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芳 《保健医苑》2006,(8):20-21
脑卒中是指急性血管源性神经功能障碍,突然(数秒内)或迅速(数小时内)出现受累脑部区域相应的表现,如突然一侧胳膊、腿活动不灵活或麻木,说话不利索,头痛、呕吐及昏迷等。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是指局部脑血流循环障碍,一种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另一种是脑梗死(血栓或栓子阻塞脑动脉),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调查表设计参照美国NINDS使用的卒中数据库研究方案,结合国情修改而成。由北京市七家医院共同完成。抽取观察样本中首次发病的552例卒中进行分析,其中缺血性361例,出血性191例。结果: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组糖尿病、TIA、心脏病史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P<0.05~0.01)。本人高血压史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两组中分别占62.8%和59.0%。入院时血压:出血性组显著高于缺血性组。血糖均值女性缺血性卒中高于出血性卒中患者(P<0.01)。缺血性卒中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高。其中男性甘油三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均值女性出血性卒中组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结论:高血压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糖尿病、TIA、心脏病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可能与出血性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3.
吕斌 《东方药膳》2007,(12):12-12
通常人们所说的中风也叫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分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两大类。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中风",可能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李云龙 《长寿》2007,(3):20-20
通常人们所说的中风也叫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分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两大类。其实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中风,可能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又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6.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在大家通常的观念中,脑卒中(中风)只在老年人群中发生,其实中年人、年青人,甚至年龄更小的学生也会发生脑卒中,但是大家不必恐慌,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只要认识这个疾病,能够以预防工作为主,脑卒中是可以防止的.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它是一类突发性疾病,本文主要讲解其中一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就是突发的脑血流中断.具体来说,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增厚,导致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所致的卒中叫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另外20%~30%则是因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进入脑实质所致的卒中叫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如今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若你是北方人,就更要加倍小心。相关数据显示,北方人脑卒中发病率比南方人高,东北、西北表现得尤其明显。中国卒中学会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数达200万~250万,死于脑卒中的人高达150万。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致死病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苏闻告诉记者,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鲁翔 《保健医苑》2013,(4):18-21
<正>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类因各种诱因引起的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一般起病缓慢,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出血性卒中又称脑溢血,起病突然,多以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  相似文献   

9.
《大众健康》2022,(4):56-57
中风 中风即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三种状况要当心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或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0.
胡海 《健康生活》2013,(6):26-26
生活中,通常人们所说的中风也叫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分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两大类。但还有一些"中风"类疾病则鲜为人知。"子宫中风"子宫中风又称为老年性子宫内膜出血性坏死,是妇女绝经后,心血管功能代偿性失调的一种临床表现,虽发病率少,但也并非罕见。故老年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人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联。方法 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选取60个监测点人群(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6 632人。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进行随访,完成随访者27 762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比。并按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剔除死亡者和基线糖尿病患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分析,共纳入27 112名研究对象,观察到脑卒中事件1 333例;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6 907名研究对象,观察到缺血性卒中事件1 128例;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5 984名研究对象,观察到出血性卒中事件205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以腰围身高比0~0.45组为参照,脑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 0.55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1%(HR=1.21,95%CI:1.00~1.46)、26%(HR=1.26,95%CI:1.04~1.53)和60%(HR=1.60,95%CI:1.29~1.99),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01);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 0.55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0%(HR=1.30,95%CI:1.05~1.60)、33%(HR=1.33,95%CI:1.07~1.64)和61%(HR=1.61,95%CI:1.26~2.05),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24);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 0.55组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73%(HR=1.73,95%CI:1.02~2.94),0.46~0.49和0.50~0.5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结论 控制体重预防脑卒中及其亚型,可将腰围身高比作为体重控制指标之一。尤其重点关注腰围身高比≥ 0.55的年龄<50岁人群,同时不应忽视腰围身高比0.46~0.49人群。  相似文献   

12.
