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A549、BEAS-2B细胞均行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在4、6、8 Gy照射时,125I粒子组细胞克隆存活分数较60Co组降低更明显(t=6.06、9.42、4.90,P<0.05)。A549细胞在4 Gy时,G1期细胞比例125I粒子组为70.67%±1.49%,60Co组为59.59%±0.71%(t=10.77,P<0.05);细胞凋亡率125I粒子组为18.09%±0.73%,60Co组为9.81%±0.16%(t=19.40,P<0.05)。125I粒子照射明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但不同射线同一剂量或相同射线不同剂量下,BEAS-2B细胞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较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照射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效应更明显。Bcl-2/Bax蛋白比失衡,最终致Caspase-3蛋白的活化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2C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12C重离子束照射人淋巴细胞Peng-EBV,吸收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0.5、2.0 Gy.照射后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5 Gy照射可以增加细胞增殖活力(t=2.66~14.45, P<0.05),而2.0 Gy照射降低了细胞活力(t=7.65~64.45, P<0.05).受照射细胞的活力存在一个恢复和下降过程,受照后48 h内,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但72 h时细胞数量下降.照射后48 h,两组细胞G2/M期呈明显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t=2.01~99.80,P<0.05),且2.0 Gy组的周期阻滞较0.5 Gy组严重;照射后30 d,细胞周期阻滞恢复到正常水平.照射后12、24、48 h,两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05,P<0.05),在照后24 h最高,48 h明显下降,30 d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12C离子束辐射影响人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且明显地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直径100~200 nm的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粒( 125I-UdR-CS-DLN),并进一步分析其药物缓释性能和肿瘤靶向性。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CS纳米微粒,以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和工艺;用动态透析法分析其释放特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肿瘤靶向性。结果 按照CS浓度1 g/L,搅拌速度600 r/min,TPP浓度2 g/L,相对分子质量为3×103的条件下得到平均粒径(70.39±5.12) nm的纳米微粒(PDI为0.16±0.012)。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为规整的球形,大小均匀,分散度较好。在投药量为2.96 MBq/ml、pH值为5的条件下, 125I-UdR-CS-DLN的载药量1253.55 MBq/g,包封率42.35%,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证明肿瘤细胞在2 h内摄入的纳米粒子明显多于正常细胞。结论 成功制备了直径为(127.81±15.25) nm (PDI 为0.240±0.035)的 125I-UdR-CS-DLN,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典型的长效缓释制剂特性,并具有肿瘤细胞被动靶向性,为 125I-UdR应用于肿瘤内照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 3H-TdR与 125I-UdR掺入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方法3H-TdR与 125I-U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和Daudi淋巴瘤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 3H-TdR和 125I-UdR在正常淋巴细胞中的掺入率分别为20.95%±1.06%和1.00%±0.04%,在Daudi淋巴瘤细胞中的掺入率分别为29.94%±4.10%和6.02%±0.73%。 3H-TdR在细胞中的掺入率明显高于 125I-UdR;且 3H-TdR和 125I-UdR在淋巴瘤细胞中的掺入率高于正常淋巴细胞。结论 就淋巴细胞而言,作为示踪剂 125I-UdR不能替代 3H-TdR;但对于淋巴瘤细胞,能否代替 3H-TdR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及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对3种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种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纯照射(R组)、单纯等离子体作用(P组)及其联合辐射(P+R组)对3种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A549及HeLa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8、1.32、1.29。HepG2、A549及HeLa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R组比较均明显增高(tG2/M期=9.52、8.24、9.53,P<0.05;t凋亡率=10.67、38.56、6.74,P<0.05;t活性氧含量=9.41、15.42、13.53,P<0.05)。HepG2和A549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P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G2/M期=8.75、20.37,P<0.05;t凋亡率=8.43、9.99,P<0.05;t活性氧含量=4.82、5.27,P<0.05)。3种癌细胞中P+R组Bcl-2蛋白表达较R组降低,而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可提高HepG2、A549及HeLa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其对HepG2及A54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亚致死损伤修复,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以及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56Fe17+12C6+重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56Fe17+12C6+重离子束和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人淋巴细胞系Peng-EBV,吸收剂量均为0、0.5和2.0 Gy,56Fe17+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26~0.55 Gy/min,12C6+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30~0.50 Gy/min,γ射线照射剂量率为0.75 Gy/min。