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柴胡及其制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腾  高展  孙玉侠  阚红玉  曹凤兰 《中成药》2011,33(11):1840-1843
目的利用TLC和HPLC指纹图谱技术,揭示柴胡及其制剂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TLC采用高效硅胶G板,展开剂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显色剂为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磷酸(3∶1),检视条件为365 nm;HPLC采用Waters XBridge RP18色谱柱(4.6 mm×10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8、252 nm。结果经TLC法对比柴胡经煎煮制成制剂前后,发现柴胡皂苷d可转化成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c基本没有变化;经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柴胡皂苷d向柴胡皂苷b2转化,且煎煮制成制剂后,指纹图谱中出现6个原药材中不存在的新色谱峰,大多数新色谱峰的最大吸收波长基本集中在250nm左右。结论对柴胡在煎煮制剂过程中新出现的皂苷类成分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药柴胡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于蓓蓓  王亮  尹利顺  孙蓉 《中草药》2017,48(2):333-338
目的对柴胡皂苷A进行体外生物转化,分析其体外代谢产物。方法用人工胃液模拟胃酸环境,厌氧状态下与大鼠肠内容物共温孵模拟肠道环境,分别进行柴胡皂苷A的体外生物转化,采用HPLC-DAD-MS~n方法,分析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在人工胃液中,柴胡皂苷A可转化为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g,在肠道菌群环境下,柴胡皂苷A可先转化为柴胡次皂苷F,进一步转化为柴胡皂苷元F。结论模拟体内环境,柴胡皂苷A可转化成其次生苷和苷元,采用HPLC-DAD-MS~n可以指认并鉴定其产物。柴胡皂苷A的药物分布与浓度不能全面反映其体内过程,应同时考察其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柴胡煎煮过程中皂苷a,b1,b2,h煎出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0~70 min,22∶78→50∶50),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254 nm。结果:柴胡在单煎时其皂苷的成分溶出随煎煮时间存在较大的变化。柴胡皂苷a的煎出量随时间逐渐下降,煎煮的4 h后,其含量下降逐渐趋于稳定。柴胡皂苷b1,b2,h的煎出量随时间增加,其中柴胡皂苷b1的煎出量在煎煮5 h后其含量仍处于增加的阶段,柴胡皂苷b2煎煮2 h后煎液中的含量便达到了最大值,柴胡皂苷h在煎煮4 h后煎出量增加的幅度逐渐趋缓。结论:在从化学成分角度研究柴胡在方剂中配伍规律时,应注意煎煮过程对柴胡皂苷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本文对含不稳定性成分药材配伍规律研究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以柴胡药渣为原料提取富集的总皂苷中次生柴胡皂苷b2、b1、h的"一评多测"含量测定法方法,同时测定上述3种皂苷的含量。方法:以柴胡皂苷b2为内参物,分别建立了柴胡皂苷b1、h对柴胡皂苷b2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柴胡皂苷b2的含量,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另外2种皂苷的含量;通过t-检验法分析了外标法实测值和一评多测法计算值之间的差异性,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适用型和重复性。结果:4批柴胡药渣总皂苷中柴胡皂苷b1、h含量的计算值和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所建立的测定3种次生柴胡皂苷含量的一评多测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结论:一评多测法测定柴胡药渣总皂苷中3种次生柴胡皂苷的质量评价模式得到验证,可用于相应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柴胡HPLC-ELSD指纹图谱,分析柴胡主要成分在提取和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Kinete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60 min,25%~58%A),柱温30℃,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器为蒸发光检测器,氮气流速3.0 m L·min-1;以此色谱条件分别对4种样品(柴胡水提液、柴胡醇提液、醋柴胡水提液、醋柴胡醇提液)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测定柴胡皂苷a,d,b1,b2的含量。结果:得到4种柴胡样品指纹图谱,共指认23个色谱峰,各样品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不尽相同,成分色谱峰存在较大差异。柴胡经水提加热回流或醋炙后会使原生皂苷向次生皂苷转化,其中醋柴胡水提液中的原生皂苷含量最少,次生皂苷含量最多,柴胡醇提液中次生皂苷含量最少。结论:所建立的HPLC-ELSD指纹图谱可作为柴胡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的方法;柴胡经水提或醋炙后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含柴胡制剂的临床使用及质量评价应充分考虑到柴胡皂苷类成分的转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不同提取工艺对柴胡中柴胡皂苷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邬科芳  倪力军  张立国 《中成药》2006,28(8):1230-1231
