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的病机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证候中出现湿证的原因,阐明其病机关系。方法:以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线索为依据,综合分析西北燥证中燥、湿二邪的病机关系。结果:西北燥证中燥邪与湿邪相互转化的病机关系凡四:一为燥滞营卫,外燥内湿;二为遽燥气敛,津停生湿;三为燥极而泽,湿从燥化;四为湿阻气机,燥自内生。结论:西北燥证所兼湿证为内湿,系由外感燥邪侵袭人体,邪正交争、病机转化而生。  相似文献   

2.
燥证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则枯涸为主要病机,以干燥症状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脱屑"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类中医证候。早在《内经》中就指出"燥胜则干"为燥邪致病的特点;并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法则。历代医家继承了《内经》对燥证认识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从燥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等方  相似文献   

3.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西北燥证的主要致病因素、次要致病因素及机体感受燥邪后的病机转化,为西北燥证主症状筛选与临床分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当代论燥的相关文章,并结合新疆特殊的自然气候环境,综合分析西北燥证的病因病机。结果:西北燥证的主要病因为燥邪,其次为风、寒、热邪。在社会因素方面,饮食偏嗜及居处环境对燥证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结论;明确西北燥证的病因、病机转化,对西北燥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血燥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形成风热血燥或阴伤血燥;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形成肠胃湿热。常见证型为风热血燥,肠胃湿热。治疗原则为祛风、清热、滋阴、润燥、除湿。常用中药为防风、荆芥、白术、黄连、黄柏、蒲公英、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结论: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血燥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形成风热血燥或阴伤血燥;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形成肠胃湿热。常见证型为风热血燥,肠胃湿热。治疗原则为祛风、清热、滋阴、润燥、除湿。常用中药为防风、荆芥、白术、黄连、黄柏、蒲公英、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结论: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感染后咳嗽常表现为干咳,有痰或无痰,长期难愈,晨起或夜间、遇冷空气、异味、油烟等情况症状加重,具有风邪致病特点。本病为风邪作祟,风邪贯穿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风邪犯肺是基本病机。风为百病之长,可单纯发病,也可合而为病,由于受患者体质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表现证型不同。本病以风邪为基本病理因素,从夹寒、夹热、夹燥、夹痰等分析,归纳出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风邪恋肺证、风痰阻肺证5个证型,全面反映出感染后咳嗽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7.
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根据干燥综合征 ( SS)燥象丛生的特点 ,将本病与中医学的燥证、干燥病、燥痹相对应。中医学认为 ,干燥病是因素体阴虚 ,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 ,清窍、关节失其濡养所致。是以口鼻干燥 ,眼干及涩痛、异物感为主要表现的虚弱性疾病[1] 。1 病因病机多数学者遵循燥盛则干的病机理论 ,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乃阴液亏损 ,致津液枯涸、脏腑不荣而燥象丛生。陈绎志等[2 ] 将本病病因大致归纳为 :慢性感染、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因素。马永桢[3 ] 认为本病内燥是关键 ,外燥是诱发因素或者使病情加重 ;其基本病机是阴血亏…  相似文献   

8.
燥证可用辛温通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燥证可用辛温通散法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燥证;辛温通散法;阳郁“燥胜则干”,故治宣滋阴润燥,药用甘凉儒润之品,古人已有常方常法,如治肺燥之桑吉汤、清燥救肺汤,治肠燥无水行舟之便秘用增液汤等。然燥证之出现,有属阴亏水少之病机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以治血为主、疏风为辅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证属血虚风燥证之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结果:养血和血为主,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获得了理想效果。结论:以当归饮子为主方,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疗效满意,可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则。  相似文献   

10.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11):2261-2264
尘肺病的病机为尘痹肺络、积损伤正,常见证候有实证类(燥邪伤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疾病早期则以实证类燥邪伤肺证为主,常兼有气阴两虚证等;疾病中后期则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常兼有痰湿证、血瘀证及痰瘀互结证。治法体现于补、润、化、消,早期以润燥清肺为主,佐以补肺之气阴;中后期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通络或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新梅 《医学综述》2013,19(7):1270-127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严重影响孕妇以及胎儿生命安全的疾病。在健康初产妇中,妊高征的发生率为6%,以往有妊高征病史的孕妇更是高达18%。尽管针对妊高征的发病机制、病因、预测及治疗手段的研究很多,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清晰,也没有对妊高征孕妇以及分娩胎儿有确切治疗作用的药物。该文就目前妊高征的发病机制、病因、早期预测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本文重点介绍中医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辨证施治要点、常见证型和主要兼证,并指出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太阳病法当汗解,误下则会产生诸多变证。本文从病机的角度入手,分析各种变证,探求其发病机理,寻找共性,总结规律,并指出相应的治法方药,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错综复杂的伤寒病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日渐升高。脂肪肝已成为当代肝病领域的新挑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治疗上尚无特异性药物。本文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临床验证等方面,综述近年来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况。认为中医药在脂肪肝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提出一些思考,旨在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为育龄期女性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作者依据吾师的治疗经验浅谈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所面对的临床问题已有显著变化,应重视在传承和临床实践基础上谋求新的理论创新。辨证体系的形成肇始于张仲景《伤寒论》,不同的辨证方法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但其共性在于把握病机。周仲瑛教授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分析,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融多元辨证为一体,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辨证方法,能够活化辨证,执简驭繁。病机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理因素、病性、病位、病势,并由此构成辨证诊断的病机证素。病机辨证的应用要把握病机的层次性,明析病机复合、兼夹的复杂性,区别病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病机辨证以疾病病机为主体制定辨治方案,其内容以病机证素为条目,列有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范例、加减、临证备要诸项。   相似文献   

17.
下利是临床常见症状,《伤寒论》认为下利的病机有表、里、寒、热之别,病位涉及多个脏腑,治疗上依据其病机的不同,创立解表、清里、温中、利小便等诸多治法,形成了系统的诊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辨病辨证并治是中医经典的诊疗模式,由《伤寒杂病论》确立。病因病机是疾病的本质,辨病治疗是围绕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治疗。证是疾病的症状,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个同时出现。辨证治疗即是应用方药针对症状的直接治疗,辨病辨证并治强调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同步进行。现代中医界确立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实质上是辨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中医学的发展应该回归经典,传承精华,从恢复“证”的本义做起,提倡辨病辨证并治精神。  相似文献   

19.
陈志强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科研工作30 余年,擅于将中医学与西医学有机结合,在慢性肾脏疾病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许多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学术见解,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病机与客体病机的新理念,并将此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主要对陈教授诊治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作一概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主体病机与治法:提出脾肾气阳两虚、水湿瘀血内停为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并将其称之为主体病机,据此提出了益气温阳、化湿利水、活血通络的基本治法。2)客体病机与治法:将肾病综合征病情演变过程中常因感受外邪或药源性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变证称之为客体病机,并据其变证的不同分别予以相应的治法方药:若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应分别治以疏风散寒或疏风清热;若应用激素,须根据激素应用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文章最后附医案一则及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2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腰痛。文章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认为从疼痛信号通路来研究其治疗方法的镇痛机制将进一步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