研究不同射线对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双+环”畸变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12C6+56Fe17+重离子与60Co γ射线照射后细胞畸变率与0 G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322.97,P<0.05)。“双+环”畸变率与0 G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05.37,P<0.05)。其中,12C6+重离子束诱导的细胞畸变率和“双+环”畸变率最高,其次是56Fe17+重离子束,而且二者均高于60Co γ射线。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期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0.17,P<0.05),12C6+重离子、γ射线及56Fe17+重离子诱导的G2期阻滞程度依次降低。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促进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0.87,P<0.05),12C6+重离子、γ射线及56Fe17+重离子诱导的早期凋亡率依次降低。结论 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染色体畸变、G2期阻滞及细胞凋亡。12C6+离子束诱导的染色体畸变、周期阻滞和凋亡程度最高。56Fe17+12C6+离子束与γ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与LET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125I-RSOAds-hTERT/PSA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扩增技术及双酶切连接技术构建125I-RSOAds-hTERT/PSA溶瘤腺病毒(125I-病毒复合物)。通过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流式细胞实验以及Caspase-3的免疫印迹实验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检测125I-病毒复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小鼠前列腺癌细胞株RM-1培养上清液及血清中的白介素2(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的分泌水平,探究125I-病毒复合物对瘤组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免疫荧光实验探究125I-病毒复合物对前列腺癌组织及癌细胞中CD24、CD44以及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表达的调节,同时检测瘤组织中CD3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以及CD4+、CD8+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125I-病毒复合物体内、体外均可显著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显著高于125I组和病毒复合物组。同时IL-2(t=-183.30、-38.20,P<0.05)、IL-10(t=113.80、92.71,P<0.05)、TNF-α(t=-73.20、-73.91,P<0.05)、IFN-γ(t=-65.37、-139.70,P<0.05)在体内体外含量均升高。125I-病毒复合物可降低癌细胞及癌组织中CD24、CD44以及PSCA表达,减小癌组织重量(t=8.55,P<0.05),抑制癌组织血管生成,同时调节肿瘤组织中免疫反应。结论 125I-病毒复合物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可显著杀伤癌细胞,减少癌组织重量和血管生成,同时改善肿瘤微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肺癌A549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缺失模型(ρ0细胞),观察其放射敏感性变化。 方法 用含微量溴化乙锭(EB)的特殊培养液持续培养正常的A549细胞(ρ+细胞)以获得mtDNA完全缺失的ρ0细胞,利用生长缺陷及PCR鉴定该细胞模型。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两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利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及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染色法,分析两种细胞在6 MV 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周期及活性氧簇(ROS)变化情况。 结果 成功建立A549 ρ0细胞。ρ0细胞较ρ+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t=12.57,P<0.01)。放射照射8 Gy后,ρ0细胞较ρ+细胞G2期阻滞时间延长,G2期细胞比例降低(t=6.82,P<0.01),ρ0细胞ROS升高水平明显低于ρ+细胞(t=14.51,P<0.01)。 结论 ρ0细胞较ρ+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放射照射后ROS产量降低及G2期阻滞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X射线单次高剂量率照射组(SDR组)、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125I-CLDR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p-2细胞在两种照射方式下的放射敏感性,并计算125I-CLDR的相对生物学效应。锥虫蓝染色计数两种照射方式下Hep-2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总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 Hep-2细胞对125I-CLDR的放射敏感性高于SDR,125I-CLDR相对生物学效应约为1.61,且α/β比值高于SDR。SDR和125I-CLDR均能抑制Hep-2细胞增殖(t=30.9、40.7,P<0.05),且后者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t=9.8,P<0.05)。125I-CLDR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细胞阻滞的效应强于SDR(t=5.8、19.8, P<0.05)。结论 125I-CLDR对Hep-2细胞的抑制作用高于SDR,主要机制是降低Hep-2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促进细胞死亡;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抑制细胞再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不同照射方式,将KYSE150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率单次外照射组(SDR,1.052 Gy/min)、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125I-CLDR,2.77 cGy/h)。