柴胡是伞形科(Umbelliferae)柴胡属(Bup leurum L.)植物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草药,具有解热镇痛,利胆保肝的作用。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其中柴胡皂苷a为有效的活性成分之一。但目前市场上的柴胡制剂中柴胡皂苷a含量低,通常对复方制剂中的柴胡皂苷采用薄层色谱定性,定量的报道较少见。提取工艺是决定制剂中柴胡皂苷a含量的关键。目前,加水煎煮仍是柴胡制剂的传统提取工艺。亦有文献报道[1],由于柴胡皂苷a、d在加水提取过程中受酚类或酸性成分的影响,易使环氧醚键开环,转化为柴胡皂苷b1、b2,因而考虑采用弱碱性溶剂提取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柴胡煎煮前后及其水煎液在酸碱环境中皂苷成分的变化。方法 以柴胡皂苷a、d、b2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UBEX Ecosil C18(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04 nm(检测柴胡皂苷a、d)和254 nm(检测柴胡皂苷b2)。结果 水煎后,柴胡皂苷b2大幅增加,柴胡皂苷a、d逐渐减少;水煎过程中3种柴胡皂苷含量随煎煮时间、温度、pH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柴胡水煎液经人工肠液、人工胃液不同时间孵育后,3种皂苷的含量呈动态变化。结论 柴胡中的皂苷类成分在柴胡煎煮前后会发生变化,并且其水煎液中的皂苷类成份在不同酸碱环境中亦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主要探究藏柴胡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ODS,M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藏柴胡70%乙醇(含0.5%氨水)提取物中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柴胡皂苷b2(1),柴胡皂苷a(2),柴胡皂苷b1(3),柴胡皂苷d(4),hydroxysaikosaponin a(5),柴胡皂苷b3(6),柴胡皂苷c(7),柴胡皂苷i(8),柴胡皂苷f(9),chikusaikosidesⅡ(10),柴胡皂苷s(11),柴胡皂苷I(12)。12个化合物均属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5,8~9,1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流感病毒实验表明在20μmol·L-1下,化合物2,4,6,8,11~12对流感病毒WSN33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91.3%,88.6%,53.4%,61.3%,77.3%,57.4%。  相似文献   

9.
柴胡及其煎剂中皂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全面揭示柴胡煎煮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 - 水, 梯度洗脱 [0 ~ 70 min: 乙腈 - 水 (22∶78) → (50∶50) ]; 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10,252 nm. 结果柴胡煎煮后的指纹图谱中出现了9个药材中不存在的新色谱峰. 结论对柴胡煎煮中新出现的皂苷类成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从中医角度揭示中药柴胡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b2降解产物的结构.方法 采用各种分离技术和光谱技术对柴胡皂苷b2降解产物的结构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 柴胡皂苷b2在保存过程中形成的降解产物的结构为Saikogenin D.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其降解的过程动力学过程,进而更好地保存柴胡皂苷b2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温郁金水煎剂中石油醚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参考汤剂临床水煎法,从温郁金药材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石油醚萃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2个化学成分.结论:通过对温郁金水煎剂中石油醚提取物及挥发油化学组成的研究,为温郁金药材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商晶  靳瑞婷  李雪峰  秦建平  吴云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6,47(13):2246-2251
目的研究芪白平肺颗粒醇提部位化学成分及醇提部位药材的合提与分提的差异性。方法以UPLC-Q-TOF-MS作为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质谱图特征,结合文献报道,确认芪白平肺颗粒中醇提部位的化学成分,并以主成分分析明确醇提部位药材分提与合提的差异性。结果对芪白平肺颗粒醇提部位中产生的26个离子进行鉴定,确定了22个离子的化学结构式,并推测了另外4个离子的化学结构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人参黄芪分提提取液和合提提取液进行分析,确定了12个化合物为人参黄芪合提与分提的差异物。结论本实验为完善芪白平肺颗粒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粉葛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在该研究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分析了收集的13批不同产地的粉葛饮片,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以葛根素作为定量指标,并计算转移率。该研究还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了粉葛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13批药材经鉴定均为粉葛(Pueraria thomsonii),加样回收率为98.0%,RSD为1.1%,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转移率的范围为41.4%~60.0%,出膏率范围为15.7%~34.3%,对13批粉葛饮片标准汤剂制作出了相应的指纹图谱,其相似度均90.0%。通过使用质谱分析共鉴定出了粉葛中的柠檬酸,葛根素-4’-O-葡萄糖苷,大豆黄素-4’,7-双葡萄糖苷,染料木素苷,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葛苷A,大豆素等多种化学成分。结论:13批不同产地的粉葛标准汤剂与粉葛饮片的基本属性一致,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以用于系统评价粉葛标准汤剂,为粉葛水煎液相关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附子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注模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质量浓度,利用LC-MS测定灌注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3种配伍方式对上述6种生物碱类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附子单煎液相比,苯甲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甘草合并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单位时间吸收率(A)呈下降趋势;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中的Ka和A相比附子-甘草合并液有所减少;附子-甘草合煎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呈下降趋势,附子-甘草合并液中次乌头碱的Ka和A相比附子单煎液均呈升高趋势,附子-甘草合煎液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吸收相比附子单煎液中均有所降低。