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是最常见的两种膜性肾病,临床工作中常常需要对二者加以鉴别。通常我们可以依据血清乙肝病毒(HBV)标记物和肾组织HBV抗原做出诊断。但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膜性肾病,其血清HBV标志物阴性而肾组织HBV抗原阳性;或者血清HBV阳性,有明确的乙肝病史,但肾组织HBV抗原阴性,诊断常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中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中老年IMN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根据病理分期、24 h尿蛋白(24 h UP)水平及清蛋白(ALB)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胱抑素C(CysC)、肌酐(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ALB及24 h UP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和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r、CysC、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Ⅰ期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Ⅱ期组和Ⅲ~Ⅳ期组,Ⅱ期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Cr、BUN、CysC、β2-MG、24 h UP及ALB...  相似文献   

3.
C1q肾病1例     
孙颖玲 《临床荟萃》2010,25(1):78-78
患者.男,20岁。因颜面及下肢水肿10天,于2008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就诊时尿蛋白(+++),潜血(+),24小时球蛋白定量3.1g,以肾病综合征收入院。无肾炎病史,无皮疹、关常痛、肉眼血尿,尿量较前减少,夜尿每晚2~3次,血压143/s3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可。  相似文献   

4.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16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人膜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5-12在我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168例,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多见(54.2%),病理分期以Ⅰ期、Ⅱ期居多。结论:我国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存在两个发病高峰,临床上肾病综合征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体(C)1q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AID患者203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32例、其他结缔组织病29例]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100名,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1q、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Sm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C1q水平下降(P0.05),RA组C1q水平升高(P0.05)。C1q的水平随ANA滴度升高而降低(P0.05)。抗ds-DNA抗体(+)且抗Sm抗体(+)组C1q水平显著低于抗ds-DNA抗体(-)且抗Sm抗体(-)组(P0.05)。CRP的水平在AID各组中均明显升高(P0.01)。C1q与CRP间的相关系数0.300(P0.05),由二者的回归方程计算出C1q的临界值(COV)范围为167.42~198.37 mg/L。定性分析C1q与自身抗体的关系:AID ANA阳性组C1qCOV的异常率高于ANA阴性组,ANA(+)且抗ds-DNA抗体(+)组C1qCO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身抗体分布模式组,ANA(+)且抗Sm抗体(+)或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阳性的患者C1qCOV的异常率明显升高,ANA阴性组C1qCOV的异常率达67.2%。结论 AID患者C1q水平与CRP呈中度正相关,C1q异常率与某些自身抗体的分布模式、AID患者的病情相关,C1q在AID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膜性肾病(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MN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呈现增高趋势,临床中MN患者约80%被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1],IMN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所占比高达29%[2]。IMN临床转归多样,约30%患者自愈,约30%患者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约40%患者在5-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3]。本研究将IMN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作为研究目标,分析导致eGFR下降的临床生化及病理等相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病程长,易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精准药学摒弃了传统"千人一药"的用药方式,而提倡为患者提供精准、安全、经济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本文简要概述了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可借助的治疗药物监测、基因检测及群体药动学等基于精准药学的技术手段,为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弥漫性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1]。MN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之势,依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IMN占MN总发病率的75%~80%[2],有40%~50%的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在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3]。近年来,随着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广大学者对机制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概念[4-5],另外,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不断涌现,本文拟对近来IMN的机制研究及治疗新认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戴厚永  刘必成 《临床荟萃》2011,26(2):167-170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典型特点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钉突形成和融合,依其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10.
李雷婷  李冰 《临床荟萃》2013,28(3):342-347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肿瘤、感染、药物、毒物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膜性肾病的发生,但是仍有2/3膜性肾病患者找不出病因所在[1],我们称之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IMN的自然病程是多样化的.一般认为其中约1/3的患者蛋白尿可以自发缓解,另外1/3的患者蛋白尿的量及肾功能指标均保持稳定,其余患者将逐渐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5].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膜性肾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是缓解蛋白尿、稳定肾功能的主要治疗药物,本文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利妥昔单抗治疗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IMN通常起病隐匿,预后差异大,虽然有1/3的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务工作者们研究的深入,IMN在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趋化因子CXCL12、趋化因子受体CXCR4、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IM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穿刺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105例(IMN组),根据24 h尿蛋白(24 h UTP)水平将其分为低蛋白排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中补体C1q在自身免疫性肾病诊断中的意义,探究慢性肾脏病(CKD)不同阶段的患者血清中的C1q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肾病内科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肾病的患者27例,CKD2期患者30例,CKD3期患者37例,CKD4期患者38例,CKD5期患者91例,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血清C1q及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自身免疫性肾病患者血清中C1q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二氧化碳(CO_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2~5期患者血清中C1q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和Cr水平在CKD2~5期患者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KD分期越晚,两种指标的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在CKD3、4、5期患者中均高于对照组与CKD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KD2、3、4、5期患者血清CO_2水平明显降低而尿酸(U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KD分期的血清内C1q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C1q水平在自身免疫性肾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自身免疫性肾病的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最常见的病因,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已经证实,NS自发性完全或部分缓解率高达30%以上。尽管如此,约30%~40%的患者在5~15年内仍可进展为ESRD。临床上,IMN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目前,虽然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对大多数IMN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一些新型治疗药物如利妥昔单抗(RTX)也逐渐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是如何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其中治疗时机及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与使用也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是成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 (NS) ,其中 1/3~ 1/2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或死于 NS的并发症 ,而其疗效至今仍争论未决 [1 ,2 ] ,本文应用四联疗法包括强的松、环磷酰胺 (CTX)、抗凝或促纤溶药物治疗 IMN,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生化与尿蛋白定量变化 ,病理分期、小管间质病变与疗效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 8例 IMN系我科住院患者 ,均经肾活检确诊。男 2 1例 ,女 7例 ,男女之比 3∶ 1;年龄 2 1~ 6 5岁 ,平均5 3.9岁 ;病程 3月~ 8年 ,平均 10 .9月 ;入院至肾活检时间平均 8.5天。IMN具备 NS的“大量蛋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报告应用烷化剂对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合并肾病综合征(NS) 患者进行的循证治疗过程。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3期)、MEDLINE(1978-2005)、 CBM disc(1978~2005),查找烷化剂治疗IMN合并NS及与病情缓解有关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获取最佳证据用于临床治疗。结果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表明,烷化剂能明显提高IMN合并NS患者蛋白尿的完全缓解率,其中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MP CTX)的方案是较安全和有效的,但其能否提高肾脏的长期存活率尚不确定。据此,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意愿,对患者实施MP CTX免疫抑制治疗,6个月后患者蛋白尿情况有所缓解,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MP CTX方案能明显提高IMN合并NS患者的蛋白尿缓解率,但能否提高患者肾脏长期存活率,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20.
洪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379-1380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三分之一,属难治性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