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击伤是一定量电流通过人体引起损伤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人体直接接触高压电或电源均可致电击伤,而电击伤严重程度与电压高低、电流强度、电流种类、电流途径、接触点及时间有关~[1、2]。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34例电击伤患者,特将其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34例电击伤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8岁,中位  相似文献   

2.
电击伤也称触电,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的总病死率中,因触电事故造成电击死的发生率约为0.5%,其中因低压电源致死者约占60%~70%,甚至有因汽车蓄电池受损短路而导致电击伤和电击死的情况。电击伤导致的心脏骤停较为常见,而在院前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对电击伤致心跳骤停患者的存活至关重要。我科成功抢救电击伤患者1例,呼吸停止40min,心跳停止50min,经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药物和高压氧等综合抢救,住院114d患者生活基本能自理后出院。本文将抢救过程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保证病人及操作人员的用电安全,是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及操作人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对电流非常敏感:受到小的电击,会使人感到惊吓、难受;大电流通过人体时,可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造成呼吸器官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体表或体内烧伤;若电击时间较长,可致人死亡。随着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及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医疗过程中偶发电击伤人事故不断发生。因触电死亡的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防止电击伤、保证医疗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电击伤是由于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的组织,引起组织损伤甚至死亡,俗称触电[1]。电击伤是临床危急症,易引起广泛的组织坏死,除可造成大片深度皮肤损伤、血管、神经易受损,末梢循环障碍、肢体坏死,有时还可以引起心、肺等系统的损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大。我院收治了1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并胸腹广泛软  相似文献   

5.
电击伤是由于雷击或触电而导致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产生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严重的可立即使呼吸、心跳停止,危急生命.本利成功救治1例重度电击伤伴溺水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击伤后人体血清磷酸肌酶(CK)升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对4例在我院诊治的电击伤患者,在电击伤后紧急检查常规心电图(ECG)、血清磷酸肌酶(CK),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CK与常规ECG中ST-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4例电击伤后,均出现呼吸、心搏停止经抢救复苏后送往医院的患者。急查血清CK高达1722~15484U/L(正常值38~174U/L),比正常值高100~1000倍,同时常规ECG中ST段与T波正常。结论电击伤后,如果电击点不是直接对着心脏,心脏停搏是一种中枢性抑制,经抢救在短时间内恢复呼吸、心搏、血液循环,心肌细胞细胞不会受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电击伤也称触电,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电流能量转化为热量可造成电烧伤。根据电流量的大小可致不同程度的热力烧伤,严重者甚至直接导致死亡。2011年05月—2013年0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电击伤20例。现将急救与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764岁,平均(37.4±5.7)岁。其中皮肤烧伤13例,伤及肌肉者5例,伤及骨骼者2例。本组中意识清楚12例,意识模糊5例,  相似文献   

8.
电击伤是由于雷击或触电而导致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产生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严重的可立即使呼吸、心跳停止,危急生命。本科成功救治1例重度电击伤伴溺水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于2002年7月9日被380伏高压交  相似文献   

9.
姜丽娟  王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74-1575
电击伤是临床急危症,由于电击伤容易引起广泛的深层组织坏死,治疗难度大[1-2].由于电击伤病例相对少见,护理人员对其急救与护理知识往往较为匮乏,可并能对患者的临床康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2000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电击伤患者17例,经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电击伤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或是被高压电所击伤。一般交流电比直流电严重,但交流电中,低频率比高频率更危险。人体被电击伤后有的表现严重烧伤;有的被电击倒,常使心跳呼吸停止,直接危及生命,因此要积极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在电击伤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为法医学上电击伤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电击损伤模型,电击伤组于电击后0、1、2、4、8、12h和1、2、3d麻醉抽取5ml心室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样本中CK和LDH酶活性。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电击伤后大鼠血清中LDH和CK酶活性出现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反映出电击损伤发生的时间,LDH活性在电击损伤早期(电击伤后4、8、12h)明显升高,CK活性在电击伤后8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电击伤后血清中CK和LDH含量变化,可以为电击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击伤后,机体局部不仅有皮肤的坏死,深层的肌肉、血管等组织的损害也相当严重,出现凝固性坏死,以及血运不良所造成的渐进性坏死。因此电击伤的局部治疗需稳妥处理。我们通过对两例电击伤病人皮瓣修复创面的处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22岁,右手背电击伤,创面约4cm×4cm,皮肤炭化,伤后20天去痂后,肌腱裸露,部分坏死,部分指骨裸露,创面周边逐渐出现肉芽组织。创面培养:类产硷假单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击伤后人体血清心肌酶升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对46例在宝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诊治的电击伤患者,连续检测的血清心肌酶CK、LDH、AST、CK-MB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电击伤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心肌酶浓度增高,48h达到高峰,伤情严重者心肌酶改变明显高于轻型电击伤者。结论电击伤后血清心肌酶指标的改变可以作为组织损伤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王艳华 《河北医药》2001,23(6):476-476
当人触电后 ,在瞬间可导致人体严重损害 ,除局部电灼伤外 ,全身可致电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 ,或立即死亡。电击伤造成的伤害有 :局部灼伤 ,心跳与呼吸骤停 ,意识障碍与休克等。触电时间越长 ,全身损害越重。及时抢救与护理极为重要。1 急救措施要求1 1 事故现场的处理  (1)脱离电源 :用不导电的物体拔开电线或电器 ,切断电源。 (2 )心肺复苏 :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必要时给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 2 保护肾脏 严重电击伤可引起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必须及时用溶质利尿剂和输血 ,以增加尿量至 5 0ml h以上 ,防止急…  相似文献   

