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下颌咬面为定位基准的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的安全准确截骨效果。方法术前通过测量耳垂到咬面的垂直距离,并根据患者对术后下颌角形态的要求来弯制截骨引导板的弧度,使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的下颌咬平面板、固定板、下颌升支后缘保护板和截骨引导板与3D打印模型贴合。术中将弯制好的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按照术前预定的位置安放并固定后,紧贴引导板内侧面截骨。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脱套分离下颌骨和下颌角,使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安放更加容易,固定板与下颌骨外板固定后截骨引导保护器处于稳定状态,便于安全准确地进行截骨操作。结论下颌咬面定位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可以安全准确地引导下颌角截骨,是一款有效的辅助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6,(6)
目的建立小型巴马猪的下颌角3D打印模型,为模拟临床复杂下颌角截骨术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全面的预手术设计方案。方法选择12个月龄巴马小型猪3只,采用螺旋CT在术前、术后扫描巴马小型猪的头部骨骼形态,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odio 2013等软件进行下颌骨的三维重建并进行3D打印,设计改良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在导板引导下,完成下颌角截骨术。结果经术中验证,巴马小型猪下颌骨3D打印模型能够精确模拟下颌角形态,术前设计的截骨导板能够在术中辅助进行精确截骨。结论数字化3D打印技术对于模拟下颌角形态,辅助术前手术方案设计,进行精确下颌角截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3D打印技术又称为三维技术,这种1986年出现的技术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在加工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并持续升温,美国《时代》周刊已将3D打印产业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产业”。有人期望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具有功能性的人体器官用于移植,那么目前的3D打印技术能否做到呢?目前的3D打印技术究竟可以在器官移植领域做什么样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4.
5.
3D打印技术历经30多年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众多医学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由于3D打印技术具有很强的三维直观性,且具有快速、精准、个性化的特点,近年来在骨科领域发展最为迅速。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制作实物模型、制作手术导板、制作个性化内置物及假体以及骨组织工程等。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各个亚方向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为增材制造技术,1984年Hull第一次利用计算机建模结合增材制造技术成功制造出实体,标志着3D打印技术的诞生[1].目前关节外科中主要应用的3D打印技术有以下几种:①立体光刻成型技术,光固化材料在激光的聚焦下,完成一个平面单位的凝固成型,然后垂直移动一个水平单位继续固定建模设定的相应层面,在骨科临床... 相似文献
8.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3~5月期间对6例肝细胞癌、3例肝血管瘤和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前常规CT检查后行肝脏3D重建,并存为STL文件,按肝脏实际大小50%~70%、采用聚乳酸材料打印出肝脏模型,然后进行后期处理后分析肝脏解剖、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选择最优手术路径和方案,在3D打印肝脏模型指导下行肝脏切除。结果肝脏切除方式与术前肝脏模型上手术规划一致,术中平均出血量340 m L,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3D打印肝脏切除术使肝脏切除更加精准、安全。 相似文献
9.
3D打印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医学领域用途也十分广泛,包括三维成像、建模、外科手术规划、各种医学教育和培训。但是,3D打印在麻醉中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文章主要介绍3D打印的基本状况,并讨论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前景,包括麻醉方案规划、术前气道评估、定制个性化麻醉工具和气道工具。文章还讨论了3D打印在麻醉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例如用于模拟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置管、椎管内麻醉以及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此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3D打印技术还为国内外麻醉医师提供了个人防护设备、面罩、口罩,甚至呼吸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5)
二尖瓣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或介入治疗。然而,二尖瓣及其瓣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要求心外科医师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3D打印技术能将2D医学图像转化为三维实体模型,能详细清晰地提供空间解剖信息及模拟手术的手段,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个性化的治疗。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二尖瓣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3D打印技术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立体医疗模型的制造。随着精准化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从立体模型、手术器械到活体移植组织、人体器官,3D打印技术逐步成熟完善并在医疗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气道管理作为围术期重要的管理项目之一始终备受关注,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可以将气道管理可视化、个体化,因此,其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对3D打印技 相似文献
12.
13.
3D打印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麻醉学科教学、临床麻醉及基础科研中的应用和前沿研究,以期为该技术在麻醉学科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启示。目前3D打印技术尚存有局限之处,但随着打印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相信该技术未来在麻醉学科将得到蓬勃... 相似文献
14.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的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但复杂的髋关节病变,如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外伤或感染后所致的髋关节畸形,融合髋,伴有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等,手术难度极大,手术失败率较高~([1])。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髋关节置换手术实现个体化、精准化带来了希望~([2])。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可直接由计算机图形数据制作任何形状的零件。因此,3D打印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5):1405-1408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此技术目前已经在医学领域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比如术前规划、手术导板、医学教育、定制假体、定制内置物以及非常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打印等。本文综述了目前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在脊柱外科未来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临床骨科杂志》2017,(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按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3D组为(3.5±0.5)h,常规组为(4.5±0.9)h;术中出血量:3D组为(1 000.5±253.3)ml,常规组为(1 450.2±231.4)ml;围手术期输血量:3D组为(6.9±4.8)U,常规组为(10.3±2.4)U;3D组3项指标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医源性血管损伤、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髋臼骨折可在术前进行充分计划,使术中操作更加准确有效,并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9):772-773
3D打印(three-dimension printing)学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工业生产技术,当时被称为“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最初用于“打印”的原料均为非金属无机材料,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增材制造开始于21世纪,至今不...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有学者认为它是制造业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更有许多国家已将3D打印技术作为国家战略规划。无论是临床还是基础研究,3D打印技术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医学技术。在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面,这一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