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计算算法和不同射野设置对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例肺癌患者,分别设计4组VMAT计划:基于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的2野2弧(2F2A_AAA)、基于外照射光子剂量算法(AXB)射的2野2弧 (2F2A_AXB)、基于蒙特卡罗算法(MC)的2野2弧(2F2A_MC)、基于MC算法的1野2弧(1F2A_MC)。分别对不同算法、不同射野设置的计划,在靶区覆盖、高量控制、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以及危及器官(OARs)受照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3组不同算法的2F2A计划靶区结果表明,2F2A_MC在PGTV的D1%V95%(受到95%处方剂量所包绕的靶区相对体积)上均优于2F2A_AAA(D1%:t=-2.44,P=0.03;V95%:z=-2.04,P=0.04)和2F2A_AXB(D1%:t=2.34, P=0.03; z=-3.21,P<0.01)。 2F2A_AXB在PGTV的CI表现上优于2F2A_AAA(z=-3.66,P<0.01),与2F2A_MC相当。就危及器官而言,2F2A_AXB和2F2A_MC全肺的V5 Gy上分别较2F2A_AAA减少了0.68%(z=-2.69,P=0.01)和3.05%(z=-3.52,P<0.01)。2F2A_AXB计划在全肺Dmean为1776.44 cGy,均优于2F2A_MC(t=2.67,P=0.02)和2F2A_AAA(t=8.62,P<0.01)。2F2A_AXB的Body_5mm在V20 Gy相较于2F2A_AAA和2F2A_MC分别减少了1.45%(z=-3.88,P<0.01)和2.01%(z=-3.66, P<0.01)。而不同射野设置的两组计划结果表明,1F2A_MC在PTV1的CI和PTV2的HI上均优于2F2A_MC(CI: t=2.61, P=0.02; HI: z=-2.20, P=0.03)。1F2A_MC在全肺Dmean相对于2F2A_MC增加了26.29 cGy(t=2.28,P=0.04)。结论 在进行肺癌VMAT计划设计时,MC算法适用于靶区优先,AXB算法适用于危及器官优先;而仅有MC算法的情况下,靶区优先时推荐选择1F2A,危及器官优先时推荐选择2F2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射野方向及数量对宫颈癌计划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9例进行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设计射野方向均分、起始角度分别为0°、180°的15主野30子野和7主野55子野计划,比较4组计划的治疗时间、机器跳数及靶区、危及器官和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 7野计划起始角度为180°时小肠V30比另外3组计划高约4%(F=6.164,P<0.05)。相同数量射野不同入射方向的计划间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各项剂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射野数量相同起始角度计划的直肠、膀胱的V40V30和小肠的V40相似;15野计划危及器官的V20Dmean 明显减小(F=3.665~10.503,P<0.05),靶区的均匀性稍逊于7野计划(F=12.933,P<0.05)。15野计划治疗时间略有增加(F=0.312,P<0.05),但是计划跳数明显减少(F=4.650,P<0.05)。结论 增加入射野数量可以基本抵消子野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获得相近的剂量学结果。  相似文献   

3.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用于调强放疗剂量验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aS1000)用于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可行性和效率.方法 分别使用美国Varian公司生产的Trilogy直线加速器的aS1000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和瑞典IBA公司的二维空气电离室矩阵MatriXX及其配套的Multicube模体对1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进行剂量验证,记录和比较两种方法验证的γ通过率和时间.结果 采用3%和3 mm的标准,aS1000和MatriXX验证的γ通过率分别为95.82%和99.08%,平均时间为12.7和47.8 min.结论 aS1000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可以作为患者调强放疗的剂量验证工具,比MatriXX更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同一射野角度、不同优化方式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接受IMRT的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64(53~73)岁。6例患者分别制定2种治疗计划:F-plan和B-plan。2种治疗计划均采用相同的射野方向,根据靶区边缘到皮肤表面的距离,遵循射野穿过肺部最小的原则对所给定的射野方向进行优化,其中,F-plan为部分射野进行锁铅门设计,B-plan为部分射野入射路径处添加虚拟的“Block”设计。评估2种治疗计划的患者的靶区覆盖情况、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机器跳数,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计划临床靶体积和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PGTV的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以及2种计划下的机器跳数等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3~1.863,均P>0.05)。