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海  徐卓东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0):826-826,833
膕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在临床上很少见,我院经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确诊并经手术证实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术(CT angiography,CTA)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PVE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PVES患者的CTA资料,其中10例行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A检查在PVES诊断中的准确性。以DSA检查为标准,评价CTA在显示腘动脉走行及狭窄闭塞程度的准确性。结果 12例CTA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腘血管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CTA横断面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显示腘血管狭窄闭塞的位置、范围、程度,与DSA中立位检查一致。结论 CTA不但能够显示腘血管的形态,而且能清晰显示腘窝内腘血管与周围肌肉组织间的关系,在PVES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易被延误诊治。DSA检查曾被视为诊断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金标准,但DSA检查辐射大,属有创性检查,而且只能通过间接征象推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存在。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MRI及MR血管成像等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易被延误诊治。DSA检查曾被视为诊断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金标准,但DSA检查辐射大,属有创性检查,而且只能通过间接征象推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存在。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MRI及MR血管成像等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刘平  仲海  甘洁  李涛  许维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202-1205
目的:探讨MRI在胭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断(PV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VES患者的删资料,其中3例行DSA检查。结果:5例MRI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胭血管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均可见异常走行的肌肉、肌腱或纤维组织束压迫胭动脉,明确病因诊断。结论:MRI能很好的反映胭动脉的狭窄闭塞的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并且能清晰显示胭血管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明确病因诊断明显优于DS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360例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存在及表现。结果 360例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18例,其中9例位于椎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位于前交通动脉。根据血管窗大小及形态分型:10例为裂隙型,9例为凸透镜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变异动脉的局限性重复,18例中1例伴有颅内动脉瘤。结论 MS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发病率高居风湿病第2位,国内人群的患病率为0.29%~0.77%,因此,SS并非以前所认为的是一种罕见病。SS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轻微或无特异性,临床上常易误诊和漏诊。国内关于干燥综合征影像学表现的文献有14篇,胸部CT表现的文献仅有5篇。本文报道胸部CT首诊干燥综合征1例,以提高影像诊断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MRI在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断(PV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VES患者的MRI资料,其中3例行DSA检查。结果:5例MRI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血管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均可见异常走行的肌肉、肌腱或纤维组织束压迫动脉,明确病因诊断。结论:MRI能很好的反映动脉的狭窄闭塞的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并且能清晰显示血管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明确病因诊断明显优于DSA。  相似文献   

10.
<正>男,42岁,自述右下腹不适就诊,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体格检查发现肝下缘可触及一不规则包块,握拳大,有轻度活动,边缘光滑,无明显压痛。超声提示肝肾间隙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血、尿常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18岁。自幼体弱,5年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黄色粘痰,伴发热,当地诊为支气管扩张,抗炎治疗可好转。此后每年多在冬春季节感冒后发作,5个月前反复发作3次,无胸痛、胸闷、咯血、盗汗等。有慢性副鼻窦炎病史10余年,经常鼻塞,流黄脓涕。查体:智力正常,鼻中隔居中,双侧鼻腔鼻黏膜充血,双侧鼻道有脓涕,双侧额窦、上颌窦区压痛,咽部充血,扁桃体Ⅰ°肿大,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水泡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4肋间,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肝脾未扪及。其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影像学表现:胸部正位片见两肺纹理增粗、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症诊断中MRI联合减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症患者30例,行减影CTA及颅脑MRI平扫,分析其MRI及减影CTA图像特点。结果减影CTA 显示21例(70%)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异常。其中基底动脉病变19例,包括13例基底动脉局限性狭窄及6例基底动脉瘤。椎动脉病变10例,包括6例椎动脉局限性狭窄狭窄和4例椎动脉瘤。小脑上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23.8%),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52.4%)。M RI显示患者脑内存在单发或多发缺血及梗塞病灶,包括双侧丘脑11例,中脑及脑干8例,单侧或双侧枕叶7例,单侧或双侧小脑半球5例,单侧或双侧颞叶3例。结论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中, MRI联合减影CTA可以清晰显示脑实质及脑血管的病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8岁。因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活动失灵1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查体: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40/100mmHg。颅脑M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排除脑血管病变,行颅脑-颈部CTA检查。  相似文献   

14.
脑动脉狭窄是造成脑卒中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正确对脑动脉狭窄类病变做出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1].本文选择了25例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脑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与DSA的检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头颈部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A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检出率以及好发部位,探讨开窗畸形与动脉瘤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行颅颈CTA检查的412例患者资料,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综合分析各组图像对于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结果 412例中,颅内动脉开窗畸形41例,共计44处,位于前交通动脉区23处(5.6%),基底动脉区18处(4.4%),椎动脉颅内段2处(0.5%),大脑中动脉1处(0.2%).48例动脉瘤患者的开窗畸形发生率与364例无动脉瘤者的开窗畸形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检出率为10.7%(44/412),好发部位为前交通动脉区、基底动脉,开窗畸形与动脉瘤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75岁。间断心前区疼痛2天,自诉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为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CTA表现: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钙化,前降支上段轻度狭窄;左肺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9年,入院进一步治疗。查体:口唇无紫绀,心前区震颤,心脏相对浊音界扩大,胸骨右缘第3肋间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64层CT平扫与增强:双肺呈左肺两叶形态,双侧支气管呈左支气管样改变(图1)。右位心脏并增大,肺动脉干及分支增粗,室间隔缺损约1.9cm(图2,3)。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干间动脉导管相通直径宽约0.3cm(图4)。下腔静脉肝内段中断,肝段以下静脉血经奇静脉回流。奇静脉走行于胸椎左侧,管腔增  相似文献   

18.
大脑中动脉开窗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颅内血管变异,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等,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就大脑中动脉开窗的发生机制及上述各检查方法在开窗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6岁。双耳为先天性听力缺失,行纯音听力测试为感觉神经性聋,左侧听力障碍较右侧严重。2005年检查纯听力测试:双耳听力重度感音性聋。2008年6月检查纯听力测试:右耳语言频率平均气导105dB;左耳语言频率平均气导117dB。声导抗:双耳A型,镫骨肌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A融合气道三维重建对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月73例咯血患者,A组42例,每例患者在DSA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融合气道三维重建,观察支气管动脉(BA)的有关参数(支气管动脉开口、起源、类型以及BA与气管隆突的位置关系)并进行统计与分析;B组31例,DSA术前未行CTA检查;对比两组患者DSA手术时间及对比剂用量。结果A组42例咯血患者中,CTA发现BA97支,左侧44支,右侧52支,异位BA1支;咯血责任血管55支,其中正常起源咯血责任BA54支,异位起源责任BA1支;发现的BA分支类型有4型,以R1L1型最多,占71.4%;以气管隆突水平上下为界分类,比例分别为60.5%及39.5%;咯血责任BA平均管径(3.46±1.31)mm,非咯血责任BA平均管径(1.57±0.38)mm;A组患者DSA手术时间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CTA与气道三维重建融合技术能很好的发现并显示可疑咯血责任BA的起源,走行,形态以及其与支气管分叉的位置关系,同时可以大大缩短DSA手术时间和减少术后对比剂用量,可作为咯血介入治疗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