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LEARNS健康教育模式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11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分别有4例和2例中途脱落,最终观察组51例患者,对照组5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采用基于LEARNS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骨质疏松知识得分、骨质疏松自我效能得分及骨密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骨质疏松知识得分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危险因素得分、运动知识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 0. 05);两组患者干预后骨质疏松自我效能得分均提升,且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干预后L_1~L_4、左股骨骨密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LEARNS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改善骨密度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体重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确诊为COPD合并骨质疏松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确诊为COPD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体重指数不同将观察组分为超重组(24≤BMI28,n=13)、正常组(18.5≤BMI24,n=26)和偏瘦组(18.518.5,n=11),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各组腰椎(L1~4)骨密度(BMD),分析COPD合并骨质疏松者BMD与BMI相关性。结果超重组L1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中其他组别各腰椎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偏瘦组各腰椎BMD均低于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正常组各腰椎BMD均低于超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合并骨质疏松者BMD与BMI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 BMI偏低者骨BMD较低,临床医师应注重调整BMI较低者治疗方案,加大钙剂和Vit D剂量,减少发生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RAX骨折风险因子预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8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门诊收治的22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行骨密度测量,计算骨密度T值。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发生率并分析影响骨代谢的风险因子;采用FRAX计算两组10年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PMOF)、无骨密度值10年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PMOF~*)、10年髋部骨折发生率(PHF)和无骨密度值10年髋部骨折发生率(PHF~*)。结果:实验组股骨颈和腰椎L_(1-2、4)骨密度T值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腰椎L_3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量减少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两组PMOF≥20%和PMOF~*≥20%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HF≥3%发生率和PHF~*≥3%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骨折史、父母髋骨骨折史、吸烟史、补钙、绝经时间、糖尿病等风险因子与患者10年骨折发生率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FRAX骨折风险因子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行有效预测,有助于早期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患者PMOF。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继发慢性肾衰竭患者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继发慢性肾衰竭患者骨密度减低(包括低骨量和骨质疏松)情况.方法:4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肾功能分为非肾衰竭组和肾衰竭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L1~4)和股骨部位的骨密度,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骨密度减低情况.结果:与2型糖尿病不伴有明显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相比,继发慢性肾衰竭患者[Ccr<60mL/(min·1.73 m2)]的骨密度减低明显(P<0.01),其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8.3%,男性患者的患病率为19.0%.女性患者的患病率为35.7%.按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观察,CKD 3、4、5期患者中,随肾衰竭程度加重,骨密度减低程度逐渐加重(P<0.01或P<0.05).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减低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P<0.01),股骨部位的骨密度减低患病率高于腰椎部位(P<0.01).结论:2型糖尿病继发慢性肾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骨密度减低患病率.随慢性肾衰竭程度加重,骨密度减低患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不同太极拳锻炼年限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05 名绝经后女性分为太极拳组(n=54)和对照组(n=51),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结果太极拳组L1、L2、股骨干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L4、左股骨颈、左Wards 三角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太极拳组骨质疏松患病率(31.48%)略低于对照组(39.22%),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练习太极拳5 年以上的绝经后女性在L1、L2、左股骨颈、左Wards 三角区、股骨干部位的骨密度值高于练习太极拳小于5 年的绝经后女性(P<0.05)。结论长期锻炼太极拳可改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能量 X线吸光测定法,测定男性 COPD组 39例和对照组 19例全身及局部的骨矿物质含量,同时测定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肺功能。结果 COPD组患者营养状态,第 2~ 4腰椎及左腹骨 WARD’ S区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COPD组第 2~ 4腰椎,左股骨 WARD’ S区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对照组,营养状态、肺功能指标为影响 COPD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论加强饮食护理、体育锻炼对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骨密度(BMD)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MI)将其分为A组非超重型(体重正常,BMI 18.5~22.5 kg/m^2)糖尿病肾病患者,B组肥胖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I 22.6~25.5 kg/m^2),C组超重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I>25.5 kg/m^2)。另选取30例非肥胖非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每组患者血清PTH,血钙,血磷与Ward三角区值、股骨大转子区、股骨颈、桡骨全段、腰椎区的骨密度值,记录血清PTH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骨质疏松所导致的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血清PTH、血磷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钙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BMI升高,血清PTH、血磷水平显著升高,血钙水平显著降低。A组股骨大转子区、股骨颈、腰椎区骨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B、C两组Ward三角区值、股骨大转子区、股骨颈、桡骨全段、腰椎区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BMI升高,各部位骨密度值明显降低。