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急救技能知晓情况及施救意向。方法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延边地区某综合大学7个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在校生475名进行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及外伤处理)知晓率及施救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及外伤处理等急救技能的总体知晓率依次为14.9%、9.5%及11.6%,除心肺复苏术中"判断意识状态"知晓率在2组大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项目医学专业学生知晓率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1);研究对象获得急救技能知识的途径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互联网、学校课程及书籍;74.5%的研究对象有施救意向。结论大学生的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偏低且不全面,学生获得急救技能的主要途径为媒体,但学生有较高的施救意向,学校应加强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全面、系统的急救技能培训,从而满足高校大学生获得急救技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了解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及相关课程实施前后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讨非医学专业高校急救知识的课程安排与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理学院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现场急救常识》选修课,比较授课前后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 381名被调查者中,95.5%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常识,82.4%认为应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常识,开课前仅有14.7%掌握部分急救技能.培训前后大学生对常用急救常识的了解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课堂理论讲授、急救操作视频观看以及现场模型操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对长沙市6所大学的213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知晓率为95.9%,急救知识知晓率为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科批次、专业、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对急救感兴趣、以前是否培训过等7个因素与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相关(均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为医学专业、是否对急救感兴趣以及是否参加过培训对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应加大对非医学专业及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力度,加强青少年的急救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培训、培训内容的调整、培训效果的完善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1月-3月间,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某高校非医学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316人,采用自编的《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现状研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调查的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合格人数为140人(占44.30%)。生活中常遇到的鱼刺卡住、蛇咬伤、手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知晓率仅有28.48%、37.03%、24.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急救经历、急救课程与培训、学校开设急救课程是影响急救知识水平掌握的影响因素。城镇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农村学生的2.020倍(P < 0.05);有过急救经历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急救经历学生的4.237倍(P < 0.01);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急救知识培训学生的6.108倍(P < 0.01);学校开设有急救知识课程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开设急救知识课程学生的6.107倍(P < 0.01)。
结论 当前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不容乐观。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急救知识的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为对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5名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率为93.1%,在5项急救技能自评中学生选择“完全掌握”所占百分比最少,分别是4.9%、4.9%、4.9%、5.9%和5.9%,学生的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网络;培训现状:93.1%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培训需求:90.2%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掌握急救知识技能,71.6%的学生希望接受多媒体讲授与模拟实践的综合培训方式,并且超过一半的学生(57.8%)愿意医院从事急救医学教学的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结论: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力度,促进其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rrjk》2017,(16)
目的 :了解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获取情况,掌握现状及实施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时对65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非医学类大学生对慢病知识的了解较少,尤其是男生更少,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也侧重于高血压、糖尿病,对其他慢性病的了解较少。结论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慢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学校应重视各种慢病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慢病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对乳房自我检查(BSE)的认知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19~25岁的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本科女大学生各384人和393人,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给被调查者讲明填写的方法,按要求填写后当场收回,原始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结果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没听说过BSE的73人(19.01%),不了解BSE方法的146人(39.02%);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没听说过BSE的254人(64.63%),不了解BSE方法的377人(95.93%)。经χ2检验P均<0.01。结论非医学专业学生对BSE的认知程度较医学专业学生低,加强对她们BSE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发生状况、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程度和对吸烟行为的态度,探讨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长沙市某综合性高校中,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获取2092名大学生样本,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了解大学生吸烟行为状况、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程度以及对吸烟行为的态度。结果在2061名有效调查样本中,尝试吸烟率为16.5%(男39.4%,女6.1%),偶尔吸烟率为14.8%(男33.8%,女6.0%),每日吸烟率为1.8%(男5.6%,女0.1%),其中男生的各项吸烟率均高于女生(P<0.01);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各类吸烟行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医学生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程度和拒绝吸烟的意愿均高于非医学生(P<0.01);男性、对吸烟的态度和室友吸烟是影响大学生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大学生吸烟行为与是否为医学专业无显著性关联,但与性别、拒绝烟草的态度、室友的吸烟行为有显著性关联;应制定有效措施对大学生群体的吸烟行为进行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9.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济南市两所大学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一、二、三年级472名学生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诊断、治疗知识知晓率普遍超过80%。医学生对于蚊子叮咬和共用浴池不会传播艾滋病、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可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5);医学生“愿与艾滋病感染者继续交往”和“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的正确态度持有率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5);医学生较非医学专业学生无偿献血率高,而性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少(P<0.05)。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但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都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应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吉林市高校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个人行为及对乙肝知识需求状况,探讨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的差异.