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晶体上皮细胞听游离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钙的荧光批示剂fluo-3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白鼠的晶体上皮细胞中的游离钙。方法 fluo-3着染细胞后,应用LSCM观察细胞内fluo-3在钙螯合后的荧光分布,最后用钙离子载体A23187和重金属离子Mn^++作校正,将fluo-3与钙结合显示的荧光强度转换为「(Ca^++)」值。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ATP诱导晶体上皮细胞的钙内流和钙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胞外ATP对离体晶体上皮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方法钙指示剂fluo-3着染离体晶体上皮细胞,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条件下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正常离体晶体上皮细胞对ATP的刺激反应表现为双波型。对不同浓度的ATP反应不同。乙二醇双(2-二氨基乙基)乙醚-四乙酸[ethyleneglycolbis(2-aminoethyl)ethertetraceticacid,EGTA]螯合细胞外钙后,ATP刺激晶体上皮细胞出现单波型。结论ATP能刺激离体晶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动员,晶体上皮细胞对ATP的刺激反应有剂量依赖性,晶体上皮细胞膜中可能存在ATP的特殊受体(P2-嘌呤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适宜条件下,用荧光指示剂Fura-2测定乳兔视网膜细胞内游离钙(简称[Ca2+]i)的方法。方法:用酶解制备视网膜细胞悬液。Fura-2/AM负载进行荧光测定。结果:经0.05%胰蛋白酶消化10分钟,可使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在37℃条件下与Fura-2/AM温育40分钟,于30分钟内测定为最佳条件。结论:静息状态下[Ca2+]i水平为(223±27)nmol/L,其值在文献报道范围内。高钾去极化,在K+为25mmol/L和50mmol/L时,分别使[Ca2+]i增加了59%和148%,由此证明视网膜细胞悬液制备和测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Zhang F  Lu D  Wang L  Chen C  Wu N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106-10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小牛晶体上皮细胞(bovinelensepithelialcel,BLEC)增殖和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探讨它们在后囊混浊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细胞增殖的机理。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IL-1及TNF-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荧光指示剂Fura-2测定它们对胞浆内游离Ca2+的影响。结果IL-1102~105ng/ml、TNF-α102~104U/ml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并增加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结论推测IL-1、TNF-α参与了白内障术后的后囊混浊形成;它们影响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胞浆内游离Ca2+。  相似文献   

5.
利用培养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我们观察了多种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RPE细胞内第二信使磷酸肌醇(InsP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及5-HT2受体激动剂如α-甲基-5-羟色胺、Quipazine、和DOI(1-[2.5dimethoxy-4-iodophenyl]-2-aminopropanc)均刺激大鼠RPE细胞[3H]-InsPs形成,5-HT刺激[3H]-Insps形成的效应可被5-HT2受体拮抗剂Ketanserin完全阻断,而5-HT3,拮抗剂MDL72222对之无阻断作用。5-HT的效应还可被蛋白激酶C激活剂PMA(4β-phorbol12-myristatc13-acetate)部分抑制。结果清晰表明,在大鼠RPE细胞存在着与Insps信使通路相偶联的5-HT2受体。  相似文献   

6.
应用Scheimpflug彩色摄影定量研究晶体核混浊度[英]/KhuPM…/InvestOph-thalmolVisSci.-1993,34(1).-130~136Sasaki等已将Scheimpflug彩色摄影用于分析晶体的老化变化及晶体颜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仁毅  姚克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5):348-350,I022
目的 研究和比较体外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 epithelial cell,BLEC)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硅胶(silicone,SI)、水凝胶(hydroxyehtylmethacrylate,HEMA)和丙烯酸酯(acrylic,acrysof;ACRY)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表面生长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tilamin(SS-14肽)和sandostatin(SS-8肽)对人晶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3H-Proline)掺入法检测了SS-14肽和SS-8肽对人晶体上皮细胞(HLE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SS-8肽浓度为10-10mol/L、SS-14肽浓度为10-9mol/L时能明显抑制HLEC增殖和胶原合成,且呈剂量依赖关系,50%抑制浓度(ID50)SS-8肽为10-8mol/L,SS-14肽为10-7mol/L。结论SS-14肽和SS-8肽可以通过抑制HLEC的增殖及胶原的合成而抑制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9.
王玉宏 《眼科研究》1997,15(4):285-287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胞膜上具有特异性受体,能辨认视细胞外节膜盘(rodoutersegment,ROS)上的特异性配体,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RPE细胞内三磷肌醇(inositoltriphosphate,IP3)的水平增高,可促使RPE对ROS的吞噬。另外,RPE胞膜上的毒蕈碱受体与其激动剂作用后也可促使RPE细胞内IP3的增高及对ROS吞噬的增强。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ylatemonophosphate,cAMP)则作用相反,RPE细胞膜上存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其受体激动剂可刺激RPE细胞内cAMP浓度的迅速升高,抑制RPE的吞噬功能。IP3和cAMP之间是否有拮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cAMP还抑制RPE细胞的趋化、迁移、和增殖,其机制不明。另外,cAMP通过促进RPE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及抑制CL-由视网膜向脉络膜的转运而抑制视网膜下液的转运。  相似文献   

