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IL-34水平,探讨其在HIE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HIE患儿80例作为HIE组,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34、IL-17、IL-23水平,采用NABA评分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 结果 HIE组血清IL-34[(24.36±2.41)ng/L]、IL-17[(118.79±9.76)ng/L]、IL-23[(63.24±3.46)ng/L]水平高于对照组[(13.25±2.02)ng/L、(47.53±8.02)ng/L、(15.42±3.12)ng/L],均P<0.05,NABA评分[(30.25±2.02)分]低于对照组[(37.86±1.74)分],P<0.05。不同严重程度HIE患儿血清IL-34、IL-17、IL-23水平和NAB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严重程度增加血清IL-34、IL-17、IL-23水平升高,NABA评分降低。不同NABA评分患儿血清IL-34、IL-17、IL-2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NABA评分的升高,血清IL-34、IL-17、IL-23水平降低。HIE患儿血清IL-34水平与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HIE患儿NABA评分与血清IL-34、IL-17、IL-23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HIE新生儿血清IL-34水平升高,IL-34可能通过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患儿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26例内异症患者(Ⅰ、Ⅱ期11例,Ⅲ、Ⅳ期15例)及16例对照组(其他妇科手术,术中可见腹腔积液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2和TNF-α含量.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IL-1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腹腔液IL-12均低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IL-12((19.56±0.83)ng·L-1)和血清IL-12((23.62±0.59)ng·L-1)均低于Ⅰ、Ⅱ期腹腔液((23.59±0.56)ng·L-1)和血清((28.71±0.54)ng·L-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组腹腔液TNF-α含量均高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TNF-α((60.24±0.96)ng·L-1)和血清TNF-α((49.90±1.36)ng·L-1)均高于Ⅰ、Ⅱ期腹腔液((53.37±0.89)ng·L-1)和血清((42.20±0.99)ng·L-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IL-12和TNF-α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不同病程尖锐湿疣IFN-γ、IL-2及IL-4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60例不同病程CA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4水平.结果CA患者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CA短病程组(P<0.01);CA患者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CA短病程组(P<0.01).结论CA患者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长病程患者更明显,患者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在C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喘可治组,采用烟熏和内毒素注射的方式建立COPD模型。喘可治组给予喘可治3.75 mg·(kg·d)-1腹腔注射进行治疗,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3组大鼠的血清CRP、TNF-α、IL-6、IL-8及肺功能。结果:1血清炎症因子: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RP、TNF-α、IL-6、IL-8含量高于对照组[(4.23±0.62)mg·L-1vs(0.94±0.11)mg·L-1,(181.16±22.18)ng·L-1vs(54.32±7.07)ng·L-1,(171.84±22.84)ng·L-1vs(44.13±6.61)ng·L-1,(156.84±21.84)ng·L-1vs(54.13±10.61)ng·L-1](P0.05);喘可治组大鼠血清中CRP、TNF-α、IL-6、IL-8含量低于模型组[(1.85±0.24)mg·L-1vs(4.23±0.62)mg·L-1,(89.45±10.23)ng·L-1vs(181.16±22.18)ng·L-1,(76.62±8.94)ng·L-1vs(171.84±22.84)ng·L-1,(81.34±9.37)ng·L-1vs(156.84±21.84)ng·L-1](P0.05);2肺功能:模型组大鼠的跨肺压、气道流速高于对照组[(5.24±0.70)vs(4.02±0.65)cm H2O,(0.314±0.042)m L·s-1vs(0.239±0.035)m L·s-1](P0.05),潮气量低于对照组(0.481±0.055)m L vs(0.625±0.082)m L(P0.05);喘可治组大鼠跨肺压、气道流速低于对照组[(4.51±0.61)cm H2O vs(5.24±0.70)cm H2O,(0.252±0.037)m L·s-1vs(0.314±0.042)m L·s-1](P0.05),潮气量高于对照组(0.569±0.072)vs(0.481±0.055)m L(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可以缓解COPD大鼠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儿童病毒性脑炎血清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童病毒性脑炎时血清3种细胞因子的改变,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6例病毒性脑炎及32例非感染的危重病患儿,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病毒性脑炎组TNF-αI、L-6、IL-10水平[分别为(28.56±29.79)(、22.90±18.46)(、25.94±17.37)ng.L-1]均高于非感染的危重病患儿组[分别为(11.88±10.33)(、7.26±7.06)(、3.66±4.12)ng.L-1],均P<0.01。结论: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外周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释放增多,说明细胞因子的增多可能与颅脑炎症的进展和神经细胞的免疫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小儿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病例来自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3月期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小儿肺炎和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各30例,分为肺炎组和哮喘急性发作组,以及同期入托、入学体检的健康小儿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肺炎及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的IL-18、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肺炎患儿血清IL-18为(489±93)pg/L,较对照组升高;IL-12为(385±256)pg/L,较对照组升高;IL-4为(5.1±2.4)pg/L,较对照组降低;IFN-γ为(8.1±5.4)pg/L,较对照组升高.而哮喘急性发作患儿IL-18为(390±99)pg/L,较对照组升高;IL-12为(206±80)pg/L,较对照组降低;IL-4为(17.8±6.9)pg/L,较对照组升高;IFN-γ为(2.0±0.8)pg/L,较对照组下降.[结论]IL-18、IL-12参与了小儿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IL-18可能在Th0细胞向T1、Th2细胞分化中起双向调节作用,在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孕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复发性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女性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分析孕激素与IFN-γ/IL-4比值的关系。结果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的孕激素、IFN-γ和IL-4水平分别为(21.74±3.14)ng·mL-1、(194.63±32.47)ng·L-1、(173.54±19.42)ng·L-1与对照组孕妇血清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孕激素水平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r=-0.527,P=0.001)。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的异常与孕激素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h1/Th2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2和IL-4水平,并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同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复发率。结果: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水平增高,二者呈负相关(r=-0.287,P<0.05),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2水平增高,而IL-4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12水平和IL-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4.356,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提高患者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水平;其降低尖锐湿疣临床复发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和改善尖锐湿疣的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失衡,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IL-10在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CO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安阳地区医院接受治疗并随访至2022年1月的112例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O2激光联合ALA-PDT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清IL-12、IL-10水平,并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23)与未复发组(n=89),分析一般资料与血清IL-12、IL-10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12、IL-10预测复发的效能。结果 112例CA患者治愈率为90.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复发率为20.54%,且治疗后血清IL-12高于治疗前,IL-10低于治疗前(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年龄、婚姻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受教育程度、正常使用安全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皮损数量、皮损部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治疗前IL-12、IL-1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林旸 《现代医学》2011,39(3):290-292
目的:观察变应原疫苗(商品名阿罗格,简称NHD)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3年期间收集30位变应性鼻炎患者,15例(A组)根据变应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15例(B组)仅鼻用糖皮质激素,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标志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特异性免疫治疗组)有效率91.83%,B组(鼻用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89.67%。A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经NHD治疗后血清Th1细胞因子IL-2含量显著增高,而Th2细胞因子IL-13含量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IL-2、IL-13含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用NHD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通过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中Th1/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IL-13比例的平衡,来纠正Th1/Th2细胞失平衡,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Th1/Th2平衡假说得到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