克隆形成实验衡量KYSE150细胞对两种照射方式的敏感性,计算125I-CLDR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照射方式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照射方式下KYSE150细胞内γ-H2AX和Bax的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 KYSE150细胞对125I-CLDR的放射敏感性高于SDR,125I-CLDR的相对生物学效应约为1.56;与SDR相比,125I-CLDR能更显著地诱导KYSE150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t=4.07,11.08,P<0.05),提高G2/M期细胞比例(t=11.25,P<0.05);125I-CLDR组DNA损伤信号蛋白γ-H2AX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与SDR相比,125I-CLDR对人食管癌细胞KYSE150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其主要机制可能是电离辐射后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受损,DNA损伤严重,细胞凋亡增多,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R-29c靶向AKT2对肝癌细胞HepG2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人正常肝THLE-3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中miR-29c表达。给予不同剂量(0、2、4、6和8 Gy)的X射线照射后,RT-PCR检测HepG2细胞中miR-29c表达变化。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9c与AKT2的靶向关系。采用脂质体2000将miR-29c mimic/AKT2基因重组质粒和miR-29c inhibitor/慢病毒载体AKT2 shRNA转染至HepG2细胞中,并给予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克隆形成实验和MTT实验检测miR-29/AKT2对HepG2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与THLE-3细胞相比,HepG2细胞中miR-29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16,P<0.05);HepG2经2、4、6和8 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较THLE-3细胞显著降低(t=4.541、6.823、7.218、9.363,P<0.05),HepG2细胞中miR-29c表达显著下降(t=5.599、9.262、10.470、10.873,P<0.05)。miR-29c过表达可降低HepG2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t存活率=4.307、7.668、7.668、6.894,P<0.05;t细胞活力=3.443、8.116、13.434,P<0.05);反之,抑制miR-29c表达则升高HepG2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t=4.003、6.713、7.141,P<0.05;t细胞活力=4.282、5.113,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AKT2是miR-29c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29c可负向调控AKT2蛋白表达。沉默AKT2后,HepG2细胞的存活分数及细胞存活率趋势与miR-29c过表达相一致;反之,AKT2过表达则与抑制miR-29c表达相一致。结论 miR-29c可通过靶向AKT2增加肝癌细胞HepG2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植入不同活度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后,大鼠后肢行为学和背根神经节(DRG)放射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钛质空壳作为对照)和低、高活度放射性125I粒子组。低、高活度组分别于L4~5、L5~6椎间孔植入1粒放射活度为14.8和29.6 MBq 125I粒子。3组分别于粒子植入术前24 h、术后48、168、336、720和1440 h,用vonFrey hair测量手术前后大鼠后肢50%的机械刺激撤足阈值(PWT),运用联合行为评分(CBS)对大鼠的后肢运动情况进行评估,于术后336和1440 h,每组取2只大鼠L5的DRG经电镜观察超微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术前进行比较,高活度组术后1440 h后肢50%的机械刺激撤足阈值明显升高(t=2.972,P<0.05),C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活度组术后336 h时DRG内大部分为正常形态的节细胞,少量异常细胞。低活度组术后1440 h和高活度组术后336 h背根神经节细胞核膜有皱褶,核仁边集,线粒体普遍肿胀,空泡变明显,溶酶体增多,部分内质网肿胀。高活度组术后1440 h时大量节细胞出现核膜皱缩,部分模糊,大部分空泡变,溶酶体明显增多,内质网肿胀扩张等细胞坏死表现。神经纤维的髓鞘皱缩,线粒体少,空泡样变化明显。未见细胞核固缩、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迹象。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可引起大鼠背根神经节超微结构损伤,引起后肢痛阈升高,对后肢运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AVCR2基因沉默对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中HAVCR2基因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AVCR2基因沉默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AVCR2基因沉默后p5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能有效沉默HAVCR2基因的表达(t=19.21,P<0.05),与对照组相比,HAVCR2基因的沉默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G2期阻滞(t=-3.41,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t=3.65,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HAVCR2基因的沉默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p53基因的表达下调(t=4.82,P<0.05)。结论 HAVCR2siRNA使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凋亡率降低,使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发生G2期的阻滞。  相似文献   

