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用波长为830nm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观察穴位处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足跖周长和痛阈值等的变化,从而研究激光照射后大鼠"足三里"穴对大鼠关节炎的镇痛效果。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光灸组各15只,其中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在造模之后不进行治疗,光灸组大鼠在造模后第1天开始对其用激光器照射右后腿的"足三里"穴位20min。应用辐射热缩爪反射的方法检测大鼠的痛阈值,且对其足跖周长、爪大小及穴位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的右侧后爪的大小一直未变,但是光灸组在治疗第4个疗程后变化非常显著;而且发现光灸组在造模后第29天与造模后第1天相比,足跖周长差异显著,但是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组织切片图发现光灸组穴位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另外对比造模后第29天各组之间的痛阈差异,发现空白对照组和光灸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半导体激光光灸大鼠"足三里"具有镇痛、消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造模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含量(BMC)及骨代谢影响的作用原理与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70±1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连续造模和治疗12周后,扫描测得大鼠腰椎骨密度和骨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E2、FSH、LH、CORT、ACTH、CRH的指标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骨密度、骨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说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针药结合组腰椎骨密度、骨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药物组血清E2、FSH、LH、CORT、ACTH、CRH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疗效优于单一的药物疗法,对糖皮质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预防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游泳运动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及血清皮质醇的影响。 方法选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个大组,每个大组各设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第一大组观察造模时运动对大鼠的影响(造模伴运动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造模伴运动组;第二大组观察造模后运动对大鼠的影响(造模后运动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造模后运动组;第三大组观察造模前运动对大鼠的影响(造模前运动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造模前运动组(造模后运动组与造模前运动组为同一组)。所有造模大鼠均给予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记录大鼠旷野试验、糖水试验相关数据,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含量。 结果造模可使大鼠出现糖水摄入减少、糖水偏爱度降低,在旷野试验中水平运动能力减弱、垂直运动能力减弱、排粪便数增加。造模伴运动组大鼠上述现象得到抑制,造模前运动组及造模后运动组的大鼠均未能显示抑制现象,造模可使大鼠血皮质醇含量升高,造模伴运动组及造模前运动组能有效降低血清皮质醇含量,其中造模伴运动组尤为明显。 结论不同时程的游泳运动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醇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运动可以降低血清皮质醇含量,并且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运动对抑郁症状的改变以即刻作用为主,没有长期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5在江苏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选取爬杆实验正常(0分)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褪黑激素1,5,10mg/kg组5组,每组18只。②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4组大鼠连续7d腹腔注射MPTP(30mg/kg)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于每日20时进行治疗,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褪黑激素1,5,10mg/kg组腹腔注射褪黑激素1,5,10mg/kg。③于用药7,14,21d采用爬杆法(0~2分,评分越高运动能力越差)和迷宫试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和智力改变;3个时间点测试后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取脑,应用SP法Bax/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检测前脑纹状体凋亡细胞。结果:9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爬杆实验得分:造模各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14,21d时褪黑激素1,5,10mg/kg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②迷宫试验错误次数:褪黑激素1,5,10mg/kg组在治疗7,14d时多于空白对照组,但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至治疗21d时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1.9±0.6),(1.9±0.6),(1.8±0.5),(1.6±0.4)次,P>0.05],生理盐水组仍高于空白对照组[(3.1±0.6)次]。③Bax蛋白表达于生理盐水组最高,褪黑激素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低;Bcl-2蛋白于褪黑激素组呈高表达,空白对照组次之,生理盐水组表达最低;Tunel阳性细胞以生理盐水组最高,褪黑激素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低。结论:褪黑激素能激活Bax/Bcl-2系统,调节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神经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神经调节素1β(NRG1β)/JNK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6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神经调节素1β组、JN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空白对照组不建模,其他三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神经调节素1β组按照2μg/kg的注射比例给大鼠注射NRG1β,JN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将抑制剂用10%DMSO溶解稀释,向大鼠血管内注入5μl浓度为4 mg/kg的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模型组和空白组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采用HE将大鼠脑组织细胞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JNK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脑细胞列紊乱、细胞固缩且被染色加深,坏死细胞较多;相比模型组,神经调节素1β组和JN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大鼠脑细胞显著改善。