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淋巴瘤的积极有效方案。 目的: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08 PudMed、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华医学会数字期刊数据库及Google网络数据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lymphoma,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共检索到文献37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 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成千上万的淋巴瘤患者获益。其移植前的治疗从最初以单纯大剂量放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发展到联合利妥昔单抗甚至联合同位素标记的单抗作为预处理方案;利妥昔单抗也从仅作为预处理前的净化用药发展到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后长期序贯用药。但是无论移植前后的治疗如何进展改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备份造血系统,促进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的预处理后造血系统功能快速恢复的本质作用始终没有发生改变。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将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9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应用于难治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治疗以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最近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AID可能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疾病,本文主要就自体或异体HSCT治疗AID的原理及自体HSCT治疗几种主要AID的临床试验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糖尿病足患者多伴有肢体远端血管缺血,临床治疗效果一直不是很满意,自体干细胞移植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目的: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3/2011收录有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干细胞;糖尿病足”,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自体造血干细胞或脐血干细胞等方法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将细胞通过肌内注射或血管输注的方式注入下肢缺血部位,治疗后比较肢体疼痛、冷感、皮肤温度、间歇性跛行、溃疡愈合程度和血管造影等结果,判断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3/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125篇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的主要内容显示了糖尿病足、干细胞移植、移植等。干细胞移植以自体细胞来源为主,主要应用骨髓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两种。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使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得到缓解,下肢血管造影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对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缺血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过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的:评价比较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应用与不应用大剂量白介素2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 治疗,与随机挑选30例患者(对照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行白细胞介素2治疗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细胞介素2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提升。随访结束时统计复发率:治疗组13.3%,对照组26.7%;中位生存期:治疗组14~98 (42±2)个月,对照组8~78 (28±2)个月。提示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移植后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导短程大剂量格拉诺赛(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 rhG-CSF,500μg/d皮下注射4天,第5、6天单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行CFU-GM培养,CD34^+细胞计数。予MAC方案预处理,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结果 动员后CFU-GM明显增高,CD34^+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功能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6.
背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经常需要血液制品输注支持,而患者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差异非常大,这主要依赖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和患者本身的疾病性质。 目的:评价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输血的需求和数量。 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01/2010-06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资料,包括移植的适应证、移植的类型、CD34+细胞的数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数量、费用、脱离输注时间以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红细胞输注的阈值是血红蛋白计数为70 g/L,而血小板的输注阈值是计数为20×109 L-1。研究分析了患者移植期间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输注量、输血费用,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中有14例(93%)患者,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中有35例(90%)患者显示了造血细胞植入和脱离输注证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取得脱离红细胞输注天数为14.6 d,明显短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比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红细胞输注单位明显减少;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的红细胞输注费用明显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输血花费昂贵,但却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需要更多的输血支持。脱离输注时间有望成为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新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整体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预处理,但目前尚无标准的预处理方案。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BeEAM)预处理方案用于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07-05/2022-05-31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行BeEAM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例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处理相关非血液学毒性、造血重建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BeEAM预处理方案的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口腔黏膜炎、腹泻、粒缺期发热,发生率分别为72.7%,63.6%,90.9%;(2)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9(8-11)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0(7-16) d;(3)BeEAM预处理方案用于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液学毒性可控,造血重建顺利,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截至随访期末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  相似文献   

8.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复发率极高,如何降低移植后复发率至今仍是难点。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2例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诱导化疗及巩固强化治疗后,在第1次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1个月给予三四疗程异体CIK细胞输注,每隔半年1个疗程,每疗程分5次输注异体CIK细胞,每隔1日输注1次。每次输注CIK细胞前半小时内给予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第1次输注后隔日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半年后减为隔2日1次,1年后减为隔3日1次,1年半后减为1次/周,维持半年后结束,预防白血病复发。 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异体CIK细胞及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无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无骨髓抑制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治疗安全。2例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20个月及2年,目前仍无复发。首次得出对于无合适供者的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缓解后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体CI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9.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手段,诱导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多单位、多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报道。如何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移植相关并发症及改善长期生存是目前关注的重点。 目的: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PubMed、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free medicaljournals.com网络资源关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文献。英文检索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ultiple myeloma”;中文检索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选中相关性强的46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优于传统化疗。但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有许多患者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疾病最终难免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到供体来源限制,且治疗相关病死率高,运用受到限制。因此目前的新发展方向包括:在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进行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联合减低预处理强度的异体移植以及药物巩固维持治疗。新型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在诱导缓解、预处理、尤其是巩固维持阶段的使用,使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总体反应率及长期生存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人巨细胞病毒与疱疹病毒6型的感染情况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患者为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患儿术后每周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检测患者血清中CMV DNA载量及外周全血中HHV-6,并对HHV-6进行分型.结果 共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636份标本.