B-plan的双肺的肺平均剂量(MLD)[(1572.13±148.08) cGy]、V5[(62.58±5.91)%]、V25[(24.33±1.83)%]、V30[(20.14±2.43)%]、V40[(13.38±2.78)%](Vx指接受x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和正常组织的平均剂量(Dmean)[(1246.63±485.12) cGy]、V5[(58.46±24.31)%]、V40[(6.38±2.67)%]普遍高于F-plan的受照剂量 [双肺的MLD:(1546.45±152.98) cGy、V5:(60.66±5.34)%、V25:(23.79±2.20)%、V30:(19.59±2.71)%、V40:(12.70±2.79)%;正常组织的Dmean:(1209.37±466.66) cGy、V5:(54.87±22.60)%、V40:(5.89±2.6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0~−2.601,均P<0.05);对于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剂量,2种治疗计划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0~0.377,均P>0.05),但B-plan的心脏的V30[(17.21±10.42)%]、V40[(11.70±8.04)%]高于F-plan [V30:(14.67±5.82)%、V40:(9.42±4.19)%],而脊髓的最大剂量[(4112.12±304.66) cCy]却略低于F-plan[(4128.73±254.72) cCy]。 结论 2种治疗计划均能得到满意的靶区剂量学分布,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也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中可根据个体差异、靶区分布有选择性地使用或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时不同的设野方法对于计划质量的影响。 方法 21例Ⅰ~Ⅲ期NSCLC患者进入本研究。IMRT采用固定野静态调强技术。每例患者采用不同的设野方法共设计3套调强计划,分别为:IMRT-7,使用等角度的7个射野,射野的入射角度分别为0°、51°、102°、153°、204°、255°、306°;IMRT-5,使用等角度的5个射野,射野的入射角度为0°、72°、144°、216°、288°;IMRT-5m,使用不等角度的5个射野,设野的方法为从前述IMRT-7的7个射野中去除2个野(若患者的病灶位于左肺,则去除角度为255°、306°的两野;若病灶位于右肺则去除角度为51°、102°的两野)。IMRT计划设计时正常肺剂量限制取之于同一患者实际治疗采用的3D-CRT计划肺V5~V60。IMRT开始取处方剂量为65 Gy,根据靶区和关键器官剂量要求按每2 Gy一阶梯进行递增或递减,直至获得最佳计划。结果 比较正常肺受量时发现,在V5~V25之间IMRT-5m的值较另两套计划均明显降低;V30~V40间3套计划相互间无明显差异;V45~V60间以IMRT-5计划最差;肺的平均剂量IMRT-5m最低。食管和脊髓的受量,靶区的适形性指数,以及治疗过程机器的总跳数3套计划间差异不明显。心脏V40以IMRT-5m计划的值最低。两两比较时,IMRT-5较IMRT-7明显增加了靶区的异质性指数值,而其他比较无明显差异。相比于3D-CRT,IMRT-7、IMRT-5和IMRT-5m分别可提高靶区剂量(5.1±4.6)Gy、(3.1±5.3)Gy和(5.5±4.8)Gy。结论 对于NSCLC的IMRT计划设计,射野方向是重要因素,调整好设野的方向可以减少照射野数目保证甚至提高IMRT计划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Varian加速器不同射野形成方式对射野剂量学参数的影响,为治疗计划系统(TPS)数据建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准直器(JAW)、多叶光栅(MLC)和准直器跟随多叶光栅(JAW+MLC)3种射野的形成方式下,分别测量百分深度剂量(PDD)、射野离轴量(OAR)及射野总散射因子(Scp),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种射野形成方式对中心轴的百分深度剂量影响很小;在加速器的左右方向和枪靶方向,MLC形成的射野均较JAW形成射野大,在左右方向最大可达2.9 mm。在枪靶方向,最大可达1.7 mm。在左右方向MLC形成的射野测量曲线的半影较在相同射野大小JAW形成射野的半影大。在枪靶方向MLC形成的射野测量曲线的半影较在相同射野大小JAW形成射野的半影小。在两个方向 JAW+MLC形成射野与JAW形成射野大小与半影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射野的不同形成方式对射野大小、半影、总散射因子有影响,建议做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在TPS数据建模过程中,应对MLC射野的剂量参数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快速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射野动态调强(dIMRT)两种调强放疗技术在中心型肺癌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利用瓦里安(Varian)计划系统(Eclipse 8.6)随机选取10例已行dIMRT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治疗技术设计RapidArc调强放疗计划。在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95%体积的PTV达到66 Gy)的情况下,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比较两种类型治疗计划的PTV最大剂量 Dmax、最小剂量 D min和平均剂量 Dmean以及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的脊髓最大剂量 D max,双肺的 V5、V 10、 V20、 V30,心脏 V30,食管 V50、V60和平均剂量 Dmean,并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在中心型肺癌治疗计划中,与dIMRT相比较,RapidArc靶区的 D max、 Dmin和 Dmean略有升高,但统计学差异无意义( P >0.05), 适形指数CI优于dIMR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68,P=0.001)。双肺的 V5、V10有所上升, V20、 V30有所下降;心脏 V30受照射体积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apidArc总MU减少32%,治疗时间为dIMRT的1/3。结论 两种治疗技术所设计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RapidArc靶区适形度更高,实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同时MU的降低减少了治疗区域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照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快速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射野动态调强(dIMRT)两种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采用两种治疗技术对10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前患者设计同步加量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GTV 50.6 Gy,分22次;PTV41.8 Gy,分22次,危及器官限量参考临床常规要求.