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鼠脑组织含水量、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大鼠脑组织JNK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 0. 05);相比模型组,神经调节素1β组和N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大鼠细胞凋亡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鼠脑组织含水量、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大鼠脑组织JNK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 0. 05)。结论经NRG1β可以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从而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葡萄膜炎的效果。方法SPF级雄性Lewis大鼠54只,随机分为环磷酰胺组24只、空白对照组24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抽取质量浓度为1.5g/L的牛视网膜s抗原溶液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制备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诱导剂;环磷酰胺组取35pg诱导液,在大鼠双后足垫皮内注射;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造模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造模后第6、9、12、18天大鼠视网膜中IL-17蛋白吸光度值。结果空白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造模后第6、9、12、18天大鼠视网膜IL-17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空白对照组高于环磷酰胺组(P〈O.05);空白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造模后第9、12天大鼠视网膜IL-1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造模后第6和18天(P〈0.05);造模后第12天大鼠视网膜IL-1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造模后第9天(P%O.05)。结论环磷酰胺可降低IL-17蛋白在视网膜中水平,减轻免疫性葡萄膜炎严重程度并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行为学及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的影响,并探讨PEMFs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将42只SD大鼠分为PEMFs组、造模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4只。PEMFs组和造模对照组采用重物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PEMFs组即刻予以PEMFs干预,频率14 Hz,频率可自动下调50%幅度,自动跳变周期为1 min,磁感应强度9 mT,脉冲持续时间1 ms。造模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不予以PEMFs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分别在造模前2 d及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进行PWMT测定。 结果PEMFs组及造模对照组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的PWMT值均低于造模前2 d的基础痛阈(P<0.01);PEMFs组造模后第18小时PWMT值高于造模后第12小时(P<0.01);PEMFs组和造模对照组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PWMT值均较空白对照组的相应时点低(P<0.01);且PEMFs组造模后第18小时的PWMT值高于造模对照组。 结论早期应用PEMFs可以改善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的行为学,并可使其受伤后第18小时的机械痛阈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糖对Wistar大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和糖尿病组(DM组,35只)。糖尿病组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再次随机分组为5组,每组5只(余因造模未成功或死亡而被剔除)。5组分别为造模成功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处死组,期间各组大鼠未予任何药物干预。处死大鼠后取其肾脏组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MMP-9mRNA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区MMP-9蛋白变化。结果:①空白对照组和DM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均有MMP-9mRNA表达,空白对照组与DM各组相比,MMP-9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高糖持续时间与MMP-9mRNA表达量均不相关。②免疫组化提示,DM组MMP-9蛋白在肾小球内主要表达于基底膜,以第7天处死组大鼠肾脏肾小球基底膜区MMP-9着色最强。定量分析示,第7天处死组大鼠肾脏肾小球基底膜区MMP-9蛋白水平达峰值,且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持续时间与MMP-9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①DM大鼠肾脏组织内MMP-9mRNA不受血糖水平、高血糖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②DM大鼠肾脏组织肾小球基底膜区MMP-9蛋白水平于成功造模后第7天第1次达峰值,且其MMP-9蛋白水平与血糖水平、高血糖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ASMC)后组织学及成肌调节因子D(MyoD)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脉冲电磁场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将4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造模+PEMFs干预)、造模对照组(造模)、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大鼠14只。治疗组与造模对照组大鼠均选取大鼠左后肢小腿三头肌,采用金属砝码在PVC管引导下垂直下落建立ASMC模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即刻予以PEMFs干预1次。每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随机处死7只大鼠,取小腿三头肌进行HE染色观察,测定MyoD荧光强度。 