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包括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ELISA法轮状病毒检测,分析所有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儿病原菌检出率。结果100例患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0株(40.0%),其中轮状病毒8株(8.0%)、志贺菌4株(4.0%)、大肠埃希菌25株(25.0%),沙门菌3株(3.0%);1~2岁患儿常见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显著高于0.4~1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株病原菌感染患儿中,女患儿19例(47.5%),男患儿21例(52.5%),不同性别患儿常见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腹泻中不同年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与患儿性别无关,小儿急性腹泻大肠埃希菌为小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因此,治疗时应注意患儿年龄差异,并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和感染类型,以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7237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723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1754株,检出率为24.24%;高发期为11、12月份,最高检出率达48.22%;高发年龄为6月龄~2岁,检出率为33.91%,占64.02%;轮状病毒阳性粪便常规镜检,阴性结果占44.64%,脂肪球检出率为36.94%,14.99%的标本检出少量白细胞。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彭乔发  汪凤娥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3961-3962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的病原构成,有利于正确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肠道道门 诊腹泻患儿发病24 h以内粪便,置Carry-Blair保存液内和Trise缓冲液内送检,确定病原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柝.[结果]病原检出情况:从216份腹泻患儿粪便中,共检出病原123株,阳性率为56.94%,EPEC 14.22%,NAG1.10%,病原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行病学特征:3岁以下婴幼儿病原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检出与季节、婴幼儿生活状况相关.[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混合喂养婴幼儿腹泻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婴幼儿诺如病毒腹泻与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779例急性腹泻患儿收集粪便标本,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基因,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中318份标本检测诺如病毒抗原.结果 779份标本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63例,阳性检出率为33.8%;318份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79例,阳性检出率为24.8%;其中16例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混合感染.诺如病毒组在发热程度上与轮状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临床表现如发病年龄、日平均腹泻次数、疾病病程等均相似,而混合感染组与其他两组临床表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流行季节有所不同,轮状病毒腹泻更集中于寒冷季节,始于10月,直至次年4月,而于10月至次年1月的检出阳性率最高;诺如病毒的检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检出,但是冬季的检出率略高于其他季节.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也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两者也是引起院内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但两者的临床表现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阳江市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特征,了解病原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64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肛拭标本进行检测。结果642份标本中,检出229份,检出率35.7%,其中轮状病毒165份(25.7%),诺如病毒64份(10.0%,均为GII型),两项均阳性4份(0.6%)。轮状病毒检出时间多在秋冬季;诺如病毒无明显季节特征。感染以6~24月龄幼儿高发,男女检出率类似。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阳江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应继续加强并扩大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4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患儿均进行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观察患儿检出率及检出率与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微生物培养检测检出41例,检出率93.18%,血清学快速检测检出33例,检出率75.00%,P<0.05,微生物培养检测病程≥7天患儿检出率60.98%,高于血清快速检测30.30%,微生物培养检测病程<7天患儿检出率39.02%,低于血清快速检测69.70%,P<0.05。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中,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均具有应用价值,但是相比于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培养检测检出率更高,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考虑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杭州市哨点医院2013年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进行轮状病毒(RV)、诺如病毒(NV)、星状病毒(ASV)、札如病毒(SAV)和肠道腺病毒(EADV)核酸检测。结果 151例患儿粪便标本中,5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5.17%、19.87%、0.66%、5.29%和5.29%,其中52份为单一病毒核酸阳性,16份为混合感染NV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V只在2~5岁组检出1例。男、女患儿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3.00%和29.41%。RV在各季度的检出率均较高,尤其是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不同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V只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检出,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3年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RV,其次是NV、SAV和EADV,ASV感染很少,另外还存在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阿拉尔市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从阿拉尔医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腹泻儿童中收集粪便标本1617份,采用金标斑点渗滤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17份粪便标本中,653份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0.4%,对653份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的患儿进行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19.6月,5岁以下儿童占651例(99.7%),3月-2岁儿童583例(89.3%)。7年间以秋冬季发生率高,秋季9月份至11月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平均达到50%以上。大便呈水样便占531例(81.3%),发热者占348例(53.3%),呕吐者占358例(54.8%)。结论:轮状病毒是阿拉尔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3月龄至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季9月份至11月份为流行高峰,大便性状以水样便、发热、呕吐为本病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 采用传统法检测安徽省儿童医院2016—2021年1 334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细菌,实时荧光PCR检测病原体核酸(包括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类志贺邻单胞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并分析不同年份、年龄、性别、居住地及不同季节的住院腹泻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2016—2021年共收集病例1 334例,在1 334份粪便标本中检出770株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57.72%,其中致病菌290株(21.74%),病毒480株(35.98%)。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为沙门菌(7.35%)和致泻性大肠杆菌(7.12%),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是轮状病毒(17.32%)和诺如病毒(10.72%)。2017年病原菌检出率最高,为66.10%,2021年病原菌检出率最低,为50.38%,随时间的推移,住院腹泻患儿病原菌检出率下降。不同年龄段腹泻儿童病原菌、病毒及总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14岁儿童致病菌检出率最高(30.45%),而0~5岁儿童病毒检出率最高(4...  相似文献   

10.
