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门诊医患关系深度量表的信、效度,并进一步探讨门诊医患关系深度的影响因素,为该量表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在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所属的专科门诊、社区门诊和全科慢病管理门诊就诊的1 042例患者。采用研究组翻译汉化的“医患关系深度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并对其中67例患者进行重测信度调查。医患关系深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医患关系深度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31,重测信度系数r为0.988,从8个条目中可提取2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79.85%。门诊性质、年龄、在同一医生处就诊次数是医患关系深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医患关系深度得分比较全科慢病管理门诊患者>社区门诊患者>专科门诊患者,在同一医生处就诊次数越高,医患关系深度得分也越高。结论 医患关系深度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受门诊性质、患者年龄、在同一医生处就诊次数的影响,可用于评估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初级卫生保健部门,比如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患关系水平,我国的全科医生和政策制定者们应该更加意识到“连续性照顾”的重要性,了解到全科医学在改善医患关系和促进卫生保健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社区全科门诊在满足慢性病患者医疗需求方面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同时以合作、彼此尊重为基础的医患共同决策(SDM)正逐步成为主流医疗决策模式。将SDM模式引入社区慢性病诊疗中,对于改善慢性病患者健康结局、提高其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现状和程度,并分析影响其参与治疗决策的因素,旨在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SDM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双榆树社区全科门诊7名全科医生及其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149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非参与观察,采用中文版患者参与医疗决策量表-5(OPTION-5)评估医疗咨询过程中全科医生促进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程度,并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就诊与患病情况方面的信息及全科医生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特征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OPTION-5得分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探讨影响其参与治疗决策的因素。结果149例慢性病患者平均就诊时长为(4.1±2.7)min;OPTION-5中位得分为6.00(3.00)分。不同年龄、就诊时长的慢性病患者OPTION-5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长、就诊咨询时是否被他人打断、家属是否陪同就诊是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程度较低。延长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时间,确保诊疗过程不被打断,以及诊疗时给予患者一个私密的空间,可能是提高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程度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白婧  卢燕  杨非衡  朱磊  刘宝花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3):1514-15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10-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课题组通过朝阳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直报和管理信息平台,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月报、季报、年报和临时报表等形式的有关统计信息,收集2010-2012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共收集了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相关数据。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2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4882487人次比3342681人次)、中医(1597939人次比1141989人次)等特色门诊服务量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9%、18.3%|慢性病管理总人数(487484人比294274人)增加,年均增长率为28.7%|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467次比2325次)、健康促进活动(1800次比1043次)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31.4%|参加健康教育讲座(142633人次比86183人次)、健康促进活动(231425人次比121024人次)的社区居民亦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6%、38.3%|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如结核病免费服药、精神疾病免费服药、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亦增加。2012年家庭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92.4%(1091266/1180767),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化率达91.5%(2568591/2796941),但仍存在总体服务的覆盖率较低,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发展速度不足以实现规划目标|部分服务的提供量出现下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结论 2010-2012年间,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亦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针对目前的现状,朝阳区应制定系统的社区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增加财政的支持力度;改善社区机构的条件;加强各双向转诊制度的执行;发挥社区公共卫生居民“健康守护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分级诊疗是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建立有序就诊环境的具体措施,目前对于社区居民全科医疗服务需求就诊机构选择的研究较少,了解居民接受对应服务的优先选择机构,对于建立有效的分级导流机制具有一定作用。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医学科提供的服务内容的需求情况和就诊机构选择情况,为建立良好的分级诊疗策略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9年7-10月,采取随机拦截的方式选取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上海市虹口区全部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含居民一般情况、居民对一般全科医疗服务需求及就诊意向调查两部分,包括对28项全科服务内容的需求程度及对应全科服务内容的就诊机构选择倾向。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6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05%。被调查居民对28项全科服务内容的需求率为67.82%~86.18%。居民需求率较高的前3项全科服务内容分别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1 690例(86.18%)〕,优先预约就诊〔1 688例(86.08%)〕,发生常见病、多发病时提供第一步诊疗〔1 664例(84.85%)〕;居民需求率最低的3项全科服务内容分别是为恶性肿瘤患者、其他慢性病晚期患者、治疗无效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1 330例(67.82%)〕,需要住院但疾病所属专科不明确时、提供过渡期间的病房服务〔1 464例(74.66%)〕,由于经济、家庭或个人特殊情况无法继续在大医院治疗时提供后续诊疗、康复服务〔1 519例(77.46%)〕。居民倾向于前往综合性医院全科接受的前3项服务分别是在其他医院或科室无法明确诊断时进行诊疗、在其他医院/科室无法治疗时进行诊疗、发生复杂疑难病症时提供第一步诊疗;居民倾向于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接受的前3项服务分别是签约并提供综合、连续的签约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不同年龄居民对26项全科服务的需求率不同,对14项全科服务的就诊机构选择情况不同(P<0.05)。对全科了解程度不同的居民对26项全科服务的需求率不同,对所有全科服务的就诊机构选择情况不同(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对全科诊疗熟悉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服务内容、愿意进行首诊的诊疗机构的选择有差异。应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作用,根据居民需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差异化服务内容,提升居民对全科服务理念的认知,促进有序分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研究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模式与成效.