结果造模对照组在两个时间点均出现胞浆淡染、胞核多形态改变,在治疗组,其程度明显减轻,但较空白对照组严重;治疗组及造模对照组的MyoD荧光强度,第18小时均高于第12小时(P<0.01),且两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第18小时, 治疗组高于造模对照组(P<0.01)。 结论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早期应用PEMFs,可以在干预后18 h出现MyoD的表达上调,这可能是PEMFs促进骨骼肌再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复杂,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未阐明.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取20只SD大鼠制备股骨骨折模型.造模后5 d,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模型大鼠分为2组: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无创切取大鼠股静脉血管组织,抽取总RNA,Genechip Rat Genome 430 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的表达,并分析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无血栓形成组比较,血栓形成组中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蛋白激酶C、Fyn、辅肌动蛋白、Vav等关键基因均上调;下调的有整联蛋白α、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c-Jun基因.结果提示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血栓生物学状态的重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温郁金用正丁醇提取物,对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诱导的胰腺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羟脯氨酸(Hyp)的影响.方法 66只雄性、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12)、模型组(B组,n=18)、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C组,n=18)、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低剂量组(D组,n=18).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经腹腔注射DDC 750mg/kg,制备胰腺纤维化CP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在正常饲养1周后,每天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1ml/kg,1次/d);模型组在造模1周后,在造模的同时每天1次予以生理盐水1ml/kg灌胃;C组在造模1周后,在造模的同时每天1次予以温郁金生药5g/kg提取物灌胃;D组在造模1周后,在造模的同时每天1次予以温郁金生药1.25g/kg提取物灌胃.至第10周,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Hyp水平.结果 血清Hyp水平,空白对照组(21.37±4.94)μg/L,模型组(34.03±15.87)μg/L,C组(23.50±12.67)μg/L,D组(22.66±10.65)μg/L,模型组血清Hyp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C组、D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C组、D组、空白对照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郁金用正丁醇提取物能降低DDC诱导的胰腺纤维化大鼠的血清Hyp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背景: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干预作用。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0只,6周龄,体质量(200.0±16.3)g。以普通饲料单笼喂养,室温18~22℃,自由摄食、饮水。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用于造模。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4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房完成。①实验分组:将40只大鼠禁食6h后左下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0mg/kg;空白对照组注入同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溶液。选用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每天9:00灌胃中药(60g/kg),共3周;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3周末,各组大鼠禁食12h,麻醉后处死取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组大鼠的每日饮水量。②实验评估:肢端坏疽积分标准:以皮肤颜色发黑、皮肤有轻度开放性病灶、病灶已侵入深部肌肉组织3个等级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的四肢进行评分,计算每只大鼠的总积分。对胰岛β细胞分泌的功能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前后大鼠饮水量、体质量、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纳入Wistar大鼠50只,造模不成功脱落20只,3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期间,模型组和治疗组饮水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饮水量明显下降,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②治疗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有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③两组大鼠均有明显肢端坏疽出现(P<0.01)。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肢端坏疽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P<0.01)。④治疗前治疗组和模型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已接近正常值;两组血脂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接近正常值。⑤治疗前其它两组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治疗组三酰甘油、胆固醇明显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该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模型对药物反应敏感,可用于研究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大鼠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HCY组。高HCY组大鼠皮下注射L-HCY(60μg/g),2次/日,连续注射14 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完成后取血浆分析HCY水平;提取海马组织RNA采用BGISEQ-500技术进行测序。测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样本间的比较,找出并剔除离群样品,DEGseq方法分析组间差异表达基因。