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排石冲剂防治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机制,为其临床治疗尿路结石提供依据。方法 将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枸橼酸钾组、排石冲剂组,每组12只。采用1%乙二醇自由饮水和2%氯化铵灌胃建立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同时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24 h尿量、尿草酸、Ca2+、P3+、Mg2+水平及血清BUN、Cr、Ca2+、P3+、Mg2+水平;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沉积及病理变化。结果 大鼠24 h尿量比较,枸橼酸钾组和排石冲剂组均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枸橼酸钾组与排石冲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24 h尿草酸、Ca2+、P3+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尿Mg2+水平比较,模型组、枸橼酸钾组与排石冲剂组均低于正常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枸橼酸钾组与排石冲剂组尿Mg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血清Mg2+和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Ca2+水平比较,枸橼酸钾组与排石冲剂组均高于正常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枸橼酸钾组与排石冲剂组BUN、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Cr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钾组和排石冲剂组草酸钙结晶评分均高于正常组,低于模型组(P<0.05);排石冲剂组结晶评分低于枸橼酸钾组(P<0.05)。结论 排石冲剂可降低尿草酸、血Ca2+等促肾结石形成物质的水平,促进肾结石溶解,明显抑制尿中和肾组织中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及减轻肾功能损伤程度,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尿石清Ⅰ号、Ⅱ号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 将上尿路结石患者1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排石颗粒,治疗组根据病情服用尿石清Ⅰ号或Ⅱ号,每周1个疗程,两组各服用2个疗程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4例(59.3%),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治愈率41例(47.1%),总有效率75.8%,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石清Ⅰ号、Ⅱ号治疗上尿路结石明显提高排石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泽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鼠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并确定其抑制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有效部位。方法 通过 ig不同剂量的泽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的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 泽泻乙酸乙酯浸膏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 Cr,BU N,肾 Ca2 +含量 ,2 4 h尿 Ca2 +分泌量 ,肾组织的草酸钙晶体沉积均明显低于成石组 (P<0 .0 5 )。结论 泽泻乙酸乙酯浸膏能抑制实验性高草酸尿症大鼠尿草酸钙晶体的形成 ,是泽泻抑制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4.
<正>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20岁以下者1例,21~30岁17例,31~4O岁7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9例。其中左肾结石13例,右肾结石14例,双肾结石17例,输尿管结石1例,全组45例中合并肾积水7例。  相似文献   

5.
6.
痔清冲剂治疗痔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痔清冲剂内服加外薰洗治疗痔疮223例,总有效率为97.8%;其中1期内痔、Ⅱ期内痔、外痔、混合痔的有效率分别为97%、96%、100%、100%,与单用痔清冲剂内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服外洗组在提高疗效、改善症状,缩短疗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内服组,说明采用痔清冲剂内服外洗符合标本同治、内外兼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尿石清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制剂中的川牛膝、车前子、石韦、甘草、广金钱草、栀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主药栀子进行栀子苷的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且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样品溶液中检测出栀子苷的特征性色谱峰,分离度较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栀子苷进样量在0.004 97~0.079 56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6%,(RSD=1.5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用于尿石清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几种实验性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几种不同诱石剂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成功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草酸钙结晶、24h尿总钙和草酸,以比较几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实验性大白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设计并寻找一种成石效果好、简便、稳定的结石模型。结果发现:乙二醇和1α(OH)VitD3诱导模型组的尿钙、肾钙明显高于其它模型组,肾组织可见大量草酸钙结晶沉积。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的模型组与乙二醇和1α(OH)VitD3诱导的模型组情况类似。研究显示:乙二醇和1α(OH)VitD3与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效果显著、简便、稳定。  相似文献   

9.
