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云  常志文 《临床荟萃》2005,20(21):1207-120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脉压指数(PPI)的变化,以及二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测量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昼夜PP、PPI水平,及PP、PPI变化幅度.根据PP水平分为两组:PP≤60 mm Hg组和PP>60 mm Hg组;又根据PPI水平再分为两组: PPI≤0.40组和PPI>0.40组.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下肢动脉、肾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不同个体PPI变化幅度(0.203±0.026)明显低于PP的变化幅度(0.327±0.034)(t=2.534,P<0.05);PPI昼夜变化(昼:0.420±0.074;夜:0.433±0.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P≤60 mm Hg组与PP>60 mm Hg组比较,年龄、PP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P<0.05),PPI≤0.4组与PPI>0.4组比较,年龄、TC、HDL、LDL、PP、SBP、DBP、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I是一个反映血管硬化的良好指标.其克服了脉压评价血管硬化的相对性,在反映血管顺应性中比PP更敏感,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脉压(ABPP)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动态血压监测仪(ABP)记录血压变化,根据24h平均脉压测定值分为≥60 mm Hg(1 mm Hg=0.133kPa)和<60 mm Hg两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径(LVSD)、左室舒张末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BPP≥60 mm Hg组LVSD、LVDD、IVS、LVP值明显高于ABPP<60 mm Hg组,而EF低于ABPP<60 mm Hg(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易于发生心力衰竭,对指导临床血压调整,防止终点事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脉压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动态监测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并计算脉压,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血流情况,对脉压及颈动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分级越高,脉压越大,斑块检出率越高,颈动脉内径、IMT及阻力指数也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脉压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预防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妍妍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171-117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肌重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别测定24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三组:PP1组(脉压〈51mmHg),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分析各组病例间超声心动图特点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随着脉压增高,左室质量指数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增高,PP3〉PP2〉PP1(P〈0.05);EF斜率降低,PP3〈PP2〈PP1(P〈0.05);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增高可导致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而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保持合理的脉压,可减轻和改善心肌重构,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李红建  韩素霞 《华西医学》2014,(9):1635-163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一12月住院的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24h动态血压结果计算动态脉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LVMI,按照脉压〈60mmHg(1mmHg=0.133kPa)以及≥60mmHg将患者分为A组(n=70)和B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LVMI等指标,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脉压与LVMI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动态脉压较A组明显增高(P〈0.001);B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LVMI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r=0.33,P〈0.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动态脉压是LVMI增加的危险因素(β=0.90,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动态脉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脉压(PP)波动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需行玻璃体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病史和年龄将其随机分为老年高血压组(实验组,30例,30只眼)和老年正常血压组(对照组,30例,30只眼)。测量患者入院时(PP1)、玻璃体切除术术前结膜切口时(PP2)、切除玻璃体开始时(PP3)、玻璃体切除手术结束时(PP4)各时间点的脉压值,观察记录术前和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及眼压变化,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及手术顺利进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特殊情况发生,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提高(P<0.01),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有效控制老年人的眼部疾病恶化,使老年患者的视力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及术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加强手术关注力度,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眼底视网膜血管状态评估。分别按照动态脉压、IMT分组。结果24hAPP≥60 mmHg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增高、IMT明显高于对照、眼底改变较重(P<0.01);IMT增厚组动态PP增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PP增大与IMT增厚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微血管硬化进展的影响因素;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微血管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人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按动态脉压分为40~60mmHg组(n=39)和脉压&;gt;60mmHg组(n=43),对超声心动图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指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脉压&;gt;60mmHg组左室质量指数(116&;#177;19)g/m^2、左室舒张末内径(52&;#177;5)mm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t=2.3l,2.12,P均&;lt;0.05)。心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51%和28%;t=2.47,P&;lt;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与脉压有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周华芳  李郁  严静 《临床医学》2006,26(4):73-74
脉压(PP)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对PP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阐述较多,但有关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脉压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相关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12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试验与超声心动图测定,探讨运动后PP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按脉压差高低分为4组:≤60mmHg、61~80mmHg、81~100mmHg和〉100mmHg。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PWd),求出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①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其年龄具有密切的关联。年龄增高,脉压增大;与血脂、血糖无明显的关系。②随着脉压差增大,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逐渐增大。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是导致左心宣肥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入选的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PWV检测。测量并计算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PP及PWV。结果:根据PWV,将198例患者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PWV20%预测值)、轻度动脉硬化组(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中度动脉硬化组(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及重度动脉硬化组(PWV≥50%预测值)。