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视神经管骨折常因颅脑外伤引起,可引起视神经缺血水肿、变性,甚至视神经纤维萎缩而失明。目前公认首选的是经鼻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它的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不遗留疤痕及处理简单等。我科自2002年至2004年经鼻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管损伤10例,经过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0~49岁。左眼4例,右眼6例。伤后视力无光感7例,眼前手动3例,伴有眼球活动障碍1例。CT提示:眼眶外侧壁、内侧壁6例,视神经管骨折2例,视神经管变窄、筛窦内积血1例。受…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进一步探索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0个成人尸头的 6 0侧视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结果 :视神经管内壁中部是视神经管管壁最薄之处 ,厚度为 (0 .48± 0 .36 )mm ;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是中部 ,横截面积为 (17.47± 3 .97)mm2 ;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 37.46°± 4.6 6° ,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 2 1.0 0°± 3 .46°。结论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 ,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可能最强 ,视神经减压术开放管的中部可能最为重要。视神经管走行的特点是视神经间接损伤常合并于颞额部钝挫伤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视神经管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观测,为经眶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颅骨标本50个,观察视神经管与筛窦和蝶窦的关系;测量视神经管各壁的长度及视神经管颅口、眶口的垂直径和横径并计算截面积.甲醛溶液固定的成年尸头15个,观察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管内段视神经及眼动脉的关系.结果: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长,长度为(10.71±2.12)mm;视神经管眶口呈竖椭圆形,截面积为(25.84±5.43)mm2,视神经管颅口呈横椭圆形,截面积为(24.86±4.37)mm2.结论:(1)视神经管减压术应全程打开视神经管内壁;眶口的减压应充分.(2)管内段视神经鞘膜应否切开应根据情况而定,切开应避开视神经的营养血管,以切开鞘的内上壁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宝冬  向宇燕  吕运成 《解剖学研究》2012,34(6):452-454,457
目的 通过对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研究,为临床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结构完整的成人头颈部标本12例,经红色乳胶灌注、10%的福尔马林固定,观察和测量如下指标:①观察视神经管的形态;②视神经管隆突的类型;③视神经管颅口、眶口及管中部的横径、纵径及横截面;④测量视神经管上、下、内、外侧壁的厚度;⑤视神经管内侧壁毗邻关系;⑥视神经管内眼动脉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 视神经管由两口(颅口、眶口)和四壁(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组成,其横截面积在眶口最大,管中部最窄;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薄,内侧壁的毗邻结构主要有3种类型:①前为同侧后筛窦、后为同侧蝶窦;②全为同侧蝶窦;③全为同侧后筛窦,眼动脉在视神经管的颅口、眶口分别以视神经的内下方和外上方多见.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参数;当打开视神经管骨壁,鞘膜的切开选择内侧壁稍上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术建立显微外科解剖基础.方法在26侧经防腐同定的尸头标本上,进行视神经管和眼动脉及其周边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视柱前端视神经管外膜与眶上裂硬膜融合变厚,形成凸向眶内的襞,厚度为(1.71±0.37)mm(1.14~2.38 mm).眼动脉有88.5%(23侧)于视神经管颅口底部内侧进入鞘膜,在襞前端内侧穿出入眶.视神经管外下壁与蝶窦外侧壁结合形成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长为(7.40±1.44)mm(5.60~10.10 mm).结论(1)视神经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内上方切开;(2)眼动脉减压应在视神经鞘膜切开骨性视神经管全长的基础上再向眶内延长1.14~2.38 mm;(3)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视神经减压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神经经管减压术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观察了107具成人尸标本视神经管及其与蝶窦和筛窦的毗邻关系,所有标本中,视神经管在蝶筛窦外侧壁形成隆起者为72.4%,视神经管与毗邻关系的关系复杂,但其内壁与后筛窦或/和蝶窦相毗邻最为多见,内壁长10.2mm厚0.4mm是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关键部位,文中讨论了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时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颅脑合并视神经损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诊断视神经损伤3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中探查发现视神经孔线性骨折,行减压手术,恢复良好;其余7例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效果较差。结论前颅窝损伤患者在术前要高度重视视神经的相关检查;术中应积极探查视神经管和视神经损伤情况,在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积极进行视神经减压是防止患者术后视力下降或视力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视神经管(OC)的解剖学观察,为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提供参考。方法成年头颈部标本20例,观察OC的形态及测量相关数据,OC与筛窦和蝶窦的关系,眼动脉的走行等,寻找并确定手术标志。结果 OC的走行是从内上至前外下方向呈倒"八"字形,左、右侧OC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6.54°±1.98°)、(36.52°±1.73°)。OC与筛蝶窦的关系分为蝶旁型、筛旁型和筛蝶型。OC分内侧壁、外侧壁、上壁和下壁,有颅口、眶口。内侧壁最长、最薄;颅口呈横椭圆形,眶口呈竖椭圆形,OC中部横截面近圆形,是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沿OC的眶口向后,可见一条反光带即OC,32侧可见视神经管隆突,8侧未见明显的视神经管隆突。眼动脉在OC内与视神经的关系为:在颅口位于视神经内下方占80%,在管中部均位于视神经正下方,在眶口位于视神经外下方占85%。结论 OC内侧壁最薄,眼动脉穿行在OC内,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正下方、外下方。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宜选择在内壁与上壁交界处,尤其在接近颅口处,以避免术中损伤眼动脉及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9.
视神经管区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健  廖建春 《解剖学杂志》1994,17(2):98-101
对50个成人尸头和30个干性颅骨标本的视神经管区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测量了视神经管的长度、口径及管壁的厚度、观察了视神经管内壁的毗邻结构关系,还测量了一些与视神经管减压术有关的数据。讨论了经鼻外筛、蝶窦视神经管减压时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原因,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发病有增多趋势。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已比较容易,但对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治疗争议较大,主要是在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上存在分歧。鉴于此,本实验通过建立与临床损伤相近的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比较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对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为临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损伤提供实验形态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