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6种乌头碱类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中的吸收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为阐释"附子得甘草而后缓"的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干姜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DNA条形码基原鉴定;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将鉴定为干姜的饮片制备成标准汤剂并进行分析,同时对提取方法、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计算出膏率和6-姜辣素的转移率等参数。建立干姜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干姜标准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所有药材经鉴定均为干姜(Zingiber offcinale),在该文所建立的制备条件下,6-姜辣素的标准曲线为Y=661. 56X+2. 493 3(r=0. 999 3),精密度试验测得RSD为0. 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试验测得RSD为0. 3%,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试验测得RSD为0. 4%,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 2%,RSD为0. 6%,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转移率范围为31. 8%~57. 4%,出膏率范围为9. 6%~23. 1%,12批干姜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 90. 0%。结论:建立的系统评价干姜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行,同时建立了规范的干姜标准汤剂制备方法及其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林彦君  游宇  季宁平  章津铭  陈秋薇  傅超美 《中草药》2014,45(11):1556-1560
目的 分析附子-炙甘草配伍前后化学组分变化,探讨附子配伍炙甘草减毒的机制。方法 采用HPLC-Q-TOF/MS分别对附子配伍炙甘草前后汤液进行化学对比研究。分别制备附子单煎液与附子炙甘草合煎液供试品溶液,在同一分析条件下,分别建立其HPLC-MS指纹图谱,并采用Q-TOF/MS检测。结果 从附子单煎液中指认出20种成分及其结构;从附子炙甘草合煎液中指认出32种成分及结构,其中4种成分来源于炙甘草,28种成分来源于附子,但附子配伍炙甘草前后汤液中生物碱成分种类和量差别均较大。结论 说明配伍炙甘草可能导致汤液中附子生物碱成分状态的改变,为附子-炙甘草配伍减毒机制的探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清降糖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清降糖方及各分离化学部位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对效应显著部位进行物质基础定性分析.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制备各化学部位样品(JT-1~JT-13);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淀粉耐量实验考察样品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JT-1,JT-3,JT-6,JT-7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JT-7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结论:生物碱和苷类成分可能是三清降糖方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溃结灵含药血清对Caco-2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3d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作为损伤剂作用于Caco-2细胞一段时间,模拟细胞炎性损伤模型,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溃结灵含药血清对Caco-2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血清组比较,10%,5%,2.5%,1.25%,0.625%溃结灵含药血清作用Caco-2细胞损伤模型24h后,有促进其增殖的作用,尤以10%溃结灵含药血清效果最佳(P<0.05).结论:溃结灵含药血清可促进Caco-2细胞炎性损伤后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栀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栀子水提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5批栀子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pH;建立栀子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并对主要色谱峰进行质谱鉴定,离子化模式为正、负离子,离子源温度150℃,脱溶剂气体为高纯度氮气,温度550℃,流速800 L·h~(-1),毛细管电压1.0 kV,锥孔电压30 V,扫描范围m/z 50~1 200。结果:栀子标准汤剂的平均出膏率28.4%,栀子苷转移率77.7%,p H均为4。所有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9,栀子标准汤剂的主要成分为栀子苷。结论:建立的栀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该评价方法灵敏、准确,为所有源于栀子水煎剂的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滇牡丹内生真菌PR35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菌株PR35鉴定为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从菌株PR35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6-dihydroxyphenyl)-3-hydroxybutan-1-one(1),1-(2,6-dihydroxyphenyl)propan-1-one(2),1-(2,4,6-trihydroxyphenyl)butan-1-one(3),4-methoxy-1-naphthol(4)和啤酒甾醇(5),其中化合物1~3对灰葡萄孢、燕麦镰孢和紧密单孢枝霉显示明显的抗真菌活性。结论:内生真菌长梗木霉首次从滇牡丹植物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微生物发酵产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