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DVH)图、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靶区剂量适形度、剂量分布均匀性、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RapidArc计划中,GTV和PTV的靶区剂量适形度较高(t=7.643、8.226,P<0.05);而靶区剂量均匀性略低于dIMRT(t=-10.065、-4.235,P<0.05).RapidArc计划中大、小肠的平均受量显著低于dIMRT计划(t=2.781,P<0.05).膀胱平均受照剂量略低于dIMRT,股骨头的平均受量略高于dIMR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pidArc计划机器跳数减少48.5%,平均治疗时间节省79.5%.结论 RapidArc与dIMRT计划在直肠癌术前放射治疗的剂量学上无明显差异.RapidArc每次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治疗期间患者非主观运动引起的误差,总的机器跳数降低,减少了正常组织照射.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osimetric difference between RapidArc and fixed gantry angle dynami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dIMRT) in developing the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 Two techniques,RapidArc and dIMRT,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develop the synchronous intensity modulated plans for 10 stage Ⅱ and Ⅲ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t the dose of gross tumor volume (GTV) of 50.6 Gy divided into 22 fractions and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of 41.8 Gy divided into 22 fractions.Both plans satisfied the condition of 95% of PTV covered by 41.8 Gy.The dose-volume histogram data,isodose distribution,monitor units,and treatment time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wo kinds of 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 developed by these two techniques were almost the same.The conformal indexes of GTV and PTV by RapidArc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y dIMRT (t =7.643,8.226 ,P < 0.05),while the homogeneity of target volume by dIMRT was better (t =-10.065,-4.235 ,P <0.05).The dose of rectum and small bowel planned by RapidAr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y dIMRT (t =2.781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an doses of bladder and femoral head between these two techniques.The mean monitor units of RapidArc was 475.5,fewer by 48.5%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by the dIMRT (924.6).The treatment mean time by RapidArc was 1.2min,shorter by 79.5%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by dIMRT (5.58 min).Conclusion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osimetr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lans of RapidArc and dIMRT.Compared with dIMRT,RapidArc achieves equal target coverage and organs at risk(OAR) sparing while using fewer monitor units and less time during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 with 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10.
调强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性分析及剂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调强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及对正常肺组织和胸部其他危及器官的保护。方法选择2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回顾性地分析三维适形和调强治疗计划。调强与适形计划都要求使95%的计划靶区接受64Gy的处方剂量,使肺、食管、心脏、脊髓接受大于耐受剂量的体积最小。根据计划靶区的等剂量分布、体积一剂量直方图以及其他的剂量学指标,比较两种不同治疗计划的优劣。结果与适形计划相比,调强治疗计划在临床认可的范围内降低了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但剂量的适形性有显著提高;正常肺组织的V20值减少11%、平均剂量下降2Gy,但肺组织和危及器官的V5、V10值很难进一步改善。