根据KEGG注释结果以及官方分类,将差异基因进行生物通路分类和富集分析。结果:高HCY组大鼠血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海马RNA测序数据使用DEGseq总共筛选到34个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的mRNA,生物通路分类和富集分析找到最主要的通路是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结论:高HCY血症导致大鼠海马的基因表达谱改变,影响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通路。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低频脉冲超声已应用于多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目的:制造大鼠跟腱病模型,观察低频脉冲超声治疗效果,并与激素封闭相比较。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抽签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及造模组(n=50),后者用电击跳跃法造模8周制备跟腱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低频超声、局部封闭或单纯休息处理4周,记录其跳跃次数,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星染色及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结论:造模过程中大鼠跳跃能力先增强后下降,造模成功后大鼠跟腱潮线上涨、Ⅰ/Ⅲ型胶原比例倒置、肌腱细胞凋亡增多;低频超声治疗组大鼠跟腱胶原比例明显恢复,凋亡细胞减少,而激素封闭组和休息组未见明显改善;说明低频脉冲超声可用于治疗跟腱病,对跟腱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短链脂肪酸(SCFAs)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林可霉素注射液灌胃法建立大鼠AAD模型并随机分为AAD组、低剂量SCFAs组、高剂量SCFAs组,另将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每组6只。低剂量SCFAs组、高剂量SCFAs组分别灌胃100、150 mg/(kg·d) SCFAs(乙酸+丙酸+丁酸混合液,三者比例为3∶1∶1), AAD组、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各组均连续灌胃15 d。记录并比较各组大鼠腹泻情况、结肠组织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和肠道菌群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饮水和进食正常,二便正常;AAD组大鼠饮水量增加,进食量减少,粪便稀软不成形;低剂量SCFAs组、高剂量SCFAs组大鼠进食较少,饮水量正常,偶见软便。各组大鼠给药15 d时的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黏膜上皮结构完整,AAD组黏膜固有层内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低剂量SCFAs组、高剂量SCFAs组黏膜上皮结构完整,炎性细胞浸润较AAD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AAD组大鼠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内杯状细胞数量和革兰阴性杆菌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来的研究认为,针刺任脉治疗脑卒中的机制在于针刺任脉可能产生与干细胞增殖分化有一些联系的生长因子.脑缺血损伤后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试图自我修复的途径应是多元化的,针刺及外源性生成因子的给予为其不同的途径.实验拟观察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完成.①材料: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3只.将实验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26只、电针任脉组23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22只.后3组又分为缺血后7,14和28 d 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干预: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后参考Longa神经病学评分标准,1~4分为造模成功.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并离断右颈外动脉,不予栓塞.电针任脉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Ⅱ型电针仪针刺承浆、气海、关元3穴,针刺后加电,疏密波刺激(疏波30 Hz,密波100 Hz),强度6~15 V,以身体相应部位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为20 m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再灌后立即给药,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000 U/d,此后每天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次/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固定于针刺操作台上20 min,不予针刺.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③观察指标: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测定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用Olympus FV 5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在200倍镜下,计数平均5个视野阳性细胞数.结果:造模成功大鼠54只及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只进入结果分析.侧脑室5-溴-2'-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双标细胞: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造模后7和14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电针任脉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造模后3个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与电针任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可促进局灶性缺血模型大鼠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且两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 AMP-PKA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8),假手术组(n=8),骨癌痛组(n=12),骨癌痛+生理盐水组(n=8)和骨癌痛+PKA抑制剂组(n=16)。各组于造模前3天、1天以及造模后1、3、5、7、10、14天分别测定热缩足阈值和机械缩足阈值。PKA抑制剂Rp-c AMPS(1 mmol/20μl)分别于造模后早期(3、4、5天)和造模后后期(7、8、9天)经鞘内注射(每天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中c AMP的浓度和PKA的活性。结果:造模后,大鼠DRG和脊髓中c AMP的浓度显著增高,PKA的活性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和后期给予PKA抑制剂Rp-c AMPS治疗,均能显著延迟或抑制骨癌诱发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P<0.01)。