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52份标本CMV-DNA检测阳性,中位检出时间为术后56d.CMV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8.5%(20/52).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MV感染的发病率为47.6%(20/42),晚发性CMV感染的发生率为22.2%(6/27).3例CMV感染患者死亡,其中2例诊断CMV间质性肺炎.14例患者共33份血标本HHV-6 PCR阳性,中位检出时间为术后23d,HHV6感染的总发生率为26.9%(14/52),其中异基因HSCT患者HHV6感染的发生率为31%(13/42),且均为B型.20例CMV阳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有6例发生CMV感染,HHV-6与CMV共感染率为30%(6/20).结论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CMV感染率和HHV-6感染率均较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较早的HHV-6感染和发生较晚的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074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on,BMT)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骨髓移植方法有:同基因骨髓移植 正常的骨髓细胞来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胎供血者.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除同卵双胎外之供血者.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供髓者来源困难减少,予处理是消灭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ABMT发展极快,有可能成为Allo-BMT的替代治疗方法.075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SCT)造血干细胞(HSC)是一种人体血细胞的母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繁殖分化的能力,它不断地分裂繁殖造成大量的血细胞,以补充更新外周血液.对HSC的研究证实1个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微环境和各种造血细胞.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干细胞亦称多能干细胞.它的下一级分化为造血祖细胞,亦称单能或定向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理想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在骨髓中,外周血和脐带血均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称为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阐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特点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观点。移植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不仅应包括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还应该包括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呈现多样化局面,当没有配型相合的供者时,配型相合的非血缘志愿者、脐带血和配型不合的亲缘供者都可以作为常规供者。造血干细胞适应证、供者、移植方式、移植时机的选择以及移植合并症的处理都趋向个体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小板输注被认为是对致死性出血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标准方法。关于血小板输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各医院间实际情况变化较大。 目的:对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血小板输注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将出现活动性出血所进行的血小板输注归为治疗性输注,在没有出血表现的情况下进行的血小板输注定义为预防性输注。根据24 h血小板回收率和出血改善情况来评价不同血小板输注性质、自体或异基因移植类型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3.6%和55.6%;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和平均血小板升高值分别为60.9%和26.8×109 L-1。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间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的疗效无差别。回归分析中,凝血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CT)系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及部分实体瘤的新疗法之一。然而,移植后仍有部分病人出现复发和转移。移植后免疫功能的状态及免疫治疗对清除体内残留肿瘤细胞和移植后的抗感染作用都至关重要池。。因此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及免疫治疗已成为当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参皂甙Rg3是从中药人参中提取的一种四环三萜皂甙,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体液免疫的功能、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水平。本研究利用“扶正祛邪”理论,通过对人参皂甙Rg3(参一胶囊)用于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以期找到一种促进免疫重建的新方法,从而提高AHSCT的生存率,降低移植后的复发和感染。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常常导致足部溃疡、截肢和死亡。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当归活血汤合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方法:选择60例伴有慢性下肢缺血的糖尿病足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38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36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当归活血汤合用治疗组39条患肢。治疗12周,检测肢体冷感、疼痛、皮肤温度、间歇性跛行、踝臂指数等指标,同时随访观察有无相关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自体骨髓干细胞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 0.05)。治疗后的联合治疗组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组相比,各项指标也均明显好转(P < 0.05),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无不良反应。试验结果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中药当归活血汤合用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标准的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需代替治疗的造血与免疫系统的非恶性疾病,应当是合理或足够的;然而,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除患者骨髓造血组织,成功重建异体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并不一定能完全治愈恶性血液病,因为白血病(干)细胞并非只限骨髓中存在,它可浸润骨髓之外的其他任何组织。临床实践证实,allo-HSCT后仍然有30%左右的患者疾病复发,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或难治复发患者复发率可高达40%~70%以上。这些复发的白血病细胞几乎全系源自患者移植前本身的白血病细胞,其中半数患者以髓外部位复发开始,有证据提示,清髓性移植并没有完全杀灭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特别是那些对化放疗不敏感或栖居在髓外"庇护所"中的白血病干细胞,最终导致疾病复发。因此笔者提出并建立了一个清肿瘤性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HSCT)的概念,在临床上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内容贯穿于移植技术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但主要为应用个体化清肿瘤性预处理方案和加强移植后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外周T细胞淋巴瘤亚洲地区发病率高,具有侵袭性,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策略。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4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35例,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8例,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 ALK(+)3例,ALK(-)1例;所有病例均按WHO 2001年和WHO 2008年分类进行病理分型,均采用VAEMMC+全射照射预处理方案。 结果与结论:随访中位时间54个月(9-120个月),28例患者(80%)存活,其中无病存活25例(71%),8例(23%)复发,其中7例死亡,1例尚在治疗中。近期毒性主要为骨髓造血受抑,无明显远期并发症。结果表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早期(第1次完全缓解)行移植疗效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炎复发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11月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的2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移植前后肝功能、乙肝免疫标记物、HBVDNA等检测,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速率法,血清总胆红素(TBIL)采用终点比色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酶免疫测定(EIA);HBVDNA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结果①9例HBV感染的自体移植患者移植后3例发生乙型肝炎,其中2例为移植前HBsAg阳性,乙肝发作时3例HBV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②14例HBV感染的供、受者移植后5例患者发生乙型肝炎,HBV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③移植前HBsAg或HBVDNA阳性移植后发生乙肝相关性肝损的几率显著高于阴性组(X^2分别为8.44、9.07,均大于X0.005^2,P〈0.005);④移植前HBsAg或HBVDNA阳性对移植预后均无影响(X^2分别为2.58、0.24,均小于X0.05^2,P〉0.05);⑤1例患者异体移植后41d,乙肝合并戊肝,发生急性黄疸性肝炎,第46天重症GVHD死亡。结论移植前HBsAg和HBVDNA阳性均是HBV感染和再激活的高危因素,移植要密切监测免疫标志物和HBVDNA。移植前HBsAg和HBVDNA阳性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要注意非常见肝炎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9.
GVHD 和GVL 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成败的关键因素。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更是免疫器官,骨髓中的免疫微环境关乎移植后造血重建、免疫功能重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文将从骨髓微环境的病理生理特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骨髓免疫微环境与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等角度,综述近年来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免疫微环境重建与造血重建和白血病复发相关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脊髓损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早期脊髓损伤患者64例,其中干细胞移植组35例患者通过蛛网膜下隙注射方式行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3、6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同期随访血常规、凝血机制、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结果 移植后1个月,两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且感觉功能恢复更为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3个月,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患者感觉功能评分[(131.9±41.6)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108.3±3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未出现明显提高;蛛网膜下隙移植组患者仍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各项检查结果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途径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脊髓损伤安全,近期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