结论调强比适形放疗更适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子野权重优化在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子野权重优化(SWO)技术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IMRT)计划总子野数、总机器跳数(MU)、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以及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10例接受根治术后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应用ELEKTA XIO 4.62系统,采用相同的射野方向和优化参数,利用静态调强(Step & Shoot)的传统方法优化,作为S-IMRT计划;同时,应用SWO对IMRT计划做进一步的优化,作为SWO-IMRT计划。比较子野权重优化前后总子野数、总MU数的变化,同时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以及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结果 与S-IMRT计划比较,SWO-IMRT计划的平均子野数由(96±4)个降至(87±4)个(t=10.049,P<0.05);MU数由(638.79±35.02)cGy增至(672.03±39.07)cGy(t=3.952,P<0.05);计划靶区(PTV)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降低(t=2.262、2.323,P<0.05);脊髓最大剂量(Dmax)由(3856.00±112.14)cGy降至(3750.00±141.38)cGy(t=3.976,P<0.05);SWO-IMRT计划膀胱V30V40V50,直肠V30,左侧股骨头V50的剂量低于S-IMRT计划(t=4.223、5.801、7.534、2.451、2.269、3.976,P <0.05);对于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直肠V40V50,左侧股骨头V30V40V50,右侧股骨头V40V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WO技术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IMRT计划中,总子野数减少,总MU数增加,脊髓和膀胱剂量降低。既降低了脊髓和膀胱的不良反应,也为肿瘤剂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SWO技术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优化工具。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根治术后双弧VMAT与IMR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2种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评估VMA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剂量学特点与应用能力.方法 选取2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左侧10例,右侧18例),分别制定双90度弧段的VMAT与5野的IMRT 2种计划,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肿瘤控制概率(TCP)、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患侧肺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DmeanV5V20V30,心脏的NTCP值、DmeanV25,健侧乳腺的Dmean、机器跳数(MU)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VMAT计划与IMRT计划的TCP值分别为(96±2)%、(90±2)%(t=-6.28,P<0.01);HI值分别为0.15±0.04,0.22±0.02(t=13.29,P<0.05);肿瘤位于左侧时,心脏NTCP值在VMAT计划与IMRT计划中分别为(1.0±0.12)%,(1.7±0.13)%(t=2.14,P<0.05);肿瘤位于右侧时,2种计划心脏的N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剂量分别为(3.27±0.26)、(6.0±0.47)Gy(t=9.21, P<0.01);VMAT计划在MU少于IMRT计划(t=9.58,P<0.01),治疗时间短于IMRT计划(t=8.40,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VMAT计划具有更强的临床应用能力,且表现出更优的剂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一种利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的基部剂量计划进行补偿(base dose plan compensation, BDPC)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优化方法应用于上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9例上段食管癌患者,设计初始IMRT计划,并分别用BDPC法和热点冷点控制(hot and cold spot control, HCSC)法进一步优化。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覆盖、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保护、计划设计时间、机器跳数(MU)以及投照时间。结果 BDPC计划高危靶区PTV64的D2%低于HCSC计划(Z=-3.823, P<0.05),CI和HI明显优于HCSC计划(Z=-3.662、-3.745,P<0.05),而D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PC计划低危靶区PTV54的CI高于HCSC计划(Z=-3.340,P<0.05),D95%D98%低于HCSC计划(Z=-3.582、-2.616,P<0.05)。BDPC计划脊髓和肺的剂量均略低于HCSC计划(Z=-3.625~-3.369,P<0.05)。BDPC与HCSC计划设计时间分别为(26.05±0.88)和(33.73±3.24) min (Z =-3.823,P<0.05),MU分别为1 019±167和1 003±159(Z=-2.616,P<0.05),投照时间分别为(3.52±0.29)和(3.50±0.28)min(Z=-2.548,P<0.05)。