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46例原因不明胸腔积液患者作胸腔镜检查,其中127例确诊为恶性病109例和良性特异性疾病18例。将全部病例组织学诊断与随访结果比较,发现本检查敏感性为92.7%、特异性100%,准确率93.2%。72例经胸腔镜喷入滑石粉治疗,63例获得完全的胸膜固定,持久的成功率在67例恶性胸水中为88.1%,在5例良性胸水中为 80%。术后仅有短暂发热和局限性皮下气肿及2例胸腔引流部位肿瘤种植。本法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是控制顽固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CEA、sICAM—1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CEA、sICAM-1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48例恶性胸水和45例良性胸水患血清、胸水样本中CEA及sICAM-1的含量,并计算其胸水/血清(P/S)比值,结果:恶性组血清、胸水样本中CEA、sICAM-1的含量以及CEA、sICAM-1之P/S值均明显于良性(P<0.01),恶性组胸水中CEA、sICAM-1的含量高于血清(P<0.01)。联合检测胸水CEA、sICAM-1的含量对恶性胸水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7.8%,若采用CEA、sICAM-1之P/S值可使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至93.8%和100%。结论:联合检测胸水,血清中CEA、sICAM-1的含量并计算P/S值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胸水和血清中的5种肿瘤标记物:CEA、CA15—3、CA19—9、CA125及AFP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血清及4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进行免疫蛋白定量检测.并加以分析。结果CEA、CA15-3、CA19-9及CA125在恶性胸水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胸水(P〈0.01或P〈0.05)。在恶性组中其胸水的水平也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1或P〈O.05)。但AFP水平不论胸水还是血清中.恶性组和良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CEA、CA15—3、CA19—9、CA125及AFP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6.7%、69%、47.6%、95.2%、9.5%;特异性为90%、85%、92.5%、7.5%、97.5%;准确性为78%、76.8%、69.5%、52.4%、52.4%。CEA与CA153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85.7%和85%,准确性为85.4%。结论检测胸水中的CEA、CA15—3、CA19—9及CA125有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其中CEA和CA15—3的联合检测为最佳组合。可显著提高对恶性胸水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甄艳芬  徐树德 《内镜》1995,12(3):149-151
本文报告35例不明原因的胸肺疾患经胸腔镜检查确诊30例,确诊率85.7%。其中26例患者给予经皮胸膜或肺活检,9例明确诊断,阳性率仅34.6%,明显低于胸腔镜检查。认为对于胸膜和肺外围疾患,胸腔检查是一种容易、安全和有效的诊断手段,且阳性率较纤支镜高。对于45岁以上非血性胸水也要警惕恶性病变,例行胸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两种染色体检查法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接涂片和流式细胞术(FCM)两种染色体检测方法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直接涂片和FCM两种方法检查110例胸腔积液(良性组50例,恶性组60例)中的染色体,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涂片染色体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4%,正确率79.1%;FCM法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8%,正确率90.9%。[结论]FCM法检测染色体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明显优于直接涂片法,可作为一种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腔积液误诊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梅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0):960-961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在院外误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46例临床夤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肺癌24例(52.17%),胸膜间皮瘤13例(28.3%),误诊为骨肉瘤、胰头癌、卵巢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惠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l例(均占2.2%),不明原发部位3例(6.5%)。误诊时间30-300天。平均75天。结论 ①对临床症状不典型,胸水反复增长,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胸腔积液。②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鉴别诠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对恶性胸水的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应用胸腔镜诊断和治疗1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12例在术中、术后均获的病理组织学的诊断,诊断准确率100%;10例恶性胸水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对胸水治疗的有效率100%。结论:胸腔镜诊治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对恶性胸水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顽固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外科介入在诊断和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采用胸腔镜手术探查治疗56例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确诊恶性胸腔积液44例(78.6%),良性胸腔积液11例(19.6%),总确诊率为98.2%,不明原因1例。恶性胸腔积液中支气管肺癌最多(64.4%),其中又以腺癌多见;良性顽固性胸腔积液以结核最为多见。术中、术后结合使用滑石粉和胞必佳进行胸膜固定,治疗总有效率达96.4%。