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品种及产地蟾皮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品种及不同产地蟾皮中所含抗肿瘤脂溶性活性成分酯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以及水溶性活性成分吲哚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应用HPLC法测定广西、湖南、陕西产黑眶蟾蜍,江苏、安徽、河北、山东产中华大蟾蜍蟾皮中酯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的含量,并采用分光光度法,以5-羟色胺盐酸盐为对照测定其所含吲哚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山东产蟾皮中酯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未检测到,其余6个产地蟾皮中酯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的含量分别在0.0612-0.5760、0.1163-0.4950mg/g,其中河北产蟾皮中酯蟾毒配基含量最高,江苏产蟾皮中华蟾酥毒基含量最高。7个产地蟾皮中吲哚类生物碱含量在0.5150-1.300mg/g,其中江苏产蟾皮中吲哚类生物碱含量最高,河北产含量最低。结论:不同品种蟾皮差异不大,但不同产地蟾皮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研发以蟾皮为主药的抗肿瘤制剂时,应建立蟾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蟾蜍类药材质量均一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份蟾蜍类药材样品中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4种指标成分含量。结果:各样品中均可检测出4种指标成分,不同产地蟾酥、干蟾、蟾衣药材间品质差异较大;干蟾样品中4种指标成分含量,小的干蟾个体明显高于大的干蟾个体样品;蟾衣样品中,脂蟾毒配基含量:蟾衣(大)蟾衣(小),蟾毒灵含量:蟾衣(小)蟾衣(大)。结论:本实验为合理开发、应用蟾蜍类药材资源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蟾酥中4种蟾毒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玲玲  蔡国琴  敬应春  张聪 《中成药》2012,34(11):2151-215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蟾酥药材中蟾蜍他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方法。方法 10批蟾酥药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04%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96 nm。结果蟾蜍他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分别在0.05~2.61μg(R2=1),0.10~4.96μg(R2=1),0.10~5.03μg(R2=1),0.10~5.18μg(R2=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2%,97.34%,97.23%,97.34%,RSD值均<2.0%。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10批不同来源的蟾酥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药材中蟾蜍他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含有量相对稳定,脂蟾毒配基含有量则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蟾酥中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纯化蟾酥药材粗提物,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种蟾毒配基含量,以此确定最佳纯化工艺;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用优化工艺制备得到的纯化产物蟾毒配基类成分平均含量为95.98%;纯化产物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在0.001~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药物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硅胶柱层析法适合于蟾酥中蟾毒配基类成分:脂蟾毒配基、华蟾毒基、蟾毒灵的制备,且纯化产物体外抗肿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蟾酥中3种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化蟾酥中脂溶性成分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提取工艺,并建立了测定蟾酥提取物中上述3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以蟾酥中脂溶性成分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蟾酥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的HPLC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6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3D2,即75倍量95%乙醇80℃提取120 min;所建立的HPLC方法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均得到很好的分离,且重现性、精密度、线性关系良好,最小检测限分别为14.6,9.0,11.8ng.mL-1。结论:确定了蟾酥最佳提取条件,HPLC能准确测定蟾酥提取物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药成分复杂,多指标质量评价是今后趋势之一。但是,指标成分的选择及其代表性研究,往往是个棘手的难题。该文探索蟾蜍毒液中多种蟾毒配基含量的内在联系,寻找更加合理的蟾酥质控指标。该研究随机选取全国17个产地的样本,建立7种蟾毒配基含量数据库;然后,采用Spearman分析和PCA方法研究成分间的相关性,再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总含量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华蟾酥毒基、蟾毒灵和远华蟾蜍精之和与所测蟾毒配基总含量存在着相关性。据此推测,以这3种成分作为蟾酥质控指标,与现有的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质控指标相比,更能反映蟾毒配基的整体含量。这一发现有助于蟾酥质量标准的修改。  相似文献   

7.
