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洁  张玉玲  关玉  宋双双 《中国校医》2020,34(4):312-314
目的探讨机构联合家庭新康复模式对儿童孤独症早期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孤独症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接受机构联合家庭新康复模式,比较2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中文版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TEC(语言、社交、行为、感知觉)评分、ABC评分(56.31±5.24)较对照组(65.92±4.57)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PEP评分(57.34±5.53)较对照组(49.15±4.6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构联合家庭康复模式可有效改善孤独症患儿的早期社会功能,减轻其临床症状及心理障碍程度,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模式联合音乐疗法对孤独症患儿自我效能感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音乐疗法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模式联合音乐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变化,并比较护理满意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TEC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模式联合音乐疗法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自我效能感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构化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属于一种个性化训练项目,对孤独症患儿治疗及教育疗效较好,而家庭康复训练可将学习融入患儿生活中,有效提高患儿各项能力。本研究通过采用家庭康复训练结合结构化教育护理方法训练孤独症患儿,旨在探讨其联合使用在孤独症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影响。方法选取2015-01-01-2018-02-01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1:1配比后,共纳入100例,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TEACCH结合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对照组仅采用TEACCH护理方法。采用美国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和孤独症行为评分量表(autism behaviour checklist,ABC)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6个月干预训练后,观察组ATEC总分为(50.48±8.23)分,低于对照组的(61.85±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1,P<0.001;观察组ABC总分为(57.18±1.16)分,低于对照组的(63.45±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9,P<0.001。结论家庭康复训练配合TEACCH在孤独症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期医学干预对儿童孤独症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4月对泰安市妇幼保健院2~6岁的儿童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将发现的刚被确诊为孤独症的患儿34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早期的医学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同时选择34例已被确诊为孤独症,错过早期干预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样对其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以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变化进行记录分析,并在干预之后再次对两组患儿的ATEC评分进行统计比较,同时对两组患儿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的正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情况以及ATEC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ATEC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儿就他人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各面部表情的识别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医学干预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情况,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为孤独症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干预模式对孤独症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及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孤独症患儿59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两家医院收治的行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干预的孤独症患儿59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Gesell发育及孤独症行为评分(ABC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社交、语言、健康行为、感知觉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Gesell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AB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孤独症患儿行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ATEC评分及ABC评分,改善Gesell发育,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儿孤独症者核心症状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该院诊治的孤独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rTMS联合统合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社会反应量表简化版(SRS-SF)对患儿治疗前后核心症状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C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RS评分相对于治疗前下降,同时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中学习能力、本体感失调、触觉防御过分、前庭功能失衡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维度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升高,同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TEC量表中语言、知觉、行为和社交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维度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RS-SF评分两组治疗前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S-SF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M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小儿孤独症可促进患儿核心症状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卢云  王艳娟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53-5255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孤独症患儿实施结构化教育训练,于训练前及训练9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及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国修订版)(C-PEP)评估疗效。结果:经过9个月的结构化训练,48例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训练前下降,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及自理能力得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48例患儿的语言、社交、感知、行为4方面得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P<0.01)。患儿C-PEP评估各项目分值较训练前显著提高。结论:结构化教育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孤独症患儿实施结构化教育训练,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6 h,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训练前应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国修订版)》(C-PEP)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基线测评,并于训练前及训练12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12个月的结构化训练,51名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训练前下降,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1例患儿语言、社交、感知、行为方面及ATEc总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结构化教育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疗效、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量表、PEP-3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父母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及总体健康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联合行为疗法能够显著提高孤独症患儿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心理健康状态,间接提高其父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疗效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将60例低功能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感觉统合训练和不予治疗,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后ATEC总分值及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项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感觉统合失调总改善率为72.4%。②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触觉防御项分值、ATEC行为项分值在改善感统失调不同疗效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孤独症临床症状的改善与治疗前ATEC社交项分值相关(P=0.012)。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有疗效;其疗效与治疗前触觉防御过分、社交障碍、行为异常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家庭干预模式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证据。方法 选取襄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家庭训练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儿予以上午医院规范训练,在家不训练;观察组患儿则上午在医院训练,其他时间由家长在家随时随地训练,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SD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ASD行为量表评分(ABC)进行比较,同时评定两组儿童的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TEC和ABC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0.