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口径人工血管涂覆纤维蛋白抗血栓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口径人工血管由于易形成血栓,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抗血栓性和通畅率,将内径2mm的涤纶血管移植前内壁涂覆一层部分水解纤维蛋白(FDP),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2只,左、右大腿切除长25mm股动脉分别移植涂覆FDP和未涂覆的涤纶血管,70无损伤缝线对端缝合,观察血流通畅后再缝外层切口。术中及术后不用抗菌和抗凝药物。分别于术后2、6、12周各切取4只兔的连两端股动脉的人工血管,以磷酸盐缓冲液冲洗,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在2、6、12周实…  相似文献   

2.
小口径人工血管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发病日渐增多,人工血管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改善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抗凝能力,提高远期通畅率.各国学者在人工血管材料的选择、表面改性、血管内皮化、组织工程血管以及基因修饰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这几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殷红英  袁发焕 《重庆医学》2007,36(22):2337-2340
人工血管作为许多严重狭窄或闭塞性血管的替代品,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生物工程学和生物材料学的迅猛发展,目前,在外科手术中,人工血管主要用于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取代患者缺损的动脉或静脉,或作为动脉阻塞时的分流通道,以及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所需的动静脉移植替代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将丝素蛋白膜涂覆于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内侧壁,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涂覆后的小口径人工血管磺酸化,制成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溶血相关安全性以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同时行动态凝血、复钙实验评价复合血管血液相容性。结果:溶血试验提示复合血管的溶血率为4.5%,符合材料溶血要求;动态凝血中根据各时间点吸光度平均值可见复合血管组吸光度整体位于普通血管之上,且下降趋势较缓,经历时间较长,与普通血管相比,其抗凝血性能较好;复钙实验中复合血管组平均时间为(450.00±32.18)s,小于对照组平均时间(610.06±37.65)8,两样本t检验提示P=0.000,提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小口径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6例胸主动脉瘤行人工血管置换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主动脉瘤指胸主动脉局部或弥散性的异常扩张或内膜层破裂与中层分离,血液进入动脉壁形成夹层,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体破裂为其主要危险,动脉瘤破裂而不做手术者极少幸存,故已破裂或濒临破裂者均应立即做手术,在2006年1月1日~7日之间我院就救治了3例胸主动脉瘤患者,在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口径内皮化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12.54±1.28) d;扩增培养的自体细胞衬里 于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的国产 ePTFE人工血管,继续培养 9 d。将此人工血管行股- 动脉旁路搭桥术。结果细胞数增加(178.26±44.93)倍。细胞种植后 2 h和 9 d,人工血管腔面见一层均匀的基质,基质表面有一层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呈梭形状,形态饱满。除1例术后2月出现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外,其余10例患者经6~36月的随访检查,人工血管通畅良好。结论双期法离休衬里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8.
管腔再狭窄是导致外周人工血管植入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过去已就提高人工血管的管壁性能和抗凝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再狭窄导致人工血管,特别是口径小于5 mm的人工血管长期通畅性问题依然没有满意的结果.因此本文就再狭窄的好发部位、组织学特征、发生机制以及包括损伤、炎症反应、顺应性、缝合方式等影响增生的一些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口径人工血管(≤4 mm)的远期通畅率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新型材料,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使用的小口径血管的常用材料以及提高材料抗血栓和血液相容性的一些策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管腔再狭窄是导致外周人工血管植入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过去已就提高人工血管的管壁性能和抗凝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再狭窄导致人工血管,特别是口径小于5mm的人工血管长期通畅性问题依然没有满意的结果。因此本文就再狭窄的好发部位、组织学特征、发生机制以及包括损伤、炎症反应、顺应性、缝合方式等影响增生的一些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