结论:骨癌显著增强DRG和脊髓中c AMP-PKA信号通路的活性,该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动在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该信号通路的激活能有效减轻骨癌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已成为世界范围严重关切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历年来研究者常用的几种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动物不同的特点、造模方法等内容作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hyperlipidemia,animal,mode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动物、动物脂代谢通路的研究或预防治疗高脂血症的动物实验等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5篇相关文献,3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9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选用其中20篇作为本文参考文献,其中6篇涉及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常用造模方法,5篇涉及大鼠造模方法的改进,5篇涉及金黄地鼠和豚鼠的特点,4篇涉及金黄地鼠和豚鼠常用的造模方法。资料综合: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动物、造模方法选择很多。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深入研究动物脂代谢不同通路,造模方法的不断改进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大鼠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高脂血症模型动物更是研究重点之一。研究者在大鼠常用造模方法的基础上,对造模所用高脂饲料配制方法、喂饲途径上均有所改进,并建立了通过腹腔注射给药等新的造模方法。这些改进方法既缩短了造模成功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造模的成功率和模型建立之后的稳定性。大鼠脂质代谢通路与人类的差别随研究的深入也逐渐明朗。与此同时,一些与人类脂质代谢机制更为接近的动物如豚鼠、金黄地鼠也较多的应用于高脂血症造模及相关研究中,其优越性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大鼠等以往常用的高脂血症模型动物之外的理想选择。结论: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选择理想的实验动物至关重要。作为模型的动物应能准确反映人类高脂膳食后的反应,且在高脂血症整个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均应尽可能与人类的反应相吻合,此外指标检测、实验资金及条件等客观因素也要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细胞培养实验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骨形成,采用动物实验观察胰岛素和他汀类药物立普妥对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大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分组: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选择10只为空白对照组,余45只经鼠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40只符合造模标准,随机分为糖尿病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所有大鼠皆给予相同普通饮食。胰岛素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于实验第4天接受中效胰岛素治疗,6~8U/d分两次颈背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按每只鼠每周血糖进行调整。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于实验第4天给予立普妥1.25mg/kg灌胃。糖尿病未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③实验评估:9周末用乙醚麻醉,每组取4只大鼠去眼球取血之后处死。14周末应用同样方法处死剩余大鼠。均取腰椎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平均骨小梁厚度和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血中Ⅰ型胶原氨基端肽测定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检测方法(碘标记)。结果:实验期间大鼠死亡5只,其中糖尿病未治疗组1只于第3周死亡,胰岛素组2只于第6周死亡,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2只于第7周死亡。①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9周末立普妥治疗组、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光镜下见骨质疏松表现。14周末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治疗组骨组织微观结构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②平均骨小梁厚度:9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14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9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4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④Ⅰ型胶原氨基端肽水平:9周末:立普妥治疗组和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14周末: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和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①糖尿病大鼠造模9周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②糖尿病大鼠骨质变化表现为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作用,主要以骨吸收增强为主。③立普妥及胰岛素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骨质的形成,抑制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偏侧咀嚼对失用侧咬肌神经纤维和运动终板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基础部完成。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偏侧咀嚼组,每组20只。偏侧咀嚼组大鼠拔除右侧上下颌磨牙造成偏侧咀嚼模型,空白对照组未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两组大鼠在造模后3个月末处死制取咬肌标本,运用电镜观察大鼠拔牙侧(失用侧)咬肌神经纤维和运动终板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偏侧咀嚼组失用侧咬肌神经纤维损伤较轻微,表现为髓鞘不规则增厚,髓鞘板层状结构排列轻度疏松紊乱,轴索内线粒体水肿,基质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减少,有的甚至发生空泡性变。②与空白对照组大鼠咬肌运动终板相比,偏侧咀嚼组大鼠失用侧咬肌运动终板轴突终末内线粒体广泛水肿,甚至出现空泡性改变。结论:偏侧咀嚼可导致拔牙侧咬肌失用性萎缩,并可引起咬肌神经纤维和运动终板微结构发生改变。这些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