方法 把本社区2014年4月~2016年4月慢性病防治工作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实施前(2014年4月~2015年3月)、后(2015年4月~2016年3月)社区慢性病登记、患者慢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慢性病治疗与控制达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比.结果 全科医疗服务实施后患者建档率、糖尿病登记率、高血压登记率、慢性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全科医疗服务实施前(P<0.05),其中,实施前分别为85.2%、1.8%、2.2%、87.6%,实施后分别为100.0%、5.4%、6.7%、100.0%.全科医疗服务实施后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全科医疗服务实施前(P<0.05),其中,实施前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达标率分别为63.4%、65.2%,实施后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达标率分别为84.6%、87.8%.结论 将全科医疗模式应用于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其能够有效控制慢性病患者病情进展及预防慢性病发生,对保证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探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对策。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贵阳市两城区5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同时通过问卷及深度访谈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有关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内容及能力等方面调查。结果:贵阳两城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一半以上的服务站开展了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不合理,缺乏公共卫生医师,除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外,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不高。结论:贵阳市已初步形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背景 预约就诊对缩短患者非医疗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效果。然而,社区预约接受度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设计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约就诊制度亟待解决。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预约就诊服务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预约就诊服务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2-3月,基于便利性原则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站点门诊,对1 000例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及就医状况、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和利用状况、社区预约就诊服务知晓和利用状况。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预约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3%。993例被调查居民中,患病726例(73.1%);857例(86.3%)知晓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医院了解服务〔88.4%(758/857)〕。857例知晓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中,728例(84.9%)和家庭医生签约,698例(95.9%)知道签约的家庭医生是谁。993例被调查居民中,46.0%(457/993)知道社区开展预约就诊服务,其中,48.4%(221/457)使用过全科预约就诊服务,54.3%(248/457)使用过非全科预约就诊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签约医生是谁会增加全科预约就诊行为,而有其他慢性病(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外)、对医生服务态度评价一般或比较好或非常好(相比于非常不好)、通过电视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减少全科预约就诊行为(P<0.05);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和签约家庭医生会增加居民非全科预约就诊行为,通过社区医院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接诊医生态度评价一般或比较好或非常好(相比于非常不好)会减少非全科预约就诊行为(P<0.05)。结论 要改善社区预约就诊现况,需要重点从有长期慢性病随访或管理需求的居民入手,以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手段,并兼顾其他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在非全科预约就诊方面,还额外需要从优化门诊流程、控制等候时长等方面入手,通过践行分时段预约及便利的远程预约和解约方式,改进就诊患者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不同医疗保险类型中老年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方法 于2014年1-11月,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北京市分为城区、城乡结合区及农村地区;在每个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好的2个社区,共抽取6个社区;在该6个社区中抽取中老年居民2632名。由6个社区的社区医生对纳入的2632名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并分析不同医疗保险类型中老年居民的2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选择率及年均门诊医疗费用中花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结果 (1)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老年居民的2周患病率分别为46.7%、45.7%、39.4%及18.8%。不同医疗保险类型中老年居民的2周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老年居民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老年居民的2周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2)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老年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89.2%、86.7%、88.0%及77.0%。不同医疗保险类型中老年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老年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选择率分别为52.3%(111/212)、64.2%(305/475)、65.8%(811/1232)及77.1%(489/634)。不同医疗保险类型中老年居民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选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0,P<0.05)。(4)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老年居民的年均门诊费用分别为9553.7、8660.7、8846.7、4246.0元。其中,有50%以上花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分别为32.1%(68/212)、33.5%(159/475)、30.9%(381/1232)及44.5%(282/634)。结论 北京市中老年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较高;社区卫生服务对中老年居民就医流向的引导作用较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年均门诊费用。应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统筹不同类型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和补偿水平,使居民享受到公平、平等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上海市于2011年下发通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提出要求,目前尚缺乏针对双休日门诊开设和利用情况的研究。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门诊的开设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8—9月,对上海市全部共2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包括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家分中心。由机构相应负责人根据机构在2018年1—6月开展双休日门诊情况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双休日门诊的开设情况、门诊量、人力资源及加班补贴情况,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结果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休日门诊开设率为95.7%(270/282),其中周六上午的开设率最高〔95.0%(268/282)〕。