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期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91例分为药物组30例、康复组30例及通督调神针刺组31例。每周6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康复等的疗效。结果:91例脑卒中痉挛瘫期患者经过28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和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比较该疗法与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将60例VD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组(治疗组)、普通针刺组(普通组)和药物组各20例。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4周为1个疗程;药物治疗1次30mg,1日3次,连服4周。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能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及中医辨证量表(SDSVD)积分评价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ADL和NPI评分有非常显著差异;MMSE和CDR评分有显著差异。在ADL评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普通组和药物,有非常显著差异。在MMSE、CDR评分方面,3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在NPI评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普通组和药物组。在SDSVD积分方面,治疗组与普通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2组均优于药物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通督调神针刺可以明显改善V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智能水平和神经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以50例TBM系统治疗联合通督调神针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观察组,以50例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应用中医症候积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昏迷程度GCS评分和脑脊液压力及其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计数(WBC)、蛋白定量(PRO)、葡萄糖(GLU)、氯化物(Cl-)等生化检测为观察指标,以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程度分级考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22%、36%、32%、10%和10%、20%、56%、14%,总有效率分别为90%、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2,P=0.043);治疗前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和FMA、NIHSS、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对照组脑脊液细胞计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4),治疗后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神经心理学量表,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将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治疗,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3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并进行治疗前后及2组间对比。结果:通过MMSE与MOCA量表评分,3组治疗后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MMSE与MOCA积分改善优于针刺对照组及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改善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临床意义,是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有阳脉之海之称。督脉的主治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多个学科。我院张道宗教授对督脉进行了深入研究,把它用于中风、眩晕、癫痫、痴呆、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截瘫、儿童多动症等疾病的治疗屡收奇效。其辨证思路敏捷清晰,用穴精当准确,临床疗效确切,令人叹为观止。学生不才,跟师临证3年,偶有心得,现结合临床常见疾病简要归纳于下。  相似文献   

6.
7.
针刺对脑中风后期患者康复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中风恢复后期进行针刺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脑中风恢复后期患者55例分为早治组30例和晚治组25例,分别于发病后3~6个月和7~12个月进行针刺和药物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和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分别评测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能力的疗效.结果:55例脑中风后期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治组与晚治组比较,前者改善更显著,而在认知能力方面,晚治组的有效率、显效率均较低.结论:针刺对脑中风后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疗效,对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尿潴留作为卒中后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尤其是急性期)泌尿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研究从"通督调神"角度出发,阐述督脉、"神"的内涵,及其与卒中后尿潴留的关系,同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释"督损致闭"与情志对卒中后尿潴留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分析基于"通督调神"理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辨证、选穴、治疗频次及次数、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结合在临床中治疗的典型案例,探析从"通督调神"针刺论治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价值,以期为脑卒中后尿潴留的针刺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安眠治疗组(治疗组)、一般针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针刺组予一般针刺针法治疗,药物组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分,并统计各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治疗2周后依据相关疗效标准和PSQI评分减少率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有效率统计治疗组96.67%、针刺组93.33%、药物组73.33%,3组比较治疗组和针刺组比药物组的疗效更显著;平均起效时间统计治疗组(3.167±0.254)、针刺组(5.533±0.317)、药物组(2.933±0.244),3组比较治疗组和药物组比针刺组起效更迅速。结论: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疗效更显著,起效更迅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王颖  高佳  王伟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065-2068
目的: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P300技术评价通督调神针刺法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4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量表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FA值、ADC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数值改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和常规药物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3月收治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通督调神针刺组(35例)和口服西药对照组(37例)进行对照观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应用改良《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有效率的评估。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67.56%。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无创伤,安全性高,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阴通督针刺法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养阴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教科书上的标准方法治疗,疗程8周。结果: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通督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全国名老中医、安徽省国医名师张道宗教授,已从事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张老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总结认为卒中是脑髓损伤、神机失用的一类疾病,并基于此创立了“通督调神”针法,特别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临床效果显著。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兼见情志失调,作为“通督调神”针法的适应症之一,张老临症运用颇多,亦取得不错的疗效,现就张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经验作一总结,为临床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86.5%以上,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应用于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分组法,将45例社康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治疗组(22例,简称"对照组")和基础康复+针刺干预组(23例,简称"试验组"),前者接受健康教育、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每天2次,6天为1疗程,间隔1天继续下一疗程;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治疗,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间隔2天继续下1疗程,共进行8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第3、6个月进行NDS、ADL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N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实验组的作用更优于对照组(p<0101);随访发现,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NDS、ADL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调任通督针刺法对于脑卒中的社区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早期干预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56例脑卒中患者中29例施以早期康复训练,与27例非康复训练患者的近期预后进行比较,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结果发现早期康复训练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早期康复干预有利地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朝辉  刘莉  段代邺 《中国康复》2001,16(3):154-15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ADL水平的影响.方法24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综合运用促进技术、健侧代偿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采用MAS量表和Barthel指数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经过6周的康复治疗,MAS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ADL水平.建议康复工作者应积极宣传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对恢复期患者也应尽最大努力使其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该种影响是否与针刺时间有关。方法:实验于2005年8—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实验室及针灸推拿学院实验室完成。①选用7d龄新生SD幼鼠109只。将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恢复2h,置于透明密闭容器中,并入37℃恒温水中以1L/min的速度通入低氧气体(体积分数0.08氧气和0.92氮气),2.5h后将动物取出,将存活者继续保温1h时后作行为测定,翻身不能、平衡异常或左旋者视为成功的模型(72只)。②将其余24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只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亦不作低氧处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7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模型组,每组24只。选用大鼠百会、患侧率谷透角孙、内关、曲池、足三里、涌泉。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于造模后24h开始针刺,前7d仅针四肢部穴位,第2天开始加针头部穴位。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造模后第8天开始针刺,头、体针同步。2组均以针灸针先在内关、涌泉速刺微出血,不留针,然后针头部及曲池、足三里。百会、率谷透角孙及曲池、足三里接G6805-Ⅱ电...  相似文献   

19.
张君宇  韩为  金子开  杨坤  贺成功  代飞 《康复学报》2022,(5):401-406+418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下肢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脱落3例)和观察组(30例,脱落3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次;同时配合下肢康复训练,包括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减重步行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观察组的基础用药及下肢康复训练同对照组,予“通督调神”针法结合下肢康复训练,取百会、风府、大椎、双侧风池、印堂、双侧太阳、水沟穴,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4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评价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及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结果:2组治疗前下肢FMA、BBS、MBI、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0.
康复教育对偏瘫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知识教育对偏瘫患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两组均采用以Bobath为主的综合神经促通术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教育组采用对医务人员、患及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康复知识教育的方法。结果:康复教育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康复知识教育对提高偏瘫患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