王博 《药物与人》2014,(10):338-338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方法:指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厦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医师完成100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记录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00例腹泻患儿中阳性率78.00%、阴性率22.00%(P〈0.05),78例感染所致腹泻患儿粪便中大多为轮状病毒(43.59%),其他主要致病菌还包括大肠埃希菌(17.95%)、腺病毒(12.82%)等。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婴幼儿腹泻临床特点,及时给予病原茸检验确诊腹泻类型从而制定正确的用药治疗方案,显著提高病毒性腹泻患儿临床疗效及预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益明  乔悦  韦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14-5516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11岁以下腹泻患儿8 781例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检测方法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双抗体夹心原理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8 781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39份,阳性率11.83%,发病时间以每年的10、11、12和1月份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张海琼  莫胜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6-6147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 1864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324例,检出率为17.4%,其中6~12月龄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25.2%,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1~12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11年7—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监测医院的1327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327份粪便样本中,179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3.49%。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29%、2.79%、1.36%、1.21%和0.53%。各年龄组均有病毒检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为87岁,分别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性腹泻感染没有差异。10月份开始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期,各病毒的检出率均有明显升高。不同区域间腹泻病毒的感染没有差异。结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浦东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尤其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和粪便标本病原阳性检出率,探究不同类型标本对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2年2-11月份,收集全市7个县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和粪便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通过SPSS和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机抽取手足口病患儿共281例,配对采集病例两种类型标本共562份,咽拭子、粪便的总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56.58%、80.78%,EV7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79%、26.69%,CoxA16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6%、5.69%,两种类型标本的总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P0.001)、EV71阳性检出率(P0.001)、CoxA16阳性检出率(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中,粪便标本病原阳性检出率比咽拭子高,在日后工作中为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应首先选择采集粪便标本加以检测。  相似文献   

15.
董清学 《中国保健》2009,(17):806-806
腹泻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能引起儿童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原虫及真菌。如何快速、准确检出病原体,保证不漏检是临床微生物室的重要任务,现将收集齐齐哈尔地区3所医院180份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4):279-281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HIV感染患者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情况。方法:选取2018-03~2019-08我县第二人民医院慢性腹泻HIV感染患者72例的粪便标本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病原微生物50株,其中真菌最多,可占45.83%(33/72),隐孢子虫占11.11%(8/72),结核分枝杆菌9.55%(4/72),难辨梭状芽孢杆菌2.77%(2/72)、空肠弯曲菌4.16%(3/72)。结论:慢性腹泻HIV感染患者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时主要以真菌、隐孢子和分枝杆菌等为主,通过检测分析,为患者积极寻找致病菌,不仅可预防疾病,也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5种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北京地区哨点医院2016年1~12月<60月龄急性腹泻患儿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同时用巢式PCR检测人博卡病毒。结果共采集354份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13.84%,诺如病毒检出率10.45%,肠道腺病毒检出率4.52%,星状病毒检出率3.95%,人博卡病毒检出率7.34%。混合感染18例,占5.08%。轮状病毒发病高峰为冬季,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为春季,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2岁以内患儿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1.63%、78.38%、81.25%、71.43%、84.62%。结论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5种腹泻相关病毒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人博卡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2岁以内患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成都地区腹泻患儿中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检出率、型别分布以及VP4/VP2基因特征。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693例腹泻患儿病例粪便标本提取的病毒核酸进行HRV-5’NCR筛检,筛检阳性标本扩增HRV-VP4/VP2基因并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通过序列的比对分析鉴定病毒型别及同源性。结果 693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HRV核酸检出率为9.24%(64/693)。获得VP4/VP2有效序列31条,HRV-A型18例,HRV-B型4例,HRV-C型9例。结论成都地区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鼻病毒检出率较高,不同基因型均有检出并且以HRV-A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