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行16排螺旋CT颈动脉成像检查,采用VR、MIP、SSD和VE技术重建三维颈动脉图像。结果正常4例,异常30例,共观察颈动脉68支,其中正常血管25支,狭窄血管43支。16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狭窄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怀疑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超声及多排CT颈部血管造影在脑梗死中的应用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及多排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脑梗死患者行多排螺旋CT颈动脉成像及超声检查,将CT扫描的原始轴位图像传至ADW工作站处理图像。结果:正常5例,异常30例,共观察颈动脉70支,其中正常血管27支,狭窄血管43支。结论:超声及多排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在脑梗死患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易损性斑块患者41例,稳定性斑块患者39例,MR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正确率86.25%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诊断的67.50%(P <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无狭窄患者17例,轻度狭窄患者24例,中度狭窄患者21例,重度狭窄患者15例,完全闭塞患者3例,MR诊断颈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81.25%显著高于CT诊断的65.00%(P <0.05)。结论:MR在诊断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当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多排螺旋CT,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风险性价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1例患者,应用西门子公司128排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比较不同部位颈动脉斑块性质、斑块狭窄程度以及斑块形态特点。结果:不同部位颈动脉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狭窄程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不但可对斑块性质进行有效判断,还能检测不同部位斑块狭窄程度和颈动脉的形态,为临床积极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么刚  刘影  任秀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78-747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脑梗死的住院患者67例行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检查,采用VR、MIP、SSD和VE技术重建三维头颈动脉图像。结果 65例头颈动脉CTA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头颈动脉狭窄者58例,正常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24例,单纯脑动脉狭窄18例,头颈动脉狭窄并存16例。结论 64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扬州洪泉医院收治的143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方法检查结果,并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143例患者共检查出204支颈动脉,颈部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准确度分别为91.18%、90.69%、95.10%、97.06%,敏感度分别为64.10%、55.26%、84.21%、92.31%,特异度分别为97.58%、98.79%、97.59%、98.18%。结论: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以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轻度狭窄21例(63.64%);中度狭窄6例(18.18%);重度狭窄5例(15.15%);闭塞1例(3.03%)。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结果:轻度狭窄19例(57.58%);中度狭窄8例(24.24%),重度狭窄4例(12.12%);闭塞2例(6.06%)。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与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动脉狭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验证该诊断的正确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为对比依据,分析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的诊断的正确性,以判断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经对比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中的结果显示:颈动脉的轻度狭窄正确率为为91.94%,中度狭窄为84.85%,重度狭窄为100%,血管闭塞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在对该病的诊断中能为临床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SCTA及CVUS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观察SCTA与CVUS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狭窄程度及斑块检出率。结果:SCTA与CVUS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检出率均为72.5%(58/80),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3.3±13.3)%、(32.4±16.7)%,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综合准确率分别为72.5%(58/80)、50%(40/80),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86.7%(150/173)、72.3%(125/173)。SCTA与CVUS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率及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US检测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检测能力不及SCTA。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32-2033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均给予双侧颈动脉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颈动脉DSA为金标准,将CT血管造影(CTA)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CT检查轴位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虚拟内镜(CTVE)对颈动脉管壁钙化显示情况。结果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91.3%,准确度为91.7%,CTA和DSA检查颈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轴位图像比较,MIP图像出现1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图像和CTVE图像检查分别出现6支和10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有助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并能很好的显示血管钙化情况,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颈部血管疾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颈部血管超声(CVUS)及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动脉系统实施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颈动脉血管造影确诊的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施以CVUS、SCT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保持一致(P0.05),但S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检出率均要高于CVUS,差异显著(P0.05)。结论 CVUS及SCTA对颈动脉狭窄均具有较好的检出率,但SCTA对斑块、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进行分析,在CPR图像上测量血管管径,测量斑块的CT值,判断斑块性质。并与临床危险因素检验结果及头颅CT对照分析。结果研究了60例中的360支动脉,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52例阳性病例,在252支不同程度狭窄的动脉中,其中轻度狭窄28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闭塞10例。脂质斑块22处、纤维斑块36处、钙化斑块81处和混合斑块165处。结论 128层螺旋CT颈动脉造影对于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56.6%~80%,且以颈动脉系统为常见。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减少或自身破裂后脱落组织导致远端动脉闭塞,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的情况。近年来,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得到飞快的发展,CT血管造影(CTA)成像可以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的改变。作者运用多层螺旋CT对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CTA检查,同时作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carotid Doppler ultrasound,CUS)检查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均实施CU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US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130例患者经DSA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无狭窄55例;颈动脉狭窄75例,其中轻度狭窄28例、中度狭窄24例、重度狭窄18例、完全闭塞5例;C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轻度狭窄29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19例、完全闭塞5例,诊断准确率为97.33%(73/75);CUS检查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状态的检出率与DS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CUS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以便于临床早期诊断颈动脉病变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20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效果。结果:本组202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显示阳性156例,阴性46例,64排CTA检查显示阳性170例,阴性32例,CTA诊断冠脉狭窄的检出率与冠脉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患者共检测血管节段2626段,在评估时各级狭窄均出现高估或低估的情况,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血管狭窄随着狭窄程度增加,敏感、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使冠脉狭窄得到准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60例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以及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将对比剂的总量设置为60ml,对比剂的注射流率设置为4.0ml/s上下,然后对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60例颈动脉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以及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检查之后得出,有53例患者出现血管狭窄93处,其中轻度狭窄有59处,中度狭窄有24处,重度狭窄有10处。与此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87块斑块,其中脂质斑块数量有41块,钙化斑块数量有13块,混合斑块数量有30块。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在临床中具有诊断效果良好,可以为颈动脉脑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信息,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皆确定有颈动脉斑块。对患者病理学检查前进行颈部血管CTA检查,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颈动脉CTA诊断结果中,易损斑块数、稳定斑块数皆与病理学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CTA诊断结果中,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纤维组织与脂核面积、钙化及出血、溃疡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血管成像在诊断结果上与病理学检查具有一致性,这说明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关于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当中通过多排螺旋CT和MR的对照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1月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均被确诊为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分别为68例和56例,在患者确诊以前分别对患者选择采用多排螺旋CT和MR进行诊断,统计两组诊断的价值。结果:通过MR诊断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1例,13例患者漏诊,通过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66例,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5例,3例患者漏诊,多排螺旋CT诊断明显优于多排螺旋MR诊断,但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诊断时通过多排螺旋CT诊断的效率相对MR而言更好,可以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两种诊断方式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进行了DSA检查。颈内动脉段的狭窄率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颈总动脉及颈膨大的狭窄率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法进行计算。结果:34例中30例(88.2%)发现颈动脉斑块,CTA和US测得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4.6%±17.8%和32.5%±13.9%,两者对狭窄程度判断的一致性为70.9%。以DSA为金标准参考时,CTA正确诊断1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被US低估为50%狭窄。CTA发现40/80钙化斑块(50.0%),US发现23/80钙化斑块(28.8%)。此外,US发现的1处斑块溃疡,未能在CTA显示。结论:CTA和US作为快速的无创伤的检测血管形态的技术,在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血管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分别对两种方法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88例患者中,颈动脉轻度下患者26例,中度狭窄患者42例,重度狭窄患者20例,以之为标准,CT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总的符合率分别为93.19%和88.64%,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6层螺旋CT可以对颈动脉狭窄的情况进行有效判断,诊断准确率高,但其对溃疡灶的诊断缺乏灵敏度,可以与超声检查相结合,提高诊断效果,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