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MG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20例胃粘膜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31例肠上皮化生及2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MG7-Ag阳性率高于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胃癌细胞核内AgNOR形态和计数与良性病变明显不同。以MG7-Ag强阳性表达和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或大小不等呈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MG7-Ag和AgNOR联用,胃癌检出率达90%,显著高于单项使用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AgNOR颗粒计数,并分析在病理诊断上的意义。方法 对64例罗癌标本进行AgNOR染色,观察计数并分析。结果 分化差胃癌AgNOR颗粒计数显高于分化高胃癌。结论 AgNOR计数能够反映胃癌癌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4.
胃癌癌前病变和胃癌相关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伦敦会议的统一认识,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是指胃粘膜异型增生(dysplasia);胃癌癌前疾病(precancerouscondition)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化及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手术后残胃、胃息肉和胃粘膜巨大皱襞症(Méntériré病)等。其后发现有更多的疾病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其中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受重视。胃癌的防治首先在于对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重视。所谓“癌前”一词是指与一般人群相比,其经过一定时间后恶变的可能性增加(所谓高危人群),并非意味着必然会发展成癌。本文对胃癌癌前病变与疾…  相似文献   

5.
丁万寿  祁小兰 《中外医疗》2012,31(36):45+47-45,47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情况、进展规律以及胃癌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并分析判断其与胃癌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做出结论。结果胃癌发生癌前病变和饮食习惯、环境卫生、HP感染情况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尽早发现胃癌癌前病变并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胃癌发生率及风险性。  相似文献   

6.
胃癌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上皮腺体萎缩、上皮纤维化和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无论是何种病理表现,其都可以表现为正常的组织异常化。现在研究认为造成胃黏膜萎缩的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幽门螺旋杆菌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主要起源于幽门,逐渐向胃底扩展[1];但是由免疫系统引发的损伤却主要起始于胃底,逐渐向幽门进发。同时这两者之间可以相辅相成协同作用,造成PLGC病理状态的不断恶化。既往关注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较为多见,在此篇综述中,笔者将免疫相关因素与PLGC发生发展的关系做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实验角度对益胃冲剂的药效进行观察,并对其逆转机制加以探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胃冲剂高,低剂量治疗组,维酶素对照组,分别对各组病理变化,胃粘膜上皮细胞AgNOR计数,DNA相对含量及DNA相对倍体值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87.5%出现粘膜变薄,腺体萎缩,100%出现炎细胞浸润,66.5%出现肠上皮化生,37.5%出现异型增生,其粘膜上皮细胞AgNOR计数,DNA相对含量及DNA相对倍体值明显增高,而治疗组粘膜变薄,腺体萎缩,炎细胞侵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高剂量组:11.1%,11.1%,11.1%,0,0和低剂量组:22.5%,11.1%,22.2%,11.1%,0较模型组的87.5%,87.5%,100%,62.5%,37.5%明显改善(P<0.01),AgNOR计数、DNA相对含量及相对倍体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与维酶素对照组丰厚显差异(P<0.05)。结论:益胃冲剂能有效地逆转胃粘膜癌前病变,其逆转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病变细胞DNA相对含量,抑制其异常活跃的增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 癌细胞的基因活性表达是当前分子生物学领域最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基因组的复杂性,对此问题的深入了解困难尚多。但如果从核仁及其染色质水平上来研究癌细胞的某些基因活性,相对比较容易。近年内发展起来的AgNOR技术揭开了核仁  相似文献   