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内酯类成分含量检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等成分含量。方法 :醋酸乙酯分离提取华蟾素中脂溶性成分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检测 ,以Econosphere C1 8柱为分析柱 ,乙腈 水 (50∶5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99nm。结果 :该测定方法准确 ,分离效果好 ,灵敏度高。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华蟾素注射液中各蟾毒内酯类成分含量分别为蟾毒灵 0 .333μg·mL- 1 ,华蟾酥毒基 0 .1 59μg·mL- 1 ,脂蟾毒配基 0 .1 1 0 μg·mL- 1 。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灵浓度从理论上讲已达到有效作用浓度 ,可能是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特征图谱法对不同产地的蟾皮药材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同时测定沙蟾毒精等4种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含量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特征图谱法对不同产地的多批蟾皮药材进行了沙蟾毒精等4种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菲罗门Phenomenex Gemini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30 min,10%~45%A;30~45 min,45%~60%A),流速1.0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96 nm。结果:四川产地蟾皮的沙蟾毒精含量较高(大花皮、中黑皮、超大皮、棕褐色皮、小黑皮质量分数分别是0.252 4%,0.158 4%,0.181 1%,0.125 8%,0.108 8%),其次是江苏产地的黑皮(0.227 5%)。四川大花皮中华蟾毒它灵含量较高(0.214 3%),其次是江苏黑皮(0.147 8%)。四川小黑皮中蟾毒灵(0.051 0%)和山东小花皮中华蟾酥毒基(0.136 1%)含量较其他产地和品种中较高。总体来说,四川产地的蟾皮4种配基类含量较高,尤其是四川大花皮品种。结论:该文采用特征图谱法对不同产地蟾皮中沙蟾毒精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他3种蟾毒配基类成分进行了标定,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蟾皮的鉴别和质量控制。不同产地和品种蟾皮中4种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3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HPLC法,并用于蟾酥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分别于大鼠尾iv给予蟾酥提取物0.8 mg/kg后2、5、10、15、20、30、45、60、90 min,眼眶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与液液萃取相结合方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以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质量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均得到很好的分离,重现性、精密度、线性关系良好,达到体内分析要求;经非房室模型拟合,得到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iv给药30 min时,血药浓度均降至Cmax的1/5以下。结论建立的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蟾蜍甾烯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较为迅速,所得数据可为蟾酥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蟾酥不同干燥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蟾酥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水分含量和三种蟾毒配基类成分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的含量为指标,检测室内避光阴干、室内晾晒、室外晒干、45℃烘干、80℃烘干五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蟾酥质量的影响。结果:室内阴干、室内晾晒、室外晒干5 d后,水分达到《中国药典》要求,45℃烘干、80℃烘干干燥的样品分别于48 h、12 h达到要求;不同干燥方法的蟾酥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总量都大于6.0%,且室内阴干室内晾晒阳光晾晒恒温45℃恒温80℃。结论:综合考虑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成本及操作难易度等因素,蟾酥的干燥宜采用室内避光阴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蟾蜕抗肿瘤及增强免疫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新发现的蟾蜍药用部位--蟾蜕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及增强免疫效应的功能.方法:检测S180肉瘤、H22肝癌、Lewis肺癌荷瘤小鼠服用蟾蜕以后的肿瘤变化,观察蟾蜕延长HCA肝腹水癌小鼠寿命的效应,采用MTT法检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服用蟾蜕以后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K细胞活性变化,同时考察大剂量蟾蜕的服用是否对小鼠有明显毒性.结果:服用蟾蜕以后S180肉瘤、H22肝癌实体瘤、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有明显缩小,Lewis肺癌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K细胞杀伤活性均有明显上升,大剂量服用蟾蜕对小鼠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提示蟾蜕在动物体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和增强免疫效应,是一种安全的可用于抗肿瘤治疗的药用动物新资源.