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在中小乳腺导管多发性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本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9~60岁,病变位于左侧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经过相应手术病理证实或电话回访结果为患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35例患者,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相应的病理证实,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35例患者中共有4...  相似文献   

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在中小乳腺导管多发性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本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9~60岁,病变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例,平均病程19个月,除1例有乳腺包块外,其余均未触及肿块。乳管造影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诊断符合率67.9%.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临床较常见的乳腺良性上皮性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高频彩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等几种不同的X线表现,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的病例的X线表现。结果550例中,乳头状瘤284例(51.64%),乳头状瘤病28例(5.1%),合并非典型增生195例(35.45%),乳头状瘤(病)合并非典型增生及局灶癌变43例(7.81%)。结论①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诊断导管乳头状瘤(病)及非典型增生、癌变有非常重要的价值。②导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常合并非典型增生,部分在此基础上局灶癌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性结节型及实性结节型.结论 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结果: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的符合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乳腺超声检查(P <0.05);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检出恶性17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出恶性16例,良性36例;联合检查检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乳管镜、乳腺超声单一检查(P <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或乳腺超声检查,且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诊断(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之1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特征是病变多发、范围广和形态多样。结论:对上述诸多特殊表现的认识,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正确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2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治分析,了解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及其病理学特点,认识其有一定癌变倾向,并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正确率为70.27%(26/37).结论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乳头溢液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2%,13/41)例.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2例,乳头状增生11例,乳头导管腺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有7例伴有非典型导管内上皮增生.6例经乳管镜检查诊断为导管内肿物的有4例;X线钼靶检查的10例中诊断乳腺肿物的有5例.结论 本研究显示在乳腺乳头状病变中约有1/3有恶性或恶性倾向,高频超声是乳腺乳头状病变检出率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特别是当不伴有乳头溢液或钼靶X线检查为阴性时更适合用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并和钼靶 X线造影结果作比较。结果 :3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彩超有异常发现者 2 9例 ,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2 2例 ,诊断符合率为 6 8.8% ;而 2 1例行钼靶检查者综合平片及导管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16例 ,诊断符合率为 76 .2 %。并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进行了分型。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诊断符合率虽略低于 X线钼靶造影 ,但由于高频彩超多能显示该病直接或间接征像 ,且操作简便 ,无放射损伤 ,无痛苦 ,是诊断本病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导管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导管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局限性所在.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乳腺导管镜检查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113名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将乳管镜结果、手术情况、体察结果、B超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瘤(78.8%),乳腺腺病5例(4.4%),纤维囊性乳腺病9例(8.0%),导管扩张和(或)合并炎症9例(8.0%),导管内癌1例(0.8%).结论 乳管镜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仅有78.8%的正确率,虽然通过结合术前乳腺导管定位针,以及体查和B超结果,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准确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手术治疗6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检查,将2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9例,非典型性乳头状瘤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51例.延迟诊断12例均为上皮重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的病例,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形态学特征表现为导管生长模式64例,乳头状结构47例,假浸润性结构12例,上皮增生及大汗腺化生18例.结论 依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形态学特征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正>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在2003年版WHO乳腺癌分类中,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归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普通导管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1]。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乳腺内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的BIDP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实时监控下,利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良性肿块的505例中共1 169个乳腺病灶进行旋切治疗,其中21例患者的28个病灶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对其治疗疗效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均被准确定位及切除,经病理确诊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复查均无明显血肿形成.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18个月后复查原病灶部位仍可见低回声灶,可能为病灶残留.结论超声引导下利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进行准确定位及切除,且具有安全、微创、美观、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分为5型,超声对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2.6%。结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导管扩张情况可提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开展乳管镜辅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微创手术,主要基于乳管镜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治方面有2个优点,即诊断明确和定位准确[1].该项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我科对6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实施该手术方法,取得良好效果,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本文对患者术前的认知宣教,术中医护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X线解剖形态分型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72例良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分析其与导管分型及不同民族各个年龄段之间的关系。结果:多支型导管174支占71.0%良性乳头状瘤发病28例占16.1%,恶性4例占2.3%;少支型导管53支占21.6%,良性乳头状瘤24例占45.3%,恶性4例占7.5%;单支型导管18支占7.3%,良性乳头状瘤12例占66.7%。结论:导管分型在各民族女性人群中无明显差异(p=0.429>0.0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不分良恶性)患者按民族和乳腺分型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0.175>0.05);(不分民族)乳腺导管内良恶性乳头状瘤与乳腺分型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0.397>0.05)。而不同民族乳腺导管内良恶性乳头状瘤统计,发现只有少支型中不同民族的良恶性乳头状瘤有差异。不同年龄段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恶性)统计有差异。正确认识乳腺导管的X线解剖形态与分型及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关系,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