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日均门诊量为81 98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青浦区448.50人次、闵行区445.75人次、浦东新区437.79人次)和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2位的地区(青浦区248.60人次、闵行区156.67人次)均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日均门诊量高于分中心(321.99人次比151.03人次)。仅在周六上午开设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日均门诊量为307人次,其他时间段的门诊量较低。在开设了双休日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4%(82/270)认为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双休日开诊需要,15.2%(41/270)发放了双休日加班补贴。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六上午的门诊开设率较高,且利用情况较好;双休日门诊利用情况,郊区优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于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不足。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合理分配双休日医疗资源,通过补充人员缓解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压力,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双休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长沙市城乡居民医保社区门诊统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通过实证分析评价门诊统筹的实施成效。方法于2011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长沙市已开展门诊统筹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未开展门诊统筹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在开展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再分别随机抽取3家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和3家未参加门诊统筹的社区,在每个社区中各随机抽取城镇居民100名,共计600名,进行基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调查,并对比分析医保社区门诊统筹对提高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效果。结果开展医保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月平均门诊统筹就诊人次数、慢性病管理率均逐月上升。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均在80%左右,辖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213.6‰,且有91.1%的居民首选在社区就诊,均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品供应状况、社区医疗设备、药物价格、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也均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门诊统筹的试点,促进了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形成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分流;同时,门诊统筹工作的开展在确保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长沙市城乡居民医保社区门诊统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通过实证分析评价门诊统筹的实施成效。方法于2011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长沙市已开展门诊统筹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未开展门诊统筹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在开展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再分别随机抽取3家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和3家未参加门诊统筹的社区,在每个社区中各随机抽取城镇居民100名,共计600名,进行基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调查,并对比分析医保社区门诊统筹对提高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效果。结果开展医保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月平均门诊统筹就诊人次数、慢性病管理率均逐月上升。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均在80%左右,辖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213.6‰,且有91.1%的居民首选在社区就诊,均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品供应状况、社区医疗设备、药物价格、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也均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门诊统筹的试点,促进了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形成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分流;同时,门诊统筹工作的开展在确保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工作满意度现况。方法 2017年1—3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越秀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天河区、白云区、荔湾区(城乡接合地区)各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慢性病管理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全科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工作满意度。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经济发达地区121份,城乡接合地区134份),有效回收率94.4%。经济发达地区、城乡接合地区调查对象性别、学历、职称、编制、月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接合地区调查对象均认为,缺乏经费和设备、社会相关机构支持少、缺乏政策支持、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和领导不重视是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达地区调查对象认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慢性病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而城乡接合地区调查对象认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是慢性病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城乡接合地区调查对象社区办公条件、工作报酬、工作胜任程度满意度得分低于经济发达地区(P<0.05)。结论 广州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结构有待优化,改善影响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因素,加强对责任主体的认知,从办公条件、工作报酬等方面提高城乡接合地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陈洁  杜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794-2797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探索不同级别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分别由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举办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及工作制度健全,硬件设施、人员配置基本达标。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为58.9%,利用率为41.4%,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2%,对健康教育服务感到满意者占51.6%,不同级别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利用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已被部分社区居民知晓和利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三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人才需求 ,我们利用企业三甲医院和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的优势 ,根据医生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需要 ,与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两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1] 要求 ,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全科医学概论、诊断学、心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重点人群保健、社区康复医学等 ;社区实践包括医患沟通技巧、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原则、全科医疗病历书写、慢性病管理、双向转诊、预防保健、家访技…  相似文献   

15.
