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MRI异机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HGG)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n=3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n=20)和脑转移瘤(BM)(n=39)患者。所有患者同一天先后接受18F-FDG PET/CT和MRI双倍剂量增强扫描。采用视觉分析3组患者的病灶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标准化摄取值均值(SUVmean)、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SUVmax的比值(T/N),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两组间关系。评价异机融合18F-FDG PETCT/MRI在HG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增强特征、占位效应和病灶部位在HGG、PCNSL和B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中,PCNSL的SUVmax、SUV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对结肠癌进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预后评估等已经得到了临床认可。目前应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作为PET/CT显像的常规显像剂,由于18F-FDG参与体内葡萄糖代谢,并滞留于体内,所以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被显像仪检测到,其对肿瘤属于非特异性显像,故新的特异的正电子药物的研发非常必要。同时,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受到体位、生理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对结果进行判定时应参考各方面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现从显像剂、显像方法、结果判断、临床应用等方面对PET/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头部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病灶的18F-FDG摄取情况及其与CT表现类型的相应关系。结果:肺癌脑转移瘤的发生部位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无关联性(χ2=6.319, P=0.984,CC=0.174);肺癌脑转移瘤的18F-FDG 摄取与原发灶病理类型均无关联性(χ2=11.977, P=0.448,CC=0.330),而与CT表现类型密切相关(χ2=37.689, P=0.000, CC=0.420)。结论:肺癌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掌握其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5.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 (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8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行MR灌注成像 ,采用GRE EPI序列 ,重建相对脑血容量 (rCBV)彩图后 ,以肿瘤对侧对应部位和对侧正常脑白质为参照 ,分别计算出肿瘤最大rCBV1及rCBV2 ,并与病理学分级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最大rCBV1值分别为 1.38± 0 .36和 4 .32± 3.4 1,最大rCBV2值分别为 2 .83± 0 .76和 9.71± 6 .2 3;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rCBV1或rCBV2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另外 ,rCBV1、rCBV2间有高度相关性 (r =0 .736 ,P <0 .0 0 1)。 结论 :MR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78例,其中低级别35例,高级别43例。测量平均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平均扩散系数(rADC)、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rCBF)、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值,应用SPSS软件对肿瘤不同部位以及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各个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和分析其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77例脑胶质瘤瘤体的ADC、rCBF、rCBV值分别大于相应瘤周、大于相应对侧白质的测量值;瘤体FA值小于瘤周以及对侧白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的rrCBV、rrCBF分别大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小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ROC曲线得出rrCBF和rrCB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5.4%以及90.2%,相应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95.2%与85.3%、89.2%。 结论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可以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其中,rrCBF是诊断价值最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实,实体性肿瘤生长、转移、侵袭力及预后等诸多因素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尤其是恶性实体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新生血管持续不断地为其提供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研究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血管的多少密切相关,胶质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血管丰富,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指鼻咽黏膜上皮发生的癌肿,其恶性度高,发病部位隐蔽,特别是在咽隐窝和鼻咽顶部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难以早期发现,误诊误治率较高,可达12.2%[1].鼻咽癌发病率较高,占全部头颅恶性肿瘤的78.29%,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6 :1.高发年龄多在40~50岁,因颈部肿块而首诊者高达36.5%.鼻咽癌以低分化鳞癌居多,约占90%[2].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广东、广西为高发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18F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全身显像与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mTc-MDP)全身骨扫描(bone scintigraphy,BS)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效能。方法:共计75例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9.85±13.50)岁。所有患者在2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99mTc-MDP BS,以病例为单位,分别计算PET/CT显像与全身BS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和准确度,并分析两者在全身不同区域的显像特点。结果:7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有骨转移者34例,无骨转移者41例。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32/34)和95.1%(39/41),诊断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5.1%和94.7%。B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31/34)和65.9%(27/41),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68.9%、90.0%和77.3%。PET/CT显像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和骨盆,BS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肋骨、脊柱和四肢。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和PPV均明显高于BS,但两者在诊断敏感度和NPV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技术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例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22例,高级别胶质瘤18例),分别进行常规MRI和PWI检查,分别测量肿瘤实性区域和相应部位正常参照区域的rCBV值,观察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组肿瘤实性区域CBV值与正常对照的相可关系.