A组疲劳乏力、肾结石绞痛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B、C两组疲劳乏力、肾结石绞痛、恶心呕吐、血清PT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BMI升高,血清PTH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A组颈椎腰椎病、致残数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B、C两组行动受阻、颈椎腰椎病、骨折史,致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MI升高,骨质疏松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清PTH与BMD的测定对于肥胖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PTH值随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肥胖程度逐步增高,BMD值随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肥胖程度逐步降低,且不同区域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BMD)的变化。方法将277例女性T2DM患者分成A组(50岁)、B组(50~70岁)、C组( 70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所有患者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值,并测定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等生化指标。结果 277例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为50. 2%,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C组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BMD较A组、B组均显著下降(P 0. 05),B组各部位BMD较A组显著下降(P 0. 05)。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随年龄增长而增加,C组较A组、B组显著升高(P 0. 05);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C组较A组显著升高(P 0. 05);C组甲状旁腺素(PTH)较A组、B组显著升高(P 0. 05);血磷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C组较A组、B组显著下降(P 0. 05)。女性T2DM患者腰椎及股骨近端BMD与年龄、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 0. 05),L_1~3、Neck、Torch、Ward's部位的BMD与β-CTX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腰椎及股骨近端BMD与25羟基维生素D呈显著正相关(P 0. 05),L_1~4、Neck、Torch部位BMD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 0. 05),L_1、L_3、Neck、Ward's部位的BMD与血磷呈显著正相关(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女性T2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而年龄、β-CTX、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是女性T2DM患者髋部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T2DM患者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吸收代谢指标升高,需关注50岁以后女性T2DM患者的骨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40例为透析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同时检测2组血钙、血磷及透析组甲状旁腺素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大转子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血钙及血磷浓度以及及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组中骨质疏松患者透析时间较非骨质疏松患者长(P<0.05),血钙、血磷高于非骨质疏松者(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较非骨质疏松者低(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下降以皮质骨明显,多不伴有低钙血症但甲状旁腺素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40例为透析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同时检测2组血钙、血磷及透析组甲状旁腺素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大转子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透析组血钙及血磷浓度以及及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组中骨质疏松患者透析时间较非骨质疏松患者长(P<0.05),血钙、血磷高于非骨质疏松者(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较非骨质疏松者低(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下降以皮质骨明显,多不伴有低钙血症但甲状旁腺素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4例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正常组和骨密度降低组(包括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其中骨质正常者40例,骨密度降低组84例。对这两组患者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钙(Ca)、血磷(P)、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25-羟基维生素D[25-(OH)D_3]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密度降低组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比例(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病程、BMI、HbA_1c、P、25-(OH)D_3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长糖尿病病程、低BMI、高HbA_1c、高P、低25-(OH)D_3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老年男性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肺功能、动脉血气水平等肺功能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10例研究对象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BMD),记录各组研究对象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COPD组腰椎、股骨近端的BM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OPD组腰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PD组中,吸烟患者的BMD明显低于不吸烟的患者;未使用激素治疗COPD患者的BMD明显高于使用激素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COPD患者BMD低于同龄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吸烟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均可能影响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且随COPD分级的增高,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GH)水平变化并分析IGF-1水平与肺功能、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70例,健康体检者35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IGF-1水平、GH水平及肺功能,同时测定COPD患者的骨密度(BMD)。COPD组进一步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轻中度、重度、极重度三组,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低骨量、正常骨密度组。结果:COPD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功能分组比较中,仅极重度组与健康对照组IGF-1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H水平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骨密度分组比较中,各组间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相关分析中,COPD患者log IGF-1与L_1、L_2、L_3、L_4、左侧股骨干的BMD值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COPD患者血清IGF-1水平降低,但其水平下降主要发生在极重度患者中,GH水平则无明显变化,IGF-1水平可能与气流受限程度有关;COPD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L_1、L_2、L_3、L_4、左侧股骨干的BMD值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后骨密度(BMD)的改变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CKD并发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65岁以上非透析的CKD住院患者,根据2002年K/DOQI指南CKD的定义及分期系统分为CKD 1~2期组、CKD 3期组和CKD 4~5期组。