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矫正和传统托槽矫正对儿童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门诊接受固定矫正的儿童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托槽矫正治疗,观察组应用自锁托槽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矫正前和矫正12周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和口腔寄生菌检出情况。结果 矫正前,两组龈沟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12周后,龈沟液中IL-1β、IL-17A、IL-35水平较矫正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矫正前,两组口腔寄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12周后观察组口腔寄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锁托槽矫正和传统托槽矫正均会对儿童口腔微生态环境矫正产生不良影响,但自锁托槽矫正造成的影响较传统托槽矫正更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8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选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选取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和血清炎症因子(TNF-α、MMP-8、IL-6)、牙周指标[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水平、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PD、PL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龈沟液炎症因子、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CAL、PD、GI、SBI、PL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龈沟液TNF-α、MMP-8、IL-6水平分别为(2.18±0.3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正畸患者龈沟液(GCF)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牙周炎患者81例,根据患者最终选择的方案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8),观察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照组给予传统托槽矫正,观察两组矫治疗效,检测两组GCF含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以及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SBI)和菌斑指数(PLI)。结果观察组矫治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97.67%;观察组和对照组矫治后GCF含量、IL-1β、TNF-α和PGE2均较矫治前升高,且随矫正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矫治后1周、2周和4周GCF含量、IL-1β、TNF-α和PGE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后PD、SBI和PLI分别为(2.18±0.82)mm、(0.95±0.22)和(0.55±0.1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一般情况,矫正效果好,对患者龈沟液含量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杨犇  常卫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4):2085-2087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及与牙周指标的相关性,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安康市人民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20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患者组,根据牙周指标分为轻中度组[牙周各大探诊深度(PD)≤5mm,附着丧失(AL)5mm,82例]和重度组(PD≥5mm,AC≥5mm,123例);另外,选取同期牙周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体检时和患者组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标[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PD和AL],检测龈沟液IL-6、TNF-α、MMP-8水平,分析各指标相关性,并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轻中度组、重度组龈沟液IL-6、TNF-α、MMP-8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中度组、重度组患者PD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SBI、PLI、AL均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治疗前龈沟液IL-6水平与SBI、PLI、PD、AL均呈正相关关系(r=0.623、0.726、0.531、0.573,P0.05);患者组治疗前龈沟液TNF-α水平与SBI、PD呈正相关(r=0.514、0.675,P 0.05);患者组治疗前龈沟液MMP-8水平与PLI、PD、AL呈正相关(r=0.462、0.593、0.534,P0.05);患者组患者龈沟液IL-6、TNF-α、MMP-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组患者龈沟液IL-6、TNF-α、MMP-8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中IL-6、TNF-α、MMP-8水平均出现明显升高,并且与多种牙周炎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龈沟液中这3项指标的水平监测,对于判断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丝弓口腔正畸矫治力与患者正畸牙移动、龈沟液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宿州市立医院行直丝弓口腔正畸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有33例、33例和34例,各组均给予直丝弓口腔正畸,A组、B组和C组分别施加0、100和150 g矫治力。观察两组的正畸牙移动距离、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及牙周状况[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 正畸后1、2、3和4周,C组正畸牙移动距离明显高于A组和B组,B组正畸牙移动距离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前,A组、B组和C组龈沟液IL-1β、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后1、3和7 d, C组龈沟液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A组,B组龈沟液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正畸前后PLI、GI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CP患者分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替硝唑组(研究组,n=43)和替硝唑组(对照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牙周炎检查指标[牙周袋深度(PPD)、牙龈指数(GI)、牙周附着水平(PAL)、牙菌斑指数(PLI)]差异,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龈沟液IL-10、TGF-β及外周血Th17、Treg水平,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PD、GI、PAL、PLI及外周血Th17、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龈沟液IL-10、TGF-β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CP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痛安胶囊联合西地碘含片治疗糖尿病性牙龈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12月就诊的76例糖尿病性牙龈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西地碘含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肿痛安胶囊+西地碘含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液致炎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龈下菌斑细菌含量(梭杆菌、拟杆菌、乳杆菌)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较对照组(81.58%)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GI、PLI、SBI评分和龈沟液IL-6、IL-8、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龈沟液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龈下菌斑中梭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与对照组(5.26%)比较相当(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性牙龈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牙周状况,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牙龈菌斑细菌数量,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正畸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差异并观察对比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4例口腔正畸患者,经同质化筛选后,采取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无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正技术治疗。对比正畸治疗中无托槽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正技术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比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矫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以及治疗的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均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上述指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矫治技术在正畸治疗中效果较好,能够保持牙周组织健康,并且美观舒适,取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行口腔健康教育3个月,对照组未行口腔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和微炎症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口腔健康教育3个月后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干预前低[SBI,2.35±0.88比2.83±0.71(t=2.684,P=0.009);PLI,1.63±0.46比1.99±0.51(t=3.323,P=0.001);GI,1.49±0.39比1.88±0.41(t=3.289,P=0.002);TNF-α,5.72±1.68 ng/L比6.60±2.01 ng/L(t=2.123,P=0.037);hs-CRP,30.36±9.25 mg/L比38.12±12.59 mg/L(t=3.141,P=0.002)],而对照组患者SBI、PLI、GI的指数和TNF-α、hs-CRP水平的干预前后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应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于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并治疗的牙周炎患者80例,按照交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奥硝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齿松动度(TM)、附着水平丧失(CAL)牙周相关状态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PD、SBI、PLI、GI、TM、CAL牙周相关状态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牙周相关状态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龈沟液中IL-6、IL-8、TNF-α、hs-CRP、sICAM-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龈沟液中各项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奥硝唑用于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牙周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的先天性缺牙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口腔修复治疗,研究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LI、PD、GI、SB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发音功能、舒适度、矫治器固位能力、整齐美观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正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周改善情况,提高满意度和患者的咀嚼、语言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出血的影响及菌斑抑制情况。