10.
辛晓蓉  巩天祥 《眼科新进展》2014,(11):1009-1012
目的 探讨脑膜上皮细胞(meningothelialcells,MECs)参与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缺氧对MECs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MECs分别在体积分数21%O2(对照组)和体积分数1% O2(缺氧组)环境下孵育1d和2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和比较MECs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tivecapacity,T-AOC);采用MitoTrackerRed检测和比较MECs在正常氧和缺氧环境下作用2d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通过测定钙联蛋白的荧光染色,以评价MECs暴露于氧化应激环境后对内质网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的氧化应激能力降低,结果显示T-AOC下降。对照组和缺氧组细胞分别培养1d后,细胞中T-AOC分别为(0.0124+0.0011)U?L-1和(0.0119+0.0090)U?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5、P=0382)。分别培养2d后,缺氧组细胞中T-AOC(0.0107+0.0083)U?L-1低于对照组(0.0129+0.0087)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6、P=0.001)。不同氧环境作用于细胞2d后,采用共焦显微镜荧光探针方法分析作用于对照组和缺氧组的MECs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缺氧组细胞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同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缺氧组MECs钙联蛋白绿色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缺氧通过影响MECs内质网及线粒体功能而影响其氧化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角膜曲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荣照  吴正秀  王骞  刘晓瑞  叶梅 《眼科》2002,11(4):207-210
目的:探讨我国人角膜曲率半径的正常值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角膜曲率半径差异。方法:对10998只眼的角膜曲率进行检测,并按男、女10岁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1为7.65mm,K2为7.71mm,平均K值为7.67mm。较眼科学正常值K:7.77mm短0.1mm。(2)K的平均值男性较女性的长0.1155mm。且女性各年龄段角膜曲率半径均男性的有不同程度的减短。(3)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大致呈递减趋势,即: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成反比关系。(4)男女K1,K2之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即K1逐渐增长而增长,即 K1值逐渐增长,K2逐渐减短。结论:本文测定的角膜曲率较眼科文献中的提供的正常值短0.1mm,并且存在着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I型(阈值期和阈值前期)和A-ROP(急进性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系列病例中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化过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3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的ROP患者34例67眼。再活化是指急性期特征的复发,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结果:患儿34例的平均胎龄为28.82±2.32wk。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155.18±398.22g。19例37眼的病变区域为Ⅰ区。10例2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5例1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后部。一次IVC治疗的ROP患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3.1%(49/67),且Ⅱ区血管化均完成。患者在Ⅲ区的血管化完成率出现差异。在接受过一次治疗且未再复发的患者中,Ⅰ型ROP血管化时间平均为9.11±2.49wk,A-ROP为13.40±4.04wk。A-ROP的血管化完成时间明显比Ⅰ型ROP的时间长,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VC治疗后的病变为Ⅱ区的患儿均具有较高的血管完成率。  相似文献   

14.
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本中心1997年7月至2006年11月的眼睑分裂痣病例共30例(30只眼),按不同部位,侵犯范围的大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分裂痣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分裂痣切除后Ⅰ期行游离皮肤移植术5例;分裂痣切除后皮瓣转移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行上睑或下睑手术,3个月后Ⅱ期行另一眼睑手术,共22例,其中对侵及泪小点的分裂痣将色素痣和受侵犯的泪小点一起切除后行泪小管口再造和睑成形术8例.结果 30例患者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有1例术后2年复发,随诊5年再次手术,术后病理发现有恶变,经再次行Mohs眼睑恶性肿瘤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术后未见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 眼睑分裂痣切除术采用分期手术转移皮瓣法修复眼睑比游离植皮法疗效更满意.对分裂痣切除术后的病例需密切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恶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ROP筛查并诊断为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 (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其中3眼病变复发行玻璃体切割术,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不同转归一自然退行与阈值病变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确诊ROP的早产儿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3例不同程度ROP患儿中(166只眼),自然退行51例(102只眼,占ROP患儿61.45%),阈值病变32例(64只眼,占ROP患儿38.55%).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OP阈值病变组的胎龄较ROP自然退行组小,产次较ROP自然退行组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男性、机械呼吸及发生败血症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胎龄、多产次,男性、使用机械呼吸、发生败血症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苏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73-57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分析对临床筛查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56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记录其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APgar评分(1分钟in)、APgar评分(5 min)、败血症、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输血等。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重症ROP与孕周(GA)、出生体重(BW)、吸氧时间、吸氧浓度、APgar评分(1 min)、APgar评分(5 min)、败血症、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输血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756例早产儿,严重ROP发生3.3%。各因素中,孕周较少、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高浓度吸氧、APgar评分(5 min)<4分,机械通气、输血是重症ROP的高危因素,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严重ROP的发生受孕周较少、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高浓度吸氧、APgar评分(5 min)<4分,机械通气、输血影响。特别是GA≤28周或BW≤1000 g早产儿患严重ROP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建议重点对此类早产儿进行及时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种不同的截囊方法的术后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38例41眼,采用开罐式截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2例37眼采用信封式截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mo~2a,比较2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术后ld视力>0.1者,A组70.7%,B组81%,术后3mo~2a视力≥0.5者,A组90.24%.B组94.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6%和13.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信封式截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优于开罐式截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阈值期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评估ROP阈值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10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将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达到阈值病变的患儿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经巩膜、视网膜冷凝术。结果筛查108例早产儿,发现ROP23例,发生率为21.3%。在所有ROP患儿中,ROP1期13例,占56.5%;ROP2期3例,占13.0%;ROP3期7例,占30.4%。其中ROP3期患儿均伴有附加病变,达到阈值病变标准。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43±0.25)kg(t=4.059,P<0.001);孕周为(31.0±2.3)周(t=2.637,P=0.013);吸氧时间为1~49d,平均17d(n=23,Z=-3.63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8例(χ2=12.009,P=0.001);上述指标与非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是否多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低(β=-2.542,OR=0.079,P=0.032)和使用机械辅助呼吸(β=1.341,OR=3.823,P=0.025)的患儿是发生ROP的相关高危因素。7例阈值期病变患儿中,6例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手术眼的结构和视功能未见异常。1例阈值期病变患儿未予治疗,于1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出生体重轻、孕周少、吸氧时间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对阈值期病变患儿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