肾石通冲剂为主治疗沁尿系结石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从 1 996年 6月以来 ,应用肾石通冲剂为主治疗泌尿系结石 5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 ,男 38例 ,女 1 8例 ,年龄 1 7~ 6 5岁 ,平均年龄 42 .6岁。肾结石 39例 (双侧 5例 ) ,其中多发性肾结石 1 6例 ,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 9例 ,输尿管结石 1 4例 ,膀胱结石 3例。伴有肾积水、输尿管中上段扩张伴积水 1 9例。结石 <0 .5 cm9例 ,0 .5~ 1 .0 cm42例 ,>1 .0 cm5例。本组病例均经 B超确诊。病程 1天~ 6年 ,以 3个月以内为多。临床症状多数具有腰酸胀痛、肾绞痛伴恶心呕吐、尿频急不畅、血尿及肾区叩击痛或输尿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泽泻有效部位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和肾组织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探讨泽泻抑制尿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现代植化和生物活性导向分离的方法分离、提取泽泻的有效部位。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泽泻组。以乙二醇和1α-羟基维生素D3ig制备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及尿生化、肾Ca2 水平、24h尿草酸分泌量和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OP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g泽泻有效部位(主要以四环三萜类化合物为主)大鼠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Ca2 水平、24h尿Ca2 分泌量、肾组织草酸钙晶体的分布、OP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泽泻有效部位能抑制大鼠肾组织OPN的表达,减少肾组织草酸钙结晶的沉积,从而能有效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枸橼酸钾预防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机制及其对尿草酸钙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舰艇人员经过门诊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肾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枸橼酸钾组38例。对照组碎石后要求多饮水、多运动、少吃富含高钙、高草酸、高尿酸食品;枸橼酸钾组碎石后口服12.5%枸橼酸钾液10 ml,每日3次,在服用前和服用7 d后测定血、尿生化指标,每3个月1次肾脏B超,随访12个月,观察肾结石复发情况。结果7 d后枸橼酸钾组尿pH值、钾和枸橼酸明显升高,尿钙显著降低。随访12个月,对照组结石复发5例(14.7%),枸橼酸钾组结石复发1例(2.6%),经χ2检验,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枸橼酸钾可降低尿钙,有效预防尿草酸钙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微溶电解质动力学原理 ,利用草酸与氯化钙作用形成草酸钙的性质 ,加入其它尿液中常见组分 ,测定草酸钙诱导期与过饱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并分析结石的显微结构。结果 :草酸钙的诱导期与溶液过饱和浓度呈反比关系 ,且不同干扰因素对草酸钙的过饱和比影响也不同。结论 :钙和草酸是草酸钙形成的必要条件 ;溶液的过饱和是草酸钙成核的基础 ;基质对草酸钙起胶结作用 ;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镁能促进草酸钙的形成 ,而氯化铁、尿素、甘氨酸能抑制草酸钙的沉淀。  相似文献   

13.
草酸钙尿结石患者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草酸钙尿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应用红外光谱仪对66块尿结石标本进行检测,分析16例一水草酸钙(COM)与10例二水草酸钙(COD)结石患者的24h尿液生化指标,其检测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87.5%的COM结石患者和90%的COD结石患者24h尿量减少;24h尿液生化检测,COM结石患者尿钙为(4.94±2.11)mmol/24h,而COD结石患者尿钙为(9.43±3.78)mmol/24h(P<0.01),COD结石患者尿磷为(28.38±10.21)mmol/24h,而COM结石患者尿磷为(20.50±8.76)mmol/24h(P<0.05);大部分COM结石患者尿钙、尿草酸、pH正常,尿枸橼酸则低于正常水平。结论COD结石患者尿钙、尿磷高于COM结石患者,表明二水草酸钙的形成与高钙尿及磷酸盐异质成核有关,而COM结石患者尿枸橼酸低于正常水平,可能与尿中抑制物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草酸钙肾结石复发患者和初发患者体内丛生蛋白和炎症指标的表达差异性。方法:采集2015年9月~12月于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草酸钙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数据,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和尿液中丛生蛋白浓度,同法检测血液中炎症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浓度。根据患者发病史分为草酸钙结石初发和复发两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独立因素。结果:两组各纳入36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性别、BMI、eGFR及结石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液丛生蛋白、IL-1β、IL-2及IL-6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尿液丛生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初发组 [(44.35±15.44)ng/mL vs(56.76±16.80)n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液丛生蛋白浓度(OR=0.951)是影响草酸钙肾结石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草酸钙结石复发组患者尿液丛生蛋白明显低于初发组,提示尿液中丛生蛋白的分泌可能与结石复发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2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研究组采用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体位碎石术后结合药排石颗粒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治愈87例(80.6%),显效8例(7.4%),有效4例(3.7%),无效9例(8.