方法:将牙龈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患者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月的GI、SBI、PLI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2、3月的GI、SBI、PLI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护理干预辅助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西帕依固龈液不仅能有效治疗牙龈出血,并可更规范合理地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牙周炎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牙周组织再生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和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牙周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 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37%(P 0. 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和龈沟液中白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临床附着丧失(AL)及牙周探诊深度(P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其牙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80例,伴慢性牙周炎40例为研究组,40例牙周健康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和牙周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8、hs-CRP、TNF-α和IL-2水平均有所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D、PLI和CAL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列缺失伴牙周炎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可对牙周产生较小刺激,从而使炎症水平无明显升高,同时保证PD、PLI和CAL等各项指标均较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内皮素(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7例及牙龈炎患者98例分别作为慢性牙周炎组和牙龈炎组,选取同期牙周健康者9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受试者龈沟液中ET-1、ICAM-1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龈沟液中各炎症因子指标,分析ET-1、ICAM-1水平与牙周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牙龈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患者PLI、BI、PD、CAL、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ET-1、ICAM-1水平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牙龈炎组比较,慢性牙周炎组患者PLI、BI、PD、CAL、CRP、TNF-α、IL-6、ET-1、ICAM-1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水平与PLI、BI、PD、CAL呈正相关(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周慢性牙周炎组患者龈沟液中PLI、BI、PD、CAL、CRP、TNF-α、IL-6、ET-1、ICAM-1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T-1、ICAM-1高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治疗后ET-1、ICAM-1水平降低,可能通过检测ET-1、ICAM-1水平判断慢性牙周炎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后对患者牙周组织、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牙修复的患者60例,根据修复材料分为: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A组)、镍铬合金镀金烤瓷冠修复(B组)、金沉积烤瓷冠修复(C组)各20例,测定三组患者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的龈沟液量(GCF)、龈沟探诊深度(GCD)、牙龈指数(GI)、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修复前,A组、B组和C组患者的GCF、GCD、G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复查,A组患者的GCF、GCD、GI指数较修复前显著升高(P<0.05),A组患者的GCF、GCD、GI指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5);修复前,A组、B组和C组患者龈沟液中TNF-α、IL-1β、IL-6、IL-8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复查,A组患者的TNF-α、IL-1β、IL-8的水平较修复前显著升高(P<0.05),A组患者的TNF-α、IL-1β、IL-8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5).[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冠对患者的牙周组织影响更为明显,患者牙龈沟液中炎症反应因子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7.
张婧  汪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3):1859-1863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乳铁蛋白(LF)、音猬因子(Shh)蛋白、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牙周临床指标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2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龈沟液LF、Shh蛋白、TREM-1水平,对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LF、Shh蛋白、TREM-1、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龈沟液LF、Shh蛋白、TRE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龈沟液LF、Shh蛋白、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水平及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显著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0.05);中度组龈沟液LF、Shh蛋白、TREM-1、TNF-α、IL-6、IL-17水平及PD、AL、BI、GI显著高于轻度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龈沟液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慢性牙周炎病情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52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实验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全口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只检查GI、BI、PG、AL,不进行任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龈沟液MIP-1α与TNF-α的含量及其与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探针深度(PD)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GI、BI等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显效患者的GI、BI等临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MIP-1α与TNF-α与患者临床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显效患者的龈沟液MIP-1α与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实验组治疗前(P0.05)。结论龈沟液MIP-1α及TNF-α与牙周炎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学龄前龋病儿童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龋病活跃性试验(CAT)分度相关性及对慢性根尖周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480例3~6岁接受口腔检查儿童,根据龋齿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及不同龋病危险度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水平,比较发生慢性根尖周炎(有慢性根尖周炎亚组)、未发生慢性根尖周炎(无慢性根尖周炎亚组)患儿入院时龈沟液IL-6、TNF-α、MCP-1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与龋病危险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及CAT分度预测慢性根尖周炎的价值。结果 发生组龈沟液IL-6、TNF-α、MCP-1高于未发生组(P<0.01);随着龋病危险度增加,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呈递增趋势(P<0.05);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与龋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1);有慢性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对牙周病患者牙周指数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 ro s i 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19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7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牙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水平、牙周指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88%)明显高于对照组8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 depth,PD)、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龈沟液中IL-6、TNF-α和CRP、CD3~+、CD4~+和CD4~+/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联合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牙周指数得到显著改善,疗效优于常规牙周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