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对重症急性卒中患者3个月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162例重症急性卒中患者,安排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并根据患者入院后3个月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初始血糖、血糖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衡量血糖变异性,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hationⅡ,APACHEⅡ)评分,分析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急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调查本组162例患者入院后3个月的生存状况发现,生存组132例,死亡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在初始血糖、血糖均数以及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根据平均血糖变异系数将患者分为3组(30%、30%~50%和50%),发现死亡组血糖变异系数50%的患者占60%,明显高于血糖变异系数为30%和30%~50%的患者(16.67%、23.33%);生存组血糖变异系数小于30%的患者占49.24%,明显高于血糖变异系数为30%~50%和50%的患者(35.60%、15.1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基线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以及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是重症急性卒中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糖变异性对重症急性卒中患者3个月内死亡风险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潜在的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连续性入住我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进行TOAST 分型;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分为血糖变异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 mmol/L)和对照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 mmol/L),血糖变异组83例,对照组92例,其中男性78例(44.6%),平均年龄为(72.2±13.2)岁。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发病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定预后情况。比较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83例(47.4%)的患者存在血糖变异。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74.7±12.7岁 vs 70.0±13.3岁,P=0.019)、糖尿病史(28例 vs 14例,P=0.007)、既往卒中史(16例 vs 6例,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的TOAST亚型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血糖变异(OR=3.235,95%CI=1.185 8.130,P=0.022)、高龄(OR=1.114,95%CI=1.061 1.169,P<0.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2.214,95%CI=1.713 2.863,P<0.00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变异、高龄和入院高的NIHSS评分与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相关炎性生物标志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为临床筛查高危病例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门诊和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1 500例,随访15~27个月,以15个月截止,根据患者生存与死亡情况分组:死亡组154例,生存组1 34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临床资料、肺功能水平、呼吸困难程度和炎性生物标志物水平.结果 死亡组病例平均年龄(65.3±12.2)岁,显著高于生存组(60.2±11.5)岁;体质量指数(BMI)(19.8±5.4) kg/m2,显著低于生存组(23.2±5.6) kg/m2(t值分别为5.180、7.373,P均<0.01),但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病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级分别为(1.1±0.4)L、(40.8±8.2)%、(2.8±1.3)级与(1.5±0.5)L、(46.3±11.2)%、(2.1±1.2)级,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生存组,MMRC评级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82、5.914、6.797,P均<0.01);死亡组病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分别为(4.8±1.2) mg/L、(154.4±28.6) ng/L、(398.8±86.3)ng/L、(942.6±212.8)ng/L、(6.0±2.8)×109/L,显著高于生存组(3.4±1.1) mg/L、(112.8 ±23.6) ng/L、(332.7±76.3)ng/L、(1 482.8 ±223.6)ng/L、(5.1±1.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18、20.242、10.041、29.684、6.299,P均<0.01).结论 包括CRP、IL-6、IL-8、TNF-α和中性粒细胞在内的炎性生物标志物是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患者炎性生物标志物水平的监测,指导临床筛查高危病例,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手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疾病,会影响在任何时间点发生卒中的个体。缺血性脑卒中(IS)中幸存者PSD的患病率为20%~60%。PSD预后较差,若早期不加以干预或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残疾。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在I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S引起的炎性标志物升高可能在抑郁症状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较多学者对神经炎症与PSD的关系研究较多,现就神经炎症在PS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PSD的综合诊疗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便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卒中后便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探讨便秘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7d以内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包括各种危险因素在内的病史、体征以及12周内的死亡率等。发病1、4周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行神经功能评定,用Barthel生活指数(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于12周时再次测评BI、MRS。便秘的评定方法依据罗马Ⅱ标准。采用4周及12周时的NIHSS、BI及MRS和12周内的死亡率作为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入选的122例患者发生便秘63例(51.6%)。发病1周时便秘组NIHSS、MRS和BI分别为(10.05±6.38)、(4.10±0.84)和(38.41±23.64)分,与非便秘组的(4.36±4.34)、(3.12±0.79)和(70.25±20.0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协方差分析后,便秘组4周NIHSS、MRS评分改善程度及12周MRS评分改善程度均低于非便秘组(P〈0.05或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发病12周时便秘组、非便秘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1周时BI是影响患者发生便秘的因素(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发病1周时的日常生活能力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卒中后便秘可能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遗留病残程度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齿缺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164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和牙齿缺失等情况,检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纤维蛋白原、肌酐等血清学指标,入院3天内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后每半年及研究截止时通过电话随访评定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变量指标,组间频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行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相关因素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1~1.07, P=0.02)、肌酐(OR=1.01,95%CI:1.00~1.02, P=0.04)、牙齿缺失数(OR=1.05,95%CI:1.01~1.08, P=0.01)及入院时NIHSS评分(OR=1.22,95%CI:1.12~1.33, P<0.001)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仅NIHSS 评分(OR=1.24,95%CI:1.11~1.40, P<0.001)和牙齿缺失数(OR=1.07,95%CI:1.02~1.12, P=0.004)与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相关。结论牙齿缺失数可能是与NIHSS评分相同,均是影响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选取收治的脑卒中伴T2DM患者153例。根据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组(正常组)76例和B组(异常组)77例。两组患者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同时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4个月后对FPG,PPG,HbA1c,ADL能力进行比较。治疗4个月后,2组血糖(FPG,PPG)比较,均有明显改善,A组达标率97.6%,B组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A1c比较,均有一定下降,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ADL能力均有提高,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卒中后的血糖管理与康复效果呈正相关,FPG、PPG、HbA1c、ADL能力均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良好的血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