董卫国 《健康生活》2006,(2):30-30,32
卒中在袒国医学称为中风。也叫作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人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比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高。这里要讲的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时也称作小卒中;若不及时治疗会演变成完全性卒中,也叫作大卒中。我们长期随访了72例短暂性脑缺由发作病例达35年之久,1998年最近一次随访。发现大卒中占65.7%,心肌梗死占8.4%;总病死率为72.7%。其中大卒中占59.6%。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00万人,患者数约500~600万,而幸存者中约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占40%。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对患者的心身打击巨大,使脑卒中后抑郁有很高的发病率。脑卒中后抑郁表现引起了全世界愈来愈多的重视,卒中后抑郁所表现出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情感障碍,由于患者原发疾病表现突出,往往掩盖了抑郁的情绪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与比较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暴露水平的差异。方法 2003年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农村社区建立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对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基线调查,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按照统一的积分规则计算脑血管功能积分,随访卒中的发病。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2种亚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纳入研究的队列人群10 565例,随访(11.15±2.26)年,新发生出血性卒中103例,缺血性卒中268例。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和年龄升高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1.56(95%CI:1.23~1.98)、2.46(95%CI:1.39~4.34)、1.75(95%CI:1.00~3.07)和1.07(95%CI:1.04~1.10)。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左心室肥厚和年龄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1.43(95%CI:1.25~1.65)、1.52(95%CI:1.13~2.05)、1.51(95%CI:1.10~2.07)、1.89(95%CI:1.13~3.15)、1.74(95%CI:1.07~2.81)和1.07(95%CI:1.05~1.08)。结论 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高血压病史、年龄升高是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饮酒史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卒中家族史和左心室肥厚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昆山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率的季节特性及年龄变化规律,为研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脑卒中发病数据来源于昆山市慢性病监测系统2011-2015年的数据,将出血性、缺血性卒中纳入分析共计16242例。按昆山的气候特点划分四季,对脑卒中发病季节、发病年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昆山市居民出血性卒中的发病数冬季最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数夏季最高;出血性卒中发病数最高的年龄段是60~64岁,缺血性卒中发病数最高的年龄段是75~79岁;2011-2015 5年间,缺血性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出血性卒中;二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均有提高的趋势,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都要高于男性。结论昆山市冬季应加大对出血性卒中的预防,夏季加大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未来研究季节对脑卒中的影响应考虑综合作用;应加大对老年人口脑卒中的预防,尤其对高龄老年人群应加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调查表设计参照美国NINDS使用的卒中数据库研究方案,结合国情修改而成。由北京市七家医院共同完成。抽取观察样本中首次发病的552例卒中进行分析,其中缺血性361例,出血性191例。结果: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组糖病、TIA、心脏病史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本人高 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两组中分别占62.8%和59.0%。入院时血压,出血性组显著高于缺血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脑卒中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79例脑卒中患者和179例非脑卒中人群进行调查,对不同类型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体质指数、吸烟率、饮酒率、体力活动强度、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简明智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结论 体质指数大、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低和卒中量表评分高的病人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大,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高的病人患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相应区域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卒中定义为除血管原因外无其他原因引起的,突发反映局部或全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并持续超过24h或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其宣传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为"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一、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不同部位的脑卒中所导致的症状也不尽相同。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卒中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MDR)感染发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采集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2月200例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评估患者呼吸道MDR感染情况;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白蛋白(ALB)],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中患者呼吸道MDR感染的相关因子。结果 200例卒中患者中23例次发生呼吸道MDR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1.50%;MDR感染组与非MDR感染组卒中类型、吞咽障碍情况、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性卒中、有吞咽障碍、血清ALB低表达均是卒中患者呼吸道MDR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卒中患者呼吸道MDR发生较高,可能受出血性卒中、伴吞咽障碍、血清ALB低表达等因素的影响,临床需重视上述因素,以此降低呼吸道M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