9.
应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65例大肠癌和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的大肠腺瘤以及正常肠粘膜的标本,进行了AgNORs颗粒数和颗粒面积的测定和分析。研究认为:AgNORs测定可作为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客观诊断指标,大肠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有较我相似特性,上对此病变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0.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染色观察52例不同类型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11例中重度异型增生、30例胃窦癌及4例正常胎儿胃粘膜和20例正常胃粘膜AgNOR量的变化,发现Ⅲ型肠化生AgNOR计数显著高于Ⅰ、Ⅱ型肠化生(P<0.05)。从正常胃粘膜上皮,经肠上皮化生到中重度异型增生到胃癌,AgNOR计数随细胞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各组间均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Ⅲ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较高AgNOR计数的中重度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
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高铁二胺-阿尔新蓝(HID/AB)及核仁组成区(AgNORs)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与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胃粘膜及胃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和100%,萎缩性胃炎为25%,胃癌与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组的病变组织中,AgNORs计数均值随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胃癌与非肿瘤病变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16例HID阳性的大肠型肠上皮化生(肠化)病变中有8例MG7抗原表达,占50%,在15例HID阴性的小肠型肠化中,无1例呈MG7阳性反应,两者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应用银染技术,对鼻咽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及3种组织类型的鼻咽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典型增生病变的细胞核内,AgNORs计数低于分化差的癌细胞,而且多为规则型颗粒,甚少见到大型颗粒;但在癌组织中,分化越差的癌细胞,其核内AgNORs量越多、大型颗粒所占比例越高、规则型颗粒所占比例越低。提示AgNORs技术有助于癌前病变的诊断和肿瘤恶性程度的分级.  相似文献   

13.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观测了100例胃良,恶性病变细胞AgNORs含量及形态。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上皮细胞核内AgNORs计数平均为1.41;慢性萎缩性胃炎为1.55,慢性胃炎伴上皮不典型增生为2.59,胃癌为3.56,组间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gNORs形态分布各组间亦有明显差异。表明AgNORs可作为判断胃上皮细胞增生与分化程度的一项形态定量指标,AgNORs染色技术有助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31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中重度异型增生、16例肠型胃癌、14例胃型胃癌组织中的AgNOR进行研究,20例正常胃粘膜作对照。发现正常胃粘膜经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至胃癌,AgNOR计数/细胞核随病变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各组间均见显著性差异(P<0.01~0.001),同时观察到胃癌组细胞核内AgNoR大小不等,弥漫分布,有的呈块状分布。结果提示AgNOR计数和形态特点有助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10例肺部良性病变和29例肺癌(12例鳞癌、9例腺癌和8例小细胞肺癌)进行核仁组成区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肺癌各组平均每核含AgNORs量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1),在肺癌各组中,小细胞肺癌平均每核含AgNORs量显著高于鳞癌(P<0.05)和腺癌(P<0.01),鳞癌平均每核含AgNORs量显著高于腺癌(P<0.01)。此外,AgNORs在不同病变细胞核中有一定的分布形式,恶性肿瘤中,AgNORs以聚合型和分散型为主,良性病变中,AgNORs以规则型为主。提示AgNORs定量研究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病变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胃癌,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30.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5.0%),3例不典型增生(16.7%)和1例正常胃粘膜(10.0%)呈阳性表达,胃癌与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浸润浆膜、浆膜外者P-gp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内浸润者。结论:P-糖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有关,且对胃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眼睑鳞状细胞癌(SCC)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采用微波处理免疫组化LSAB法对32例SCC进行了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同时应用银染法检测了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结果显示,在正常眼睑皮肤及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未见p53蛋白表达,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其PCNA指数及AgNOR计数也有增加趋势;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p5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增高;PCNA平均指数和AgNOR计数分别为383±301和375±153,PCNA指数和AgNOR计数随SCC分化程度的降低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其PCNA指数和AgNOR计数均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p53蛋白过度表达与SCC发生密切相关,出现于SCC发生的早期,将3项指标综合应用于SCC的分化程度、增殖活性及早期诊断较为客观,对协助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胃癌低发区30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患者男女之比为9∶1,临床病程短,癌平均发病年龄51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②胃癌组织类型,肉眼多为浸润溃疡型,显微镜观察癌溃疡四层结构不典型,底部常有肌残留和癌浸润,类型以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多见;③胃癌癌旁伴发病变(CAG、DYS、ⅠM、Ⅱb)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同例非癌旁相应病变(P<0.01);④粘液组化(HID/AB)染色证实,14例胃癌癌旁有含硫酸粘液结肠肠化(Ⅱb型肠化),表明Ⅱb型肠化与胃癌发生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9.
对200例胃癌切除标本病理分析并对其中的147例随访,其五年生存率是23.5%。胃癌的预后因素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有明显关系。11例肿瘤已浸润达浆膜层者生存了五年以上,1例生存十余年,这表明手术切除肿瘤、药物治疗及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可以提高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