于我院急诊就诊的 96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就诊时间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8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用时、CT 检查用时以及接受治疗用时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干预,可改
善患者的治疗情况,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杨晓燕景少巍朱浩轩骆图南欧阳晓春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2,23(4):1-3+21
目的 分析优化诊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接受常规诊治流程的AIS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优化后诊治流程的AIS患者193例,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于发病4.5 h内到本院就诊并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进院至开始行颅脑CT平扫(T1)、颅脑CT平扫完成至溶栓(T2)、进院至溶栓(T3)及发病至溶栓(T4)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T1、T2、T3、T4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5.2±7.5)min比(37.7±7.9)min、(31.1±8.8)min比(42.3±10.5)min、(59.7±25.2)min比(83.1±36.5)min、(178.6±78.7)min比(204.3±82.3)min,均P<0.01]。结论 诊治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时间窗内AIS患者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SOAR(Stroke subtype,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classification,Age and prestroke modified rankin,m SOAR)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出院时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公利医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AIS患者1 461例,记录年龄、性别、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卒中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信息,并于入院时使用m SOAR量表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行m RS评分,以出院时出现死亡或重度残疾(m RS≥4分)作为不良预后事件。结果:出院时382例(26.1%)患者出现不良预后事件。在m SOAR评分1~6分之间,每增加1分,患者出院时存在残疾的风险都会有显著增加(P0.001),出院时不良预后风险在m SOAR评分0~3分组与4~8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 SOAR评分预测患者出院时不良预后风险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8(95%CI为0.844~0.891)。结论:m SOAR量表对我国AIS患者出院时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细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对2组及亚组间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血清促炎症因子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促炎性因子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无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亚组年龄、TC、TG、LDL-C、FBG、MMP-9、TNF-α、IL-1β、IL-17、hs-CRP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P0.05);TC(OR 1.592,95%CI 1.22~2.14,P=0.007)、MMP-9(OR 1.565,95%CI 1.12~2.00,P=0.008)、IL-17(OR 1.787,95%CI 1.54~2.38,P=0.005)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及稳定性相关,TC、MMP-9、IL-17水平的显著增高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血糖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A组,62例)与正常血糖组(B组,74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mRS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mRS)评定预后。结果 A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MMSE(13.61±3.18)分、(17.61±5.69)分,MoCA量表评分(12.45±3.36)分、(16.83±5.37)分均显著低于B组(16.36±3.44)分、(20.72±7.21)分、(14.67±4.29)分、(21.33±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5、2.753、3.311、5.710,P<0.05)。A组患者入院时NIHSS、mRS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外SOAR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住院的AIS患者221例,收集临床相关基线资料并进行SOAR评分,分别以出院和卒中后3个月时功能残障和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事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SOAR评分的预测价值;使用Hosmer-Lemeshow法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实际与预期结局事件的关联程度。结果:出院和3个月时出现不良预后的患者分别为63例(28.5%)和71例(32.1%),死亡9例(4.1%)。SOAR评分在三个结局事件中的AUC分别为0.700、0.705、0.872;灵敏度分别为0.508、0.529、0.889;特异度分别为0.804、0.828、0.741;cut-off临界值为2分。Hosmer-Lemeshow法x2值分别为4.222、2.785、1.045(均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91、0.914(均P<0.05)。结论:SOAR评分对AIS患者短期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预测价值较高,评分越高,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2)
目的观察完善院内绿色通道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从入院到溶栓治疗的时间(DNT)及溶栓率的影响。方法统计2013年1月以来于该院就诊的AIS患者,对总体溶栓率,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及DNT进行分析,比较绿色通道完善前后溶栓率及DNT变化情况。结果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后,于该院就诊的AIS患者的溶栓率(7.56%)较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前(0.62%)明显增加,DNT持续缩短(108 min vs.53 min)。结论通过整改绿色通道流程,可使溶栓率显著提高。证明在院前延误严重,溶栓率较低的地区,完善院内绿色通道,是提高AIS患者溶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24)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时间节点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1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收治的16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采用时间节点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各个环节所用时间、闭塞血管再通率、48 h内病死率、致残率。结果观察组到院评估时间、急诊CT检查时间、急诊CT报告出具时间、专科医师会诊时间、检验报告时间、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闭塞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 0. 05),48 h内病死率、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我院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时间节点管理,能有效缩短诊疗延误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血糖波动临床较为常见.血糖波动指血糖值在高峰与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反应、大脑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血糖波动使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与卒中疾病发展密切相关.对于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高龄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因素分析。方法:收集高龄患者溶栓病人资料,同时纳入溶栓后导致END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高龄AIS 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85.0±4.1)岁,其中发生END组20例;溶栓前和溶栓后发生END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溶栓后空腹血糖[OR95%CI=(1.091,2.857)是AIS溶栓后发生EN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患者溶栓后AIS空腹血糖水平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