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肿块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30个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从增强程度、增强模式,增强时肿块边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等方面,比较研究良恶性肿块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30个乳腺肿块病理证实良性肿块17个,恶性肿块13个。所有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恶性肿块多表现为3级以上明显增强(69.2%,9/13),增强时边界不清晰不规则,呈放射状(84.6%,11/13),与良性肿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乳腺肿块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研究良恶性肿块灌注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患者74例,其中经病理证实60例(良性45例,恶性15例),比较良恶性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分析超声造影指导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活检决策的情况。结果 超声造影显示良恶性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实性部分有无增强、增强范围有无增大及实性部分有无突破基底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4例患者中,19例常规超声检查示肿块内见实性成分,但超声造影检查示肿块内部无增强,囊壁增强厚度无增厚,建议随访观察,其中14例随访1年乳腺肿块无变化,余5例患者要求手术,病理结果均为良性。超声造影指导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活检决策改变25.7%(19/74)。结论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BI-RADS 4级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乳腺BI-RADS 4级肿块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测,并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12例患者共125个乳腺肿块,病理学诊断良性85例,恶性40例。85个良性乳腺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评分(2.56±0.48)分,40个恶性乳腺肿块评分(3.85±0.67)分,恶性乳腺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较良性乳腺肿块显著升高(P<0.05);良、恶性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形态特征在增强水平、对比剂分布、增强方式、肿块内血管形态、增强后边界、肿块周边放射状增强、造影后肿块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5.0%、82.5%、92.5%,特异性分别为89.4%、85.9%、94.1%,准确性分别为84.8%、84.8%、93.6%。二者联合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二者单独应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技术更有助于乳腺BI-RADS 4级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乳腺肿瘤患者232个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下述超声造影特征:造影后肿块的增强程度、边界、形态、灌注是否均匀、是否有内部灌注缺损及是否有穿支血管。结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232个病灶中131个病灶诊断为良性,101个诊断为恶性。而对应的超声造影结果显示,26例良性病灶诊断错误,5例恶性病灶诊断错误。以此计算出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0.2%,准确率为86.6%,阳性似然比为4.80,阴性似然比为0.062。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后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乳腺肿瘤良恶性快速、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乳腺肿块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再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特征,判断其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出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误诊4例,漏诊3例,诊断敏感性95.24%,特异性96.59%。超声造影示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增强模式、造影剂分布形式、增强时病灶边界情况、增强强度及增强后范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8个乳腺病灶(恶性52个、良性56个)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重点观察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5方面进行评估:(1)增强程度;(2)是否边缘增强;(3)是否均匀增强;(4)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5)增强时病灶形态是否规则.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 良、恶性肿瘤的5项增强模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边缘增强诊断恶性病灶的特异度最高,为91.07%;明显增强诊断恶性病灶的敏感度最高,为82.69%.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典型超声造影模式特征.方法 观察6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并对其进行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乳腺良、恶性肿块增强均以高增强为主.良性组多呈均匀增强,边缘多平滑,而恶性组多呈不均匀增强,边缘多不光滑呈放射状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分析中,乳腺恶性肿块的达峰时间、上升支及下降支斜率均大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模式均表现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并是否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指导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经超声诊断为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患者74例,结合病理及随访结果分析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并对乳腺囊实性肿块恶性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分别统计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后决定行组织穿刺活检的例数。结果 病理证实的60例患者中良性45例,恶性15例。超声造影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实性部分有无强化、强化范围是否增大及实性部分基底部突破特征对于区分肿块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可提高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超声造影后对乳腺囊实性肿块活检的决定被改变25.7%;而对于怀疑恶性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超声造影不会改变穿刺的决策。结论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中有一定作用,为指导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决策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点,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患者(共99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超声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 73个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增强,其中33个表现为快速均匀增强,40个表现为非均匀增强;26个良性病灶的增强模式主要为低增强,其中15个表现为均匀增强,2个表现为不均匀增强,9个表现为无增强,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恶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大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良性病灶造影后肿块增强范围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类似。良恶性病灶之间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差异较大,而良性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CNKI、CBM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3月,纳入以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技术鉴别诊断同一组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检测异质性,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绘制Deek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性;绘制Fagan图比较验前及验后概率。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1153个乳腺肿块)。超声造影与增强MRI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合并敏感性和合并特异性分别为0.85(95%CI:0.82~0.88)、0.80(95%CI:0.76~0.84)和0.81(95%CI:0.77~0.84)、0.77(95%CI:0.70~0.82);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5%CI:0.87~0.92)、0.86(95%CI:0.82~0.89),二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研究稳定性较好,未见明显发表偏倚(P0.05)。超声造影和增强MRI验前概率均为48%,验后概率分别为86%和84%。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较增强MRI略高,两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引导下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结节233例,其中恶性95例,良性138例。