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靶向制剂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粒靶向制剂作为药剂学科的热点研究方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牵制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四大类。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资助的药剂学项目中,靶向制剂的研究项目达25项,为数最多,占48.1%。这反映了靶向制剂研究在现代药剂学中的重要地位[1]。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靶向制剂可利用载体将药物选择性地积集于作用部位,以达到提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治疗浓度而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尤其是细胞毒…  相似文献   

2.
为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增加选择性,近年来发展了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of drugs with synthetic systems),包括脂质体、受体靶向、毫微粒制剂的靶向给药等.  相似文献   

3.
磁性载体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被称为第四代给药方法,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从方法学上大体可分为三类:被动靶向药物传递系统、主动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和物理化学靶向传递系统[1].  相似文献   

4.
环糊精在药物制剂方面的新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力  姚静  于洪生 《药学进展》2003,27(5):279-28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改善药物理化性质、改进处方、提高药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靶向及微粒给药系统等尖端制剂技术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速释和缓释制剂、控释给药、定位给药、微粒给药系统、药物微粉化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以促进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房嫣  彭倩雯 《中国药师》2013,16(8):1232-1234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又称靶向制剂,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的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病变部位常被称为靶部位,可以是靶组织、靶器官,也可以是靶细胞或细胞内的某靶点.靶向给药可以增加药物在靶部位的浓度、降低药物在非靶部位的浓度、延长药物在靶部位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给药后的疗效[1]. 药物制剂靶向系统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靶向性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可对制剂的靶向性有一个可视化的数据或图、表支持;另一方面可为制剂进行条件优化提供实验依据,因此为靶向性建立一个好的评价体系是在研究靶向制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靶向制剂的研制需要有可靠的评价标准来约束,这就刺激了各种评价标准的研究,建立好的评价标准,可以指导靶向制剂的研制,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临床的需要.本文就目前在药物靶向制剂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靶向性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凝集素介导的生物黏附微粒制剂研发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第二代生物黏附微粒制剂的概念及黏附机制,介绍了影响凝集素黏附性能的因素和凝集素的类型,并对该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生物黏附释药系统作为一种新颖的药物释放系统,以特有的靶向性,缓、控释等优势成为很有前途的给药系统。其中凝集素介导的第二代生物黏附给药系统具有特异靶向性,微粒制剂又在提高药物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血-脑屏障阻碍药物进入脑组织,不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通过受体(如载脂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等)介导的主动靶向系统、被动靶向系统(如纳米粒、碳纳米管等)及其他靶向系统(如磁性微粒、阳离子制剂等).  相似文献   

8.
吕娟丽  孙慧萍  沈丹 《中国药业》2008,17(12):78-80
生物粘附性微粒是生物粘附给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物粘附特性与微球制剂结合的给药载体的研究近年来广受关注。生物粘附性微粒制剂结合了生物粘附和微粒两种载体的优点,可通过各种黏膜吸收控制药物释放、达到靶向给药。该文介绍了生物粘附性载体的特点、影响因素、材料和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马满玲  郭美华  杨丽杰 《中国药师》2010,13(10):1427-1430
靶向制剂也称靶向给药系统,可以控制药物释放的去向,使药物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组织及靶细胞内。将药物制成靶向制剂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最大限度地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目前,研制和开发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0.
陈加林  周陈西 《海峡药学》2009,21(12):126-128
目的对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方法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对靶向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综述肿瘤组织靶向、肿瘤细胞靶向、肿瘤血管靶向等给药系统及肿瘤靶向治疗基因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完善现有肿瘤的靶向治疗。结果靶向药物制剂能使药物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发生反应,使药物能够可控性地分布,并于靶区持续缓慢地释放药物,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结论靶向制剂对于克服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它们广泛应用于临床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1.
靶向释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是根据生物药剂学设想,利用某种载体聚集于作用部位指向给药,可使药物进入所期望的组织或细胞,它包括药物—载体、药物—抗体共扼物,如以脂质体、微球毫微囊、静脉乳剂和磁性药物作载体的各类靶向制剂。 这是一个理想的包括释放和定向传递的药物治疗系统,它能够达到所有预期目标,即在确定的时程内以预定速率在机体特定部位释放一种或多种药物。目前以应用脂质体技术制备靶向制剂和应用单  相似文献   

12.
几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在胶体微粒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小龙  陈浩凡 《中国药师》2002,5(8):492-494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现已能制备粒径1nm~1μm的胶体微粒给药系统,即微球、微囊及毫微粒。这种给药系统主要由药物与载体构成,有的添加了不同的附加剂,在机体内显示出被动靶向、缓释的优点,这有利于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药物选择性,使之浓集于靶部位,使药物缓慢地释放而维持比较持久的有效浓度。因而该类制剂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这也正是当今临床用药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13.
肾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由于多数肾脏药物都具有较大的毒性,为了降低药物的系统毒性,很多药学工作者已经对肾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了低分子质量蛋白质(LMWP)、微粒、糖基复合物等药物转运载体,前体药物和抗体以及基因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最终实现肾脏靶向给药的目的。本文通过系统地介绍肾脏的生理功能及特点,对上述各类肾脏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对靶向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靶向药物制剂能使药物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发生反应,使药物能够可控性地分布,并于靶区持续缓慢地释放药物,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结论:尽管靶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尚需时日,但它们对于克服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淋巴靶向给药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淋巴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机制、给药途径、制剂类型及载体材料、制剂的应用及展望进行了论述。通过制备纳米粒、乳剂、脂质体等新型给药系统可以达到淋巴靶向给药的目的。将药物制成淋巴靶向给药系统是预防、诊断、治疗淋巴癌、淋巴转移癌及其他淋巴疾病的有力工具,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普通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药剂型研究以及药物传递系统和制剂新技术,包括控缓释与靶向制剂、经皮给药系统、植入剂与黏膜给药系统、生物药物制剂、中药现代化制剂、制剂新技术(脂质体、微乳与纳米乳、  相似文献   

17.
靶向性纳米载药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多数常规制剂中的药物难以进入脑部,影响脑部疾病的诊疗效果,利用纳米微粒作为载药系统可以使药物穿透血脑屏障。方法将大分子药物制成纳米粒,可增大中枢神经系统中药物浓度及延长药效,增加了对脑内病灶的靶向性。结果与结论尽管纳米给药系统用于脑部疾病靶向的治疗距临床应用仍有相当多的工作尚待完成,但目前的研究已展现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普通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药剂型研究以及药物传递系统和制剂新技术,包括控缓释与靶向制剂、经皮给药系统、植入剂与黏膜给药系统、生物药物制剂、中药现代化制剂、制剂新技术(脂质体、微乳与纳米乳、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捕获、处理及提呈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疫苗的靶向传递主要通过各种功能性载体微粒进行。研究表明,载体微粒大小、表面电荷以及树突状细胞表面不同受体设计的特异性靶向给药系统对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近年来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设计高效靶向肿瘤疫苗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壳聚糖微粒及纳米制剂的主要制备方法及药物的释放方式,阐述壳聚糖微粒纳米制剂在药剂学的主要应用。壳聚糖微粒纳米制剂比表面结构大,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优良的药物包埋性能和控制药物释放的能力,是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制剂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