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双层螺旋CT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 ,包括螺距、有效层厚、重建间距等。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扫描 /重建参数对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对 10位志愿者作胸部CT扫描 ,应用不同扫描/重建参数 ,进行双层螺旋CT扫描。采用PHILIPS公司MX 80 0 0D双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包括 :螺距分别为 0 .875和 1.5 ;有效层厚分别为 10 .4mm和 6 .5mm ,有效层厚 10 .4mm条件下重建间距分别为 10 .4mm、5 .2mm ;有效层厚为 6 .5mm条件下重建间距分别为 6 .5mm、3.2mm。扫描KV固定为 12 0KV ,mA固定为 15 0mA ,时间固定为 0 .75s。应用上述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实验分析影响螺旋CT实际层厚的因素,并分析实际层厚与CT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GE Hispeed DX/1 CT机及Elscinet的QC水模在不同扫描层厚及不同螺距情况下进行扫描,测量螺旋CT实际层厚并分析。结果 螺旋CT实际层厚随扫描层厚及螺距减小而减小:Z轴分辨率及扫描时间、病人接受的放射剂量随螺距增大而增大;螺旋扫描图像噪声与螺距呈非线性关系,螺距为1、5时噪声较螺距为1.0时要小。结论 螺旋CT实际层厚与扫描层厚、螺距有密切关系,选择合适的扫描层厚及螺距对提高CT图像质量、减少扫描时间、减少病人接受的放射剂量均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区骨折行螺旋CT扫描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的技术要点。方法  69例鼻区骨折进行螺旋CT扫描 ,运用CT随机 3D软件用SSD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分析影响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图像重建算法、图像的大小、重叠扫描、阈值的选择等。结果 层厚 3mm ,螺距 1~ 1 5mm ,重建间距 2mm的螺旋扫描和层厚 3mm ,间距 2mm的重叠扫描 ,适当阈值显示的图像光滑、细腻 ,伪影较少。结论 合理选择 2DCT和 3D重建技术参数 ,才能获得高质量的 3D图像。  相似文献   

4.
多排螺旋CT纵轴分辨力和图像噪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不同成像参数对图像噪声、纵(Z)轴分辨率或断层灵敏度曲线(SSP)的影响,确定多排螺旋CT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优化匹配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头部和腹部扫描条件,选取不同的重建层厚、准直器宽度、螺距、卷积重建算法对不同测试体模进行扫描,比较不同参数对断层灵敏度曲线和图像噪声的影响。结果①SSP测试结果:当螺距和重建层厚保持不变,使用三种卷积重建算法重建测量得到的SSP曲线的半高宽(FWHM),即有效层厚基本保持不变。对于相同的重建层厚,改变螺距时SSP的FWHM基本保持不变。②图像噪声测试结果:准直器宽度、螺距相同时,随着层厚的增大,图像噪声有明显降低;层厚、螺距相同时,准直器宽度减小,图像噪声降低(P〈0.05)。对于相同的准直器宽度,螺距改变时,图像噪声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于多排螺旋CT,卷积重建算法、螺距和准直器宽度的变化对SSP的影响很小。螺距的变化对噪声的影响不大,而层厚和准直器宽度的选择对图像噪声影响明显。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图像质量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方法 ,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方法 假设螺旋层灵敏度曲线(SSP)为高斯分布,SSP的半高宽(FWHM)为有效层厚,通过分析推导出采用180°线性插值法4层螺旋CT有效层厚的计算公式.使用Philips Mx 8000 4层螺旋CT对Catphan 500 CT模体的CTP 528模块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量150 mAs,探测器宽度0.5 mm,FOV 180 mm,重建矩阵512×512,180°线性插值,分别使用不同的螺距和探测器宽度进行扫描和重建.对于每一图像序列进行冠状位多平面重组,在经过CTP 528模块的钨质小球中心的MPR影像上测量出有效层厚.结果 采用螺距0.500、0.625、0.875、1.000、1.250、1.500、1.750测得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0.7、0.7、0.8、0.7、0.7、0.7 mm;采用探测器宽度0.5、1.0、5.0 mm测得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1.2、6.7 mm.有效层厚的实验测定值均大于理论计算值.结论 4层螺旋CT有效层厚与探测器宽度成正比;与螺距呈复杂的曲线变化关系,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血管成像 (CTA)已成为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多层螺旋CT (MSCTA)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解剖覆盖面长、后处理技术多样等功能 ,使CTA图像质量更好。但图像质量的好坏还与扫描参数的设定 ,造影剂的用量及注射速度和图像后处理等技术密切相关 ,本文我们主要就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变化对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4 0例脑部强化病例 ,年龄 18~ 5 5岁 ,平均 38岁 ,将其随机分成四组 ,如下表 :例数准直mm有效层厚mm扫描间隔mm螺距第一组 10 1 0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5月48例经MR与随访证实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用螺旋CT行10 mm层厚、7 mm、5 mm、3 mm及1 mm不同层厚及相应层距及螺距均为1.0容积扫描,标准算法重建,均采用1 mm层厚、1 mm间隔进行拆薄重建图像。对各组原始轴位图像与相应拆薄重建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当扫描层厚在3~10 mm层厚时,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直接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同时接受X线辐射剂量越多。1 mm层厚、层距扫描图像噪声较大,图像质量差,受X线辐射剂量最多。结论: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有一定相关性,在3~10 mm,当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图像质量佳,为实现螺旋CT超低剂量扫描及超薄图像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图像分辨率和球管输出毫安的利用率.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直接影响螺旋CT的图像质量.本文介绍单层、4层、和16层螺旋CT不同的重建技术的不同特点.由于扇形CT(第三代CT原理)的锥形线束的几何原理,8层和8层以上的多层扫描,如果没有特殊的锥形线束校正重建,严重的锥形束伪影明显影响图像质量.采用适应性倾斜多层平面重建AMPR技术,锥形束伪影得以有效消除,而且在充分利用扫描剂量的同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自由选择螺距;重建层厚与扫描螺距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获取良好、准确和实用的结肠CTVE图像。方法利用猪结肠息肉模型,通过选择不同成像参数进行CTVE成像,分析各参数条件下CTVE图像的质量。