4组患者的PP、PPI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动态脉压(PP)、脉压指数(PPI)增大。结论:PP、PPI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动态血压检测获得的PP、PPI对于临床高血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脉压(pulse pressure,PP)及脉压指数(pulse presure index,PPI)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7年5月代谢综合征研究调查资料(共1 061人),依据PP[≤6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学检测探讨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和脉压的相关性。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是否≥60mmHg分为A(42例)、B(60例)两组,分别检测患者颈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内中膜厚度,测定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A组有31例(73.8%)出现大动脉内中膜厚度异常,B组有19例(31.7%)(χ2=15.782,P<0.001);A组两支或以上血管病变22例(52%),B组有4例(6.7%)(χ2=18.426,P<0.001);两组间肱动脉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t=1.02;P>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量(t=4.78;P<0.05)和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量(t=5.57;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脉压的升高与动脉硬化进展具有显著性关性。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年龄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 3 3 7例初诊的轻 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①根据动态脉压水平分为 4组 ,即A组 :2 4hPP <40mmHg ;B组 :40mmHg≤ 2 4hPP <5 0mmHg ;C组 :5 0mmHg≤ 2 4hPP <60mmHg ;D组 :2 4hPP≥ 60mmHg。②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③根据年龄分 3组 ,Ⅰ组 :40≤年龄 <5 0岁 ;Ⅱ组 :5 0≤年龄 <60岁 ;Ⅲ组 :年龄≥ 60岁。结果 动态脉压与年龄 (r =0 .42 3 ,P <0 .0 1)、动脉僵硬度指数 (r =0 .670 ,P <0 .0 1)、左室重量指数 (r=0 .2 77,P <0 .0 1)和 2 4h平均心率 (r =-0 .168,P <0 .0 1)均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长 ,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脉压呈早期轻度升高 ,60岁以后加速上升趋势。动态脉压和 2 4hSBP在左室肥厚组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 (4 9.0±10 .2mmHgvs 44 .7± 8.9mmHg ,P <0 .0 0 1和 13 2 .1± 13 .1mmHgvs 12 6.5± 12 .7mmHg ,P <0 .0 0 1)。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 ,特别是 60岁以后 ,脉压呈加速升高趋势 ,大动脉僵硬度的进展是导致脉压升高的主要原因 ;脉压升高是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的血压与脉搏波速度(PWV)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对40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压及PWV的测定,并根据PWV结果将受检者分为3组,PWV≤20%预测值组(n=301),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组(n=67),以及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组(n=34),检测中未见PWV〉50%预测值。结果:3组人群的收缩压(SBP)、舒张压(BBP)彼此之间有明显不同(P〈0.05),PWV随血压的升高而加快。结论:血压的增高与PWV密切相关,控制血压对减轻动脉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予常规降压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予每周4次低中强度有氧训练,随访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时,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的收缩压显著低于A组(P0.05),而2组间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时,2组患者的血脂及AIP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的血脂及AIP均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2、4及6个月时,B组的PP均低于A组(P0.05);治疗2、4及6个月时,A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在随访4及6个月时的PP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在治疗6个月时,B组的PPI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病的脉压指数,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反映肾脏早期损害的尿微量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1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水平分为4组(〈50mmHg、50—59mmHg、60—69mmHg、≥70mmHg)。所有患者人选时血尿素氮、肌酐和24h尿蛋白总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取晨尿用免疫散射法测定尿白蛋白(A1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脉压升高,各项尿微量蛋白指标均有增高趋势,但仅有尿A1b、TRF和IgG3项指标与脉压水平同步增高(P〈0.05)。脉压〈60mmHg组的尿IgG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不同脉压组的尿α1-MG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脉压可作为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损害的高危预测指标之一。测定尿微量蛋白可作为早期高血压肾脏损害的诊断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以杨浦区中心医院及杨浦区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老年人为对象,选取年龄>160岁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2358人,记录入选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血压、心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根据脉压将入选者分为脉压<60 mm Hg组和≥60 mm Hg组.分析2组脉压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清除率、冠心痛、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关系.结果 脉压≥60 mm Hg组与脉压<60 mm Hg组比较,血糖[(6.3±2.6)mmol/L与(5.6±1.7)mmol/L]、总胆固醇[(4.8±1.2)mmol/L与(4.3±1.3)mmol/L]、甘油三酯[(1.9±1.1)mmol/L与(1.5±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1.2)mmoL/L与(2.5±1.1)mmol/L]、尿酸[(291.4±133.6)μmol/L与(246.8±131.2)μmoL/L]均明显升高(P均<0.01).脉压≥60mm Hg组与脉压<60 mm Hg组比较,冠心病(17.8%与10.8%)、缺血性脑卒中(31.7%与26.0%)、慢性肾脏病(16.9%与12.4%)、糖尿病(23.8%与17.6%)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均<0.01).Logostic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脉压与血糖、体重指数、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β分别为0.103、0.093、0.097、0.089、0.076、-0.057,P均<0.05).结论 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老年人,脉压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压水平高低、脉压差大小、平均血压值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461例因动脉硬化所致慢性疾病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通过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组(颈动脉斑块组1012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449例),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分别计算每个患者的脉压差(PP)、平均动脉压(MBP),并分析这些数据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80.5±5.4)岁与(77.3±5.9)岁,t=-4.233,P〈0.01];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24h的SBP[(132.2±17.0)mmHg与(127.5±16.0)mmHg,t=-4.893,P〈0.001]、PP[(60.8±13.4)mmHg与(55.9±12.5)mmHg,t=-5.021,P〈0.001]、MBP[(92.6±10.3)mmHg与(91.0±9.9)mmHg,t=-3.987,P〈0.01]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的发病率与年龄(OR=1.061,P=0.0001)、心肌梗死(OR=1.896,P=0.0135)、高血压分级(OR=1.177,P=0.0019)、高血脂(OR=1.353,P=0.0335)、心脏收缩功能降低(OR=2.466,P=0.0001)、下肢动脉斑块(OR=5.453,P=0.0001)密切相关。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SBP升高、PP增大、MBP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与舒张压的水平关系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