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强化区域与对侧正常区域比值(rCBV值)明显高于后者,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灌注加权成像在诊断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上,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可为术前无创性地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18F-FDGPET/CT显像诊断原发鼻咽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18F标记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对原发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原发鼻咽癌病例和50例健康人进行18F-FDG PET/CT显像,统计两组人群符合鼻咽癌诊断标准的阳性例数和阴性例数,计算相应的指标。结果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原发鼻咽癌的灵敏度为96.36%,特异性为98.00%,准确度为97.14%,阳性预测值为98.15%,阴性预测值为96.08%。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鼻咽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评价磁共振脑肿瘤灌注成像 (PWI)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 3例脑肿瘤患者 ,根据平扫图像确定PWI层面 ,层面数为 6层 ,序列为GE -EPI ,成像时间 81s ,对比剂量为 0 .2mmol/kg ,注射速率 3ml/s ,PWI图像经工作站处理 ,计算并分析PWI图像和PWI参数 ,包括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 (rrCBV)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 (rMTT)。结果 PWI的时间分辨率为 2s ,灰质的rrCBV平均为 2 .11,6例PWI图像存在几何变形 ,但未对灌注分析产生影响 ,3例鞍区肿瘤由于信号缺失致灌注失败 ,各种脑肿瘤的PWI参数有一定差异。结论 GE -EPI是PWI的适宜成像序列 ,但位于鞍区的小肿瘤PWI容易失败 ,初步的结果表明PWI有助于脑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CT灌注扫描,测量各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相对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值。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1)高级别胶质瘤CBF、rCBF、CBV及rCBV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2)高级别胶质瘤VEGF阳性比例为90.00%(36/40),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其MVD表达平均为(69.76±7.82)个/HP,显著多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3)胶质瘤CT灌注rCBV值与MVD及VEGF表达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71和r=0.621,P均<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CT灌注成像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rCBV值与MVD及VEGF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脑肿瘤显像剂11C-蛋氨酸(11C-MET)的制备方法,探讨11C-MET的临床显像方法及其在脑肿瘤显像中的应用。方法回旋加速器轰击产生11C-CO2,甲醇化后获得反应活性很强的甲基化前体11C-CH3I,再与L-高胱氨酸硫内酯在常温下反应获得11C-MET。对1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PET/CT脑显像。结果11C-MET合成时间约2min,合成效率为85%,放射化学纯度〉99%,质量控制指标合格。结论11C-MET合成速度快,合成效率较高,适用于临床PET显像。11C-MET在脑肿瘤内有较长的滞留时间,有较高的肿瘤/脑比值,是理想的脑肿瘤显像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xoxy glucose,FDG)PET/CT显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并且认为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但目前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18F-FDG PET/CT表现的认识十分有限。文中研究PET/CT对GBM的诊断价值。方法 9例经病理证实的GBM患者(男7例,女2例)行18F-FDG PET/CT检查,所有9例患者均为初诊。结果 9例患者共10处病灶,其中右侧额叶4例,右侧颞叶3例,左侧顶叶2例,左侧枕叶1例。肿瘤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常位于脑白质内,边界不清晰,大小不等,周围可见明显水肿。18F-FDG PET/CT显像示病灶呈等低密度灶,大多数对18F-FDG摄取明显上升。结论 GBM的18F-FDG PET/CT表现有一定特点,熟悉其影像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时成像序列的最佳选择。方法 16例健康自愿者和 42例胶质瘤患者 ,以SE EPI或GE EPI序列进行灌注成像 ,观察图像的质量 ,计算正常脑组织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 (SRRmax)和肿瘤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 (rrCBV)。结果 SE EPI和GE EPI灌注图像脑白质的信噪比分别为 2 3 .2、17.8;白质的SRRmax则为 8.0 7%、13 .68%;SE EPI首幅图像信号明显高于其后对比剂进入前图像 ,而GE EPI未见此表现。SE EPI测得低、高级胶质瘤的rrCBV间无显著差异 ,而GE EPI测得低、高级胶质瘤的rrCBV间差异显著。结论 脑肿瘤的灌注研究应采用GE EPI序列 ,但研究非肿瘤性病变 ,或肿瘤较小并位于鞍区、颅底时 ,可考虑用SE EPI。 相似文献
17.
PET和PET/CT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是胰外分泌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呈增多趋势,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5位。由于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较多样化,常与癌肿部位、病程早晚、远近组织受累、转移及有关并发症因素有关;而且生长较快,很早发生转移,绝大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因此,要提高胰腺癌诊治效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由于早期胰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使得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胰腺标志物CA19—9、CEA等虽有参考价值,但尚缺乏特异性。影像诊断方法主要有CT、MRI、内镜超声、ERCP、MRCP、FNAB(细针穿刺活检)等,其中CT检查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诊断胰腺癌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 PET /CT 检查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3种不同静脉注射法的穿刺成功率、药物注射残留量及工作人员射线接触时间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240例 PET /CT 检查患者分为 A 、B 、C 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留置针注射法和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进行注射,比较各组穿刺给药成功率、药物残留量、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和留置针注射法比传统直接注射法穿刺成功率高、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比留置针注射法和传统直接注射法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残留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放射性药物残留,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射线接触时间,该方法在核素注射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PET/CT一出现就成为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它是PET和CT的完美的结合,PET/CT的核心是可以进行图像融合,提供了来自两台扫描仪的信息。PET/CT的临床应用包括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PET/CT推进了影像医学的进步。微型PET/CT使现代医学基础研究获得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技术,而PET/CT图像融合技术则将CT解剖结构信息与PET功能代谢信息结合在一起,更为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PET与PET/CT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分期,明确原发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预测头颈部肿瘤放射敏感性及预后;在头颈部肿瘤放疗计划(RTP)中尤其是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应用;放疗后评估放疗的疗效,以及监测肿瘤复发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应用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议,尚无大量临床证据,因此有待进一步实践和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