外治结合以提高疗效。现从治本治标、辨证与辨病、虫类药物运用、引经药物使用、外治联合增效等多方面、立体地阐述了蒋益兰教授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经验,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癌因性疲乏患者多以正虚邪实、治疗损伤、情志失调为主,失衡贯穿全程,病机以脾肾亏虚、瘀毒互结常见。治疗上运用"平衡之道",以扶正抑瘤为原则,以健脾益肾、解毒祛瘀为治疗大法,注重攻补兼施、运用膏方,将中医平衡理念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0.
总结介绍谭新华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认为乳腺癌骨转移的基本病机为阴极阳衰,因素体阳气亏虚,气化功能下降,痰瘀毒等阴性产物聚结凝聚于骨,"虚""痰""瘀""毒"夹杂合而为病。主张以温阳抑阴为治疗大法,温阳化气促使"阳化气"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减少"阴成形"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痰瘀毒等病理产物,常选用阳和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临证时首先注重权衡虚实标本轻重主次,灵活处理益气扶正药物与化痰散结、活血祛瘀、化解癌毒等祛邪药物的比例。再兼以虫蚁类搜剔定痛、破瘀通经,参以引经之药引领众药直达病所,方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宋南昌教授认为"面部三病"的病因早期均与风寒之邪密切相关,后期则应从虚、瘀论治,病机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疗综合运用针刺、艾灸、中药、耳穴等中医特色疗法,以扶正祛邪。同时注重护理,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12.
癌毒病机理论是近年来中医肿瘤病机理论的重要创新之一。基于癌毒病机理论初步构建的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因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正气亏虚,酿生癌毒;核心病机为痰瘀郁毒;辨证要点为辨癌毒的致病特性、病理属性、所在病位、兼挟病邪、邪正消长;基本治疗原则为抗癌祛毒、扶正祛邪,临床常用抗癌祛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解郁、扶正培本等治法。该体系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癌毒病机理论防治肿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林翠丽  黄健  陈琴  林翔英  黄铭涵  黄晓峰 《新中医》2021,53(14):108-111
脾胃湿热、虚、瘀是胃癌前病变(PLGC)的重要病机,其中,PLGC前期、中期病机以脾胃湿热为主,脾胃湿热证的形成多与外感邪毒(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人体质、气候时令、所处地域、饮食结构、情志因素等相关,治疗以清化湿热为主,兼以理气舒络健脾;PLGC后期病机为湿热化虚、化瘀,虚瘀兼杂,故以健脾补肾、散瘀通络为主要治则,兼清湿热余邪。从脾胃湿热、虚、瘀论治PLGC对于胃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具备"毒邪"致病的共同特征,"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基于"毒、瘀、虚"病因病机理论,治疗主张分期治疗:疾病进展期治以凉血解毒化瘀,疾病恢复期治以清泄余邪、活血柔肝、调理肝脾、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肝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病发展至晚期的阶段,属中医积聚、鼓胀等病证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出毒瘀阻络,肝体变硬,正气亏虚等证侯。毒蕴不散,邪瘀成积,积损致虚的病机贯穿肝硬化全程,针对该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特点,应辨证采用解毒、化瘀、补虚方法治疗。毒瘀搏结,邪结肝体,治宜解毒化瘀;瘀毒羁留,肝硬脾积,治宜化瘀消积;毒瘀耗损,正虚不足,治宜扶正补虚;并发坏证,治宜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有利于控制病情,延缓肝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病机为脾肾两虚,《金匮要略》虚劳病机为气血阴阳俱虚,虚实寒热错杂,二者病机相似,故RSA可从虚劳论治。虚劳以虚为本,故补益脾肾为其基本治则,但虚劳又有夹瘀、夹痰、虚寒、虚热的不同,治疗时张仲景遵循"补不足,损有余"的原则,采用薯蓣丸补益气血,大黄■虫丸活血祛瘀,瘀祛生新,则胞宫得养;酸枣仁汤清热养血,热清血和胎自安;辅以祛风邪之品治疗虚劳风气百疾。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正复邪自祛;以邪实为主者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邪祛则正自复。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立法处方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王兰英主任医师治疗肾癌的经验。王老师认为肾癌乃正气亏虚、邪毒侵袭、痰瘀互结、癌毒内生所致,其治疗旨在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刘文峰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多为正虚邪实,急性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治疗应扶正祛邪。病机为湿、热、痰、瘀等邪气相互交结,日久痹阻经络,浸淫筋骨,气血运行不畅。自拟蚕砂虎杖汤治疗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中医文献中凡提及“积聚”,基本归因正虚伴随痰、瘀、毒,认为恶性肿瘤始于机体虚损,正虚邪干,因邪致虚,渐致正虚邪实,其基本病机为“正虚”与“邪毒”两方面不断抗争的过程[1]。中药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随着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类中药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攻邪法从痰、瘀、毒论治成为共识。在具体治疗方面,应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优势,根据不同痰、瘀、毒的致病特点,以“病”概括肿瘤的病理因素夹杂与脏腑亏虚的基本特点,用“证”分类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差异,灵活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法,增加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肺胀”、“咳喘”、“痰饮”、“心悸”、“水肿”等病之范畴。笔者从整理诊治的105例完整病历资料来分析肺心病的病机为邪正相兼,虚实夹杂,正虚邪实,多脏受累,诸邪相合;本虚标实夹痰夹瘀。以本虚标实夹痰夹瘀这一病机贯穿本病的始终,以正虚邪实,多脏受累,诸邪相合为本病的特点。在105例肺心病治法中始终以扶正祛邪兼活血祛痰法贯穿本病的始终,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