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ATEC和AB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9.51,P<0.05),也低于治疗前(t=7.02、10.97,P<0.05);另外,两组患儿间伤心、高兴、生气、害怕等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8.16、8.34、4.31,P<0.05)。结论 医院结合家庭进行ASD综合干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在其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综合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为提高患儿生存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在专科收集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1.5~5.5岁之间)孤独症患儿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采取诊断评估后,按照患儿特征制定个别化的教育干预治疗计划,治疗中采取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结构化教育(TEACCH)及关系发展干预(RDI)相融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并强调家庭参与到患儿的治疗干预中。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进行干预疗效评估。 结果 60例患儿ATEC总分由训练前的(79.83±16.98)分下降到(46.82±6.95)分,量表中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四个分项目得分都明显下降,且<3岁干预组在语言、社交、行为上的分数下降较>3岁干预组更甚;SM由训练前的(7.43±1.16)分提高到(8.87±1.06)分,<3岁干预组提升优于>3岁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通过综合干预,孤独症儿童在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及生活适应能力上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尤其是3岁前进行干预的孤独症儿童能力提高更为明显。 结论 综合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孤独症症状及改善其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照顾者技能培训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症状及父母心理防御机制的有效性,为孤独症患儿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5—11月在重庆某三甲儿童医院就诊并确诊的120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及父母作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干预方法。干预组患儿及父母接受持续6周的照顾者技能培训。线上进行理论培训,每周5节课,持续4周;线下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每周5次,每次1.5 h,持续2周。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后一个月,使用防御机制问卷(DSQ)对两组患儿父母的防御能力进行评估;使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对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结束时,干预组患儿父母不成熟防御机制得分(3.79±1.29)分,低于对照组(4.28±1.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1,P<0.05)。干预结束后一个月,干预组父母不成熟防御机制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490、-2.196,P<0.05);干预组患儿孤独症行为量表得分(55.25±8.89)分,低于对照组(60.32±9.6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疗效。方法将24名4~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PEP-3能力水平≥24个月)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实验组在开展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为期24周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估两组儿童的疗效。结果 PSQ评分显示,经沙盘游戏治疗后,实验组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后的对照组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EC量表评分显示,经沙盘游戏治疗后,实验组儿童的社交和感觉/认知/意识2个分量表,以及总得分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后的对照组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盘游戏可有效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的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叶酸对参与结构化教育的孤独症儿童的辅助治疗效果,为进行靶向营养干预及综合辅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方法。随访66名参与结构化教学的孤独症儿童,遵循自愿原则分为叶酸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Scale,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ren's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和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PEP 3)对其3个月前后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两组儿童ABC、CARS、ATEC量表总分均降低,PEP 3量表各项得分(除行为特征 非语言外)均有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后各量表差值显示,叶酸干预组孤独症儿童ATEC量表中的语言交流项、PEP 3量表中的认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项的差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儿童在参与结构化教学的同时补充叶酸,对认知和语言交流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参与结构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的一般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CAR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CARS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的CAR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干预后的C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且对于促进康复治疗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晋萌 《现代养生》2022,(16):1367-1369
目的 探究小儿推拿配合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高压氧治疗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小儿推拿配合家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治疗有效率。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d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增加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结构化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4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增加社会适应性而进行结构化教育治疗。[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方法,对87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研究,其中46例为研究组,在专业孤独症训练机构,接受结构化教育训练,其余41例为对照组,未接受该训练。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6h,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父母全程参与。6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于治疗前、3个月末、6个月末分别有专业医师指导患儿看护者采用ABC量表、ATEC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与训练前相比,研究组治疗结束后ABC量表得分、ATEC量表总分及各项得分均降低,其中ABC量表得分、ATEC量表总分、ATEC量表语言项得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各项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ABC量表、ATEC量表及各项得分也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及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结构化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国外多感官刺激疗法已在儿科疾病领域广泛应用,国内尚无大量干预性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和行为能力的影响,探究多感官刺激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01-2018-02-28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资料进行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感官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3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3,PEP-3)、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EP-3量表中认知(t=2.085,P=0.041)、语言理解(t=2.370,P=0.021)、语言表达(t=3.458,P=0.001)、大肌肉(t=2.680,P=0.010)、小肌肉(t=2.305,P=0.025)、模仿(t=2.240,P=0.029)、沟通(t=4.253,P0.001)和体能(t=2.109,P=0.039)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ABC量表总分为(51.97±8.96)分,低于对照组的(70.12±9.94)分,t=7.429,P0.001;干预后观察组CARS量表活动水平指标评分为(2.32±0.33)分,优于对照组的(2.59±0.37)分,t=2.983,P=0.004。结论多感官刺激治疗可改善孤独症患儿PEP-3量表、ABC量表及CARS量表活动水平指标评分,提高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及行为能力,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早期干预中,开办"家长学校"对患儿的干预疗效以及对其父母亲职压力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9-02/11新诊断为ASD且年龄2~5岁的住院患儿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家长学校组,每组33例。常规组,采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进行康复干预;家长学校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父母要参加"家长学校"接受教育和培训。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采用ASD评定量表(CARS)、ASD行为量表(ABC)、ASD治疗评估量表(ATEC)及父母亲职压力指数简表(PSI-SF)进行评估,采用Excel软件双人双份录入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3个月后,(1)两组组内比较,CARS、ABC及ATEC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常规组PSI-SF总分及困难儿童维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家长学校组PSI-SF总分及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3个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2)两组组间比较,家长学校组CARS、ABC及ATEC总分降低更明显,ABC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RS及ATEC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学校组PSI-SF总分及3个维度评分降低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办"家长学校"可有效提高ASD儿童早期干预疗效,并明显降低其父母的亲职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