背景加强临床质控督查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可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进而发现问题。目的通过对2019、2020年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合理化的改进建议。方法2019、2020年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由上海市市、区两级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专家采用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督查标准(基层医疗机构版)》,对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工作。于2021年5月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比较和分析2019、2020年上海市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并对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9、2020年,上海市分别有243家和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全科临床质控督查。2019、202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平均标准总得分分别为(87.32±5.97)、(86.67±5.36)分。相较于2019年,2020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条件(99.80%比99.93%)、全科医生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91.90%比93.44%)、全科医生诊疗能力(85.72%比85.82%)、全科医生慢性病管理与处置能力(80.95%比81.07%)、全科医学教学与科研(28.87%比29.99%)6个维度上的得分率升高,在全科医疗质量管理维度上的得分率降低(86.36%比85.76%)。从内容上看,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人员配备〔提及176次(22.03%)〕、全科医生应诊能力〔提及154次(19.27%)〕、住院病史质量〔提及92次(11.51%)〕、家庭病床病史质量〔提及91次(11.39%)〕、硬件配置〔提及91次(11.39%)〕5个方面。问题被提及率方面,排在前5位的问题顺次为:全科高级职称人数占注册全科医生人数比未达标〔提及84次(10.51%)〕、科研薄弱〔提及66次(8.26%)〕、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不足3.5名〔提及61次(7.63%)〕、基本临床操作技能欠佳〔提及40次(5.01%)〕和家庭病床数量不足〔提及36次(4.51%)〕。结论以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提升初见成效。下一步,可通过深化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内涵、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利霞  庞才滨 《海南医学》2013,24(11):1698-1700
目的调查广西北海市城市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现状,分析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校验标准》等相关文件要求,确定调查内容,通过问卷和现场调查等方式,对辖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调研。结果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北海市社区卫生机构举办的主要形式,全科医师人才缺乏,慢性病管理不到位,基本药物制度未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业务量下降是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现状。结论北海市应加大政府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至2013年力争达到50%,对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慢性病管理,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配套政策,落实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对接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深入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对20家机构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公卫医师之比为4.08:2.23:0.17;培训几率与举办主体相关;双向转诊逐步开展;筹资主要靠政府拨款与卫生服务利用者付费。结论:非政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不断改善其管理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其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宇春  杜雪平  丁静  丁兰  武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96-2001
背景 儿童“看病难”是我国儿科医疗常见问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主要承担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方面工作,儿童常见病诊疗处于“去基层化”状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儿科门诊势在必行。目的 了解0~3岁儿童的社区儿科门诊就诊需求,探讨其开展过程中的尚存问题,从而为增设社区儿科门诊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3-7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河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抽取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儿童280例。采用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儿童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对社区儿科门诊需求情况。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94.4%(255/270)的儿童家长认为非常需要/需要社区开设儿科门诊;若社区开设儿科门诊,92.6%(250/270)的家长愿意带儿童来就诊。目前,儿童患病后,73.7%(199/270)的家长首选到三级医院(包括儿童专科医院)就诊,20.7%(56/270)的家长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儿童家长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距离近、就诊方便(55.9%,151/270),就诊患儿少、挂号容易(53.3%,144/270)。儿童家长认为社区儿科门诊尚需解决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生技术水平较低(77.4%,209/270)、药品不齐全(56.3%,152/270)、缺乏设备(55.9%,151/270)。61.5%(166/270)的儿童家长希望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时间为6~10 min;81.8%(221/270)的家长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根据病情由社区医生转诊至三级医院。结论 0~3岁儿童对社区儿科门诊的诊疗需求较大,多数家长愿意带儿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也支持分级诊疗的就诊模式,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检查设备配置、医生诊疗水平、药物配备等制约了社区儿科诊疗,需要从国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不同层面解决。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方庄社区慢性病管理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慢性病管理能力。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方庄社区10 000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目的是辅助检查(31.1%)、健康咨询(22.2%)及生活方式指导(20.2%);68.7%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是导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30.6%的调查对象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者的主要慢性病管理方式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52.4%)、自我管理(25.3%)、医院管理(19.8%)。结论提高社区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是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社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小红 《中外医疗》2010,29(9):148-148
目的对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老年人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老年人护理需求。结果共发出问卷320份,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为100.0%。本组老年人年龄以60~69居多,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居多,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居多,社区护理需求以老年慢性病宣教、传染病宣教、健康教育和社区急救护理居多。结论在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中要提高服务质量、扩展服务内容、开展慢性病系统管理,通过连续性、综合性服务,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康复、残疾和临终的全过程进行悉心照料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