记录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测定腰椎及股骨BMD。根据受试者的BMD值将CKD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对比两组CKD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钙、磷及骨钙素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达30.4%,OP组与非OP组比较,女性比率大,BMI及维生素D水平低,血清降钙素水平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绝经后女性和低BMI是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其中,绝经后老年女性和低BMI的老年患者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OSTA指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确诊的3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详细记录年龄、身高、体重并计算出其体重指数( BMI)和OSTA指数,同时详细记录疾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采用DEXA法测定其股骨和腰椎部位骨密度;以同期15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327例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7.00%(121/3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2%(22/158)(χ2=37.132,P<0.0001)。(2)根据OSTA指数结果将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组各部位骨密度在三组间比较有明显不同,均表现为低风险组骨密度更高,高风险组骨密度更低;低、中和高风险组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23.61%(51/216)、57.69%(45/78)和80.77%(21/26)(χ2=52.541,P<0.0001)。(3)类风湿关节炎组中年龄与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负直线相关( P<0.0001);BMI与股骨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直线相关( P<0.05);OSTA指数与股骨Neck、Ward区、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直线相关( P<0.0001);其中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以OSTA指数最高。(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中,不同OSTA组间在病程(H=12.159,P=0.002)、HAQ(F=3.123,P=0.045)、ESR(F=3.405,P=0.034)、CRP(H=6.578,P=0.037)的比较上均明显不同,表现为低风险组患者具有更低的疾病活动性和更轻的骨侵蚀改变。(5) 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发现:Sharp评分( OR=1.013,P<0.0001,95%CI 1.007~1.018)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STA指数( OR=0.753,P<0.0001,95%CI 0.677~0.839)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结论 OSTA指数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呈显著正直线相关,其相关性较年龄或BMI更强,且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并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以及与骨钙素和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 :使用定量超声骨量 (QUS)分析系统测定 71例 2型糖尿病踝中部骨超声指数 (OSI) ,根据其测定结果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 ,并与同年龄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同时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骨钙素 (BGP)、C肽、血糖、血钙、血磷及血浆硷性磷酸酶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OSI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 2型糖尿病BGP和C肽值三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比例高于正常人。骨密度降低者BGP和C肽呈同步降低 ,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可能与胰岛功能降低有关。血浆骨钙素测定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的监测指标之一。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 ,必要时早期使用胰岛素将可能会防止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骨质疏松知识、自我效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56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OP患者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健康教育方案,收集并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骨质疏松知识(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s,OKT)、骨质疏松自我效能(osteoporosis self-efficac y scale,OSES)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在骨质疏松知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骨质疏松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L1~L4及左股骨的骨密度均较干预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在上述各项目的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围绝经期及绝经后OP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应对疾病的自我效能以及骨密度水平,对于预防骨折及改善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关节置换法和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对关节置换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骨密度。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半年后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下地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可早期下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骨密度,优于内固定治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变化、手术指标、康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比例(7.50%,3/40)低于对照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增高,可改善骨质疏松状态,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L1~4)、股骨颈(左股骨、右股骨)骨密度T值,分析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同时按AJ-130、Volume-130两种评分标准进行心脏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将123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A、B、C三组各41例,观察比较各年龄段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动脉钙化情况。结果: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者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骨量正常者(P<0.01),钙化评分与骨密度呈负相关;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动脉钙化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较非骨质疏松者更易发生动脉钙化病变,同时存在动脉钙化病变者也易致骨量丢失,提示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之间可能存在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