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吉林市某医学院校及非医学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与非医学组学生15项知识性问题回答结果的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项个人行为及可能接触史14项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个专业组学生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的需求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医学专业大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个人行为及对乙肝知识需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随机抽取本院大一学生9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获取急救知识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73.29%和63.36%);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火灾83.33%、犬类咬伤69.43%、触电61.70%、地震60.04%;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率只有0.33%、眼球穿通伤9.16%、扭伤10.49%、止血方法 11.92%,基本医学知识及处理知晓率均在50%以下。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并分析讨论当前综合性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乳腺癌防治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预防意识,为有效改善女大学生乳腺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该校在校705名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在校女大学生,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乳腺癌的平均知晓率普遍很低,分别占41.79%和29.42%,但医学专业女生对乳腺癌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优于非医学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8,P0.05)。同时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的预防意识都很薄弱,仅有23.8%的女生去医院体检时会考虑检查乳腺健康状况。结论接受医学教育的学生,对乳腺癌知识更加了解。但大学生对于乳腺癌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高校应开展教育讲座和活动让女大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方面的知识,能建立起自己的健康意识,养成乳房保健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高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的方法及效果,提高大学生对意外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方法]对在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常识,通过开设<急救常识>选修课,依托学生社团<新医学会>和红十字会对会员进行急救骨干培训、开展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知识教育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急救意识,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结论]对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开展系列教学即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可提高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学校突发事件对学生的伤害;大学生是社会急救知识普及的生力军,进一步推进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的调查,探讨干预策略。方法入选我社区2013年1月至6月普通居民200例,分观察组(接受过急救培训)和对照组(未接受过急救培训),每组各100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总结干预策略。结果除正确问答120电话外,观察组正确判断抢救时间、处理煤气中毒、触电和创伤的知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正确判断呼吸骤停依据和处理烫伤外,观察组正确人工呼吸方式、正确固定骨折和胸外心脏按压技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未经培训的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普遍较差.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普及和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5.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为规范、系统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长春市某高校1 2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及格率为47.5%,不同性别、年级、有无急救知识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及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5,7.894,168.032,P〈0.05)。不同性别和是否有急救培训经历的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意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69和41.214,P〈0.05)。大学生急救知识来源主要为网络电视和书籍报刊,分别占85.3%和83.1%。96.0%的大学生愿意学习相关急救知识,希望的学习形式为开设急救知识课程、专家讲座和阅读急救手册,分别占83.3%,73.6%和71.2%。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低,应加强对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以减轻伤害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保定市某高校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乳腺癌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省某高校991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保定市某高校在校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总的知晓率为36.42%;知晓率及执行行为均随年级的增高而上升,且年级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985,P=0.000;χ~2=84.676,P=0.000);相关态度在年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为年级与专业,其OR值分别为2.956和3.305;影响行为执行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年级和母亲职业。结论保定市某高校在校女大学生的乳腺癌认知水平偏低,年级与专业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在校女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和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增强女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宁夏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了解宁夏在校大学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和处理行为。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6月对宁夏2所高校70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94名学生(84.0%)关注过垃圾分类,578名学生(81.8%)对垃圾分类方式都有了解,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与作用的学生共441名(62.4%);对自己学校垃圾处理方式了解的学生共441名(62.4%)。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垃圾处理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知晓、垃圾处理行为比较,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优于非医学专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宁夏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和处理行为整体较好,应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高校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雾霾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某高校39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结果调查393名大学生,医学专业学生199人(占50.64%),非医学专业学生194人(占49.36%)。医学专业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雾霾主要成分的认知人数为42人(21.21%)和29人(14.95%),其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PM2.5与PM10的认知人数为171人(86.36%)和144人(4.61%),其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常用的反映空气质量指数指标的认知人数为32人(13.66%)和12人(6.18%),其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雾霾造成健康损伤的认知人数为107人(27.32%)和55人(14.07%),其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雾霾关注和很关注人数为92人(46.23%)和128人(6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虽然对雾霾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某高校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对急救教育的态度以及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开展高校急救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对某高校6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来源较分散,主要来源是电视、课本及教师等;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全面,紧急救助电话号的知晓率为70.30%,人工呼吸急救方法知晓率为66.77%,动物咬伤处理方式知晓率仅为47.04%,其他急救知识知晓率为65.0%~75.8%;35.36%的大学生曾遭遇急救情况,有30.05%的大学生曾接受急救知识训练,95.30%的大学生希望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结论急救知识的推广已成迫切需要,应积极开展高校急救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