15.
一、电烧伤后病理改变电烧伤可分为两大类(不包括电所引起的火焰烧伤):一为电接触烧伤,另一为电弧烧伤(电火花烧伤)。1.电接触烧伤创面:为电流接触到人体时,电流受组织电阻而产生热能致组织损伤,其严重程度以电压高低,影响肌肉动作电位的改变,及组织电解程度的差异,而形成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2.电弧烧伤创面:1000伏以上的高压电流,与人体皮肤之间所产生的电弧,其热能可达250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电击伤后癫痫样发作1例华侨大学医院林天胜朱同堡电击可致皮肤、肌肉灼伤,严重者出现呼吸骤停,直至死亡。电击伤后出现癫痫样发作较少见,作者曾诊治一例,现报告如下。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3岁,电焊工。雨天于露天电焊时不慎触电,四肢及脸部肌肉痉挛性抽搐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离体兔左心房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模型并分析其电生理特性。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0只,通过Langendoff灌流系统,经冠状动脉灌流、酶解消化法分离兔左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细胞膜动作电位(AP)、内向L型钙通道电流(ICaL)和快钠通道电流(INa),分析APD90和APD50时程大小及随频率的适应性变化;分析ICaL和INa的电流密度-电压(I-V)曲线特征。结果:收获的单个左心房肌细胞形态良好,成功记录到典型的AP、ICaL和INa。AP静息电位为(-62.8±2.4)mV。随着刺激频率增加,APD90和APD50均相应缩短,与基础刺激频率1Hz比较,在4Hz和5Hz时明显缩短(P0.05)。ICaL电流密度(pA/pF)为-4.79±1.28。INa电流密度(pA/pF)为-118.41±16.67。ICaL在-40mV去极化电压下开始激活,在+10mV处电流达最大峰值,反转电位在+40~+50mV范围。INa激活电位在-60mV处,-40mV处电流达最大峰值,反转电位在+20~+30mV范围。结论:此模型分离的左心房肌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活性和特征,可用于研究房颤的电重构及离子通道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电击伤事件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常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如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则健康生命多可恢复。电击伤所致的心肌损伤近年已受到重视,现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7例电击伤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用电的日益增多,电击伤的发生率有所上升。电击伤病人发生昏迷或循环骤停的情况很多,但救治是否及时是决定病人能否存活的重要因素。电击伤的病人被送至医院后,即给与迅速而有效的救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还可以减少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本文是根据我院几年来收治的十余例电击伤病人的资料,对此类病人的心脑复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经验做出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离体免左心房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模型并分析其电生理特性.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0只,通过Langendoff灌流系统,经冠状动脉灌流、酶解消化法分离兔左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细胞膜动作电位(AP)、内向L型钙通道电流(ICaL)和快钠通道电流(INa),分析APD90和APD50时程大小及随频率的适应性变化;分析ICaL和INa的电流密度-电压(I-V)曲线特征.结果:收获的单个左心房肌细胞形态良好,成功记录到典型的AP、ICaL和INa.AP静息电位为(-62.8±2.4)mV.随着刺激频率增加,APD90和APD50均相应缩短,与基础刺激频率1 Hz比较,在4 Hz和5Hz时明显缩短(P<0.05).ICaL电流密度(pA/pF)为-4.79±1.28.INa电流密度(pA/pF)为-118.41±16.67.ICaL在-40 mV去极化电压下开始激活,在+10 mV处电流达最大峰值,反转电位在+40~+50 mV范围.INa激活电位在-60 mV处,-40 mV处电流达最大峰值,反转电位在+20~+30 mV范围.结论:此模型分离的左心房肌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活性和特征,可用于研究房颤的电重构及离子通道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