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对顽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和CEA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名胸腔积液患者,35例为恶性胸腔积液,30例为良性胸腔积液。抽取胸腔积液后采用ELISA法厦化学发光方法检测CD44v6、CEA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的CD44v6、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分界点为15.60ng/ml,敏感性为88.60%,特异性为80.00%。CEA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分界点为1.15ng/ml,敏感性为68.60%,特异性为63.30%。CD44v6+CE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60%,特异性为86.70%。结论CD44v6、CEA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肿瘤标志物CEA、CA153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有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和胸水样本各79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6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44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和胸水CEA、CA153的含量。结果 恶性胸水组血清CEA、CA153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70.59%,胸水CEA、CA153的阳性率分别为75.76%、70.67%。其中,肿瘤标志物CEA、CA153血清及胸水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含量的检测也得出相似的结果。联合检测血清CEA、CA153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7.81%。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CA153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佳  岳红梅  顾峰 《临床荟萃》2013,(12):1351-1354,F0002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内科胸腔镜检查诊断的96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与临床常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和胸膜活组织检查术等比较,评估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结果96例患者中经胸腔镜直视下多部位取材病理活组织检查的确诊率为94.8%(91/96):结核性胸膜炎65例(67.7%),肺腺癌10例(10.4%),腺鳞癌4例(4.2%),胸膜间皮瘤7例(7.3%),小细胞癌1例(1.0%),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腺鳞癌1例(1.0%),脓胸2例(2.1%),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例(1.0%)。内科胸腔镜检查常见并发症为疼痛、出血、发热、皮下气肿等,均未引起严重后果。结论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安全、简便、诊断率高的微创诊疗技术,在胸腔积液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和病理结果。结果 71例患者中,恶性痛变45例。其中腺癌34例,胸膜间皮瘤5例,淋巴瘤2例,未能分类间皮细胞团生长4例;26例良性病变中,结核12例,脓胸8例,3例因胸膜粘连广泛而失败,3例未见明显异常。71例患者中61例明确诊断,诊断总阳性率为85.9%;45例恶性积液中41例明确诊断,诊断阳性率为91.1%。所有病例中,明确诊断恶性病变占57.7%,结核占16.9%,化脓性炎症占11.3%。并发症少,出血、疼痛、发热、胸腔内气体残留均极轻微且很快消失。无1例因不能耐受而终止。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具有诊断阳性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胸腔积液29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廖槐  黄斌  谢灿茂 《新医学》2003,34(3):169-170
目的:观察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并综合评价多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2例恶性胸腔积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2例中,呼吸系统肿瘤的比例为51.0%(其中肺癌占45.2%,胸膜间皮瘤占5.8%),其他病因依次为消化系统肿瘤(25.0%)、血液系统肿瘤(6.5%)及乳腺-子宫附件肿瘤(3.1%);男性和女性前两位病因仍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第三位病因男性为血液系统肿瘤,女性为乳腺-子宫附件肿瘤;(2)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50.7%)、气促(42.8%)、胸痛(26.7%);(3)右侧、左侧及双侧恶性胸腔积液比例分别占53.4%、32.3%和14.4%(P<0.05);(4)胸腔积液癌胚抗原均值35μg/L,大于5μg/L 47例(72.3%);(5)胸腔积液癌细胞检查、胸膜活检、纤维支气管镜9纤支镜)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40.6%、36.8%、45.8%,三者联合阳性率为68.9%。结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乳腺-子宫附件肿瘤是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进行性胸痛为恶性胸腔积液较特异性的症状;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左胸选择性;胸腔积液癌胚抗原、胸腔积液细胞学、胸膜活检、纤支镜检查、胸腔镜检查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价值,联合应用能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染色体检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C地50例良性、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的胸水涂片进行银染,用AgNOR技术进行检测(由图像处理系统检测细胞核面积,胞核周长,胞核直径,形状因子、核仁总数目、核总面积、核仁面积、核仁面积和面积比);胸水直接涂片和短期细胞培养两种方法进行染色体检查,以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之间的差异。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AgNOR各项指标与良性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1),其染色体以超二倍体为主,多数为非整倍体,其敏感为86.75,特异性为82%,结论AgNOR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为一有效的临床指标,结合染色体检查更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单孔法胸腔镜诊断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键  刘大仲  刘轶男  张凯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5):535-536,540
