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普外科经手术治疗确诊的9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闭合性胸腹部创伤67例,开放性胸腹部创伤2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开腹手术61例,开胸加开腹手术29例,并采用AIS-ISS创伤评分法,对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患...  相似文献   

2.
宋辉 《中外医疗》2014,33(6):91-92
目的探讨胸腹部创伤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82例,分析其致伤原因、伤情、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该组82例患者经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后,65例痊愈(79.3%),11例(13.4%)好转,5例(6.1%)无效,1例(1.2%)死亡。致死原因为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胸腹部创伤为临床常见外伤,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抢救直接关系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分析该院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救治的交通事故致多发伤729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按简明损伤定级和损伤严重评分即AIS-ISS(AIS-98版-ISS)进行评分。结果:729例中,死亡69例(9.5%),致残96例(13.2%),痊愈564例(77.3%)。ISS评分〉30分108例中,死亡57例。认为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可准确判断病情;分值越高,早期救治率越低,死亡率越高。多发伤多见于颅脑、胸腹部损伤合并骨折,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及时控制出血。减轻缺血缺氧损害,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及时准确手术,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内脏并发症是多发伤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医生主导的床旁超声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急性胸腹创伤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急性胸腹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结局(治疗48 h后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n=14)和生存组(n=82)。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性别、年龄、体质量、创伤类型、吸烟史、饮酒史及既往胸腹部手术史)、CRAMS评分、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及入院即刻(0 h),24、48 h时血清CRP、PCT、IL-6水平;将2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胸腹创伤患者结局的影响因素。绘制IVC-CI及入院48 h血清CRP、PCT、IL-6单独及联合检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C-CI、血清CRP、PCT、IL-6水平及联合检测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入院0 h、24 h及48 h血清CRP、PCT、IL-6水平,CRAMS评分,IVCCI均高于生存组(均P <0.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创伤急救评分(CRAMS)联合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在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110例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救治成功,将其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97)。2组患者均经CRAMS评分、床旁超声FAST检查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床旁超声FAST与CT两种检查方法对胸腹部多发伤的检出率。采用超声诊断仪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IVC-CI指数与CRAMS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RAMS与IVC-CI指数对救治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 床旁超声FAST与CT对所有胸腹部多发伤患者肾损伤、脾破裂、肝破裂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IVC-CI指数以及CRAMS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AMS与IVCC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58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C-CI指数与CRAMS评估胸腹部多...  相似文献   

