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颈椎牵引加药物外用和手法整复及TDP照射4种疗法同时治疗与非同时治疗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经X线、CT及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120例,按首次就诊随机分为同时治疗组和时照组(各60例).同时治疗组是在颈椎牵引的同时给予手法整复、药物外用和TDP照射,而对照组是将上述4种疗法分次治疗。结果经30d观察。其疗效采用Ridit分析,认为牵引同时综合治疗CSA疗效较非同时治疗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牵引同时综合治疗疗效高,缩短了治疗时间及疗程,认为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颈椎牵引等综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治疗的意义。方法:对198例CSA全部做X线、CT及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确诊,随机分为牵引综合治疗组和单独牵引组各99例,观察对CSA进行颈椎牵引加药物外用加手法整复及TDP照射4种疗法同时治疗的疗效与单独牵引治疗进行比较。结果:经Ridit分析,认为牵引综合治疗疗效较单纯牵引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牵引综合治疗疗效高,缩短了治疗时间和疗程,认为牵引等综合治疗较单独牵引治疗疗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该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整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根据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6.67%,2组比较(P〈0.01)。结论:此法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刺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颈肩痛、目糊目干、耳鸣、面部麻木、上肢麻木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1]。国外亦有报告约70%的颈椎病患者合并椎动  相似文献   

5.
陈启波 《广西医学》2008,30(2):279-280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颈肩痛、目糊目干、耳鸣、面部麻木、上肢麻木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国外亦有报告约70%的颈椎病患者合并椎动脉受累。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目前本病的发展呈多发且年轻化趋势。近年来笔者以针刺治疗为主结合卧位牵引治疗本病75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的64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230例手法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即颈椎椎间盘组织退变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 ) ,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 ,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在发生变化 ,从原来的高发中老年疾病发展为年轻化 ,年龄最小的 15岁。最近几年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生率也较高 ,尤以中青年居多 ,近年来笔者运用推拿手法 +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 30例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颈椎病患者 2 30例 ,男 134例 ,女 96例 ,年龄 32~ 6 2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1月 ,X线…  相似文献   

7.
王友军  赵明东 《当代医学》2009,15(21):150-151
目的是通过对两种有效的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得出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结论针灸加牵引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肖愫祺 《当代医学》2013,(18):116-117
目的分析采用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分别采用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和单一颈椎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现代人应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积极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三维牵引结合中药蒸气浴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颈椎三维牵引结合中药蒸气浴疗法)和对照组(颈椎三维牵引疗法),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积分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照。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椎三维牵引结合中药蒸气浴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33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疗法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医学综述》2007,13(13):1016-1017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椎间结构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使患者出现相应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在临床,颈椎牵引一直被认为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收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颈椎的解剖及运动学特点,将颈椎牵引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原则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海涛  蔡亚夫 《河北医学》2010,16(2):156-158
目的:观察手法加中频治疗仪器配合活血止痛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给予手法加中频治疗仪配合活血止痛中药治疗,对照组仅以活血止痛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加中频治疗仪配合活血止痛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安全可靠的,其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方氏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使用NPQ颈痛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疗程完毕时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NPQ量表得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说明2组对颈型颈椎病颈痛皆有显著疗效.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在改善颈型颈椎病颈痛方面疗效相当.[结论]方氏头针与传统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跟传统针灸相比,方氏头皮针更无痛、安全、精准、便利,对治疗骨关节病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项五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项五针;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价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次后两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10次后较治疗前ESCV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54.0%,优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五针能提高患者的ESCV评分,优于常规针刺,且具有起效快、痊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罐与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走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口服西比灵片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罐组32例,西药组31例.两组均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针罐组以针刺头颈部腧穴和配合颈背部走罐治疗2个疗程共14 d,西药组服用西比灵片治疗14 d,观察临床疗效和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起效时间、治疗后两组间主要症状积分比较,针罐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走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起效快,主要临床症状比药物组改善明显,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10 min组。推拿10 min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推拿20 min、30 min组较10 min组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相比较,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推拿10 min组比较,推拿20 min、30 min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和30 min组比较,治疗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治疗CSA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随着推拿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但是到达一定时间疗效不再增加;推拿治疗时间的选择在20 min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35例患者运用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in;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混合组35例患者先予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再行针刺常规治疗。结果?4周后,①混合组总有效率94.1%,治疗组85.7%,对照组73.3%。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混合组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起效时间,混合组和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混合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时间,混合组短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和混合组在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混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即时疗效,并且可以缩短疗程,有效地改善椎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灸量温针治疗风寒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灸量温针治疗风寒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0例风寒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A组(温针1壮组)、B组(温针3壮组)、C组(温针5壮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项八针”针刺治疗,同时在大椎穴处给予温针治疗。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颈椎功能评定表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和颈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①疼痛:治疗后,三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B、C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低于A组(P〈0.05),而B、C两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颈椎功能: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B、C两组患者的评分高于A组(P〈0.05),而B、C两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量3壮为治疗风寒型颈椎病的理想灸量。  相似文献   

19.
颈型颈椎病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颈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辨证分型、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对颈型颈椎病的理论研究近况归纳总结,从而为颈型颈椎病的防治研究提供较为系统、客观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