应用超声造影检查乳腺病灶区域的定性指标和定量参数,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定性指标和定量参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乳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增强强度、增强速度、增强后形态、增强后范围、增强后边界、有无毛刺、有无灌注缺损及峰值强度(Peak%)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优化后,其中增强后范围、有无灌注缺损、有无毛刺、增强后边界、增强后形态是诊断恶性结节的重要指标(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即Logit(P)=-6.663-0.804×增强后范围+1.357×有无灌注缺损+2.267×有无毛刺+1.232×增强后边界+0.662×增强后形态,其预测乳腺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1.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84.1%。结论应用超声造影特征如增强后范围增大、有灌注缺损或毛刺、增强后边界不清或形态不规则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诊断乳腺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腺肿瘤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肿慵实时超声造影的增强方式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乳腺肿块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分为周闱片状型、周刚点条状型、整体均匀型及整体不均匀型,并统计有无充盈缺损,、结果乳腺肿瘤26例为恶性,19例为良性,,40例超声造影增强,5例超声造影尤增强。乳腺肿瘤恶性组周闱片状增强、整体不均匀增强的比例高于良性组.恶性组周围点条状增强、整体均匀增强的比例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周刚片状捌增强方式作为超声造影恶性指标,周围点条状型、整体均匀型增强方式作为良性指标,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1%,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6%。结论超声造影良恶性增强模式小同,恶性以周闹片状型为主,良性以周同点条状型、整体均匀型为主,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与造影前血流信号强度进行对照比较,并生成定量指标峰值强度,探讨其对病灶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25例良性,25例恶性),造影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造影时观察肿块的增强情况,并以肿块所在腺体的增强强度为参照,分为4级:无增强、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将其与造影前彩色多普勒分级进行对照分析.应用随机软件计算所有肿块及高增强肿块的峰值强度,并按肿块大小分组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后50例乳腺肿块中41例较造影前血流分级增强,恶性明显多于良性(P<0.05).回声无增强(2例)与等增强(5例)全部见于良性,低增强9例仅1例见于恶性.高增强(34例)可见于良恶性.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的肿块,最大径<2 cm时良恶性峰值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径≥2 cm时峰值强度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肿块内血管显示率,恶性表现较良性明显,良恶性肿块峰值强度不同,二者相互结合有助于良恶性鉴别诊断,对直径≥2cm,且造影前血流分级为Ⅲ级的肿块峰值强度鉴别诊断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声诺维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35例乳腺肿块微血管分布,计算机定量测量肿块增强强度值,对比良恶性肿瘤的造影强度特征。结果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值恶性组明显大于良性组,恶性组增强开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比良性组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声诺维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及估测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QontraXt三维伪彩色定量分析软件对乳腺病灶的定性诊断效能.方法 对99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比较分析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 良性组肿瘤以均匀性、离心性增强为主,恶性组肿瘤以不均匀性、向心性增强为主,恶性组病灶内灌注缺损区和病灶周边放射状血管的出现几率远高于良性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微血管构筑的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微血管构筑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MVI)技术检测30例(33个病灶)乳腺恶性肿瘤、30例(34个病灶)乳腺纤维腺瘤微血管构筑变化特征,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造影后不均匀增强,充盈缺损,紊乱的血管网、血管扩张、血管迂曲征象在良恶性肿瘤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90.91%(30/33)乳腺恶性肿瘤中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乳腺纤维腺瘤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透射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瘤性特征.恶性组MVD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MVI可以反映肿瘤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征,造影后灌注模式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造影(RT-CEUS)灌注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肿块患者(良性30例,恶性33例)的常规CDFI及RT-CEUS影像资料,对比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差异,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周边呈放射状,87.88%(29/33)边界模糊;良性肿块多表现为离心性、均匀、低增强,83.33%(25/30)边界清晰。78.79%(26/33)的恶性肿块造影后内部可见灌注缺损。定量分析显示,恶性肿块的峰值强度(PI)及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k)均高于良性肿块(P均<0.05),达峰时间(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应用常规CDFI诊断长径≤2.0 cm的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72.73%(24/33),特异度为73.33%(22/30),诊断准确率为73.02%(46/63);CDFI结合超声造影灌注情况的诊断敏感度为81.82%(27/33),特异度为83.33%(25/30),准确率为82.54%(52/63)。结论 RT-CEUS灌注图像特征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呈不均匀性增强的病理基础。方法乳腺肿块女性患者96例,共96个肿块,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对肿块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96个乳腺肿块,44个良性肿块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内见少许条状增强或部分灌注缺损区,血管走行规则,边界清;病理示肿块内间质成分较多,发生玻璃样、黏液样变性及钙盐沉积,导管扩张或脓肿形成;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分布均匀,未见不成熟血管。52个恶性肿块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13个肿块见周边放射性增强,血管走行不规则,21个肿块造影后范围增大;病理示肿块内瘤细胞坏死或间质出血及大片胶原化;免疫组化示肿块边缘区较中央区新生血管多,可见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新生血管并存。恶性肿块MVD高于良性肿块(P0.01)。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均可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但其病理基础不同,通过与病理改变对照分析,可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172例良、恶性乳腺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信号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再行乳腺造影检查,仔细观察病灶造影特征,利用超声造影特征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结果与乳腺病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病理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3例,良性病灶89例。超声增强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病灶增强模式、增强后均匀程度、增强强度、增强后边界及增强后病灶扩大征象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了解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特征,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乳腺小肿块的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指标的特征,以提高乳腺癌早期的诊断符合率及乳腺癌患者保乳率。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证实的58个乳腺小肿块(最大径均≤10mm),评价其超声造影定性、定量指标和病理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定性指标与峰值强度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多项定性及定量指标峰值强度在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指标与峰值强度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小肿块具有较高的价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11%、95.45%、89.66%。结论乳腺小肿块超声造影的定性指标和峰值强度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