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止嗽散是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方,笔者数十年来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各种咳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分述如下:一、风寒咳嗽病例:聂××,男,4个月,1975年9月3日门诊。患儿指末清凉,鼻流清涕,发热38.5℃。咳嗽喉间痰鸣漉漉,呼吸不利,烦躁不安,精神异常,面色苍滞,吮乳减少,二便常,苔薄白,指纹紫粗。处方:炙麻黄1.5克,杏仁3克,括萎皮5  相似文献   

2.
王×,男,3岁6月。1987年8月16日诊。咳嗽三月余。小儿近三月来咳嗽不已,先后经中西药治疗多次不效。诊时咳嗽气喘,喉间痰漉漉,甚则憋呕,咳末无回声,纳谷不馨,舌  相似文献   

3.
患者官某某,女94岁,2007年12月11日初诊.发热、咳嗽、痰喘5天.患者几天前因感冒咳嗽,其家人自购药品服用,效果不显,且逐日加重,睡床不起,不欲饮食,症见:神情恍惚,问之能答,答非所问,其家人说人老耳聋,面红、发热、咳嗽、痰声漉漉、气喘,说话困难.几天来粒饭未进,亦不大便,口干渴,只能饮水度日.查体:气管居中,颈静脉搏动明显,胸廓对称,两肺布满痰鸣音,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4.
例1:杨某,男,23个月。1988年11月22日门诊,门诊号:3—2142。患儿咳喘9天,曾服三拗汤加减4剂无效。诊时:咳嗽气喘,喉中痰声漉漉,夜寐晨起咳喘尤甚,气促。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紫。体检:咽红((?)),扁桃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糙,偶闻哮鸣音。证属外有非  相似文献   

5.
<正> 咳嗽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随着感染的逐渐控制,咳嗽症状亦逐渐消失。但亦有转为久咳者,笔者自1994年3月~1996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难治性咳嗽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陈述于下,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 男20例;女16例。>3岁15例;~5岁10例;~7岁6例;~9岁5例。 诊断标准:呼吸道感染后咳嗽超过3周者,为难治性咳嗽。分以下两型。 陈发性痉咳:初起似一般感冒咳嗽,多在病毒感染后,逐渐呈阵咳状,并与日俱增,日轻夜重,且多作呛。咳时青筋暴露,屈身弯腰,大汗淋漓,直到咳出粘痰、涎液甚至食物,咳才止。各种抗生素无效,大便干,检查舌质边尖红.苔薄黄。西医验血排除百日咳,肺部听诊阴性,胸部亦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肺不张。 痰声漉漉:该类咳嗽均在急性支气管炎后迁延不愈,或肺炎恢复期偏长,呈咳嗽痰多。或咳不著但喉中痰声漉漉,两肺听诊均为鼾音,多种抗生素和西医祛痰药均无济于事,纳食不香.面(白光)白,舌质淡红,苔白腻,大便常干结。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男,57岁。1987年9月9日诊。患者泄泻已一年多,每日大便3~4次,每晚2~3次,多呈稀烂挟少许粘糊状便。伴有畏寒怕冷,肠中漉漉雷鸣。时值九月,气温还很  相似文献   

7.
钟××,男,11个月。1980年2月24日初诊:患儿于出生后五个多月的一天,因啼哭后,突然神识痴呆,面色(白光)白,口唇发紫,继而四肢厥冷,不省人事,喉间痰声漉漉,历时3~4分钟后方渐苏醒,此后每天发作2~3次。于1979年9~12月间曾多次经当地卫生院中西医治疗,西医  相似文献   

8.
小儿咳喘治验举隅王桂军江苏省高邮县龙虬镇卫生院(225605)1咳嗽李某,女,4岁。1995年8月13日初诊。患儿4天前因过食玉米,此后渐咳嗽,喉间痰声漉漉,咳甚则吐,伴嗳腐吞酸,腹胀纳呆,大便干结。近2天来大便未解,夜间睡卧烦躁不安,经村卫生室诊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栀黄搽剂的乙醇渗漉提取工艺,为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X_1)、乙醇用量(X_2)和渗滤速度(X_3)为考察因素,以浸膏收得率(A)、栀子苷提含量(B)和黄芩苷含量(C)为响应值,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渗漉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拟合回归方程为Y=+82.64+6.34×A+3.23×B-1.00×C-0.90×A×B-5.65×A×C-0.46×B×C-6.65×A2~7.07×B2~6.39×C2,最优渗漉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7.16%、溶剂用量为13.8倍量、渗漉速率为4.62ml·min~(-1),平均得分为85分。3批验证实验表明实际值与预测值平均偏差小于0.01。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栀黄搽剂提取工艺,实验值与预测值吻合度高,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该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丁文 《河北中医》1985,(2):41-41
吾于临床中,常遇到许多疾病,都伴有痰饮夹杂。按痰饮辨证,收到满意效果,兹选病案二则介绍于下: 例1:崔×,男,50岁,干部,1979年11月3日诊。患者素爱饮茶多于常人,近日来食后脘腹胀满,食欲减,头晕目眩,肠鸣漉漉作响,坐卧不安,夜间因肠鸣不能入睡。病已半月。初诊前一周,曾在某医院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粘膜粗糙。诊为慢性胃炎。服胃舒、平胃得宁、胃膜素等药,肠鸣不减。自昨日起因头晕,胃脘胀满,肠鸣漉漉不得卧,常下地来回  相似文献   

