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护士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特点.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646名护士,将其分为专家型(护龄15年以上、职称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者,共42人)、新手型(护龄0~4年,职称为护士及未定级者,共235人)和熟手型(处于专家型与新手型之间者,共369人),用职业承诺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专家型护士职业承诺总分和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分均高于新手型、熟手型护士[总分:(78.3±12.9)vs.( 74.7±12.9)、(72.0±13.0),P<0.01],而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新手型、熟手型护士[总分:(43.9±11.2)vs.(47.1±11.9)、(49.1±13.3),P<0.01].结论: 专家型护士的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优于新手型护士,新手型护士的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优于熟手型护士.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调查目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贵阳市多所医院173名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精神科护士的情感枯竭程度中等,冷漠程度较高,职业效能感较高。②精神科护士与其他科室的相比,在冷漠维度上二者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3.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护士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情况做探讨,揭示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对唐山市3家医院的200名护士,运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8份。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有描述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检验,相关分析。结果①护士的职业倦怠整体水平较高;②护士的年龄、人事关系等人口学变量对其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r=0.415,P<0.01)。结论唐山护士工作压力越大,职业倦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及与职业压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河北省精神病医院的10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高程度的职业倦怠;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压力各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184~0.428,P<0.05);倦怠水平不同的精神科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4.460,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较高,并受管理及人际关方面的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团队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对ICU护士团队进行干预;采用前后对比评估ICU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41名ICU护士中,20人存在中重度职业倦怠感,干预后下降为8人,效果显著(Z=-3.034,P0.01);干预前情感耗竭、工作冷漠感两个因子达到临界值的人数分别为21、25,干预后人数分别降为11、15(χ~2=5.125,P0.05;χ~2=4.881,P0.05);干预后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耗竭与工作冷漠感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3.088,P0.01;t=2.183,P0.05)。结论:表达性艺术治疗用于ICU护士团体咨询,可有效降低团队中中重度职业倦怠感的人数,可以有效降低个人情感耗竭及工作冷漠感的体验,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及人格因素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73名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和139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专科医院护士与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差异不明显,含情感衰竭维度(F=-0.028,P>0.05),去人格化维度(F=1.750,P>0.05),成就感维度(F=-1.546,P>0.05);②专科医院护士与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压力差异显著(F=1.494,P<0.001);专科医院护士与综合医院护士的人格特征有差异,专科医院护士在精神质与情绪稳定性2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综合医院护士,且差异显著(分别为P<0.01、P<0.05).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感尽管差异不明显,但是专科医院护士的压力更大,情绪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强化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来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通过概念重建、内省与顿悟以及强调重复等认知干预方法,强化护士职业的获益感。强化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消除了其职业倦怠,对于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方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务人员共1047名,采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及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综合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98.3%,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类型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群体的职业倦怠分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医生群体的职业倦怠得分要显著高于护士群体(F=2.69,P0.05)。结论: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很高,且发生职业倦怠的人群分布与医务人员的年龄、性别及职业属性间无相关性;此外,基层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较护士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北京市部队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探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市部队医院的1266名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被调查的1266名护士MBI情感衰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分值平均为(18.75±10.24)分、(4.83±5.27)分、(30.87±10.61)分;低于Maslach样本组(P<0.01);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毕业院校、健康状况、年龄、生育状况(t=3.613,-3.220,-2.999,2.686,P<0.01),决定系数R2为0.075,可解释总变异量的7.5%。结论部队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医院管理者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程度,以促进部队医院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院在职护士职业获益感、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采用正念减压疗法(MBSR)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0月某院8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NPPBS)、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然后按照MBSR训练方案干预8周并再次评估.结果:护士 MBI-HSS量表情绪衰竭(t = 20.668,P<0.001)、去人格化(t = 7.042,P<0.001)和个人成就感(t = 2.442,PP<0.05)评分均高于Maslach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 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性评分及总分(t = 5.103,3.514,4.309,6.357,3.673;P<0.001)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SR干预后护士 NPPBS量表正向职业感知、良好护患关系、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自身成长评分及总分(t= 14.113,10.320,10.318,3.355,16.912,25.040;P<0.001)均明显升高;MBSR 干预后护士 MBI-HSS 量表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t = 20.717,20.140;P<0.001)评分均明显降低,亲友认同(t = 18.790,P<0.001)评分明显升高;MBSR干预后护士 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精神病性评分以及总分(t =4.413,4.070,2.746,5.250,4.583,3.716,3.347,7.122,26.911;P<0.001)均明显降低.结论:MBSR 训练有助于护士提升职业获益感,缓解职业懈怠,对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和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体系的改革,医院社会经济化,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在护理人员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职业倦怠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而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BI)、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对某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临床一线80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低于综合医院护士(P<0.01),去人格化倾向高于综合医院护士(P<0.05);情感耗竭同EPQ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个人成就感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321,P<0.05);性别、工龄与职业倦怠未构成显著差异性.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综合医院护士低且受个性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程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急诊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医院环境、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正确的认识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与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医生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医生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护士486人,医生161人,施测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结果医生和护士在成就感、躯体化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2.142和5.263,P=0.033和0.000);影响医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付出与回报满意度、性别、独生子女,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付出与回报满意度和受教育程度。结论医生和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不同,护士群体较容易出现成就感和躯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护士职业倦怠、离职倾向和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对218名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在岗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护士心理弹性得分为(61.33±14.21),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0.6%,离职倾向得分为(14.93±3.55)。护士心理弹性、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心理弹性在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职业倦怠较高的护士离职倾向较大,心理弹性可以降低职业倦怠对护士离职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护士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及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44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除不同的职称对职业倦怠无明显影响外,科室、工龄、学历、婚姻状况和夜班次数对职业倦怠的三个不同的亚成分有着显著的影响.结论:护士存在有明显的职业倦怠,不同科室间职业倦怠情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荆州地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压力源问卷(NJSQ)、自尊量表(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工作倦怠量表(N-MBI)对224名在职精神科护士和200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①精神科护士所受工作压力整体水平与综合医院护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倦怠状况较综合医院护士高(t=3.43,P0.05);②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③职业倦怠量表中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均存正相关,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④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工作的总压力源对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岗位对情绪衰竭有预测作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对工作冷漠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工作压力源及个人因素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预测作用,改善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护士大五人格的聚类分析识别不同的人格类型,探讨各人格类型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四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1536名,采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CMBI)、大五人格问卷(BFI)和自编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对大五人格的五因素进行聚类分析。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各人格类型的特征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护士存在弹性型(17.7%)、普通型(41.8%)和困扰型(40.5%)3种人格类型,具有困扰型人格的护士CMBI得分最高,存在职业倦怠的比例是普通型人格护士的4.65倍、弹性型人格护士的10.85倍。结论:护士可区分出弹性型、普通型、困扰型3种人格类型,不同人格类型护士的职业倦怠发生风险可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示,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1-2].本研究分析护士职业倦怠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以期为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起到指导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1年3月至10月选取茂名石化医院、大庆龙南医院和胜利油田胜利医院3所医院的全体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03份,收回有效问卷834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个体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以及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组织承诺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350名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怠倦呈负相关(r=-0.125,P0.05),组织承诺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509,P0.00);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763,P0.00);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04、-0.035(P0.05)。结论 :核心自我评价对个体的职业倦怠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且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