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64例(59.3%),显效14例(13.0%),有效14例(13.0%),无效16例(14.8%),总有效率为8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术后疼痛8例,膀胱刺激征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108例患者治疗后均存在不同程度血尿,3例患者出现疼痛,6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草酸钙肾结石大鼠miRNA-mRNA调控网络并筛选出调控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关键分子。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筛选出乙二醇喂养14天诱导的草酸钙肾结石大鼠肾组织的miRNA和mRNA数据集,应用GEO2R在线工具分析得到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DEMs)和mRNA(DEGs),并应用热力图进行展示。利用miRWalker预测DEMs的靶基因,根据miRNA负向调控mRNA原理应用R语言“venn.diagram”包与DEGs分别取交集,得到参与调控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基因,然后应用 “clusterprofile”包对调控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PPI),利用Cytoscape软件实现对PPI和miRNA-mRNA调控网络可视化和关键基因的筛查。结果 共分析得到38个DEMs和349个DEGs。将预测得到的DEMs靶基因与DEGs取交集后得到116个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富集到24个GO条目和22个KEGG信号通路。成功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处于核心调控位置的miRNA为miR-6215、miR-758-5p和miR-214-3p。PPI网络分析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分别为:Foxm1、Ndc80、Cdkn2b、Cdt1和Ikbkg。结论 通过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我们筛选出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miRNA和基因,为草酸钙结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348例尿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桂林地区尿石成分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定性定量方法对桂林地区348例尿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病年龄以轻壮年为主,上尿路结石占大多数(88.51%),上、下尿路结石之比为7.7:1.下尿路结石常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女性及儿童少见.含钙尿结石87.36%,含草酸钙结石84.48%,纯草酸钙结石39.37%,尿酸结石11.78%,混合性结石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最常见(33.91%).男性及老年尿石尿酸含量相对较高,复杂性肾结石及女性磷酸钙和碳酸钙含量相对较高,城市和农村尿石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尿石成分分析对尿石症的病因探讨和防治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尿路结石的Toshiba Aquilibn 16型多层CT(MDCT)低剂量检查技术方案,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60例疑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分为3组(1~10例和31~40例为A组;11~20和41~50例为B组。21~30和51~60例为C组),均采用1mm×16方式扫描,120kV,0.5s/rot,3组剂量依次为75、50和30mAs,并在工作站上分别观察横断面和曲面多层面重建图像,图像质量依次分为优秀、好、差3等。结果肾结石11例16个肾脏,全部准确诊断;输尿管结石19例20侧,CT1例侧漏诊,敏感性97.2%,特异性100%,假阳性0%,假阴性2.5%,肾脏各种CT图像均符合诊断需要。有结石的20侧输尿管者(1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积水)仅2例标准体重(BMI)〉27者2段图像质量较差;无结石侧输尿管者有8例15段图像质量较差(其中5例BMI〈20),显著高于有结石的一侧。17段较差图像中15段位于盆内段,明显高于盆外段(P〈0.01)。结论16层MDCT的1mm层厚、30mAs的筛查方案可用于尿路结石的诊断,可较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骨盆可影响输尿管盆内段的显示,其它影响因素可能还包括体格过大或过于消瘦。  相似文献   

19.
夏枯草提取物对大鼠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夏枯草不同提取物对大鼠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采用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的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对照组(A组)、成石组(B组)、夏枯草水溶性提取物组(c组)、50%甲醇提取物组(D组)、100%甲醇提取物组(E组),分别通过灌胃方式予一定剂量的夏枯草不同提取物。饲养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BUN、Cr,24h尿草酸(Ox)、Ca^2+分泌量和肾组织Ca^2+含量。镜下观察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及肾小管扩张情况。结果A组大鼠血BUN、Cr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血Ca^2+、P浓度则无明显差异;24h尿Ox、Ca^2+分泌量各夏枯草实验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组肾组织Ca^2+含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肾小管正常,B组肾小管腔可见大量成片草酸钙结晶存在,管腔明显扩张;C组肾小管腔可见散在草酸钙结晶存在,少数呈片状,管腔轻度扩张;D组肾小管腔仅见少许散在草酸钙结晶存在,管腔未见明显扩张;EL、EH组基本同B组。结论夏枯草水提取物和50%甲醇提取物能有效防止大鼠尿草酸钙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