目的 探讨单孔法胸腔镜胸膜活检诊断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于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于腋中线7肋间做1.5cm切口,置入胸腔镜以及活检器械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97例患者中诊断恶性间皮瘤33例,转移肿瘤3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18例,为非特异性胸膜炎7例,白血病患者2例。6例未取得明确诊断。恶性结果给予胸膜固定。良性结果给予抗结核、抗炎、开胸等相应治疗。结论 单切口胸腔镜是一种相对微创、准确高效的诊断胸腔积液的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直接证据,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检查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检术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敦华  陈英男 《临床》1996,3(3):131-134
用纤维支气管镜和硬质胸腔镜对1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胸膜腔检查,总诊断率达91.5%,组织病理上确诊胸膜间皮瘤24例(96%)和转移癌95例(90.5%)经内窥镜分别向69例,10例和10例患者胸膜腔内喷撒滑石粉,四环素及短小棒状杆菌疫苗治疗,获得完全持久胸膜固定成功率各为87%,50%及80%,术后并发症短暂发热和胸痛,及局限性皮下气肿6例和胸腔引流部位肿瘤种植4例,认为本法对恶性胸水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7.
袁青  徐瑞龙 《检验医学》2006,21(5):538-540
目的 评价染色体分析技术、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在鉴别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直接法制备中期胸腔积液染色体,观察分裂相的数目和结构,以异倍体≥10%,2个以上分裂相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为阳性标准;肿瘤标志物使用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 35例恶性胸腔积液,染色体分析有25例阳性(71.4%),97例良性胸腔积液中未见阳性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胞学检查:35例恶性胸腔积液中,阳性11例(31.4%),良性胸腔积液中均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查:恶性胸腔积液,阳性率为65.7%,良性胸腔积液阳性率4.9%。结论 染色体分析技术在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投入少,低成本,易在基层医院推广的特点;对于临床上性质难以明确的胸腔积液患者,在进行细胞学检查的同时,联合染色体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胸水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断(CYFRA21—1)、癌胚抗原(CEA)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方法对40例经病理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按胸水的性质分为恶性胸水组(23例)和良性胸水组(17例)。2组患者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及胸腔积液中NSE、CYFRA21—1、CEA的含量.生化检测胸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腺苷脱氨酶(ADA)。结果恶性胸水组的血清NSE、CYFRA21—1及CEA均显著高于良性胸水组(P=O,02、0.02及0.01);胸水CYFRA21—1及CEA均明显高于良性胸水组(严如.01或P=0.04),ADA显著低于良性胸水组(P=0.01)。2组胸水NSE、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血清、胸腔积液中NSE、CYFRA21—1、CEA和AD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患胸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两指标及其联合检测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7例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患分成漏出液组、良性渗出液组及恶性渗出液组,平行检测胸腔积液中IL-6、CRP水平,并通过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良性渗出液组IL-6、CRP值明显高于漏出液和恶性渗出液组(均P<0.01);恶性渗出液组IL-6、CRP值明显高于漏出液组(均P<0.01)。分别以95pg/ml、12.5mg/L作为IL-6、CRP诊断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临界值。诊断渗出液的敏感度分别为95.5%、91.0%;特异性分别为93.3%、96.0%。两指标联检,诊断渗出液的敏感度为97.0%,特异性为100oA。结论:胸腔积液IL-6、CRP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鉴别胸腔积液性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内科胸腔镜时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喷洒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该院4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其中,25例为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21例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2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最终确诊23例,诊断有效率为92%.2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接受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喷洒的胸膜粘连术,1个月后随访,有18例患者无胸水复发,成功率为85.7%.所有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或胸膜粘连术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仅有部分患者出现胸痛和自限性发热,分别为32.6%和21.7%.结论 内科胸腔镜诊断病因不明胸腔积液以及通过胸腔镜对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安全有效,创伤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