6.
王飞平  杨春 《吉林医学》2012,33(9):192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对40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都采用积极的保守结合手术治疗,全组治愈38例,死亡2例,占5.0%。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3例,多系统衰竭1例。住院时间10~30 d,平均(21.5±5.6)d。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75.8±20.5)分明显高于术后评分(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出现多脏器多部位损伤的患者,治疗困难,多需要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诊断和抢救。方法:选择43例腹部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成功抢救38例,死亡5例。结论:胸腹部创伤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建立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紧急手术治疗,是抢救胸腹部创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腹联合伤(TACI)和胸腹多发伤(TAMI)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方法167例胸腹腔脏器同时损伤的患者,根据膈肌是否损伤,分为TACI组和TAMI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和临床特点,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结果全组死亡16例,总死亡率为9.6%。其中TACI组,死亡5例(14.3%),TAMI组11例(8.3%)。胸腹联合伤组与胸腹多发伤组间生理评分RTS、解剖评分中胸部A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部AIS胸腹联合伤组高,GCS胸腹联合伤组高,ISS胸腹多发伤组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I和TAMI在临床进程、伤情轻重及治疗结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郭鑫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4):302-303
目的观察胸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方法将1 296例胸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椎管内术后自控镇痛(PCEA组)648例,芬太尼+咪达唑仑+布比卡因+生理盐水药袋,予负荷剂量后接镇痛泵自控给药;非PCEA组648例,椎管内不用药,术后疼痛予杜冷丁肌内注射。结果 PCEA组镇痛优良率77.16%,镇痛效果满意,术后肠排气时间较非PCEA组缩短(P〈0.05);非PCEA组648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给予肌内注射杜冷丁镇痛,镇痛效果不满意。PCEA组有少数病人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皮痒、尿潴留;非PCEA组少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效果好,对胸腹部手术患者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并测量颈椎前凸角(Cobb角)、椎间隙高度;根据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吞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27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颈肩部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颈肩部JOA评分、ODI、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有5例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4例声音嘶哑,3例脑脊液漏,4例有1个间隙未融合,1例伤口感染。结论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颈椎病能够减少术中创伤,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恢复颈椎前凸,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胸腹部多发性创伤68例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腹部多发性创伤的救治方法 ,提高医院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腹部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资料.结果 治愈64例,抢救成功率94.1%,死亡4例,死亡率5.9%.结论 掌握正确、快捷的治疗手段是成功救治胸腹部多发性创伤的关键;对胸腹部多发性创伤病人,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有效循环,及时控制出血和手术,做好急救组织和协调工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黄纪媛  侯晓燕 《当代医学》2014,(31):116-117
目的研究和分析创伤评分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5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情况和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存活患者的RT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患者,胸AIS、腹AIS以及ISS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采用创伤评分,其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叶脑创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628例颞叶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8例患者术后3年GOS评分:良好531例(84.6%),中度残疾47例(7.4%),重度残疾33例(5.3%),死亡17例(2.7%);幕上血肿量≥30ml 178例(28.3%)。结论颞叶脑创伤的手术指征不能硬用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移位〉10mm的标准,要根据患者的意识、GCS评分、CT动态观察脑室系统、基底池改变情况而确定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1)目的 探究减少贲门癌手术创伤及术后心肺并发症及食管反流的方法。(2)方法 1994年5月-2002年5月,共收治贲门癌患437例。随机分为两组,212例采用左侧改良胸腹联合切口,另225例采用左侧胸腹联合切口,对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处理。(3)结果 改良术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野暴露清,对心肺影响小,食管反流少。(4)结论 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较胸腹联合切口能明显降低贲门癌术后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术式,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24 h以内复查头颅cr,血肿清除≥90%者34例(94.44%,34/36),血肿清除<90%者2例(5.56%,2/36).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1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0例老年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72%)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和)糖尿病;5例(5.5%)有腹部手术史。Lc中转开腹2例(2.2%),LC平均手术时间25—110min,术中平均出血20—100ml,术中无损伤,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3.3%),其中肺部感染l例,局限性腹腔积液1例,泌尿系感染l例。90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4~13d。结论LC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胆囊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氨溴索对胸腹肿瘤术后患者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剂量氨溴索对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静脉注射氨溴索30mg/次,3次/d;治疗组静脉持续注射氨溴索900mg/d(37.5mg/h),两组均连续用药5d。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和临床肺感染评分(CPIS)变化。统计抗生素费用、ICU时间、ICU费用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用药后大剂量组氧合指数和CPI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ICU时间缩短,抗生素费用、ICU费用明显减少。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有助于控制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肺炎,改善肺功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疼痛是指损伤刺激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十分不愉快的感觉[1]。术后疼痛是手术病人存在的共同问题,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与术后恢复。我们通过对300例,其中开胸患者180例,剖腹患者120例,胸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对影响疼痛的因素及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如下。1 影响疼痛的因素1.1 手术后疼痛的心理因素手术本身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病人因处于应激状态,而且因疾病程度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顾虑和不安情绪,如害怕术后剧痛,机械损伤或留下后遗症,甚至恐惧死亡等[3],尤以癌症病人为甚。1.2 胸腹部手术切口疼痛的特征术后病人的切口痛主要是从…  相似文献   

19.
杨家有  陈剑平  阮海林 《广西医学》2014,(10):1399-1400
目的探讨院前指数(PHI)在评价急诊创伤患者临床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急诊住院的创伤患者1 425例,应用院前指数法进行院前及院内评分,统计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结果在1 425例住院患者中,治愈1 312例(92.07%),死亡43例(3.02%),残疾70例(4.91%)。1 312例治愈者院前评分为(2.58±1.39)分,院内评分为(2.49±0.91)分;43例死亡患者的院前评分为(16.08±2.44)分,院内评分为(15.79±2.51)分;70例致残患者的院前评分为(7.58±2.12)分,院内评分为(6.02±1.61)分。结论院前评分高的急诊创伤住院患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PHI对急诊严重创伤住院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手术体位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28 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 例.实验组患者手术体位为俯卧位,胸腹部下方悬空,;对照组患者手术体位为俯卧位,胸腹部下方不悬空.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实验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 〉0.05).结论 PKP手术中,不同体位的摆放导致不同的手术效果,手术体位在PKP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以及后凸畸形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