14.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淋巴瘤细胞Raji和Daudi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在淋巴瘤细胞Raji和Daudi中的特异性摄取及其杀伤效应。方法 测量Raji、Daudi细胞和细胞核在含不同放射性浓度125I-UdR的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活度;用噻唑蓝(MTT)实验和碘化丙啶(PI)染色周期分析评价125I-UdR对Raji和Daudi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Raji和Daudi细胞摄取125I-UdR的量明显高于Na125I对照组(P<0.05),在100kBq/ml浓度时,Raji和Daudi细胞摄取125I-UdR的量分别为(14 414±95)和(6916±53.69)Bq/106细胞,而对Na125I的摄取量分别为(68±3.8)和(324±32.8) Bq/106细胞;细胞和细胞核中125I-UdR的量随培养基中125I-UdR放射性浓度以及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25I-UdR组的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25I对照组(P<0.05),以500kBq/ml浓度培养48h时, Raji和Daudi细胞125I-UdR组的存活分数分别为(19.78±1.39)%和(43.17±2.69)%,而Na125I组的存活分数分别为(79.10±1.79)%和(80.36±6.12)%;细胞存活分数有随培养基中放射性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125I-UdR可被Raji和Daudi细胞特异性摄取并进入细胞核中,进而杀死细胞,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he development of an orthotopic model of osteosarcoma based on luciferase-expressing tumour cells for the in vivo imaging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with 99mTc-sestamibi. Methods Doxorubicin-sensitive (143B-luc+) and resistant (MNNG/HOS-luc+) osteosarcoma cell lines expressing different levels of P-glycoprotein and carrying a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tibia of nude mice. Local tumour growth was monitored weekly by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and X-ray. After tumour growth, a 99mTc-sestamibi dynamic study was performed. A subset of animals was pre-treated with an MDR inhibitor (PSC833). Images were analysed for calculation of 99mTc-sestamibi washout half-life (t 1/2), percentage washout rate (%WR) and tumour/non-tumour (T/NT) ratio. Results A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bioluminescent signal was detected in the proximal tibia after 2 weeks. The t 1/2 of 99mTc-sestamibi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p < 0.05) in drug-resistant MNNG/HOS-luc+ tumours (t 1/2 = 87.3 ± 15.7 min) than in drug-sensitive 143B-luc+ tumours (t 1/2 = 161.0 ± 47.4 min)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PSC833 (t 1/2 = 173.0 ± 24.5 min, p < 0.05).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PSC833 were observed in 143B-luc+ tumours. The T/NT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in MNNG/HOS-luc+ tumours than in 143B-luc+ tumours at early (1.55 ± 0.22 vs 2.14 ± 0.36) and delayed times (1.12 ± 0.11 vs 1.62 ± 0.33). PSC833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NT ratios of either tumour. Conclusion The orthotopic injection of tumour cells provides an animal model suitable for functional imaging of MDR.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allows the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tumour growth. The kinetic analysis of 99mTc-sestamibi washout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functional activity of MDR related to P-glycoprotein expression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in osteosarco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单次、分次和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结直肠癌CL187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高剂量率单次照射组(400 cGy/min,单次组)、分次照射组(2 Gy/次/d,400 cGy/min,分次组)和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2.77 cGy/h,125Ⅰ组).3组细胞照射0、2、4和8 Gy后,24和48 h进行细胞计数和锥虫蓝染色,比较细胞总数和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3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PHLPP2、PTEN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单次组和分次组相比,125Ⅰ组细胞总数减少(t=34.28和29.48,P<0.05)、存活细胞比例减少(t=-12.38和-14.61,P<0.0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相对生物学效应是1.41.照射后48 h细胞凋亡检测发现125Ⅰ组细胞凋亡比例增加(t=-15.08和-11.99,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125Ⅰ组Bax表达量升高,PHLPP2和PTEN的表达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分次和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后细胞PHLPP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但剂量率的高低并不影响其表达水平.不同方式照射后,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上升,125Ⅰ组升高更加明显,125Ⅰ持续低剂量粒子照射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实现对结直肠癌CL187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