11.
清金汤系笔者自拟方,由荆芥15克、黄芩15克组成,功能轻宣肺热、清泄肺火。用治外邪袭表,肺热内蕴,金音失灵的失音证。近年来,屡治屡效,兹举验案四则如下: (一)支气管肺炎刘某,男,2岁,住城关镇。1984年12月17日初诊。母代诉:患儿因受凉后,即发烧鼻塞,流清涕,咳嗽气促,时已4日,曾服银翘散、桑菊饮各1剂,病情无好转。证见发热(体温39.2℃)汗出,咳嗽喘鸣,喉间漉漉,吐痰粘稠,食少倦怠,二便尚可。唇周青紫,鼻干翼煽,咽干舌红,苔黄,指纹紫浮,脉浮数。X线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观察到夏枯草不仅善于消释坚凝,治瘰疬,破症散结,而尤善通心气,宣泄郁阻,疏通窒滞。余常用夏枯草治胸膈之痞满,每获良效。现举1例介绍如下。刘某,男,65岁,1995年10月18日初诊。咳嗽、咳痰、气喘反复发作3年。近日复感风寒,引动宿疾,鼻塞咳嗽,喉中痰鸣漉漉,声如曳锯,  相似文献   

1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小儿慢性喘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具有调和营卫、下气止喘之功,对于小儿体虚喘咳或咳喘久久不愈者,皆有良好疗效。兹举例如下:1 肺炎后期:李某某,男,2岁.1985年4月7日初诊。代诉2周前诊为急性肺炎。经医院治疗10余天各项检查基本正常,但咳嗽不愈,遂出院就诊于余。症见咳嗽以晨起为甚,喉中痰声漉漉,纳呆呕吐,大便不实,微热自汗,面色嫩白,精神困顿,舌淡苔白,指纹淡青在气关。此久咳肺伤,营卫不和,痰阻气逆,法当调卫和营,化痰降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1.5克,厚朴8克,杏仁3克,橘络3克,茯苓6克,生姜红枣为引。2剂。4月9日复诊:咳嗽显著减轻,汗出较少,思食。再进原方3剂,诸证痊愈。  相似文献   

14.
一、中风喻××,男,75岁,木工,1971年6月11日就诊。患者形体丰腴,平素喜食肥甘,嗜酒成癖。昨日酒醉后,半夜倏尔中风,不省人事,全家惶恐,殓事已备,延余出诊。见患者僵卧于床,神呆流涎,口半张开,舌强不语,声鼾气粗,痰鸣漉漉,面赤如醉,双眼微闭,  相似文献   

15.
徐竺婷 《北京中医》2010,(12):938-938
1祛风清热法治疗过敏性哮喘 例1.患儿,女,4岁,2008年1月18日初诊。患者2岁时始发哮喘,2年来临夏季则安,余三季时见发作。近4天来哮喘复发,始起发热达40.5℃,咳嗽痰白夹血块。用西药后热退而喘咳不减,夜间尤甚,喉间痰声漉漉。纳呆便干。  相似文献   

16.
案一:顽痰郁结,气道不利王××,女,4岁2个月。于1987年4月10日初诊。其母代诉:喉中痰鸣,咳嗽气喘两月余,入睡时尤为明显,经用西药治疗半月罔效,又服川贝清肺露后,咳虽稍减,但痰鸣依然。刻下咳声不扬,喉中痰声漉漉如拽锯,咯吐不出,喘促,舌苔厚腻,脉滑。体温36.8℃。胸透:心肺正常。血检:白细胞9800,中性66,淋巴34。拟方逐痰散结。处方:郁金10克,橘红、浙贝母各6克,枳壳  相似文献   

17.
1 祛风清热法治疗过敏性哮喘 例1.患儿,女,4岁,2008年1月18日初诊.患者2岁时始发哮喘,2年来临夏季则安,余三季时见发作.近4天来哮喘复发,始起发热达40.5C,咳嗽痰白夹血块.用西药后热退而喘咳不减,夜间尤甚,喉间痰声漉漉,纳呆便干.  相似文献   

18.
哮喘2例治验     
患者姓名:周某某。女,24岁,广东省雷州市东里镇人,2002年5月29日初诊。自诉产后1个月,就开始咳嗽,屡治不愈,逐转成哮喘,病发作严重时张口抬肩,在本镇、县等医院治疗1年多来,未见好转。现症见神疲面黄,咳嗽、气促,说话困难,痰声漉漉,痰多黄稠,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舌苔黄,脉沉细滑。肺部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心脏听诊正常。诊断:哮喘。辨证:痰热壅肺。治则:清热解痉,定喘化痰。方药:定喘汤加减:麻黄6g、杏仁15g、甘草8g、桑白皮15g、黄芩15g、苏子15g、制半夏12g、白果10g、冬花15g、石膏20g、地龙15g、川贝10g。两剂,水煎服。西药:1、必消痰6片…  相似文献   

19.
杨××,男,39岁,农民,1984年3月5日初诊。每日黎明时分,脘腹不适,肠鸣漉漉,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已半年余,县医院诊为“慢性肠炎”,给以黄连素,氯霉素,次苍、复方新诺明等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吾索检其前方,见所服之药,皆温肾助阳之品。患者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畏寒身冷,伴  相似文献   

20.
一风寒咳嗽案张××,男,1.5岁,1982年12月9日初诊。家长代述:前因天气骤变,寒风凛冽,对儿护理不当,感受寒邪,咳嗽频作,声音嘶哑,重浊不清,已近三日,始于当地保健站诊为感冒肺炎咳嗽,给以消炎退热和镇咳等药治疗,效不明显,后转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