结论 BDPC优化方法在上段食管癌应用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和适形性,减少危及器官剂量,并且操作简便,能提高计划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靶区分割式放射治疗计划(target segmented plan,TSP)、与TSP优化参数相同但未分割靶区计划(Non-TSP)与常规8野调强计划(8fields IMRT,8F-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所有胸壁靶区两侧后界连线切肺最大深度均>2 cm。将连线切肺最大深度按照<3 cm、3~4 cm、>4 cm分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设计3种(TSP、Non-TSP和8F-IMRT)治疗计划,然后对比分析3种方式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的治疗计划都达到了处方剂量要求。TSP的D98%明显低于Non-TSP和8F-IMRT (Z=-3.294,-3.266,P<0.05);3种计划的均匀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n-TSP的加速器治疗的跳数(monitor unit,MU)明显高于TSP和8F-IMRT (Z=-3.04,-2.669,P<0.05)。TSP的Dmean高于8F-IMRT (Z=-3.181,P<0.05)。对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TSP较Non-TSP和8F-IMRT计划明显降低了所有患者患侧肺和心脏的V5 GyV10 GyV20 GyDmean(肺:V5 GyZ=-3.408、-3.408,V10 GyZ=-3.408、-3.408,V20 GyZ=-3.408、-3.124,DmeanZ=-3.408、-3.408,P<0.05;心脏:V5 GyZ=-3.408、-3.408,V10 GyZ=-3.408、-3.408,V20 GyZ=-2.499、-3.067,DmeanZ=-3.408、-3.408,P<0.05)。Non-TSP健侧乳腺的Dmean明显高于TSP和8F-IMRT (Z=-2.954、-2.215,P<0.05),但Dmax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计划的脊髓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F-IMRT肱骨头Dmean明显高于TSP和Non-TSP (Z=-3.01、-2.442,P<0.05)。分组的患侧肺V5 GyV10 GyV20 Gy和心脏的V5 GyV10 GyDmean的Non-TSP和8F-IMRT计划与TSP的幅度差均值均满足D (N-T,A)< D (N-T,B)< D (N-T,C)和D (8F-T,A)< D (8F-T,B)< D (8F-T,C)。结论 TSP能在保持原有靶区剂量充分的同时,在不增加高剂量照射体积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小左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患侧肺和心脏的低剂量区照射体积;随着靶区后界连线切肺最大深度的增加,TSP对患侧肺和心脏的低剂量保护优势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等大分割调强放疗(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放疗科2014至2020年收治的40例局部晚期前列腺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前列腺及精囊腺计划肿瘤靶区(PGTV)剂量:64.8~70.0 Gy/25~28次, 2.4~2.8 Gy/次, 其中, 20例盆腔阳性淋巴结同步加量PGTVnd剂量:60.0~64.4 Gy/25~28次, 2.3~2.4Gy/次。盆腔淋巴结引流区计划靶区(PTV)剂量为45.0~50.4 Gy/25~28次。入组患者采用长程内分泌治疗, 包括新辅助、同期及辅助治疗。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并分析影响无生化失败生存(BFFS)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 全组患者2、3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0%、96.9%, 1 、2 、3年的BFFS率分别为90%、76.8%、72%, 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分别为92.2%、82.8%、75.1%。Gleason(GS)评分高低(χ2=10.00, P<0.05)和有无邻近组织受侵(χ2=8.85, 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常规调强放疗(IMRT)两种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中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使用MONACO 5.1计划系统,分别设计VMAT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PTV50Gy/25 f、PGTVtb60 Gy/25 f,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正常器官受照剂量(Gy)、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结果 VMAT计划中靶区剂量的适形度明显优于IMRT(P<0.05),而患侧肺V5、V10、V20及健侧肺V5稍高于IMRT组(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VMAT和IMRT计划都可以满足临床剂量学的要求,VMAT在适形度方面对于IMRT计划有优势,并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与电子束适形放疗(electron beam conformal radiotherapy, EBCRT)联合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放化疗中心收治的2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 计划靶区(plan target volume, PTV)包括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域计划靶区(PTVsc)和患侧胸壁计划靶区(PTVcw), 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设计两种放疗计划, 然后对比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所有20例患者的IMRT计划全部满足临床要求, 与此同时EBCRT联合IMRT计划中有2例患者因患侧肺剂量参数超出本单位的剂量限定标准而不被临床接受, 两例失败计划的胸壁最大深度分别为3.7和4.4 cm, 使用的电子束能量分别为12和15 MeV。其余18例患者的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