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硅胶、ODS及正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蟾皮大孔树脂15%乙醇洗脱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该研究从蟾皮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亲水性化合物,分别为:4,5-dimethyl-1,3,4,5-tetrahydropyrrolo[4,3,2-de]quinolin-6-ol(1),5-羟色胺(2),N-methyl serotonin(3),蟾蜍素(4),1,2,3,4-tetrahydro-6-hydroxy-β-carboline(5),5-甲氧基色胺(6),甜菜碱(7),咖啡因(8),蟾毒色胺(9),shepherdine(10),色氨酸(11),5-羧基吲哚-3-乙酸(12),5-羟基色醇(13),2-methyl-6-hydroxy-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14),蟾蜍噻咛(1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其碳谱,化合物4~8,10~14为首次从蟾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利用UPLC-TQ-MS比较蟾酥鲜品和蟾酥商品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或黑框蟾蜍B. melanostictus等近缘种的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汁加工而成,近年来多用于治疗各种癌症,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肿止痛作用。研究表明其主要抗肿瘤成分为蟾蜍二烯内酯类。蟾蜍二烯内酯有游离型和结合型2种结构。该文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TQ-MS)对中华大蟾蜍的蟾酥鲜品中蟾蜍二烯酸内酯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UPLC-TQ-MS的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色谱条件: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柱温35.0℃,流速0.4 mL·min-1,流动相0.1%甲酸超纯水溶液-乙腈溶液。最终结合相关文献推导出蟾酥鲜品的37种蟾蜍二烯内酯成分,其中26种为游离型结构,11种为结合型结构。与蟾酥商品比较,二者之间有18种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蟾酥的部分化学成分经加工处理后有很大的变化,7种结合型蟾蜍二烯内酯大量减少,11种游离型蟾蜍二烯酸内酯含量也随之明显改变,可能是在加工处理过程中蟾蜍二烯酸内酯部分结合型转化成了游离型。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不同种蟾皮药材中不同部位蟾蜍噻咛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不同种蟾皮不同部位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种蟾皮中不同部位蟾蜍噻咛的含量.样品中蟾蜍噻咛峰通过与对照品进行HPLC-DAD 3D及HPLC-MS-MS比对分析进行了确定.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为50倍量50%甲醇超声60 min.样品分析选用了WondsiITM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以乙腈-水(6∶9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6 nm.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7)、精密度(RSD,0.59%)、稳定性(RSD.0.72%)和重复性(RSD,1.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为2.03%,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经测定,中华大蟾蜍与黑框蟾蜍不同部位均含有蟾蜍噻咛成分,含量为0.07% ~0.17%.结论:蟾蜍噻咛在不同种蟾皮药材中的不同部位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刘菊秀  陈静  苗戎 《中草药》1998,29(12):826-828
探讨了保存蟾蜍健康的过冬方法。在冬季,室温不低于20℃,盛蛙的容器中放有适量的水和制备简易栖栖地,采用特殊的人工喂食方法喂食,蟾蜍可以健康地存活,以供冬季生理学、药理学研究使用。此外,蟾蜍心率随气温下降而明显变慢,在进行实验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蟾酥质量研究及其药理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程国华 《中草药》2001,32(2):184-185
阐述了蟾酥的药来源、化学成分、质量研究如定性,定量分析、化学模式识别和强心升压、抗原休克、改善血流变学及抗微生物、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同时综述了蟾酥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毒性中药蟾酥质量研究现状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酥来源于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的干燥分泌物,是我国传统名贵动物药品种,也是国务院颁布的需要特殊管理的28种毒麻中药品种之一。蟾酥富含蟾蜍甾和吲哚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强心、抗肿瘤、镇痛、局麻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从混伪品鉴别、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系统归纳了蟾酥质量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基原品种、产地、初加工、炮制等)及存在问题,为完善蟾酥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us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的干燥加工品。蟾酥粉为蟾酥的酒制加工品。该研究针对现行蟾酥标准局限性和存在问题,结合前期研究,构建改进的蟾酥药材整体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包含采用优化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建立HPLC特征图谱;完善一测多评法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将其用于38批蟾酥药材中蟾蜍甾的含量测定,制定合理含量限度。在此基础上,参照药材拟修订方法,对不同批蟾酥粉进行【性状】、【鉴别】(薄层鉴别)、【特征图谱】、【检查】(水分)和【含量测定】等检测项研究,起草蟾酥粉的质量标准。该研究为完善《中国药典》2020年版蟾酥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蟾蜍类药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蟾蜍类药材主要包括蟾酥、干蟾、蟾皮和蟾衣,分别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干燥全体、表皮及自然褪下的角质衣膜。查阅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蟾蜍类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包括蟾蜍二烯羟酸内酯、吲哚生物碱、蟾蜍环酰胺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酒制前后蟾酥中蟾蜍甾烯的含量变化及对外用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样品溶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10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0.7 mL/min;检测波长296 nm.通过体外Franz扩散池法测定酒制前后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