结果共行10次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CTVE成像及评分,10次图像总体统计学差别有显著性意义(F值为21.92,P<0.05)。其中:(1)改变层厚(Pitch=1、重叠重建率=50%):层厚为2、3、5、7、10mm时,各CTVE图像差别之间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层厚为2、3、5mm分别与层厚为7、10mm比较时,各CTVE图像差别有显著性意义;(2)改变Pitch(层厚2mm、重叠重建率=50%):Pitch分别为2.0、1.5、1.0时,各CTVE图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3)改变重叠重建率(层厚2mm、Pitch=1):重叠重建率分别为0%、25%、50%、75%时,各CTVE图像之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层厚5mm,螺距2,重叠重建率50%即可获得满意的CTVE重建图像,亦能同时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层厚的重建图像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结束后分别以8~10mm厚层及1~2mm薄层重建图像,对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42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86个,其中8~10m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60个,检出率为70%,而1~2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率为100%,两者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44,P<0.05)。结论:多层螺旋CT1~2mm的薄层重建图像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上肢动脉成像方法和临床价值,寻找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方式、速度、用量及最佳的扫描、后处理参数。方法用64层螺旋CT对疑诊上肢动脉病变的48例病人应用不同准直、螺距和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式行上肢动脉CT成像。利用MIP和VR方式重建三维图像;比较不同参数和不同对比剂应用方式的CT上肢动脉图像质量。结果48例病人经足背静脉注射造影剂行双侧上肢动脉成像,其中40个上肢发现有动脉病变,且CT显示病变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经统计学分析,层厚0.6mm螺距1.5组的VR图像评分与层厚0.6mm螺距0.9组无明显差异(t=1.21,P>0.05),而明显高于其他所有组(层厚1.0mm螺距0.9组、层厚1.0mm螺距1.5组、层厚2.0mm螺距0.9组、层厚2.0mm螺距1.5组)的评分(t=3.26,2.25,4.13,2.89,P<0.05)。高压注射器以6.0ml/s双筒依次团注70ml对比剂和50ml生理盐水与单筒以同样速率团注100ml对比剂成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t=1.30,P>0.05)。结论最佳的参数设置为:螺距1.5,准直64×0.6,层厚0.6mm,重建间隔50%;最佳的对比剂的应用方式为:先70ml对比剂(370mgI/ml浓度)后50ml生理盐水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分别以6.0ml/s的注射速度团注入足背静脉,追踪触发扫描方式待主动脉弓CT值达100Hu时再延迟7s开始扫描双侧上肢。  相似文献   

12.
听骨链螺旋CT 仿真内镜成像的最佳成像参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的最佳成像参数。方法 选择20例临床上除外耳部病变的病人进行薄层螺旋扫描。比较螺矩、重建算法和重建间隔对听骨链CTVE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随着Pitch值增大图像质量降低,边缘算法的图像质量最佳,重建间隔越小图像质量越好。结论 听骨链CTVE成像的最佳成像参数是:层厚1.0mm,Pitch1.0或1.5,显示视野9.6cm,边缘算法重建,重建间隔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影响。方法 对6只冠状动脉钙化较明显的尸体心脏标本应用不同扫描参数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图像质量评价和心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螺距间图像质量差别有显著性,不同有效层厚间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差别有显著性,重建间隔不同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 不同扫描参数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参数的适当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最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 125例胸、腹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连续性受检者,采用不同的扫描触发CT阈值、延时扫描时间和各种图像后处理方法,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解剖细节.结果最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5 s、层厚0.75 、螺距1.5;扫描触发CT阈值17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8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1 层厚、0.75 层距、B20f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MPR、CPR和MIP在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DCTA能清晰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起止关系、分支情况和走行特点,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术(MSCTP)准直与螺距匹配及重建方法的优化选择.方法150例疑肝脏疾病患者,按不同螺距及准直随机分为4组行MSCT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组间及不同重建方法(MIP、VR、SSD)间的图像质量.结果不同准直间、不同螺距间CTP图像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一定扫描时间内,2.5 mm准直、0.875螺距组CTP图像质量优于1 mm、1.75螺距组.不同重建方法间存在明显差异,以VR图像质量最好.结论相同螺距、相同扫描条件下,准直越薄,三维图像质量越好.三种重建方法以VR显示门静脉图像质量最佳;SSD在显示立体结构空间定位准确性方面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做薄层CT及MRI扫描,观察三叉神经的跨越岩骨嵴处的解剖学特点找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靠的CT定位的放疗靶点。方法我们对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17~29 Gy的剂量进行X刀放疗,应用50例患者进行薄`层CT研究,扫描层厚为1.25 mm及0.625 mm,同时进行1.25 mm层厚MRI扫描,并进行CT和MRI图象融合研究。结果结果发现在1.25 mm层厚压迹发现率94%,0.625 mm压迹发现率100%,CT和MRI图象融合发现MRI图象显示的三叉神经穿越岩骨嵴形成的凹陷完全一致,准确率100%。放疗效果有效率为85.26%。结论三叉神经跨越岩骨嵴处存在压迹,这一骨性标志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放疗的可靠标志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